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范文精选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先问:作为语文教师,你会作文吗?愣着干什么?会?还是不会?说呀!会,咱接茬谈,不会,劝您还是不教语文好。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再说,世界之大,不教语文,绝对饿不死!要选择教语文,首先自己得会作文,能作文,常作文。这是先决条件,就像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语意),除此之外,别无二论。好啦,抱着“梨子”,你这样大大方方、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地“一吃”,而且显露出一脸的“香甜”(尽管心中浸着几分艰涩),那,你的弟子们的劲头就会潮水般涌来。于是大家便都去吃梨子,抢着吃,争先恐后;接下来再去吃地瓜,吃香蕉,吃午餐肉,甚至吃螃蟹……一路吃下去,还愁吃不成“文学巨匠”,至少也得吃个“文学小胖子”啵。这是一种感染,叫“身教”感染。

第二种是“美文”感染。是呀,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干枯,有美文,但不多。可眼下的报纸杂志,古今中外名著,确是美文如林啊!拿来,统统拿来,一篇一篇,一类一类拿来(可以节选),剪成样文,分批分期发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读,读,读它个滚瓜烂熟,读它个天昏地暗。先不要期待什么,要知道让古今中外的大师“作指导”,绝非易事。读完之后,过几天再读,循环往复,不厌其烦。记住了,这时你千万不要去讲,至少不要去多讲,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终有一天会从那些美文里闻出点写作的味来。如此以来,“种树使劲砸,埋上个棒棰也发芽”啊!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第三种是“榜样”感染。“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用到作文教学上照常管用。我们总不能都穷呀!都穷,谁也没出路。怎么办?“发展是硬道理”!人为制造差距,用政策制造差距,就有了矛盾。而有了矛盾,解决矛盾之日,也就到了推动整体发展之时,这个道理简单而又深刻。培养榜样,运用榜样,是榜样感染的全部工作。2002年我在一处中学同时教六个班作文课,两月内,就为每个班发现并培植了五至七名“作文尖子”。结果“一带二帮”,一个学期过后,六个班的作文水平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一年之后,“过低档次作文”全部“消灭”。更让人欣慰的是出了一大批“尖尖小荷”。运用“榜样”,感染带动整体,是一种非常科学而有意义的教学方式,奉劝同仁,不妨一试。

感染就是启发,就是发韧,就是培植写作冲动的空气、阳光、水分与土壤。写作教学,缺它,不行。

表扬论——

不知为什么,人都喜欢表扬而厌恶批评,也许这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吧。尽管时下人们对“表扬”一词在使用与评价上,塞进了一丝贬意(如将过去“三大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换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说),但“表扬”本身并没有错,尤其是将“表扬”科学地用在作文教学上,就更是一种明智与伟大。因为表扬不仅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人格尊重”,是一种最能体现“人本”思想的无可替代的最佳举措,它甚至是一种高尚的思想。细想一想,人,从小到大,好的行为、好的道德思想,甚至每一种赖以生存、发展的人生能力的形成,哪一条不是伴随着“表扬”,而产生发展的呢?学生在学习作文时期,在为获得写作能力打基础的时期,你不去科学地使用“表扬”,难道还要待到他们成为鲁迅式的文学巨匠之后(抑或沉沦为终生与写作无缘的庸人之时),再去“表扬”吗?

科学地使用“表扬”以尽快激励学生进入某种层次的写作状态,并不难。介绍两种,与同仁探讨。

一曰:找花夸。先打着灯笼找,然后赞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把“挑刺”变成“插花”。教语文几十年我一向不赞成作文“全批全改”,尤其对初学写作和对作文一时还找不到“北”的学生,更是特别不宜。全篇见红。“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学生既不领情,更不买账。为什么?把劲儿用反了。如果换一种思路,就会别开洞天。你想,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吧。某句话写得顺畅,总会有吧,那就是“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夸!带着一种爱、尊与惊喜,一股劲地去夸,夸……就这样由此一点,扩而大之,扩而大之……你所用心捧出的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朵大花,真花。这种效应,是神奇的。不信,尽可一试。

二曰:打时差。表扬要抓住机遇,否则就收不到理想效果。我是相信每个人都有写作才华的(除去傻子)。但,又深深明了,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有的以这样的形式显露,有的又以那样的形式显露,个体与个体千差万别,这都极为正常。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得及时去发现,会打时间差。学生写作才华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地显露,就像黑夜里的流星,一闪即逝。作为教师,就必须及时地去发现它,抓住它,然后再及时地去夸去赞,等待神奇效果的到来。

当然表扬要远离无聊与油滑,要把握分寸,要讲究艺术,这里自不待说。那就请相信表扬绝不仅仅是一种策略吧,实践会让你越来越感到它有着太阳般的光芒。

成就论——

大家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作文教学,我们更应该相信“成功更是成功他娘”。成就,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其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因此,成就愈大,奋斗愈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然而,它却在现实中被到处弥漫着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掩埋着,很少有人去研究,去运用。作文教学长期陷入自戕与沉寂,也就理所当然了。

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这就是所谓写作教学“成就论”。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为学生“创造”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是每周法定的两节作文课吗?不是!是教师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在班内开展的那些活动吗?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机会,包含这样三种要素:一是社会性;二是竞争性;三是自主性。三者缺一不可!这里的“社会”,是指教学班以外的“社会”,如年级间、学校间、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时代内外,范围愈扩大,社会性愈强,展示才华的机会便愈难得,因而也就愈金贵。“竞争”是机会含义的核心,因为学生写作才华的显露,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作品有了某种或某个层面的竞争力。我们说他的作品有了多大的竞争力,就等于他赢得了多大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所有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中,学生的“自主”,又是一种永远不可撼动的“人本”基素。因为教师永远只是导演,舞台上没他的份,所以教师给学生的“自主”权以及学生自觉运用“自主权”的能力愈大,“机会”也就愈可观,学生写作才华的最大展示也就愈具可能性。从近几年中小学作文教学第一线传来的信息看,不少开拓者,总在这样为自己的弟子们创造着展示写作才华的机会——

他们在不懈地帮助学生创建各种类型的“文学社”。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有方向,有活动,有任务,有要求……这些校园中的文学社就像春天盛开在原野上的小花,有声有色,方兴未艾。

他们在不断地指导学生创办各种“写作报刊”。手抄的,油印的,一期期,一年年,无须书刊号,只图油墨香,那种执著,那种虔诚,那种狂热,可以让许多部级文学编辑大师自叹弗如。

他们在与弟子们一起举办着各种规格各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叫不上名字的“文学沙龙”;没有级别的“诗歌朗诵会”;连一分稿酬都捞不到却仍然办得热火朝天的各种“作文大赛”……

这就够了。

这些奋斗在第一线的作文教学开拓者们啊!

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一,多媒体作文激发了学生“爱写”的兴趣

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不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高级的智力劳动。写作留学生论文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习作为乐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来品尝桔子,我们到桔园观赏观赏,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好友介绍,好吗?”接着显示电脑,随这欢快的乐曲声,屏幕上呈现出一片桔子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望向悬挂在树上的桔子,满筐的桔子,剥了皮的桔子,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学生说:“桔子成熟时,当你走进桔子园,就能看到一个个桔子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阵风吹来,树枝摇呀摇,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品尝佳果呢!”学生说完,再次显示电脑,选择“桔子”“一个个桔子”“桔肉”等定格镜头,要求学生有顺序地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学生个个都会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

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当运用多媒体中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內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率,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影响浓厚兴趣。

二,多媒体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好文章。即教学生如何摄取有效信息,提高信息输入率和质量,增强作文的感性材料。多媒体在显示中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可为教学提供观察。在讲评时还可以结合电脑显示将学生作文片断同步播放,供全体学生对照评析,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越。如:以《可爱的猫》,《我家的狗》等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首先,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在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的情况下,要动员学生主动去买课外书,或开设班级小图书馆。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堪。

其次,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像清明节上坟、钓龙虾等,城镇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至于怎么写,那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向校刊和校外投稿等形式来练习写作,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不竭源泉。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什么的;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

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该扔掉“我是专家”的权威意识

就现状而言,学生暴露出来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准,确定的主旨没有内涵。这和我们平时教学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每每说起作文,让我们最头疼的是学生作文思想贫乏,内容空虚,情感矫饰。特别是论述类文章,说教死板,堆砌事例,浮在表面,没有自己个性的思考和见解。正是因为这样,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就是说,作文必须是经过感受体验、积淀感动、思考表达、反思修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抛掉教师的“专家意识”,把学生看成一个思考者,而不只是学习者。必须遵从“高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在观察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理性精神方面,都处在一个有一定高度的阶段。同时,他们作为国家公民,已经是社会群体中的‘这一个’”就必然要“逐步形成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评判标准以及自己的价值追求,逐步完成自己的个性形象塑造”这样的规律。

二、该改掉“自由散漫”的不良作风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来形容作文教学是最恰当不过了。要想搞好作文教学,急功近利是要不得,需要我们在高中三年里精心计划。从教材的使用上来说,必修1到必修5的编排,尽管有相应的表达和交流,可学校一般都会利用高一和高二的第一学期前半段就完成必修内容,开始上选修,作文基本上是处于无序状态,到了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教师只能进行技法训练。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例,教师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进行整合计划。在整个计划中,必须切实贯彻“两手抓”的教学思路。一是抓住作文不放手,让作文和阅读教学占有同等地位。虽然在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的教材里,将阅读和写作单独编写,实质上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将写作穿插在阅读教学里,这样无形中就放淡了写作。教师在教学安排里也出现了阅读教学时数紧张,就占用作文教学时数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高中的起始阶段,纵观必修(一)———必修(五)的写作训练目标,由备课组讨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高一高二把基础等级作为教学目标,高三把发展等级作为教学的目标。二是抓住随笔,让学生学会感受体验、积淀感动、思考表达。随笔是一个高中学生必写的,一个脑懒、手懒,一学期写七篇作文就完成任务的学生,是永远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多写多改,切磋交流、乐于展示,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三、该放下“我的底盘我做主”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