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旗帜问题阐述的新意及其价值

旗帜问题阐述的新意及其价值

刚刚结束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理论贡献是她诸多重大贡献中的一个方面,而关于旗帜问题阐述又是其理论贡献中的极重要贡献,尤其值得注意和着重理解。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十七大的主题词,旗帜表述是十七大突出的首要的表述。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解释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内容。这些阐述颇具新意。一是改变了多年以来以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为标志的主义、思想、理论为旗帜的做法,第一次把一个更外延更广泛的概念,可以包括更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卓越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以及由全党集体智慧所创造的理论成果作标志写在党的旗帜上。我党成立之初,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和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则突出地强调了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旗帜。由此可见,我们党的一贯做法,是以领导人的姓名标识党的旗帜的。但十七大没有因循贯例,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楬橥,可以说是创新。第二,拓宽了旗帜的内涵。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这在他那个时候当然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志则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这是他1997年9月2日在十五大上讲的,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从到,我们党关于旗帜内涵的认识,大抵侧重在学说、理论和指导思想。凡讲到党的旗帜,则或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或称“高举思想伟大旗帜”,或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理论、指导思想即旗帜,旗帜即理论、指导思想,已成惯例。十七大破了这个例,拓宽了旗帜的内涵,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党的旗帜由道路和理论两个方面构成。所谓道路,即达到目的的路径、过程和采取的手段、办法,也就是同志曾经形象地比喻到达彼岸的桥和船。所谓道路,其实是个实践层面的问题。这样说来,十七大强调要高举的旗帜是包括道路和理论在内的二者的结合。换言之,旗帜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不同的是十七大的提法,更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规定性,强调了道路、实践对于理论、指导思想的决定作用。因为在行文顺序上道路是放在理论前面的。

十七大关于旗帜内涵的界定、拓展,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明确地提出把道路作为作为党的旗帜重要内容,可以使旗帜的含义更确切、更通俗、更鲜明,更具吸引力、指引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一是科学性,二是实践性。科学性是指它的原理体系阐明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其学说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服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以往贯常的理论即旗帜的认识中,实践本是旗帜的应有之意,不过要绕个弯才领会得到,不易为缺乏深究者所明白。十七大明确地将道路和理论一并作为党的旗帜的内容,从而使旗帜更为鲜明、更易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因而更能吸引人和指引人。

(二)明确地提出把道路作为旗帜的重要内容,即把实践作为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唯一途径,可以永葆旗帜的正确性、先进性

旗帜是前进的引领和方向。正确提出解决旗帜问题,有利于保证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所在方位的一致。保证旗帜引领队伍的先进性,既需要关于旗帜诸要素的协同,更需要主导要素发挥决定作用。十七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旗帜,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要素构成。在以实践为特征的“道路”和以意识形态为特征的“理论体系”两个方面中,实践——道路对于理论具有决定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实践,是对29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归纳、总结和提升,是已经证明的正确结论。问题是,实践是发展的,过去的结论在新的条件下是不是需要补充、修订,得由实践回答。保证理论正确反映实际,保证理论永远处于先导地位,从根本上看,主要靠实践。道路和实践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面貌,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方向的正确性和引领的前进性。十七大关于旗帜的论述,把道路置于首位,摆在理论之前,明显地强调了实践的第一性,为我们正确处理旗帜两要素中道路和理论的关系提供正确指导,从而有利于确保党的旗帜始终正确,永远向前。

(三)明确地提出把道路作为旗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持实践的原创性又不背离原则,始终指引我们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前进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行的,大体是理论先行,当然有时也“摸着石头过河”,总之旗帜在前,有“雏形”、“成竹”在胸。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已经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界定:一是解放生产力;二是发展生产力;三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四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可见,“摸着石头过河”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原则规范的。这个原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为此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不能离开了这些原则,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必须在四项基本原则下进行,而这些都为我们党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阐明,只有遵循基本原理、原则,才能保证旗帜的纯洁性、鲜明性。十七大把道路与理论并提作为旗帜的两大内容,既便于实践对理论作铺垫,也便于理论对实践作指导和规范,使我们党的旗帜永葆鲜红颜色。

(四)把道路——实践作为旗帜的第一要义,置于理论之前,可以使理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为马克思的世俗化开辟了道路

世俗化是理论指导社会、行之久远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理论更应该世俗化。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等于世俗化。中国化,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定位在政治层面。而世俗化则要求深入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人民群众风俗习惯和民间的一般好尚。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准则,收上下同心、身手谐协之效。世俗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之久远、永葆指导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更为旺盛生命力的最为适当的办法。

应该提出的是,世俗化不同于通俗化。通俗化指理论、观点的存在形式及其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为之理解和接受的状况,诸如将深奥的概念原理变为浅显、形象的口语、寓说理于叙事等等,要之在于明白晓畅,使人人都懂。而世俗化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进层,是理解之后的行动,是成为众多的人们生活方式、共同好尚的状况。前者是理论、信仰的存在形式,后者是理论、信仰被世人接受的程度,二者是不同的。但世俗需要以通俗作铺垫,没有通俗化就不可能有世俗化。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是完全必要的。

世俗化更不同于庸俗化。庸俗是世俗中的恶习、鄙俗,是低级趣味和风气败坏,是社会认同底线以下的部分。而世俗化则是追随社会风尚习惯的总体、常态,是在社会认同底线以上的部分。这是必须正义而不使混淆的。

世俗化对于思想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延续的意义可以从历史的考察中得知。诸如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和历世不绝的佛教经典,都与世俗化有关。我们说儒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有趣的是,孔子学说不为当世所重。由于他的学说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和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的,既与平民有关,又与帝王有关,原本具有世俗化倾向,并且由于强调秩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所以在孔子死去数百年后,由董仲舒出,被汉武帝看重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孔子的言论和儒家的经典成为从幼学到科考的教材,儒家所提倡的礼制规范、人伦道德成为民间遵行不渝的信条,渗透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吃饭穿衣的各个方面,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习惯、行为、气质,成为中国人区别于他国人的显著标志。儒家理论风行华夏两千余年,影响周边国家,其秘密所在,除各种因素之外,就是它的世俗化道路。

佛教的情况则不同,它在中国的世俗化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艰难历程。大约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统治者认可,但到了唐朝就举步维艰了。因为佛教的教义与中国的传统不合。第一它违反中国人最重视的“孝道”。孝的本意是敬重父母祖先,重视血统的传承,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僧人居于寺院,既不事产业,又不娶妻生子,既不生产粮食,又不生产劳动力,成为社会的累赘,所以唐代灭佛的呼声甚高。那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认为礼佛会“伤风败俗,传笑四方”,应该“人其人,火其书”。佛教在唐代以前不能有很大发展,是它的教义、戒律脱离实际。到了宋代,一大批学者和官员信奉佛教,提出了佛教世俗化方案,即礼佛者无须髠发出家,只要诚心向佛,也可证得善果。这样一来,在寺院之外出现了一大批“居士”,如苏东坡这样的大学者也自称“东坡居士”。居士是居家的礼佛者,可以照常经营产业,娶妻生子,喝酒吃肉。世俗化的结果是佛教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大渗透,出了鼎盛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影响非常广泛的一个来自外邦的宗教。

考察上述两种教义传播、发展的历史,并不是肯定它们如何正确,只是为了说明世俗化对于理论、信仰存在和发展的作用。

十七大关于旗帜问题的论述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俗化的意义在于,把道路即实践提到了首要位置,而十七大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关注民生,强调人与人之间更为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发展之路,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指导工人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变为更为关注人们衣食住行和伦理关系的哲学,或者说两方面结合的学说。坚持这一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向世俗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更为具体地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可以预见,那时,必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繁荣,也是中国社会的进一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