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官位资产腐败问题调研

官位资产腐败问题调研

党的十六大强调:“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十六大报告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深刻的阐述。从经济制度创新到政治制度改革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巨大威力,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巨大作用。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纪检监察系统的一员,应该不断加深理解和认识。综观腐败源头,应是多方面的,也就是多起源的,而“官位”和“资产”,却是最容易使人垂涎欲滴的两大源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官本位思想泛滥和公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亟待人们关注和思考。本文从“官位”和“资产”两个方面,浅析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官位意识流的汇聚及其原因

市场经济在对资源配置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使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凸显出来,这种差异激活了权力的作用。因而,人们的官位意识流渐渐汇聚起来,出现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官位意识和市场经济——与生俱来,而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不健康的市场经济。

(一)官位意识的历史演化和当代权力作用的攀升。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孕育了一个怪胎,就是“官本位”思想。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人们对官位的渴求如痴如醉。因此,也就有了汉武帝刘彻公开卖官的先河。到了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朝中上下,卖官鬻爵,招权纳贿之事,更是登峰造极。如果说古代的买官者,仅仅是为了“出人头地”,日子过的舒服些,那么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向原湛江市委书记陈同庆索买官位的115名领导干部,是否已经将买官作为一种“高回报”的投资呢?历史的演化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演。今天与昨天相比,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样一个“县官”,今天可支配的人、财、物、事权及其职务享受,已远非过去可以比拟。当代权利作用的攀升,已经被一些昏官视若神灵。巨大利益的驱使,其背后便是不择手段。因此,买凶杀同僚,欲取而代之的现象也就不为鲜见了。

(二)地区差异、行业竞争和部门垄断,导致权力作用的失衡。从广东的情况看,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与粤北粤西山区相比,经济水平差距相当大。行业竞争反映的利益分配和调整,引发出种种明争暗斗。某些热门部门的垄断,为获取部门利益而自定“政策”。这些既是权力的造化,也是权力的失衡。说它是权力的造化,是因为除了客观条件(自然条件)外,权力的干预起到了主观作用;说它是权力的失衡,是因为这种权力的运用,既失去另一种权力的制衡,更失去外部的监督,或者说,外部根本监督不了。当然,种种差异、竞争、垄断,如果作横向对比,那只是权力大小不均等,说穿了是利益分布不均等。这种不均等,将成为腐败的诱因,而并非腐败的必然。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将产生“越富越腐败,越穷越廉正”的片面认识。

(三)追逐官位与制衡机制形成级数较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人为谋个一官半职,不惜卑躬献媚,从送小食品、紧缺商品,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金银首饰和钱币,再到小汽车,甚至洋房、股票等等。当然,送“礼”者,会权衡“选择目标”与“投饵大小”;受“礼”者,会掂量掂量来者的“诚意”,合则成交。

为了防止官出腐败和腐败出官,近年来,肇庆市端州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行政企分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考察任命权上收到区委,规定副科级以上干部任命,必须经常委会集体讨论研究,采取票决方式,并经公示等程序。

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着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用人用官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条例》体现了制度创新,新增了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度,完善了交流、回避、任职、免职、辞职和降职等制度,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疏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方面有新突破。可以说,追逐官位,无论从官职范围、官位高低、还是求官手段,都呈上升趋势。而另一方面,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采取的制衡机制也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追逐官位与制衡机制成级数较量。

二、资产兼并、重组的历史必然与相关法律真空形成的管理缺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资产,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的作用和资产的权属也就有可能发生新的变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国企改革帷幕普遍拉开。围绕资产兼并、重组这一核心问题,引发出种种思考和自发式的实践。如:租赁经营、注资经营、股份经营、产权转让、买断,等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预料,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兼并或直接收购我国企业资产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和规范性的操作程序却极不完善。这种局部的法律真空,使行业管理不到位。

(一)对公有资产,人们从冷漠、觊觎到侵占,形成了扭曲的心态轨迹。过去人们对公有资产,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资产,都认为与己无关,不闻不问。结果,造成大量的资产浪费、丢失、弃置;特别是那些以资金形式(非实物形态)体现的资产,由于监管不力,更成了呆帐、坏帐,或变成负资产,最终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破产。从理论上说,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含混不清所致;从实际上说,是人们的冷漠心态所致。随着公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和不规范的操作而使一些人从中渔利。这就使人们从冷漠的心态转向对资产的觊觎,继而设法侵占。这种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支付少量的受让金,使公有资产超值地据为己有,使一些人一夜之间暴富起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此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严格把关。端州区某集团公司,因严重亏损1.6亿元而最终破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原因--资产转让操作不规范,2000多万元转让金管理不到位,实为惨痛的教训。1998年,某公司以发起人方式进行转制,经内部审核评估,以经营性净资产作价111.5万元,将企业全部出让给经营者与职工。该公司在转制中隐瞒了帐外收入及库存商品146.1万元,虚报各项债务126万元,从而少报公有资产272.1万元,造成了公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对公有资产的闲置浪费与改革成本的付出,人们往往持不同观点。同志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认为,其本意是着重告诫人们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而我们不少同志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注意对消费品的浪费行为给予指责,却对公有资产的长期闲置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熟视无睹。没有意识到资产闲置这种浪费,无论是价值量还是不良影响及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也就是极大的犯罪。对于改革成本的付出,人们一般能够理解,但却不明了哪些方面是改革的成本,甚至以为改革的成本是政府拿出一笔资金来遣散职工。必须看到,改革成本的核心层,便是资产的合理处置和资产变现后合理地解除劳动用工合同。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考虑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和职工对企业的历史贡献等因素,得出职工应占的份额。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资产的合理处置?这一问题,既是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预防源头腐败的根本性问题。从操作程序上说,要考虑资产处置是否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拍卖;从资产的底价上说,要考虑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值、盘活后对国家和地方的后续贡献等价值因素。不能简单的一槌子买卖,更不能武断地把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作出的合理让利,定义为“资产流失”。三水市对健力宝集团公司的产权转让,在充分发扬民主,充分体现党政班子集体智慧和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地兼顾国家、地方政府、企业、职工和投资者各方的利益,较好地确定了资产价值和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巩固了“健力宝”这一民族品牌。由此可见,对于改革成本的付出,我们不应只关注它的货币量(价值量),而应着重关注企业改革和资产处置的过程是否真正体现民主、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是否具有发展的眼光。

(三)对集体企业资产的盘活,人们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与国有企业相比,集体企业的发展更艰难。集体企业是在过去的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没要国家的资金、土地、厂房、设备,甚至也没有政策的优惠;纯粹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过漫长的原始积累发展起来,壮大了集体资产。而这个过程,无论对国家、集体、个人还是社会,都作过不可忽视的贡献。盘活集体资产,为的是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解除政府的后顾之忧。而对于集体资产的处置,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而不同地区对集体资产的处置办法也就很不相同。人们对此更表现出不同的兴趣。企业领导和职工有不同的心态;外来投资者既想得到产权,又想得到便宜的价格;企业的管理部门则想得到资产转让收益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他们各自表现的不同兴趣,很可能会导致损害集体企业职工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创业者的利益。这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三、解决官位与资产两大源头腐败的思考

如何解决官位腐败问题?即如何把住“买官”、“卖官”这一源头?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体现了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力度。

如何解决资产腐败问题?即如何把住资产处置这一源头?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党中央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决心。

(一)解决买官卖官腐败的基本对策。同志强调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肃清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一些同志没有确立正确的权力观,一个重要原因是‘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与资产相比,官位实为“不竭的源头”。因为,一个县区,公有资产总是有限的,处置后不可再生;而官位则属于权力再分配,可以源源不断,甚至可以人为地派生出新的官位。因而也就会产生新的腐败源头。对此,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弱化官位的个人权力而强化集体作用,达到求官不能徇私,当官必须为民的目的。二是堵塞卖官渠道,让求官者公平竞争,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规范操作,加强监督,发现暗箱操作要及时制止,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最近,广东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将在“改进干部考察、解决干部能下、加强监督、推行聘用制”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面,近年来,端州区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1997年8月以来,进行了4次较大范围的公选,196人参选,共选拔出15名领导干部,其中选拔出副处级1名,正科级1名,副科级13名。公选情况总体是好的,方法也有创新,如采取“先过群众关、群众助评、岗位模拟任职、附考外语和快速写作”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参加面试的评委构成不严谨,保密性差,随意性大,凭感情凭印象打分的现象未能遏制。今后在公选干部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解决公有资产处置中容易出现腐败的基本对策。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人通过一定的程序,使资产处置表面“合法化”,结果,造成的资产流失,将永远地流失。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范于未然。一要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以端州区为例,目前区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仅对区直部门拥有的资产基本掌握,而对镇、办事处等下属机构拥有的资产不掌握。这就缺乏了监管的依据。二要明确资产处置权属和组织实施部门的职能。目前,区财政局的国资管理职能与经贸局的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容易出现“缺位”和“越位”现象,造成互相扯皮,互相推诿,互相争权。这就要从体制上彻底扭转。要落实十六大报告中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实行县区一盘棋考虑企业改革的总体方案。四要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全程监督。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