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权力本位科研领域思考

权力本位科研领域思考

“官本位”趋势如果得不到及时扭转,很可能会危及我国科研队伍的稳定以及科研事业的未来。

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就科技界中的“官本位”倾向提醒社会关注。他从国家科研事业长远发展的立场,为一些研究人员不安心工作、向往到管理部门从政当官的现象而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官本位”趋势如果得不到及时扭转,很可能会危及我国科研队伍的稳定以及科研事业的未来。

尽管一些事业单位知识分子的待遇近年来有了明显改善,但对权力的向往、“官本位”观念在科研领域依然或明或暗地存在。一些原本很有前途的研究人员发现自己皓首穷经做研究,到头来,所得到的社会声望及各种待遇都远不如有个一官半职者。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宁肯放弃多年苦心钻研、业有所长的专业研究,伺机弃研从政。而他们一步入政界,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福利待遇迅速改善,反过来波及科研领域的人心稳定。同时,一些官员以各种途径轻而易举地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学界的各种头衔,又加剧了科研人员对官位“含金量”的青睐。科研人员“心有旁骛”,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科研人员理当坚守的冷静、相对超然的治学立场,使得浮躁的、世俗的、急功近利的学风蔓延开来。

科研领域的“权力本位”心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某些官员手中特权较多、社会地位较高的现实。同时,也显示出社会在尊重科研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上,尚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我们知道,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们引导、维护着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及人类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他们以知识的创新、运用、推广及传播为业,在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理所当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力量之一。因而,保持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要务之一。可以想像,如果一线的科研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地位、荣誉及物质待遇,纷纷以从政为荣,则很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一种错误导向,即只有从政才能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功成名就——这无形中倡导了一种“权力本位”,诱使社会向权力倾斜、向权力“亲和”。这种倾向无疑是十分有害的。

为杜绝“权力本位”对科研领域的侵蚀,有政协委员建议,国家应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集中精力以科研工作为终身职业,根据他们的业绩给予相应的待遇和荣誉。同时,加快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取消不必要的行政规格和行政级别,回归专业领域内惟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激励科研事业的繁荣。

就根本之策而言,建设一个分层明晰的社会是我们的目标,即让官员一心从政,商人专心经商,科研人员踏踏实实做研究,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各安其分,各得其乐,“诸神归位”。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毕竟,建设市场经济我们才刚刚起步,中国社会的发达程度还比较低,社会资源的分配尚缺乏健全的机制,各种社会角色的定位并不明晰,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强劲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能找到自己最佳的人生定位,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多元、成熟和稳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