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探究

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探究

摘要:陈少梅在中国现代画坛一直以北宗南风、北派山水画家而著称。但纵观他的从艺历程会发现,民国时期,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捍卫者,在创作中忠实地尊崇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孜孜不倦地尝试着南北宗的巧妙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新社会、新文艺思想的影响,他改变了艺术取向和创作方法,在追求传统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西方绘画美学原理处理画面,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关键词:陈少梅;传统;现代;美学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慢慢兴起求变、求新之风,特别是康有为提出中国画改良论、陈独秀喊出“美术革命”的口号后,这股风气迅速蔓延,很多美术家都试图探索出拯救中国画坛的良方。如:部分留学欧美的激进派美术家希望借助西方美术振兴中国现代画坛,提出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艺术主张,这一派以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为代表;部分深入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画家,则坚持从中国画的源头找出口,求得自身的蜕变,这一派以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金城及其弟子为代表[1]。由于激进派与传统派画家选择的艺术探索之路相同,两派的竞争与论战也成为必然。自20世纪20年代始,两派画家逐渐形成各自的阵营,特别是北京画坛,激进派画家在蔡元培等人的推崇提携下势力日益壮大,而反观传统派画家,他们不免会被人贴上保守的标签,虽在民国时期影响甚巨,但难以与现实紧密联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后期的发展。文章试以传统派画家陈少梅(1909—1954)一生的艺术探索为切入点,梳理其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的艺术抉择,总结他在不同阶段尊崇的不同绘画美学思想。之所以选择传统派画家陈少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如下原因。第一,陈少梅在中国现代画坛一直以北宗南风、北派山水画家而著称,他的艺术成就在当今学界得到了充分肯定,有学者对其作品进行过系统研究。如,何延喆、何厚今合著的《陈少梅》一书详细介绍了画家生平和艺术历程,另外还有史亚琪的《陈少梅绘画艺术论》、万新华的《陈少梅绘画研究》等学术论文系统梳理了陈少梅的绘画艺术和作品风格,但对于艺术家为何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艺术样式、持不同艺术立场等问题,学界很少有人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研究。第二,陈少梅的艺术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尽管由于他的早逝导致其在现代艺术道路上的探索相对有限,但人们还是能从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所做的种种转变中看出此时传统派画家的境遇。第三,陈少梅一生交友甚多,是湖社画会天津分会的主要负责人,另外,他还积极从事美术教育活动,因而受其影响的美术家不在少数,研究他可以辐射到当时很多传统派画家。

一、守望与坚持:陈少梅在民国时期的艺术立场

1.拜金城为师

1923年,15岁的陈少梅拜金城为师,并加入了其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虽曾留学英国研习法律,是较早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有识之士,但西方艺术思想对其影响不大。留学回国后,金城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致力于培养中国画专业人才,在教学思想上提倡以临摹入手,强调“精研古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捍卫者[2]。陈少梅随金城学画四年,尽管陈氏的艺术风格与金城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金城的艺术主张与教育思想对陈少梅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临摹方面,陈少梅崇尚摹写北宗画,更确切地说是南宋院体画的做法应大半源自金城。

2.陈少梅与湖社画会

金城去世后不久,其子金开藩为延续父志,成立湖社画会,陈少梅当时是湖社的骨干成员。湖社完全承续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宗旨,进一步推崇金城的画学主张。湖社在成立期间举办了多次中外美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国外人士对中国画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交流的日益增多,陈少梅的绘画艺术也渐渐被众多海外人士认可。湖社画会先后培养了弟子四百余人,每年都会定期在中央公园举办画展,除此之外,还多次赴外地举办邀请展、赈灾义展等展览会。1930年,湖社在天津举办展览会,深受天津画家的欢迎,陈少梅的作品也备受青睐。因此,湖社决定在天津陈少梅从艺历程与美学思想研究□彭晓智覃振华摘要:陈少梅在中国现代画坛一直以北宗南风、北派山水画家而著称。但纵观他的从艺历程会发现,民国时期,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捍卫者,在创作中忠实地尊崇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孜孜不倦地尝试着南北宗的巧妙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新社会、新文艺思想的影响,他改变了艺术取向和创作方法,在追求传统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西方绘画美学原理处理画面,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关键词:陈少梅传统现代美学成立湖社分会,安排惠孝同和陈少梅前往主持会务。

3.陈少梅在天津的艺术与教育活动

在天津生活的二十余年间,陈少梅的艺术创作步入成熟期。可以说,陈少梅一生中的大多数精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如,《西园雅集图》《桃花源图》《观瀑图》等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梳理陈少辉这一阶段的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创作内容看,都属于传统的中国画。如,他于1945年创作的《西园雅集图》从主题的选择到构图、笔法的处理等方面都借鉴了古代的同类作品,画面营造的雅致氛围也是传统士大夫喜好的。虽然此时陈少梅的作品属于传统类型,但他并非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地守旧,而是一直在寻求中国画的变革,只是他认为变革之路应该深入中国画内部探寻,于是他从被贬斥的北宗绘画入手,试图兼融南北,消除人们对中国画的固有南北偏见,进而融合各自的优势,激发中国画的发展活力。陈少梅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兼融南北的艺术风貌,在天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社会影响力较大。同时,湖社天津分会在陈少梅的主持下迅速发展壮大,会友日增。陈少梅主要教授人物、山水、花卉等课程。1937年之后,陈少梅单独开设画社授徒,授徒地点设在自己家中,将画社命名为“陈少梅画社”,先后收入的弟子有孙天牧、韩百里、张慎言等,为天津培养了不少的优秀美术人才。在教学方法与理念上,陈少梅继承了金城的思想,注重临摹和传统绘画,要求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3]。

二、关注现实: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艺术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陈少梅从未画过年画、插图或连环画。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和当时的很多文艺工作者一样,受新的文艺方针的影响,绘画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转变。

1.新文艺方针与陈少梅的现代艺术探索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新的文艺方针,要求新时期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陈少梅身为天津市文艺工会负责人和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带领天津文化艺术界积极响应号召,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使作品能直接反映时代新貌。这一时期,陈少梅创作了连环画《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相思树》、年画《采棉图》等。连环画、年画这样的创作形式是陈少梅以往从未涉及的领域,但陈少梅作出了新的尝试。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艺术探索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前夕,这段时间,他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找寻新的突破口,改变以往的创作方法与思想,以求创作出符合时代主题和审美需求的画作,完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小孤山》的成功创作为这段探索之路作了最好的总结。

2.陈少梅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心路历程及原因

陈少梅从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心路历程。对于陈少梅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他艺术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坚守传统,对传统绘画有深入的理解,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传统的。这一时期,他属于传统绘画的捍卫者,力求保持传统绘画的纯洁性,从不进行现代艺术尝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陈少梅开始投身于改造社会的大潮,他试图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新时代、新社会的礼赞。在尝试过程中,陈少梅感受到新的形势下需要新文艺,需要跳出传统的圈子,不断接受新艺术和新的表达形式。他不断反思自己的艺术,用极大的勇气作出新的探索,试图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点。如,1953年,他创作了《江南春》(图1),这幅作品利用传统青绿山水画法,但在画面上做了一些特殊处理。陈少梅用两点红色突出表现了小姑娘的上衣和院门上写着的“光荣之家”标志,描绘了新时代乡村农忙时节的常见一幕,这是他用传统技法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尝试,也是他理解的中国画的新形态。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所以会改变艺术立场,探寻适应新时代的艺术表达形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一系列社会变革深深触动了陈少梅,社会责任感使他觉得应该为新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新文艺方针号召艺术家的创作能反映现实生活,能为人民服务。于是,他选择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寻求表现新时代的最佳方式,希望能用手中画笔为社会作一份贡献。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陈少梅一直坚守传统,深研传统绘画的精髓,并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一系列古典气息浓厚的优秀作品。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某种风格的艺术创作达到高峰期后,他可能会面临“延续高峰期的风格还是转变风格”的抉择,陈少梅也不例外,而他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了转变风格。

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陈少梅的绘画美学思想

综观陈少梅的艺术历程,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精研传统绘画,尊崇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如讲究形神兼备、重笔墨、重意境等。具体而言,可借用范曾评陈少梅的一段话加以概括:“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其渊源如此,概不可以南北宗限之也。”[4]范曾的这种观点基本也是众多论者对陈少梅绘画艺术追求的总体印象,但笔者要强调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陈少梅坚守传统,故追求的是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和南北宗的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重新寻求艺术变革,这时他的思想意识中不仅有传统的东西,而且受到了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洗礼。因此,他在追求传统的基础上还尝试运用西方绘画美学原理处理画面,完成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蜕变。

1.传统期

坚守中国绘画传统是陈少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奉行的艺术准则。从正式拜金城为师始,陈少梅就是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追随者,即使要求变革,也是在传统绘画的圈子中寻求变革。他从唐寅、仇英、吴伟等人的绘画入手,上溯至北宋郭熙及南宋马远、夏圭,从北宗绘画中找到与自己艺术取向相近的表现形式,日夕研摹,最终能掌握其精髓且自成一体[5]。当然,出身于书香之家的陈少梅自幼随父研读古文辞章,士大夫文化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南宗画家倪云林的简淡之笔与秀逸之气、米南宫的山水气象也备受陈少梅推崇,使他整个传统期的作品呈现出清劲而不霸悍、高古秀雅而不羸弱的美学特征。处在传统期的陈少梅一直试图将南北宗融合,从传统绘画内部探索中国画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正是由于这种孜孜无怠的探索精神,他的艺术才会卓立于现代画坛,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在民国时期,一些画家主张向西方学习,当时画坛不少画家都讲求中西融合,试图从西方艺术中寻求中国画变革的良方,陈少梅的这种从中国画内部探求变革的做法不免会被人贴上“保守”“顽固”的标签。

2.从传统走向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新社会、新时代,陈少梅的理想等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他的艺术取向也逐渐变化,他摒弃了以往的某些偏见,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新文艺创作。一方面,他的作品扎根于传统但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大胆糅合了一些西方绘画美学思想。《小孤山》是他在这一方面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此幅以赭红色为主调的浅绛山水,画面构图与他以往的作品完全不同,陈少梅将主体物小孤山独立于画幅视点的中心位置,画幅左侧是鼓浪矶,与主山相呼应,用鼓浪矶、两只小舟及远帆突出主体。陈少梅这样安排整幅画面内容,可能是对西方绘画构图形式的借鉴。另一方面,陈少梅开始重视现实生活题材,追求雅俗共赏的美学品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陈少梅笔下的形象多为高士、仕女、观音、罗汉等,画面内容基本不关涉现实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普通农民、孩童形象,画面描绘的也是现实世界的内容。从陈少梅创作中的这些转变,可感受到他积极参与社会改造的用意,更能看出此时他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和对雅与俗的新理解。因陈少梅的溘然离世,他在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之路上并没有走多久,留存下来的这类作品也较少,这对艺术界来说是一种遗憾。也许对陈少梅来说,他的现代变革之路只能是一条未竟之路。

四、结语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大转型时期,对于坚守传统、将中西融合抑或是全盘西化,很多画家难以作出抉择。从陈少梅的艺术历程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陈少梅选择了坚守传统,精研古法,创作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审视,大多属于传统中国画。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少梅开始了多种艺术探索,改变了原有的艺术观念,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新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品,完成了他艺术历程中的一次伟大跨越。

参考文献:

[1]李蒲星.湖南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11.

[2]何延喆,何厚今.陈少梅[M].石家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7.

[3]张建华.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陈少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0.

[4]范曾.众芳所在论少梅[J].收藏家,2000(2):12-16.[5]万新华.陈少梅绘画研究[J].中国书画,2007(10):24-54.

作者:彭晓智 覃振华 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