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尉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尉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尉氏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迈向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建设小康社会跨越的新阶段。因此,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展望未来美好蓝图,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对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推进产业化为手段,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到2004年底,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自2001年到2004年平均递增6.1%。其中种植业生产总值18.7亿元,年均递增2.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500元,年均增长4.5%。粮食面积128.12万亩,总产达到414461吨,年均增长-0.2%,油料总产63551吨,平均增长-4.6%,棉花18925吨,年均增长-7.1%,瓜类总产374759吨,平均增长-4.9%,蔬菜总产613338吨,平均增产8.5%,水果总产71468吨,平均递增20.6%。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种植各类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2.01万亩,其中棉花37.7万亩,花生23.3万亩,瓜菜34万亩,果树6.5万亩。其他油菜、芝麻等5万亩。全县优质农作物面积达到113.8万亩,其中优质小麦35万亩,优质棉花23.8万亩,优质花生15.4万亩,高蛋白大豆、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8.2万亩,优质瓜菜27.1万亩,优质水果4.3万亩,优质农作物所占比重达到49.5%。二是保护地栽培和高效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全县共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5000亩,平均亩效益5000元以上。发展双膜覆盖、地膜覆盖等保护地栽培近60万亩,亩产值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面积达40万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截止目前,我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总数已达到10个,总面积6.495万亩,年产无公害农产品突破20万吨。四是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优势农作物面积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庄头、水坡、十八里、张市、永兴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蔬菜种植区,以西部沙区为主的10万亩地膜花生及万亩小杂果种植区,以南曹、蔡庄、朱曲、洧川等乡镇为主的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和1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区等四大种植格局。

(二)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一是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市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县建成大中小农产品交易市场60多个,其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12个,一个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乡镇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各类中介组织为纽带,以田间地头零星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开放型农产品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二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县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立了“尉氏农网”,开通了农业服务热线电话,并与移动公司联合开通了“尉农短信”群发系统,向县农村工作领导组成员、全县515个行政村的支书和农村经纪人发送有价值的短信。截止目前,尉氏农网日平均浏览量80余次,热线电话去年共解答咨询问题1570余个,初步形成了“尉农短信”、农民热线、网上咨询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构建了我县信息服务棚架。三是鼓励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按照自助、自主、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保护功能。目前我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5家,加入农户4396户,成员户均直接纯收入7012元。全县农民经纪人达320人,去年向省内外大中城市销售西瓜10.8万吨,树苗800万株,蔬菜37万吨,生猪27万头,蛋品3.8万吨,获利400万元。

(三)“五个一”工程初见成效

这两年,我们通过实施“学好一手特技,练好一张口才,建好一个站点,带动一个基地,创出一个好效益”的“五个一”工程,达到了农业科技人员到户、农业科技到田、技术要领到位的目标,有效地解决了技术棚架。截止目前,我们已在全县建服务站点54个,技术服务基地49个,面积21500亩。“五个一”工程的实施,开创了新形式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新途径,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的种植业调整工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

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县要重点在粮食、棉花、花生、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上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格局。到“十一五”末耕地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农业生产总值按每年8%的速度递增,力争达到49.6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按6%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力争达到3350元。

1、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到“十一五”末全县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其中小麦面积85万亩,玉米面积22万亩,杂粮面积12.3万亩。

2、经济作物达到103.8万亩左右,其中棉花38万亩,花生25万亩,西瓜12万亩,蔬菜28.8万亩。

3、果树面积稳定在7.1万亩左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4、绿色食品农业面积将达到1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4%,无公害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

三、“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主要建设以下重点项目:

1、在县城建成一个“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庭”,总投资30万元。

2、在全县17个乡镇每镇成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

作社,计划每个合作社扶持15万元左右,共需投资260万元。

3、在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会计核算中心,总投资约35万元,主要用于办公

设备的购置。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在全县建立12个农产品

量安全监测网点,其中县城主要农贸市场5个,乡级农产品批发市场7个,共需资金200万元。

5、发展农村家用沼气建设2万座推广项目。2000万

6、构建农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7、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8、10万亩优质玉米示范推广项目。150万

9、10万亩无公害西瓜基地。300万

10、5万亩无公害大桃基地。600万

11、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400万

1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万

13、村级植保技术服务站建设项目。30.8万

四、完成上述目标采取的措施

(一)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技术进步。

1、品种更新

品种是决定农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今后五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广农作物新优品种,向品种要效益。小麦全部建成优质专用小麦,淘汰目前的落后品种。

2、品质创新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和国际市场接轨和北京为首的大中城市“市场准入、厂场挂钩”制度的实施,在我县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方向迈进已势在必行。“十一五”期间,我们一方面将加快建立各种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并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加快标准化进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农作物100%实现无公害。

3、技术创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下大力推广一批具有明显增产增值增效的适用农作物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科技含量,增强农作物竞争力。

4、知识求新

计划进一步强化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力度培训农民科技人员。

(1)对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对全系统具有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全部轮训一次,更新他们的知识,使他们能适应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2)结合农业部开展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农民获得先进实用技术的便捷通道和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

(二)、以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营造组织优势。

目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是制约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有效规避农业市场风险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我们要重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1、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从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农民实际出发,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组建形式上由种养大户、专业市场或运销大户牵头兴办,也可以围绕农产品加工,由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并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让农民真正享受农民专业经济协会的收益分配权。

2、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户、经纪人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农副产品流通。

(三)、以建立现代营销体系为重点,构建农产品流通优势。

加入WTO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更重要地体现在农产品流通销售方面,因此加快建设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将是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

1、集中精力建设和完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如庄头乡歇马营综合贸易市场、张市镇大桃批发市场、大营乡花生批发市场等,并带动中小型农贸市场若干处,以市场来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搞活流通。

2、积极发展一批规范化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如行业协会、商会等,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

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和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优势。

1、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今后五年将集中精力建设3-5个现代化集镇试点,使剩余农民进入小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小城镇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减少农业人口。变富余农民为富裕农民。要鼓励、扶持、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入流通企业或周边的小城镇、城市企业务工经商,一方面增加他们自身的收入,另一方面增加留在当地的农业人口的收入。

3、加快发展农村流通业,建设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将一部分农民转移到流通行业中。

4、加快农村运输业的发展,当前农村客运、出租、货运市场前景看好,“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开拓农村运输业市场,运输业畅通了,农副产品流通则快,农村经济发达程度则越强。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