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治党治国创新观交流

治党治国创新观交流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通读《文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治党治国之道”是贯通全书的,从创新的重要意义到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从创新的基础地位到创新的根本途径,从营造创新环境到培养创新人才,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创新观。结合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深入学习同志的创新观,我们有以下五个方面新的体会。

一、坚持创新才能实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纵观同志关于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看到,他不是单纯地从科学的和技术的层面去认识与对待创新的,而总是把创新提到事关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和强调。在他看来,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我们国家要提高竞争力,我们民族要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都必须依靠创新来实现。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就把创新这一治党治国之道对于我们国家、民族和党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揭示得再透彻也不过了。同志关于创新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革、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历史。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找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创新作为我们党的治党治国之道,才能使我们的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实践到位。

同志把创新提到治党治国之道的高度,是同他对我们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清醒认识与深刻把握紧密相关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同志看来,这二十年既是一个惠及我国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期,也是一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完善期,以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初适应期。

这样的战略机遇期必然是同经受大考验、接受大挑战连在一起的。对此,同志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过深刻分析。他指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再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我们面临的形势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都是“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繁重任务,就必须注重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估计与时俱进在实现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精辟地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志对与时俱进的另一种表述是:“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同志强调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要坚持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二、坚持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同志对理论创新极为重视,认为只有始终奋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只有在思想理论上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一再强调,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因此要把理论创新放在首位,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提出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的重要论断,这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的又一重大发展。

同志关于理论创新先导作用的重要论断,是对我们党在八十多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的深刻总结。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不懈的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说明,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同志关于理论创新先导作用的重要论断,也是对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清醒认识,这就是: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志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如何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各方面创新作出了深刻论述。他明确指出,“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他强调,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在同志看来,推进理论创新,首先要坚持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同志还强调,要努力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推进全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同志还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就为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就是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取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

同志把创新这个治党治国之道运用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一再强调和积极推动与时俱进;把这个治党治国之道运用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一再强调和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可以说,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是同志创新观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在《文选》中处处体现出来。

比如,在强调自主创新重大战略意义时,同志指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们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这是因为,尖端技术是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的,即使有的一时可以从国外引进,但如果我们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消化和新的创造,最终还是会受制于人。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他还强调,我们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就是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尽快使我国摆脱高技术落后的局面,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再比如,在阐述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时,同志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他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力争取得更多更大的科技创新成就;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他还强调,要把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作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又比如,在阐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时,同志强调,要鼓励原始性创新,提高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更多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速实现我国科技发展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他还强调,要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同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关系。他说,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加快我国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这项基本政策要长期坚持下去。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关键技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坚持不懈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奋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进程中,努力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思想,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党中央还强调,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所有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学习实践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各方面创新的基本前提与根本途径

同志一再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学习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他还提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创新、创新、再创新。可见,他总是把坚持创新同加强学习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始终强调学习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这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不断学习是推动和实现创新的基本前提。同志强调,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不论是谁,只要停顿下来,不学习新东西,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肯定是要落伍的。同志还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前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他强调,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多得很。

要坚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全党同志要通过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在党内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首先是要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并把这种风气大力推广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去。他还要求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成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典范。由此可见,我们要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首先就要扎扎实实地学习。只有刻苦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持续提高创新本领。

不断实践是推动和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同志强调,我们党要做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离开了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这就是中央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同志还强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社会生产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因此,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十二亿多人口拥有的创造活力和巨大市场潜力,不仅对技术创新提出了广泛的要求,而且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舞台。这就是中央为什么强调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我们必须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为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作出新贡献。

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鼓励和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强调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同强调要千方百计地营造有利于鼓励和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在同志的创新观中是并行不悖的。他一再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要努力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这样一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良好环境,激励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这些重要论述,是建立在对创新活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创新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对我们营造有利于鼓励与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是具有长远指导作用的。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是营造有利于鼓励与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的基础。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一重大方针,并引人注目地强调了“八个一切”,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同志还在其他场合强调过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善待失败的精神,合在一起,就是“九个一切”。强调这“四个尊重”和“九个一切”,归根结底就是要培育创新意识,释放创新活力,尊重创新劳动,保护创新成果,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创新、支持与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建立健全适应和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是营造有利于鼓励和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凝聚成千上万的各类创新人才齐心协力推进创新的保障。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同志还在其他场合强调,“要建立一套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优势的机制,形成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培育一个竞相创新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有紧迫感”。同志还强调,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无论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都必须由优秀人才来承担。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惟有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同志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强调要更新人才工作的思想观念,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工作思路,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把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统一到促进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上来。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局面。所有这些,都是对同志创新观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