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谁说女子不如男

时年41岁的樊科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力拚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显著业绩诠释了一个恒久的话题--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短短的两年中,公司生产水泥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偿还原厂债务60多万元,为国家创利税6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30名,吸收农民工200名,热心公益,奉献真情。2001、2002年该公司被县委、政府树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企业。2003年她被评为全省“巾帼建功”标兵,同年,当选为省妇联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

勇挑重担艰苦创业

2000年5月,原武都县石门乡水泥厂面临停产倒闭。在这危难时刻,干练、泼辣的她毅然挺身而出,勇敢挑起这副重担。走马上任后,摆在她面前的是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企业负责累累,几台陈旧的设备,质量差的产品,当她看到下岗员工那企盼的目光,她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动力。她暗下决心:要闯出一条企业生存之路。

她深入市场,走访调查,四处寻找企业的出路。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论证,提出了“一手抓资金,一手抓技术”的思路,迈开企业艰难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办厂要有启动资金,没有钱,她跑断了腿,硬着头皮找亲朋好友借,到银行贷,先后筹集资金500万元。她亲自购置、安装、调试新设备,更新培训技术人员,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企业终于在年底投入运营。

注重管理质量求胜

做女人难,做一个企业领导人更难。樊科玲和其他女人一样也有家庭、有可爱的孩子,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她把全部身心献给她的企业。她虽未受过专门培训,但她有一股不屈不挠,刻苦钻研的恒心和毅力。从领办企业开始,她无论到哪里出差,空闲时,就一头扎到书店里,购买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白天忙业务,晚上挑灯夜战,学习优秀企业家成功的经验,并能迅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她不仅以惊人的工作效率为企业打开了产品销路,而且在工作中表现出杰出的管理才能。她带领班子成员从抓企业建章立制入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定出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人事管理上,她实行聘任制。车间内部管理上,按需设岗,按岗定责,各岗位人员能进能出,不断完善奖惩措施。在技术人员管理上,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厂化验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对不称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增添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在财务管理上,提出了勤俭办企业的口号。建立健全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紧缩开支。对来料、成品出入库,制定了相互制约和定期盘点制度。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形成了以厂为家、遵章守法的良好风气,使企业管理达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面对水泥市场的激烈竞争,她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份量。她除了严把产品质量关外,还不辞劳苦走访用户和销售点,广泛征求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进行技术改造,经过努力探索,公司生产的32.5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诚信为本打造品牌

她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争得一席之地,必须以诚信为本,以信誉服人。起初公司资金紧张,但她还是想法设法,保证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税款、电费和原材料款按时支付,并还清了原厂拖欠的60万元债务。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严格按签订的合同办事,从未出现违约的事。为了企业的生存,她长年奔波在外,搞推销,收资金,毫无怨言。在她的精心经营下,企业很快步入正常运转的良性轨道。仅年来,科成水泥迅速在武都、宕昌、文县、舟曲等周边地区打开了销路,地区邮政大楼、武都城区安居楼、鑫泰大厦等大型建筑都使用科成水泥。她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这一切都浸透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热心公益奉献真情

樊科玲作为一名经理,她有着我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两年来,她先后为县教委、石门、樊坝小学捐水泥200吨,为石门乡修公路捐水泥100多吨;救助贫困学生20多名;为贫困家庭支付医疗费等。当她得知石门小学四年级学生杨燕父亲去世,母亲多病,面临失学的困难后,主动上门资助,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困境。杨燕同学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考入平凉农校;她出资2500元,帮助两水镇困难学生郭春苗顺利考入大学,并继续救助;今年“六一”节,她又资助武都县实验小学4名下岗职工的子女……象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一封封感谢信里,记录着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她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