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适应农村免税形势探索乡镇施政新路

适应农村免税形势探索乡镇施政新路

适应农村免税形势探索乡镇施政新路

——关于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调查与思考

gaoyang3999

目前,农业税的取消使我省农村已经进入无税时代。作为身处农村,直接面对一线工作的乡镇政府,已从原来繁重的"催粮要款"事务中解脱出来,面对农村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及时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们深入到乡镇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结果结合我县乡镇普遍情况,谈一些自己在税费改革后对我县乡镇职能定位方面的认识。

一、目前的现状

(一)乡镇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到2004年底止,我县18个乡(镇)机关实有行政编制在编人员410名,后勤事业编制在编人员36名,另外乡镇财政所有事业编制在编人员155名、招聘农税员18名,合计在编人员601名。目前18个乡镇下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文化站、乡村建设发展中心、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劳务工作站、司法所等9个事业站所,合计有在编事业人员622人。事业站所经费形式中除畜牧兽医站外都为财政全额单位。

(二)乡镇目前的主要职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作的乡镇政府一时难以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转变过来,仍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模式下运行,职能履行仍以行政命令为主,协调性职能、服务性职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一、发展经济。农业税逐步取消后,抓发展、保增收已成为这两个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特别是近两年中央连续出台了支持"三农"的1号文件,全省上下都把落实中央1号文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乡镇作为落实这些政策的最基层的政权机关,自然这就成了它的重要任务。另外,农业税的取消,使得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这农业大县财政形势急转直下,为了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作物种植、招商引资、创办企业成了我县要抓的头等大事,列入了乡镇年度考核之中,也成了乡镇重要任务。

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省上每年考核市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县主抓的一件大事,也是乡镇的一件硬工作。特别是在现在人口流动加剧、群众生育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对计划生育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各个乡镇都是把执行计生政策摆在乡镇政府工作的"三大事"之中,18个乡镇都成立有计划生育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共有计划生育工作人员244人,平均每个乡镇配有13个人还多,其编制约占乡镇总编制的1/4,这样仍不能满足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乡镇仍然要在每季度抽调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配合其工作,工作时间每季度都在10天左右,占乡镇工作中比重约是30%。

三、综治维稳。当前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利益加速调整的特殊时期,各种治安问题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民间纠纷、涉农事件、历史遗留问题上访事件呈上升趋势。从信访渠道统计看,信访量的85%来此农村问题,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正在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维稳保稳任务,各乡镇为此专门配备了一名副书记抓维稳工作。

四、发展公益事业。主要是乡机关驻地及农村基础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事业、人畜饮用水工程、扶贫帮困等方面的任务。

五、消赤减债。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乡村两级沉淀了大量的债务。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县乡镇财政负债万元,乡镇政府为保运转、保稳定,不得不在消赤减债方面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这项工作非短时间可以完成,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消赤减债将成为该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目前乡镇在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几次机构改革,为促进乡镇的职能转变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改革还没完全到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自主治理的关系等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使得乡政府在履行职能中还存在不少与发展不适应的现象。主要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

1、乡镇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需要不适应。一是乡政府机构和岗位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乡镇机构和岗位设置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但基本上是按照与上级对口确定的。全市乡镇机构虽经几次改革,但"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仍以准行政组织的身份出现,习惯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在新形势下仍摆脱不掉过去大包大揽行政事务的惯性。二是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统一。主要是管人与管事脱节、事权与财权脱节,"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乡镇在具体社会事物管理中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一旦管理就涉嫌越位,撒手不管就意味着不作为,在农村中介组织不完善、农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又不知道该对谁简政放权。三是乡镇机关的混岗现象严重。乡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在具体工作中,行政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划分并不十分清楚,就说xxx、xxx、xxx三个乡镇现有在编职工219人,其中党政78人,事业118人,政法23人,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把全部职工按村的多少平均分配到村,搞包村抓点,工作能力好的包重点村,承担县乡确定的重点工作,往往是"鞭打快牛",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并不能聚精会神地做好本职工作,许多乡镇不是因事设岗、因岗定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事找人。

2、乡镇自身包袱沉重与带领农民致富的要求不适应。近几年,我县乡镇人员编制控制得相对较好,但行政与事业编制不平衡,合并乡与非合并乡人员不平衡。事业单位仍是"僧多粥少"、效能低下,合并乡镇的人员精简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随着征收税款这项工作的消失,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还不够明确,乡镇干部无所事事,必然导致人浮于事。长期以来,农业税及附加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乡镇运转的基本保障。农业税免征后,对乡镇财政虽然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一定补助,但缺口仍然很大,目前,我县乡镇基本上都处于保吃饭就没有发展资金、保发展就保不了吃饭的两难境地,有的甚至开工资都困难。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反映,为了保工资,整天东跑西颠、东挪西借,根本没时间没精力研究发展、考虑服务。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办企业亏损、担保贷款、垫付各种税费、完成各种达标任务等,形成了乡村的巨额债务。据初步统计,全县乡级累计负债7185.02万元,平均每个乡镇399.17万元,负债100万元以上的11个,负债最多的达1302万元;村级累计负债4638.51万元,平均每个村14.6万元。随着免征农业税后乡村收入渠道的变窄,可用财力不但难以保证基本的运转支出,而且无力偿还各种债务,更无法保证农村公益性事业投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愿望没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也是有想法没办法。乡镇真正自主干事很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3、乡镇职能与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一是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有的随意为企业担保,造成了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形成了大量纠纷。如我县原xx乡政府代表群众与xx石油劳动服务公司签定的承包地合同,使乡政府背上近50万元的债务。这些表面上看是在为企业和农民服务,实质上却在花钱办错事,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二是乡镇职能泛化,乡镇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涉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很多需要市场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要下指标、定考核。三是乡镇究竟管什么、怎么管一直没有解决好,工作模式还是老一套,包村、抓点、搞突击。乡镇虽然领导叫累、干部叫苦,但农民却不满意。

4、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部分干部跳不出"吃财政饭",拿固定工资的束缚,缺乏创业精神和进取意识。据调查,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干部真正自谋职业的寥寥无几,很多干部愿意下海,但必须保工资。部分干部对改革麻木,对农村改革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认识不清,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干部。农业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部分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滞后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像有的干部自己说的那样,固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工作模式,固定的区域、套路和抓法,使人思想僵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除了当干部,什么也不会了"。加之乡镇干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视野不开阔,知识更新慢,缺乏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干部的管理方式单一。多数乡镇仍采用干部包村"满堂滚"式的管理,周一报到,周五汇报;没事下乡,下乡没事;名为包村,实不到村。各乡镇虽然制订了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以至于个别乡镇年终考评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三、今后乡镇职能定位的基本方向和重点

当前随着税费改革的进行,乡镇职能究竟该如何定位,国家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结合这次调查就我县乡镇现状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乡镇在根据法律法规在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同时,在当前和今后应把主要精力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社会公共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三大块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引导农民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社会管理,包括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和实施农村建设规划;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正义,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和引导村民自治,确保社会稳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就是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推广科学技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改善就医条件,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量力而行地组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政策服务等。为此乡镇在目前的职能及未来的职能定位应该重点考虑这么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行乡镇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向精简、效能型转变。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税费改革,实现减员增效,减轻财政负担的关键,也是乡镇职能定位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县财政供养乡镇人员名,其中行政、事业在职人员职人。税改后,镇村两级干部结束了过去繁杂的"三提"、"五统"的历史。乡镇级财力锐减,部分职能弱化及到消失为此,乡镇应采取措施推行机构改革。一是精简人员。按照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辞退临时人员,运用退休、离岗培训、下派任职,领办企业、自谋出路等途径精减镇机关干部,并压缩村组干部。二是对内设机构进行合理配置。整合事业站所,成立"三办一部"(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武装部)、三个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村建设发展中心)、九个站所(经管站、计生站、计生服务所、司法所、劳务工作站、文化站、畜牧兽医站)。

(二)工作重心下移,政府职能由下达行政指令向服务转变。税改后,乡镇政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要由过去的"收税"和应付检查、达标、评比等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发展农村经济,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农民。要成为富民政策的"宣传员",传播科技知识的"信息员",贴心为民的"服务员",传递上级政策和农民意见的"邮递员",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村法制教育的"司法员"。具体要做好:一、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干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为农业增收、农村增效、农民增收服好务,尽好责。二、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粮食、良种、农机,世界银行xx肉牛发展项目、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三、通过乡镇级农业服务部门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民科学致富。要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农民增强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对部分有开拓意识的种养加能手,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帮助,如向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的个早胜牛规模养殖户,54个养殖场提供提供信息和资金服务,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为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掌控各种信息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这样既能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基层工作的落实、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也能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锻炼干部成长。

(三)引导农民谋发展,职能由干预型向市场化转变。

税改后,在相当一部份人眼里乡镇、村干部看似无所事事,实则有力可为。今后,乡镇在经济发展方面要从过去的事事干预,转向将农民与市场对接,引导农民在市场中求生存、立足现状谋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谋发展。一方面,以规划建设中的"甘肃和盛镇工业园区"为基础,搞好"陇塬脱水蔬菜厂"、中韩合资"润玉食品厂"等项目,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形成扎堆效应,建成促进我县经济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以这些成功落户的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可以有我县有种植蔬菜传统的长庆桥镇、新宁镇、焦村等地发展蔬菜生产,盘克镇、金村、九岘等地发展荏生产,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原料问题,也可以带动当地蔬菜、荏等产业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二是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强化管理帮助解决分布在全县十八个乡镇的资产在50万元15个砖瓦厂2个水泥制品厂等22户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缺失、劳动用工、周边环境等问题,加大引导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回归工程"等活动鼓励民营老板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镇村干部带头创业发展民营,采取集资、经营权出让等多种形式吸引民资,引导农民创业。三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充分利用早胜牛养殖、九龙金枣、xx黄柑桃、苹果、西瓜种植等几大农业特色,整合xx、xx的果品加工资源,提升"早胜肉牛""九龙金枣"品牌形象;探索以xx乡"神虫菜"为先导的蔬菜深加工发展的新路子,拓展发展空间,鼓励这些企业扩大生产,走基地+农户的路子,形成集团产业;利用"九龙金枣"地域种植优势,大力推广嫁接工艺,扩大种植面积;依托兴旺牧业、恒达牧业等养殖场基地,突出发展和壮大早胜牛产业,以点带面,从小到大,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养殖,规模性地发展养殖业。

(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费改税的进一步落实和农村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使得外出务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势力,通过调查,2004年,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万人,务工收入达到2.8万万元,占到农民收入的30%,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乡镇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作用。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外出劳务人员的成功典型进行实例启发教育,启发农村富裕劳动力对外出打工创造收入的认识,提高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做好劳务信息工作。一是要对所辖区劳动力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起劳动力资源库。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技能及其流动情况,做好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要以当地在外务工的人员、县劳务工作局建立联系,同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工具收信用工信息,建立起有效、快捷的劳动力信息网络,更好地为农村就业服务。三、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的就业能力。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转变观念,改变过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做法,大力推进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实现由苦力型向智能型转变,提高当地务工的经济价值。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外出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如加强村民互助组织建设,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的收、种、打碾等,加强合作经济建设,可以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费用等。

(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政府职能由大包大揽向社会化转变。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面对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过多的特点,乡镇政府在申请项目进国家和市级笼子的,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同时,将一些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项目,如教育、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医疗保障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职能。

(六)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政府职能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税改后,乡镇政府面临发展和稳定两大任务,乡镇把保持社会稳定要作为"经济发展航母"的"护卫舰",彻底根除"按下葫芦浮起瓢,各类矛盾此起彼伏"的状况,乡镇职能要重点定位在五个方面。一是落实抓稳定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切实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及时处理群体性事件和突出信访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过程中,及时化解因"土地热"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三是多途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税改后乡(镇)村两级债务的化解,一方面通过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化解债务,另一方面规范财经纪律,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和杜绝新债务的产生,并有效地化解因债务引发的纠纷。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方面倾注大量精力,组织政法部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另一方面联合法庭、派出所和村级民兵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各项专项治理,确保一方稳定。五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一方面,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另一方面开展支部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七)继续加强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根本任务。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地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把教育和管理、预防和惩处、打击和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反腐倡廉的成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按照"六个好"要求,组织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调动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既要"压担子",又要"给点子",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建立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农村干部队伍。继续加强机关、直属单位、社会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和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三向互选",实行绩效挂钩等制度,构造良好的干部融合机制,激活干部的热情干劲,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队伍。

(八)、抓精神文明发展。1、抓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信待人"的老区精神。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素质。

(九)抓好计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计生法规和省《条例》,进一步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双创"活动,继续实施"幸福工程"和"安居工程",创建"三结合"基地,提高"三结合"水平。要深入开展计生服务机构的"晋级创先"活动,抓好计生服务所建设,争创优秀服务所。要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扎实推进村民自治,提高村自管理水平,促进我县乡镇计生工作。

总之,政府职能的定位,就是要革除过去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革除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实现乡镇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合理进行职能定位,由管理向服务协调转变,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