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州长经济会议讲话

州长经济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州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结20*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会上,汤涛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州委、州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判断经济形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年,全州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打基础、调结构、抓质量、提速度”的要求,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谐社会三大建设,全州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89.5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8%、14.8%、10.7%,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实现了*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州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惠农政策,以“四基”为重点,扎实推进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全州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达到了154.6万吨,烟叶收购135.48万担,生猪出栏339.48万头,增长2.9%;新发展富硒茶、地道药材、魔芋、特色蔬菜和特色干鲜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43.7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105个,全州“三大标志”农产品达到200个。组建了州农发信用担保公司,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15户企业提供了4000万元的担保贷款。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新增通村油路1475.3公里,新建沼气池10.12万口,解决了5.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48元,比上年增加205元,增长12.5%。

(二)强力推进“工业兴州”战略,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坚持走具有山区资源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61亿元,增长18.9%。水泥、精制茶、原煤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为97.5%。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5户,达到216户。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41.9%,利润增长1.14倍,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6.5%。年纳税过100万元的达到57户,其中500万元—1000万元的11户,1000万元以上的6户。新启动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来凤硼氢化钠项目成为全州首个获得州政府2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十大重点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共争取到开发银行贷款4.7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三)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争取省政府在我州召开了鄂西旅游工作座谈会,为我州解决了核心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腾龙洞、*大峡谷、清江闯滩、梭布垭石林、*土司城、神农溪等核心景区的建设步伐加快,主要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确定了打造“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生态*州·土苗风情园”的形象定位,开展了“中外摄影家看*”活动,提升了*旅游的知名度。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75.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8亿元,外汇综合收入`180万美元。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3亿元,增长15.4%。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全州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增长17.2%,实现利税19.8亿元,增长20.0%。

(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把扩大投资作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来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53亿元,增长12.1%。从投资结构来看,一、二、三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52亿元,增长13.9%,占全社会投资额的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5.19亿元,增长6.7%,占全社会投资额的5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82亿元,增长19.3%,占全社会投资额的42.1%,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4.3亿元,增长12.6%。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州4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52亿元(不含“两路”),占全社会投资额的46.3%,完成年度计划的111.1%。同时,全力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建深1号井、水布垭水电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省重点项目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亲水走廊三期、凤凰山隧道等一大批市政建设工程,全州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2.5%,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对外开放取得可喜成绩。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企业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改革等取得新进展。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政府拿钱买服务”的新机制正在形成;国有企业改制验收工作基本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出租、转让、经营、处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正在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全州招商引资实施项目188个,到位资金19.72亿元。全州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37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3574万美元,增长26.1%。

(六)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完成财政总收入27.05亿元,增长25.5%,8个县市财政收入全部过亿元。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占年初预算8.71亿元的115.2%,比上年增长20.2%。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73亿元,比年初增加40.59亿元,增长27.4%;各项贷款余额141.86亿元(含异地金融机构贷款),比年初增加39.08亿元,增长26.0%,较好地完成了双增20%的目标。不良贷款下降,经营效益大幅度上升,金融步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七)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多渠道增加投入,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国有企业退休职工退休费和城镇低保补助标准,对特困户、大病人员实行了救助。全州各项社会保险扩面4.74万人,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总额5.09亿元。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两免一补”资金达到13758万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四个试点县市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14.42万人,参合率为76.35%。积极开展了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土家族情景歌舞剧《比兹卡》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引导群众少生优育。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矿山、土地和水资源;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和空气治理及清江中上游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明显加强,交通、煤矿、非煤矿山、民爆危化、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的安全形势基本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1.4%;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三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四是一系列涉及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尚需时日,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加快发展受土地因素制约的压力增大,宏观经济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知难而进,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0*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全州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对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和扶持政策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启动“万商西进”工程,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保持强劲的拉动作用。20*年宜万铁路和沪渝高速公路*段、水布垭电站等重点项目仍处在投资高峰期,上海至成都高速公路巴东段、渝利铁路、江坪河电站、湖北清江卷烟厂搬迁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将开工建设,对全州经济发展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三是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并将进入效益释放期。近几年来,全州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建设,相继建成了洞坪、大龙潭等一批电站,清江生物工程公司、来凤硼氢化钠、巴东福润、三江控股八峰药化等一批企业将进入效益释放期,完成了机场改扩建、城网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项目,今年又将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全州上下在深化改革、治理软环境、招商引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都为全州经济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家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土地、项目、环保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企业对土地和资金的需求;二是煤、电、油、运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大,农业生产费用增加,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难以对公共事业、社会保障、“三农”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有利形势,克服不利因素,才能推进20*年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推进三大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2人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分别削减1%、2%。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统筹发展的理念建设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发展新产业。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一是抓基地建设。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四个“100万亩”,抓好六大主导产业、十大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新增基地面积35万亩。抓好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品种改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抓好畜禽疫情防控,确保畜禽生产安全。二是抓标准示范。以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大力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集中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抓品牌认证。围绕富硒、绿色和生态,狠抓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力争当年新增“三大标志”农产品认证品牌100个,全州通过国家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总量达到300个以上。四是抓龙头扶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暂免征收所得税等政策。充分发挥农发信用担保平台作用,拓宽农发资金支持领域。重点支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和有望过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2—3家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五是抓科技推广。切实抓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械的推广,继续加大“十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认真组织开展主导技术、品种的组装配套培训,实施“万户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购机补贴政策争取和落实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农机,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

夯实新基础。抓好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家园建设和整村推进工作的有机结合,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关切的问题,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每个县市要启动10个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能源、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改造低产田3万亩;实施好烟水、烟房配套工程;完成通村油路(水泥路)800公里;解决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选择20个试点村,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新启动14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整体搬迁扶贫3350户。

建设新家园。围绕生态家园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力争进入全国生态家园建设整体推进10个示范地市州行列。今年是沼气池建设的奋进年,新建沼气池10万口。2008年为攻坚年,2009年决战年,每年建设沼气池10万口,2010年为巩固验收年,全面完成70万口沼气池建设目标任务。要研究沼气池工程建设的后续服务问题,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完善农村沼气池物业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农民需要的沼气池后续管理服务机制。选择100个村抓好“猪—沼—果、菜、药”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技术运用,建成“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

培训新农民。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产业来抓。实施好“阳光工程”、“技能就业工程”、“雨露计划”和“星火富民工程”,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7万人。要立足*实际,做大做强我州已具有一定影响的“巴东电子工、咸丰绣工、*沼气工”等劳务品牌。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万人以上。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跟踪维权服务。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要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要求,采取上项目、培骨干、建园区、创品牌等措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上项目,培植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要继续把工业项目放到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十大重点工业项目,力争3个项目竣工投产,每个县市都要实施1—2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要切实做好已开工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使其竣工投产,早日发挥效益。继续做好100个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60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30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百项技改”工程,新建、续建100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技术改造10亿元,重点提高设备改造投资的比例,全年设备技术改造投资比例要占全部技改投资的60%。

培骨干,做大做强资源型工业。要把资源深度开发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能源工业、矿产工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能源工业要加快电源点建设,完成投产发电装机20万千瓦(不含水布垭电站),在建装机100万千瓦;加快天然气、风电的开发,做好煤矸石发电的前期工作。矿产工业重点支持武钢开发利用铁矿资源,抓好石膏、磷矿、硫铁矿、高岭土、铅锌矿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天然气系列深度开发的前期工作。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要重点支持武烟集团*50万箱生产基地建设;抓好药化和富硒绿色食品的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建材工业重点抓好旋窑等量替换立窑的技术改造,加大新型建材的开发力度。继续实施“过百万、超千万、达亿元”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力争30户工业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0户以上。

建园区,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五个开发区(工业园区)要按照生态工业园的要求,完善发展规划,立足自身优势,确立一至两个主导产业。对园区引进的新项目要严格把关,注重引进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引进投资密度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达不到投资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项目实行无绩效退出机制。把工业园区办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要充分利用好开行工业园区贷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经济开发区要围绕重大项目配套抓好产业建设,引进一批优势项目、优势企业进园,严格按照功能分区布点项目,使其成为全州工业园区建设的示范区。

创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品牌兴则质量兴,质量兴则产业兴。要从提高州域经济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实施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围绕工业兴州战略,指导、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新产品的开发,组织15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培育30家食品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支持企业整合品牌。我州企业产品品牌过多过滥,以茶叶生产为例,全州茶叶面积49万亩,茶叶加工厂(作坊)856家,有茶叶商标400多个,加工水平低、规模小、品牌过多过滥,没有区域性大品牌。要大力支持重点龙头企业整合茶叶、畜产品、特色蔬菜、精品粮油等品牌,力争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实现零的突破,争创3—5个湖北名牌产品。

(三)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要按照“整体规划、统一推介、重点突破、市场运作、服务连接、提升水平”的要求,加快旅游业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以上。

继续做深旅游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全州旅游规划,各县市都要围绕整个*清江中上游生态民俗游这一盘棋做规划。当前,重点做好《*大峡谷——腾龙洞旅游发展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

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坚持“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生态*州、土(家)苗风情园”的形象定位,突出健康旅游基地的主题。加大“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生态*州、土(家)苗风情园”的推介力度,利用各种会议、活动推介*,在主要道路、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宣传“中国健康旅游基地”,在电视台打出推介旅游资源公益广告,营造一种强烈的旅游氛围。

加快重点景区建设。要加快腾龙洞、*大峡谷、清江闯滩、神农溪、土司城、梭布垭石林、坪坝营等景区建设,当务之急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建成旅游目的地创造条件。

整合旅游资源。采取招大商,招有实力的投资者来开发景区,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对旅游开发项目要签协议,建设好了要支持,建设不好要限期退出。

构筑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旅行社、酒店、民航站、景区等方面要互助、互利、共赢,不能互不买账,各自为阵。要构建吃、住、游、购、娱产业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整治旅游秩序,改善卫生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城市和重点集镇,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较高的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农村连锁超市500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支持网络通信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要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增加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汽车、文化、健身等方面的消费需求。

(四)努力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我州经济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加大投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州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全州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9个,计划完成投资83亿元。省级重点项目:继续服务好宜万铁路*段、渝利铁路利川段、沪渝高速公路*段、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清江水布垭电站、*市老渡口电站、鹤峰江坪河电站、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农业项目:继续抓好农村沼气池、农村安全饮水、烟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项目:重点抓好*山泰锅炉钢结构生产、*青蒿素生产提取、咸丰重钙系列产品扩建、鹤峰甘氨酸系列产品生产、鹤峰长宏旋窑水泥生产线、*经济开发区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宣恩果蔬加工、魔芋加工及终端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能源项目:抓好巴东白磷岩、杨家坝电站,宣恩桐子营水电站、鱼泉河水电站、双溪河电站,咸丰小河电站,利川龙桥水电站、云口水电站,*云龙河三级水电站,来凤金龙滩水电站,鹤峰桃花山三级水电站,建始广润河流域水电站、野三河电站建设;抓好利川风电一期工程、220KV输变电工程,宣恩220KV输变电工程、龙桥220KV输变电工程、*州220KV龙—恩双回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交通项目:抓好通乡油路工程、省道白奉公路石乳关隧道等项目建设。城建环保项目:抓好火车站片区开发、施州大桥及接线工程、利川城区垃圾处理场、巴东新城供水、咸丰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建设工程。社会事业项目: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民族高中、巴东一中搬迁、州中心医院外科大楼及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其他项目:抓好巴东高切坡治理工程、巴东地质灾害三期治理工程。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优势资源的详查,力争2—3个资源勘查项目得到国家和省支持。做好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笼子。同时,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规范管理,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益。

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把启动民间投资和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作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突破口,积极推动民间投资和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完善供水、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放开市政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

(五)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

城镇建设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宜居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关注民生民利为重点,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州、县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严把规划关,提高城镇建设的品位,切实解决规划滞后的问题。围绕“13311”战略,完成新一轮县市城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城镇建设规划。加强规划执法,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建设,关键要解决好投入问题。各县市都要充分利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这个平台,加大对土地的收储力度,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鼓励开发商参与实施成片开发建设。今年全州城镇建设安排108个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各县市城镇要在规划的指导下,突出功能和特色,有步骤地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快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中的8个集镇和42个行政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建制镇和中心村建设。

加强州城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两个广场(黄石大桥桥西和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三条城市出口路(旗峰大道、施道大道红庙至火车站、土桥坝至沪蓉西高速公路七里坪连接线);完成四条道路刷黑工程(施州大道、航空大道、舞阳大街一巷、东风大道);继续完成五大续建工程(清江防洪库岸四期整治、施州大桥、金桂大道、*机场入口道路、第三期城市廉租房建设);实施六大片区开发(*火车站、施州大桥南片区、舞阳坝北片区、州体育场片区、挂榜岩片区、红庙老街片区);启动连珠大桥、红旗大桥、209国道绕城线、*客货枢纽工程、龙洞河治污等重点工程建设。今年州城建设总投资8亿元以上,要基本实现州城“五年大变化”目标。加强城市综合治理,要保护好清江主轴线和山体线,尤其要保护好五峰山山体,扼制过度无序开发。围绕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城区中的山、水、历史文化古迹。

(六)狠抓节能减排,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中,约束性指标就是节能减排。各县市要围绕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任务落实。不能片面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牺牲节能减排目标,该关停的企业要关停,不能搞的项目坚决不搞,对完不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的县市,实行“两个停止”、“两个不准”,即停止审批新的工业项目,停止审批新的工业用地;新建项目未通过环评的一律不准开工,在建项目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不准投产。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重点抓好水泥、化肥、火电等用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逐户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强力推进节能建筑,确保城市新建建筑百分之百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以磷矿、铁矿、石膏矿为重点,着力推进资源严格管理、规范开采、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促进矿产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加快建立反映资源需求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矿产资源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以五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实施生态化改造,通过产业链条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废物集中处理、热电能源共享等方式,建设1—2个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重点建设20个循环农业示范村。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依规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为发展优势产业、优质项目腾出产能、环境和市场空间。小水泥: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立窑小水泥生产企业都要按计划关停改造,今年彻底关闭窑径2.2米以下小立窑水泥生产企业4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等量替换建设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同时,通过差别电价、合理补偿等方式引导小水泥生产企业主动关闭。小煤矿:全州共有煤矿137家,按照国家、省的要求对年产3万吨以下的13家煤矿实施关闭或整合。小火电:支持小火电厂改造转型,实行电热联供。

加大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把环境保护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继续抓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科学论证清江流域以及州内各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对梯级开发的各大电站水库实行生态流量综合调度,确保流域生态流量不受影响。严格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限期治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做好清江上游沿线城镇的污染治理工作,实施好龙洞河治污工程。加大环保执污力度,建立和完善能耗与环保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和公布制度。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要把推进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应用技术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重点,把特色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作为主攻方向,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要围绕工业兴州战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出抓好药材、铁矿、生物硒等优势资源开发的技术研究,申报2—3家龙头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创新中心。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培训、示范和推广力度,力争3—5个科技成果得到推广运用,努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与资源依赖性向技术创新驱动性转变。

(七)用好财政、金融、土地三大杠杆,助推经济发展

今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严格的土地政策,并综合运行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一定要合理运用好财政、金融、土地三大杠杆,助推经济发展。

积极用好财政政策。围绕企业税收“过百、超千、达亿”工程,加大财政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壮大支柱财源。各县市可以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盘活财政资金,通过打时间差,来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落实好国家出台的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同时,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狠抓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税种的税收征管,确保税费及时足额征收入库。严格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

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切实解决好银行“放贷难”、企业“贷款难”的“两难”问题。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由过去以“两路”为主转向支持我州资源型工业发展,加大对资源型工业、技术创新、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有效信贷投入增长22%以上,不良贷款率下降4个百分点。金融部门要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信贷观念,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切实研究好刷卡消费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新课题。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发改委、经委每年向金融部门推介一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和资源开发型项目,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企业也要熟悉金融业务,善于与银行打交道。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开展争创最佳金融县市工作,积极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

合理把握土地政策。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国家把土地供应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以此遏制发展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防止乱占耕地、乱上项目,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同时国家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快发展。贯彻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以此不讲发展。既要保护好基本农田,又要保证重大工程、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城市土地是稀缺资源,要盘活闲置土地,要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对开发区要建立无绩效退出机制。

(八)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审批程序;改进公务接待工作,调整差旅费报销标准,实行全额付款,机关之间不准互相吃请,大力减少公务接待支出,把公务接待支出降低30%。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对首批13家国有企业授权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监督管理;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重大项目后评估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核准与产业准入、土地供应、环保评价相互配套的投资调控机制。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综合改革,巩固农村改革成果,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以钱养事的新机制。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工作思路,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将经营性文化产业从公益性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要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经济活力的战略举措来抓,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政策和体制性障碍,培育一批集约型、外向型、科技型民营企业。引导和支持一批民营企业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产业升级和管理升级。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要把握宏观政策导向,跟踪产业发展走势,在继续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内资外资一起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引进工业项目和外资项目,更加注重引进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更加注重重点区域和重点地区,更加注重引资的质量和效果。要突出重点产业引资,瞄准重点地区引资,抓住重点项目引资。完成招商引资16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着力培植出口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积极培育新的出口主体,力争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100家,有业绩的出口企业突破40家。

(九)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解决好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若干突出问题,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着力解决上学难、上学贵。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专项资助基金,资助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成校舍5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并用三年时间建成一所投资3亿元、在校学生规模达5000人的*民族高中,各县市也要启动新建或改扩建一所高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一批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每年从城镇中小学选派一批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支教,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对农村教师每月补助津贴150元,绝不允许学校打学生食堂、小卖部的主意给教职工发放津补贴。

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规范运行方式,提高参合农民参合率和受益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州和县市医院要搞好乡镇和村社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对口帮扶。积极推进惠民医院建设,州城建设1家惠民医院,对困难群众实行医疗救助,着力解决低收入人群基本医疗服务问题。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服务价格。

着力解决住房难、住房贵。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和完善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的政策措施。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全州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要占城镇住宅竣工总面积的20%,要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真正用于收入较低、住房较困难的家庭。加快廉租住房的规划建设,面向特困家庭租赁。启动农村乡镇教师住房“安教工程”建设试点,逐步解决农村乡镇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着力解决行路难。继续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完成通村油路(水泥路)800公里,完成800个村候车棚和招呼站建设,落实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着力解决饮水难。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严格标准、创新机制”的要求,解决好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优先解决高氟、苦咸、污染等饮水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饮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乡村水厂等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水质达标、良性运行。

着力解决就业难。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方式增加就业人员。优化创业环境,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优惠政策,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

着力解决保障难。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以建筑、矿山等高危行业为重点,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着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解决农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抓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社会捐赠、社会福利、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在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试点,逐步完善对城乡特困群众、受灾群众、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救助,实施好城乡医疗救助。

三、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20*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努力提高各级领导抓落实的能力,确保本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转变方式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领导经济工作方式,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营造良好环境上,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学会更多地、更自如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工作,要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在统筹发展中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要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切实搞好服务,推进政府效能提速提质,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要善于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国家区别对待的产业政策、严格的土地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地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把国家分类指导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州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变政策调控为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州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提高组织和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多、任务重,各级领导干部抓工作不但要学会“弹钢琴”,善于统筹兼顾,尤其要把握好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同时,要更加突出重点,善于抓“牛鼻子”,在政策性、全局性工作上有所突破。全州的工作重点就是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这“三大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推动“三大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大事、管全局。只有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点,才能破解发展难题,驾驭工作大局。同时,要及时研究解决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经济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协调、快速推进。

(三)明确目标抓落实。各县市各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任务,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目标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强化目标责任制,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要求、评价标准要明确、具体,能够量化的要量化,能够具体到人的要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四)强化督办抓落实。要强化督导检查,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事项、重点项目实行专项督查;要建立重点工作述职制度,对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开展社会评议,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目前,正值年头岁尾,要特别注重抓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一是要抓好冬春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为农业再夺丰收奠定基础;二是抓好经济运行调节,搞好煤炭、电力、运力、资金等协调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切实搞好安全生产,积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四是切实抓好春节期间的廉政建设,坚决禁止收送红包、公款吃喝、大操大办;五是安排好困难群众和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做好春节期间的物资供应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上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

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州第五次党代会、州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走好第一步,干好第一年,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州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全州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克难攻坚,团结进取,奋力拼搏,以新的面貌和良好的作风开创新的局面,努力实现新一个五年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