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辖市农业局长会议讲话

省辖市农业局长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让大家和新的厅领导见见面,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对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和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多予、少取、放活”做文章,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4.7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350.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实现牧业增加值184.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

(一)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夏收粮油面积增加,亩产下降,总产量粮减油增。今年全省夏粮收获面积达7421.66万亩,比上年增加97.99万亩。但夏粮生长期间,干旱、阴雨、低温、寡照、高温、病虫害等先后发生,严重影响了夏粮的产量。全省夏粮平均亩产308.46公斤,比上年的319.3公斤减少10.84公斤,下降3.4%。据抽样调查,今年全省夏粮总产量为2289.29万吨,比上年的2338.36万吨减少49.07万吨,减产2.1%。全省油菜籽种植面积达502.79万亩,比上年增加152.5万亩,增长43.5%。尽管气候因素对油菜籽的正常灌浆和收割晾晒较为不利,油菜籽亩产仅达到111.4公斤,比上年减少10.2公斤,下降8.4%,但全省油菜籽总产量仍达到56.0万吨,比上年增长31.5%。

2.畜牧业、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农垦经济总量继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5%、2.7%、6.9%和17.1%。肉类总产量297.03万吨,禽蛋产量141.55万吨,牛奶产量14.1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6.7%和85.6%。全省渔业生产克服去年严重干旱影响,主要水产品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总产量达到18.13万吨。全省农垦企业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278万元,完成计划的60%,比上年同期增长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284万元、10281万元、17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6%、13.6%、8%。

3.农民现金收入继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05.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6元,增长8.0%,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4%。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出售产品收入的增加。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9.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其中,农民人均得到的外出从业工资收入达116.9元,同比增长11.5%,占全部工资性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达到48.7%。上半年全省农民出售种植业产品的收入人均达到201元,同比增长16.2%。调查表明,上半年全省农民出售粮食数量同比增长20.1%,棉花增长64.6%,蔬菜增长14.6%,水果增长21.3%,仅上述四项就使农民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9.5元,占农民现金收入增加额的49.5%。同时,农民出售肉猪、菜羊、家禽等畜产品的数量均呈增长态势,加之今年以来家禽产品价格回升,促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172.8元,同比增长12.5%。

4.农村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全省农村税费改革今年3月份开始全面推进,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广泛拥护。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负担有较大幅度下降。总的算起来,农业税征收额度为51亿元,加上“一事一议”,农民合理负担总额62.6亿元,人均负担66元,亩均55元,同改革前相比,亩均减负23.6%,人均减负37.7%。

(二)主要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1.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逐步显现。一是优质小麦发展迅速。全省收获面积由上年的1514万亩增加到2170万亩,增长43.3%,占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29.8%。新乡、安阳两市优质小麦已基本形成连片种植、以销定产,全省优质小麦订单率已达70%。二是“双低”油菜推广速度加快。全省高产优质“双低”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325.7万亩,比上年增长127.7%,占全省油菜籽总面积的65%,信阳、驻马店两大主产区内集中连片种植发展迅速,仅信阳市的固始县就达到*万亩,且全部为订单收购。三是秋播经济作物面积继续扩大。全省播种秋作物1088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玉米面积较上年增加,水稻、红薯、大豆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油料、烟叶面积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瓜、菜面积继续扩大。全省已有31个县(市、区)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产量分别达50万吨以上。四是畜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优质畜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结构对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逐步显现。据调查,上半年全省农民出售优质粮食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0.4%,增加额占出售粮食收入增加额的24.7%;出售棉花、蔬菜、水果获得的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1%、25.9%、49.2%,农民出售经济作物得到的收入占第一产业现金收入的25.8%,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2.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进一步强化。一是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运行情况监测,并积极开展了申报第二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工作。二是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初稿),对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向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及省农行推荐了66家资产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他们争取信贷支持。三是起草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代拟稿),组织各省辖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在山东省潍坊市举办了培训班。四是筛选了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农业部推荐作为全国试点,同时着手选择了省级试点单位。

3.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整理和归类,建立了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库。完成了全省农民经纪人队伍调查工作,建立了《河南农民经纪人数据库》。二是《河南农业信息网》全新改版后于5月26日正式开通运行,取得了一个月内阅读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好记录。同时,启动了农信通农业信息“落地入户”服务工程,并从滑县、汝南等5个县开始试点实施。这项工作得到了省、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三是按要求、高质量向农业部上报了“河南省农业信息落地入户工程规划”。

4.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完成了《河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河南省无公害食品行动试点建设规划》以及《河南省农垦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项目已得到农业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省棉花、棉种检测中心已正式开展工作,省蚕种质量检测中心正待验收,省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即将开工建设,省级渔业病害防治和环境监测中心已开展工作,农药质量与残留检测工作全面展开。一些市、县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建设了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二是组织制定了《鲤鱼配合饲料》、《无公害小杂粮》等省级地方性标准,已颁布执行。三是以农业部首批认可的扶沟、中牟、灵宝三个无公害园艺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为契机,在全省开展了无公害园艺产品生产行动。无公害黄河鲤鱼、青虾、河蟹、特优水产品基地规划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无公害黄河鲤鱼认定基本完成。绿色食品开发步伐加快,又有9个产品被国家绿办认定为绿色食品。四是以贯彻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部三个配套规章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

5科教兴农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各种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种子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配方施肥、有机肥积造和秸杆还田、平衡施肥、旱作技术等实用技术推广面积比上年有新的增加,特别是优质专用高产新品种大面积推行,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完成了“河南省种子工程二期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组织编制并上报了利用国债资金建设优质小麦种子基地等10个项目。三是争取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4项,组织实施5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和3项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落实面积100多万亩。争得农业部支持在我省实施“948”项目5项。地力监测工作稳步推进,“沃土工程”正式启动。组织申报批建*2年度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9个,争取资金140万元,其项目数和资金总额位居全国前茅。四是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干部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农业中专学校转变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五是组织了大规模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据统计,全省农业系统累计出动专家约3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10多万份,农业科技光盘100余套计5000多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多项,引进实验示范各种农业新品种80多个,参加咨询农民群众达300万人次,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1000多个。

6.农业法治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完成了《河南省实施<种子法>办法》和《河南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的调研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已提交省政府和省人大审核和审议。组织对我厅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复核、检查和清理,对清理的5351份文件,分别提出了需要废止、修订的意见。二是对全省5600名农业执法人员换发了执法证,并组织进行了综合法律知识和专业法规知识的培训。三是指导各地初步开展了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半年来,全省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和经营户11867家,整顿市场3724个;共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案件789件,立案查处案件1557件,查处结案1315件。共查获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渔药682.4万吨,货值2271.5万元;假冒伪劣种畜禽1163头(只),货值6.32万元;假冒伪劣农机配件8.2万件,货值221.9万元。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7.农业政策落实工作成效显著。一是顺利完成了土地延包扫尾工作,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配合各级税改办测算核实农民负担基数,为制定和审批税费改革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积极参与税费改革方案的讨论,对农业税计税面积依据、农业税附加监督管理、农场计税率等有关问题提出了明确意见。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规范农村收费管理等配套政策和制度。参与了《关于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党纪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的制定,在全省纠风工作会议上,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作为重点进行了部署,提出了税费改革中的“十个严禁”;明确了各个专项治理的牵头责任单位。四是认真做好农民负担信访处理和案件的督查督办,共查处加重农民负担违法违纪案件86起,党政纪处理79人。五是积极开展了土地延包、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农村政策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和政策。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还要克服不少困难,付出不懈努力。特别是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植物病虫害正偏重发生,很可能使农业生产形势发生逆转。二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显现,农产品进出口的压力将明显增加,对粮价稳定和农民增收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虽然较为突出,但整体质量仍然不高,结构调整与市场的关联度仍然较低。调整内容趋同,调整手段单一,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仍较为普遍。支持结构调整的信息体系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四是农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尽管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8.0%,但仍属于恢复性增加,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出售数量的增加,而这对农民增收所起的作用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虽继续增加,但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从目前全省农牧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情况看,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的持续低位,生猪生产效益的稳中趋降,蔬菜、水果价格的继续下跌,将影响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的增加。另外,受城镇化进程滞后和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双重制约,农民经营非农产业所得收入的增长十分困难。五是部分干部、群众对税费改革心存疑虑。部分农民担心改革政策能否长期坚持并真正落到实处;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农业税附加较低,难以保证干部工资和村政权的正常运行,担心农村公益事业较难开展。因此,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尽管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必定起主导作用。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在下半年会见到明显成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政策效应。二是根据当前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充分考虑预后因素,综合判断,今年全省种植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仍将保持稳定发展,结构调整的阶段性成果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结构效应,农民收入将保持继续增长势头。三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落实,给农民带来了实际利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我们坚信,只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巩固发展上半年的成果,全面实现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二、围绕目标,突出主线,加快各项重点工作的实施进度

(一)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农业按市场导向组织生产的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任何一种产业优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它包含自然地理条件、技术、人才、内在品质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要通过相当长的时间积累,才能综合反映在市场上。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忽视现有的产业优势,不能盲目“喜新厌旧”。但是,结构调整也不能死抱住自己的“二亩地”不放,捆住自己的手脚。而是要注重在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品种、品质结构调整,结合自己的特长,注重品牌,选择一两项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好的产品和产业,坚持不懈,在细、精、大、强上做文章,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优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握农业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地寻找和发现新产业,并及时地将资源配置到这些新产业上来,组织生产形成产业竞争力。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农业结构长期比较单一。从1995年到*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直处于13*—13500万亩之间,没有调减下来;经济作物由3696万亩增加到3781万亩,只增加了85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72.6:27.4变化为68.5:31.5,经济作物比重只上升了4.1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复种指数从157%增加到了162%,可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主要靠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没有真正替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年,我省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63.8:8:2.8:32.4:1,畜牧业、林业、渔业等产值的比例分别较全国水平分别低3.3、0.9和9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61:46.98:30.41,第一产业高于全国6.1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低于全国3.2和2.97个百分点。中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已经三年了,如果说这三年是理思路,打基础阶段,那么,今后就要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面临比较多的问题,有关专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我认为非常符合我省的实际。一是买方市场形成,供求矛盾突出。从供给上看,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产品全面性的供过于求;从需求上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数量增长受阻,但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农产品市场国际化,主要农产品在价格、质量、规模等不具优势的情况下,从市场准入到真正打入国际市场还有很多环节需要突破,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生产差别缩小,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营销手段落后,组织体系发育缓慢,致使农业生产微观主体很难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四是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多元化目标难以协调。既要保护WTO下的食品安全,又要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和竞争力提高,还要注意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稳定问题。这些目标从长远和全局看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常常又存在矛盾和冲突。五是制度创新滞后,体制和机制性障碍突出。支撑市场农业的市场制度远未形成,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落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政府农业职能分散,不当行政干预过多。总之,WTO下调整农业结构,对政府和农业生产者而言,无论在体制、机制还是在技术、生产方式和营销组织与手段上都面临着很大难度。

WTO规则下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目标的统一,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包括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农业在各产业间的竞争力。因此,今后农业结构调整要紧紧抓住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竞争力这个根本,以长远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短期市场需求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基础,用现代化改造传统农业,用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用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和效益提高,用特色化、无公害生产方式提高安全水平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农业结构调整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大力调整品种、品质结构;以发展“两个基地”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立优势产业区为重点,不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为重点,调整农村就业结构。

(二)牢牢把握促进一体化和提高竞争力这个关键,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经济理论和各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说明,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必然是规模化、科技化和产业化的市场农业。因此,从宏观上看,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重点应该是发挥农业是一个潜在的高效产业的优势,鼓励工商和金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改造传统农业,同时以农产品为纽带形成法律规范下的农业生产者经济联合体,提高农业生产及其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获得平等地位与权利的力量。从微观上看,要重点解决生产能力过剩和营销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工商和金融资本的带动,把农业教育、科研、金融、投资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出口活动等纳入一体化经营体系之中,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用现代营销理念统帅一体化经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道路。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从各地的实践看,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前不久,省委书记陈奎元在一份材料上就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省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如何将现在较为分散、异军突起的一些亮点加以引导、扶持、推广,形成全面发展的态势,是省委、省政府应当认真研究的战略问题。”并要求“大家都关心这件大事,省计委、省农业厅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要花费精力,大力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为此,今后要牢牢把握促进一体化和提高竞争力这个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促使产品货畅其流。不论搞什么加工和生产,都要优先考虑市场需求和开拓。没有市场,盲目上项目,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带来损失,这方面是有不少教训的。不仅要看现有的市场,还要预测市场的变化。要把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开拓市场的合力。其次,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所有制、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特别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那些机制好、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突出主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尽快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要把发展龙头企业的重点放在鼓励农产品加工项目上,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搞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兴办基地、开拓市场、发展中介组织、推广科技等多种方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中,要注意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凡有条件的,要吸引龙头企业进镇办厂,增强小城镇经济实力,提高投资、生产、经营效益,更好地带动周围农村发展。三要注重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狠抓质量安全。目前,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带来了激烈的生产竞争,竞争推动了技术和生产方式进步,使农产品生产在产品上表现为品种、品质、产量等有形差别缩小,在地区上表现为产业同构。但无形差别如农产品品牌、企业形象差别在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上升到了形象竞争阶段。它要求改变把有形差别看成取胜市场唯一手段的传统观念,树立现代产业发展观,在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强化品质和加工的同时,着力品牌、商标、包装、商誉等农产品及其产地、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建立,以无形差别取胜市场。质量问题是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牢固树立质量观念,特别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四要体现公平诚信,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基本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通过整顿市场秩序,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提高诚信程度。五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推动和引导。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快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生力量。针对加入WTO的新要求,加快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避外贸风险。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机制,理顺体制,为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好的体制环境。六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注重实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看农民是否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了实惠,收入是否真正有所增加,这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标准。各地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条件各异,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上要分类指导,不能强求一个模式。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因决策不慎给群众造成损失。今年下半年,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即积极筹备召开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及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和意见;加强对省重点龙头企业的运行监测,重新确定省级龙头企业,同时做好第二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

(三)积极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虽然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是产业结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但发现、把握和引导市场需求,有效地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科学地组织生产,形成供给,通过市场交换来满足市场需求,获取利润,促进产业成长与发展的贸易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今后农产品的生产,要在高起点上起步,一开始就要注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实施产品和产区的名牌战略。为此,我们一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积极引用和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逐步完善配套,与国际市场接轨,指导、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二要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抓紧制定《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实施办法》,并尽快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和认定工作。推行等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责任制。重点开展蔬菜、水产品等的农药残留专项治理活动。三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加快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和区域性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农业环境、种子、农药、肥料、畜产品、水产品等检测中心的功能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在蔬菜、瓜果、畜禽和水产品重点产区,建立质量监测中心;生产基地比较集中的县市区农业部门和加工企业,要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站;批发市场专营区要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随时进行质量抽检。四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农业部门要帮助农民跑市场,找销路,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要积极发展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新型营销组织,开展连锁经营,实行配送服务。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努力在外地设立销售网络,大力开展展销、促销活动及对接活动,实现产与销、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五要推行农产品品牌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产品能否成功进入市场,能否有较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在于实施名牌战略的市场效应如何。各种农产品,都要有特色突出、叫得响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创出名牌。农产品的优势区域,也要培育各自的品牌,把优势产地的牌子打响,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四)切实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摆正行政主体与经营主体的关系,正确定位政府与农民各自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发挥作用,搞好引导、服务、支持、调控,特别是要在服务上下功夫,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质量保证、准确信息、市场营销和法律保障等公共服务。

在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这方面,我们显然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不少努力,但是和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最需要解决的是给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现在表面上看各方面的市场信息也很多,但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基本上只向农民提供现时价格信息。而产品的现时价格信息如果没有相关的分析资料做支撑,就非常容易对生产者产生误导。美国农业部提供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涉及到120多个国家、60多个品种,并都在法定的日子公布,保证公众在平等的条件下能够同时获得这些信息。它通过五个环节来收集、整理和信息。第一个环节是国家农业统计局,它在46个州设有办公室,拥有全国二百多万个家庭农场的基本数据资料库,利用直接给农户打电话询问等方法,对农民的种植意向进行调查,并运用卫星航拍、遥感和抽样调查等手段对各主要农作物进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调查和预测。第二个环节是农业部的市场管理局,它主要掌握国内现货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情况。第三个环节是农业部的海外服务局,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世界各国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情况。第四个环节是农业部的经济研究局,它利用各种资料进行各主要农产品的品种分析,完成各主要农产品当年的全球和各主要国家的平衡表。最后是农业部的世界展望局,它不仅牵头来统一分析和评估所有的资料,还通过卫星系统随时监测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情况。这样,各主要农产品的全球产量、国内产量、供求状况、价格变化等情况和分析材料就出来了。最后得出的数据,由农业部部长签署之后对外在法定的日期公布。农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邮寄等方式,从美国农业部及其有关职能局得到这一整套完整的市场信息。其实,这整个过程中的基本技术手段我国都掌握,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这些技术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是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来集中做好这项工作,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信息服务能力来说,首先要加强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规划和合理布局。要十分重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农产品交易和信息中心作用。在省内重要农产品产地和主要消费城市建设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区域中心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在重点抓好以商丘农产品批发市场等5个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定点工作,重点搞好定点市场的信息联网、质量安全自检和电子结算系统建设工作。其次,要加强农业信息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河南农业信息网”为依托,建立健全纵联省、市、县农业部门,横联涉农部门、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外联国内外,内联农户的农业信息网络。配合农业部做好卫星联网、信息收集“一站式”服务等建设内容。继续抓好农业电视节目“进村入户”和“农信通”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三要提高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能力。在开通完善广域网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全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收集、分析体系的形成以及全省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积极申报农业部信息服务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五)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已成为决定农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和核心。今后,我省农业要加快发展速度,突破点就在科技上。要加快科技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必须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高素质的技术推广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宣传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些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素质不高、机制不活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外要加强协调,对内要着重抓好稳定队伍、培训提高、转换机制、推广服务四件大事。一要抓好队伍稳定。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乡站的稳定工作。对于一些地方出现非法拍卖、转租、侵占、平调安插人员等错误做法,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通过努力,要保证乡级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不变,保障其财产的完整性,做到经费及时到位,机构中科技人员达到规定的比例,科技人员的主要精力用在技术推广上。同时要大力发展村级科技服务组织,培育以各种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和科技服务组织为基础,以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协会为纽带的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真正做到“组织机构延伸到基层,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服务前移到田间地头”。二要切实抓好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我省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绝大部分长期在基层工作,信息比较闭塞,知识更新缓慢,远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按照一级抓一级,分级搞培训的思路,集中力量,力争用三年时间把全省的所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全部轮训一遍。地市要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学术交流会议,互通信息,共同提高。县级农业部门可以组织专业例会,对某些专项技术进行研讨和交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科技人员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要联系遇到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学习一些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要抓好机制转换。根据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了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需要,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都将进行重大改革,主要是逐步建立三大体系,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我理解,从大的方向上,是要把技术的研究、推广、开发、应用逐步向一体化转变,向市场化、企业化、现代化转变,从而实现技术与生产结合、项目与经费结合、贡献与报酬结合。对此,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及早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在农业服务体系社会化、多元化的情况下,重点是要在思想上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强化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农民信任,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工作上要在保证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服务职能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和兴办经济实体等,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四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集中力量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加快高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步伐。同时,要继续组织好种子工程、丰收计划、跨越计划、沃土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对目前已推广的优质、专用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应尽快研究以达到优质专用标准的要求。要下大力气抓好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为我省农村选拔一批学科学、用科学的带头人。科技下乡活动要与信息服务和农技推广紧密结合,进村入户,扎实有效。各级农技推广部门都要下工夫培育一大批农民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一大批农民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搞好示范带动。

(六)进一步抓好农业法治工作,创造农业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重要行政职能,一方面是健全法制,努力依法行政;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后,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业法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法治。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工作的水平。其次,要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农业执法部门,要进一步配备骨干力量,逐步建立起精干、高效、完善的执法体系。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设立行政执法专项工作经费,逐步改善执法的手段和条件。第三,搞好农业立法工作。农业立法是农业法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省厅和郑州、洛阳市农业局,要在努力提高立法质量的同时,对现有法律法规及规章进行认真清理,以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和WTO规则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第四,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在抓好已有试点县的基础上,每个市要抓1-2个试点县,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在全省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执法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第五,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按照省政府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要求,省厅抓紧制定《河南省农业厅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今后将按办法的规定,对全省农业执法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执法单位进行随时检查,定期考核。各级农业部门也要逐步建立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各项管理制度。第六,加强法制宣传与执法人员培训。认真贯彻“四五”普法计划,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和执法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七,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检查,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秩序,依法打击一切违法行为和坑农害农事件,依法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斗争,既是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特别要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同时,要开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舆论宣传工作,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在打假工作中,一定要依法办事,杜绝执法犯法,注意维护农业部门的形象。

(七)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重点是开展延包政策落实情况和土地流转情况的跟踪调查,组织起草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指导性文件。二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路子,组织开展对农村财务公开情况的检查,进一步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推动村级财务公开的不断深入。三是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指导,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监督检查税费改革中的“十个严禁”的落实情况。四是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继续实行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农业税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五是落实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继续加大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等小型项目建设力度。特别是对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要加强检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争取进一步扩大范围。六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和制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直接补贴农民和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政策,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营造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今后抓农业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树立市场经济、WTO观念和质量、标准、品牌意识,树立现代农业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推进农业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上下工夫。要转变管理职能,从微观的直接催种催收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由依靠主观热情、人为因素管理农业向依靠政策、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农业转变,由主要抓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抓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由注重行政管理、指导向引导、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向上,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服务领域上,要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在服务手段上,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其次,要进一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一要树立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出实效。抓工作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安排就要有回音。要强化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能分工,分解工作责任,逐步形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要多调查研究,多思考、研究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要把上边的精神与本地的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必须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谋划一个好的思路,选好着力点,找准突破口,明确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措施,并认认真真抓好落实。三要抓好典型示范,搞好示范带动。我们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既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发、保好、发挥好,又要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办法,并加以升华提高,用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要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示范园、示范区、示范点,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干,指导农民学。四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工作要一件一件地抓,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上,循序渐进,全面解决问题。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仅要肯干、敢干,还有一个能干、会干的问题。学习新知识,熟悉新事物,克服存在的“本领恐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全省农业系统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夯实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增强领导能力。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用于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同志们,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工作任务还很艰巨。下半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团结协作,一鼓作气,抓好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