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肿瘤临床

肿瘤临床范文精选

肿瘤临床

肿瘤临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灵固本散;肿瘤;化疗;免疫;疗效

ThesummaryofclinicaltestphaseⅢofsunrecomeintreatingmalignanttumor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effectofsunrecomeinchemotherapyofmalignanttumor;Toinvestigatethedose-effectrelationshipofsunrecomein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Methods(1)Toadoptthemethodofrandomizeddoubleblinddoubledummystudy.Thereare480patientstoevaluateclinicaleffectinchemotherapyofmalignanttumor.(2)Toadoptthemethodofrandomizeddoubledummystudy.Thereare216patientstoinvestigatethedose-effectrelationshipofsunrecomein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Results(1)Theeffectsarequitedifferenceintestinggroupandcontrastgroupbycontractingsymptomsimprovement、qualityoflife,physicalcondition,immunefunction,changesinblood,liverandkidneyfunction.(P<0.05)(2)Theeffectsarequitedifferenceinhigh-dosegroupandlow-dosegroupbycontractingsymptomsimprovement,qualityoflife,physicalcondition,immunefunction,changesinblood,liverandkidneyfunction.(P<0.01).ConclusionThereisadose-effectrelationshipofsunrecomeincomprehensivetreatmentofmalignanttumor.Increasingthedosagecansignificantlyenhancethetherapeuticeffectsandreducesideeffects.Itisanoperativemedicineintreatingmalignanttumor.

【Keywords】sunrecome;tumor;chemotherapy;lmmune;efficacy

灵芝萃取物灵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mixtureofIucidgarodermaandIucidgarodermaspareontumer.MLGLGS)对抗肿瘤治疗已进入国际化研究[1],灵芝富含多糖类、三萜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糖肽类、有机锗、灵芝碱等成分,对抑制肿瘤作用机理已得到充分的肯定。灵芝萃取药品双灵固本散(ChinaganodermaIucidessenceCGLE),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证实,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疗效显著[2~4],对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时联合应用双灵固本散增效减毒疗效显著[5,6],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合并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对抗衰老、抗菌[7]、抗病毒[8]等具有生理活性作用。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被广大肿瘤患者选用。

2004年8月~2006年7月,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对480例(胃癌65例,肠癌89例,肺癌183例,乳腺癌98例)进行双灵固本散在肿瘤化疗减毒[9]的Ш期临床试验统计中,480例病例均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大样本,选择阳性对照药品,贞芪扶正冲剂进行临床疗效试验,观察双灵固本散对胃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减毒作用,观察用药安全性,观察体力状态、血象变化、肝肾功能,观察免疫功能调节作用,观察对晚期患者改善症状,减少合并症,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的有效作用。同时,进行216例(胃癌26例,大肠癌39例,肺癌99例,乳腺癌52例)双灵固本散在肿瘤化疗减毒的Ш期临床试验统计中,216例病例均采用随机、双模拟,选择增加双灵固本散服用剂量(8g/d),与常规服用剂量(4g/d)相对照,观察双灵固本散在增加服用剂量时与常规服用剂量对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体力状态,免疫力功能,血象变化[10],肝肾功能,瘤体变化,用药安全性、化疗毒性反应等疗效变化。

1双灵固本散Ⅲ期临床480例统计总结

对实际入组病例进行化疗联合应用双灵固本散(317例),常规服用剂量(4g/d)持续服用42天与联合应用类似的阳性对照药品和相关临床作用的药品贞芪扶正冲剂(118例),做各项总积分分析对照,分析观察两种药品的疗效差异如下。

1.1症状疗效分析

1.1.1PP分析双灵固本散显效率18.12%,总有效率66.34%(n=309);贞芪扶正冲剂显效率10.00%,总有效率54.00%(n=100),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1.2ITT分析双灵固本散显效率17.67%,总有效率64.98%(n=317);贞芪扶正冲剂显效率9.52%,总有效率51.43%(n=105),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2生活质量分析

1.2.1PP分析双灵固本散提高率43.04%,总稳定率92.23%(n=309);贞芪扶正冲剂提高率33.00%,总稳定率84.00%(n=100),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的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均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2.2ITT分析双灵固本散提高率42.59%,总稳定率92.11%(n=327);贞芪扶正冲剂提高率31.43%,总稳定率81.90%(n=105),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的临床提高率和总显效率均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3体力状况计分分析和计分变化值

1.3.1PP分析服药42天,体力状况计分双灵固本散高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42天,双灵固本散升高4.47±7.86(n=309);贞芪扶正冲剂升高1.50±8.09(n=100),双灵固本散升高幅度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3.2ITT分析服药42天,体力状况计分双灵固本散高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42天,双灵固本散升高4.47±7.86(n=316);贞芪扶正冲剂升高1.37±8.09(n=105),双灵固本散升高幅度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4免疫功能

1.4.1NK疗效综合分析双灵固本散提高率42.31%,总稳定率79.23%(n=260);贞芪扶正冲剂提高率29.41%,总稳定率65.88%(n=85),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的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均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4.2CD4/CD8疗效综合分析双灵固本散提高率34.00%,总稳定率79.00%(n=300);贞芪扶正冲剂提高率29.00%,总稳定率67.00%(n=100),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的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均高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5体重疗效双灵固本散提高率26.81%,总稳定率74.45%(n=317);贞芪扶正冲剂提高率20.95%,总稳定率66.67%(n=105),扣除中心间效应后,双灵固本散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的提高率、总稳定率差异(P<0.01)。

1.6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各项指标42天实测值双灵固本散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间相比,双灵组的影响更小(P=0.08)。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后(42天)等级分析双灵固本散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间相比,双灵组的影响更小(P=0.08)。

1.7临床症状用药后(42天)临床症状以下指标:咳嗽、痰血、胸痛、发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自汗盗汗、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舌质苔、脉象双灵固本散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双灵固本散下降大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

1.8化疗毒性反应恶心、呕吐双灵固本散明显轻于贞芪扶正冲剂(P<0.05),化疗毒性反应其他各项指标双灵固本散与贞芪扶正冲剂两组间相比,双灵组的影响更小(P=0.08)。

2双灵固本散Ⅲ期临床216例统计总结

实际入组病例216例(胃癌26例,大肠癌39例,非小细胞肺癌99例,乳腺癌52例),做化疗联合双灵固本散不同剂量用药,各项总积分分析对照,分析增强疗效作用和观察存在的疗效差异如下。

2.1症状疗效分析

2.1.1PP分析双灵固本散(8g/d)显效率27.06%,总有效率82.92%(n=112);双灵固本散(4g/d)显效率18.12%,总有效率66.34%(n=102);双灵固本散增加服用剂量(8g/d)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服用剂量(4g/d)(P<0.01)。

2.1.2ITT分析ITT分析和PP分析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基本相同。

2.2生活质量分析

2.2.1PP分析双灵固本散(8g/d)提高率64.56%,总稳定率98.46%(n=111)。双灵固本散(4g/d)提高率43.04%,总稳定率92.23%(n=102);双灵固本散增加服用剂量(8g/d)的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均高于常规服用剂量(4g/d)(P<0.01)。

2.2.2ITT分析ITT分析和PP分析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基本相同。

2.3体力状况计分分析和计分变化值

2.3.1PP分析服药42天,体力状况计分双灵固本散(8g/d)高于双灵固本散(4g/d),双灵固本散(8g/d)升高4.47±7.86(n=102);双灵固本散(4g/d)升高1.50±8.09(n=102),双灵固本散增加服用剂量(8g/d)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常规服用剂量(4g/d)(P<0.05)。

2.3.2ITT分析ITT分析和PP分析升高幅度和总稳定率基本相同。

2.4免疫功能[11~13]

2.4.1NK疗效综合分析双灵固本散(8g/d)提高率63.46%,总稳定率98.04%(n=88);双灵固本散(4g/d)提高率42.31%,总稳定率79.23%(n=102);双灵固本散增加服用剂量(8g/d)的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均高于常规服用剂量(4g/d)(P<0.01)。

2.4.2CD4/CD8疗效综合分析双灵固本散(8g/d)提高率51.00%,总稳定率97.75%(n=84);双灵固本散(4g/d)提高率34.00%,总稳定率79.00%(n=102);双灵固本散(8g/d)的提高率和总稳定率均高于常规服用剂量(4g/d)(P<0.01)。

2.5体重疗效双灵固本散(8g/d)提高率40.21%,总稳定率92.06%(n=101);双灵固本散(4g/d)提高率26.81%,总稳定率74.45%(n=102);双灵固本散(8g/d)与常规服用剂量(4g/d)的两组提高率、总稳定率显著改善(P<0.01)。

2.6血常规、肝肾功能[14]血常规各项指标均呈上升改变,42天实测值双灵固本散(8g/d)与双灵固本散(4g/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向正常值转化,用药后(42天)等级分析双灵固本散(8g/d)与双灵固本散(4g/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2.7临床症状双灵固本散用药后(42天)临床症状以下指标:咳嗽、痰血、胸痛、发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自汗盗汗、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舌质苔、脉象均向正常转化。双灵固本散(8g/d)与双灵固本散(4g/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双灵固本散增加服用剂量(8g/d)下降大于常规服用剂量(P<0.05)。

2.8化疗毒性反应[15]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疹脱发增加双灵固本散服用剂量(8g/d)明显好转,对化疗并发症及化疗毒性反应和其他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增加服用量与常规服用量比较两组差异(P<0.05)。

2.9癌瘤体变化按照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记载的原发性肺癌化疗疗效评定标准[16]对照比较(CR、PR、MR、SD、PD)。化疗同时应用双灵固本散对明显缩小瘤体都获得良好的作用,总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增加服用剂量与常规服用剂量对比存在疗效差异(P<0.01)。本组统计中肺癌变化[17]最为显著,增加双灵固本散服用剂量(8g/d)与常规服用剂量(4g/d)对照观察总有效率(CR+PR)明显提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陵际、丁健在《灵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的结论“高浓度、高剂量MLGLGS有增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18]一致。

双灵固本散是具有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广谱高效的抗肿瘤药物[19,20],无毒无副作用,安全可靠,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或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时存在量效正相关关系,适当增加服用剂量能提高治疗效果,能显著的达到化疗减毒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德森.临床肿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3.

2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

3邹朝中,吴侯,于志国,等.中华灵芝宝对肝癌细胞端粒酶及细胞凋亡的研究.陕西肿瘤医学,2002,10(2):134-135.

4KellerAC,KellerJ,MaillardMP,etal.Alanostane-typesteroidfromthefungusGanodermacarnossum.Phytochemistry,1997,46(5):963-965.

5任武生,王圣忠.双灵固本散对放疗增敏和抗放射损伤疗效观察.中华医药杂志,2004,4(1):22-23.

6任武生,汪闻裕.双灵固本散对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临床观察.中华医药杂志,2004,4(2):113-115.

7SmaniaF,DelleM.AntifungalactivityofsterolsandtriterpenesisolatedfromGanodermaannulare.Fitoterapia,2003,74:375-377.

8MothanaNA,AwadhA,JansenR,etal.AntivirallanostanoidtriterpenesfromthefungusGanodermapfeifferi.Fitoterapia,2003,74:177-180.

9CatenaC.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decreaseandmicronucleusyieldsduringradiotherapy.JpnJCancerRes,1997,88(9):907.

10马洁,刘桂治,林茂锐.50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细胞结果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2,9(9):710.

11黄世超,任武生.双灵固本散对肿瘤放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实用癌症杂志,2004,19(4):388-390.

12CapelliE,BarniS,VaccaroneR,etal.Cellactivationanddeath(apoptosis)inducedbyIL-2:ultrastructuralevidence.AnticancerRes,1996,16(4A):1775-1780.

13KimuraK,BowenC,SpiegelS,etal.Tumornecrosisfactor-alphasensitizesprostatecancercelltogamma-irradiationinducedapoptosis.CancerRes,1999,59:1606-1614.

14陈金生.双灵固本散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华医药杂志,2003,3(8):689-693.

15KimuraY,TaniguchiM,BabaK.AntitumorandantimetastaticeffectsonliveroftriterpenoidfractionsofGanodermalucidum:mechanismofactionandisolationofanactivesubstance.AnticancerRes,2002,22(6A):3309-3318.

16徐志炜.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481.

17徐萌.肺癌耐药发生和细胞周期改变研究.中华肿瘤杂志,2000,22(5):385.

18丁健,陈陵际,韩家娴.灵芝精粉和孢子粉混合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癌症,2002,21(12):1341-1344.

肿瘤临床范文第2篇

1.1材料收集

2008~2013年鞍山市第四医院胰腺手术标本最终确诊为PNEN的病例12例,应用WHO(2010)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标准整理全部资料。

1.2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所用抗体CgA、Syn、广谱CK、E-Cadherin、vimentin、CD10、CD56和β-catenim均购自中杉金桥公司。

1.3结果

判定每种染色每张切片均计数10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占全部瘤细胞的10%以上者为阳性病例。

2结果

2.1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1.4:1,发病年龄10~78岁不等,中位年龄50岁,有症状者4例有相应的激素分泌症状;无症状者8例体检发现或以腹泻、腹胀、背痛就诊。12例中6例为G1,4例为G2,2例为G3。发生部位4例发生于胰体尾,5例于胰头,2例于胰颈部,1例于胰头胰体。从分型上看8例为无功能型表现为胰腺炎症状;4例为功能型肿瘤。

2.2病理检查

2.2.1巨检

肿瘤通常呈实性,切面灰白或灰红,质中等,部分质软伴有出血。肿瘤最大径0.8~16cm不等。

2.2.2镜检

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有“器官样”结构,细胞呈腺样,管泡状,巢状排列,胞质为嗜酸性颗粒,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仁清楚,可见核分裂像。

2.2.3免疫表型

10例CgA(+)(83.3%);8例Syn(+)(66.7%),但未见CgA和Syn都为阴性患者;CD56在G1,G2中表达较好,在G3中灶(+);广谱CK、E-Cadherin、vimentin、CD10、和β-catenim等标记多为(-)。

3讨论

3.1临床特点

PNEN较少见,占胰腺肿瘤的1%~3%,发病年龄30~60岁,无性别差异,与解剖学位置和细胞功能无关,临床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其中无功能性占45%~60%;功能性占40%~55%。本组功能性患者多是以相应的激素综合征就诊,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血糖、难治性胃溃疡等。无功能者大多在体检中发现,2例以胰腺炎就诊,另1例患者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才在临床显现。

3.2诊断

大多数PNEN属低级别,镜下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有“器官样”结构,细胞呈腺样,管泡状,巢状排列,胞质为嗜酸性颗粒,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仁清楚,核分裂少见。

3.3鉴别

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常有以下特点:(1)肿瘤未表现出激素综合征而仅有局部症状;(2)肿瘤直径常超过5cm;(3)肿瘤常含有由透明泡沫状胞质的细胞组成的细胞族;(4)肿瘤中常见到细胞内或细胞间聚集的PAS阳性透明球;(5)肿瘤中可见到宽的,透明变性间隔包绕小血管;(6)肿瘤中见到出血、坏死灶和偶见胆固醇结晶;(7)瘤细胞不表达CgA及Syn,表达vimentin和CD10;结合免疫表型及常规形态可鉴别诊断。

3.4分级、分期与预后及治疗

肿瘤临床范文第3篇

收集2008年8月~2012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腮腺肿瘤病例412例,检出副腮腺肿瘤8例。对所有副腮腺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病理资料、术式及预后等分析。

2结果

2.1临床特征。患者临床特征(表1),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2.2影像学表现。副腮腺良性肿瘤病例CT表现为面颊部中份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多形性腺瘤轻度强化、基底细胞腺瘤延迟强化;而恶性肿瘤患者病例CT表现为肿块形状不规则、境界不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后轻度或中度强化(图2)。2.3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5例,包膜不完整或部分区域肿瘤突破包膜;基底细胞腺瘤1例,包膜完整。多形性腺瘤恶变(高分化非特异性腺癌)1例,恶性成分低于50%,浸润范围超出被膜的距离≤1.5mm;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腮腺内淋巴结阳性(1/2)、腮腺组织及颈部淋巴结阴性,排除口腔、鼻腔及眼睑转移性肿瘤。

2.4治疗。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

2.5随访与预后。随访1~5年,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涎腺功能良好、面神经功能正常且颜面部对称,无复发及恶变;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良好,无复发及转移.

3讨论

副腮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如面颊部中份肿块质地中等或偏硬、不随体位变化而改变等,可与发生于该区域的其他疾病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细针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的区分。对于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我们采用临床检查、术前B超和CT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活检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相结合的模式。临床上若面颊部中分肿块呈无痛性、缓慢增长,近期内发展迅速,且肿块活动欠佳甚至固定,与周边组织粘连较紧,伴有疼痛等特点,需注意多形性腺瘤恶变的可能性,如本组病例4。当然,病史短、无痛性增长肿块亦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如本组病例1。副腮腺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同性质的腮腺肿瘤相似:良性肿瘤外有包膜、境界清晰、形状规则,恶性肿瘤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对周边组织有侵袭。副腮腺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术中需注意保护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

手术径路主要有标准腮腺切除切口、口内切口、面颊部肿块表面直接切口等。我们推荐使用标准腮腺切除的类“S”形切口,本组中有5例患者选用了此术式,体会是手术入路简单、操作熟练;切口比较隐蔽,符合美观要求;视野暴露好,不受病变范围及深度限制,且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若快速冰冻活检提示为恶性肿瘤,此切口可完成病灶根治术,向颈部延伸即可完成颈清扫术;不足之处是切口翻瓣范围较大。而口内切口具有视野不清、容易损伤面神经、常伴有术创出血、增加肿瘤种植及复发可能性等弊端,且无法完成恶性肿瘤的根治,故仅适用于病灶较小、偏口腔黏膜侧的良性肿瘤等情况。另外,面颊部肿块表面直接切口的术式容易损伤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且在面颊部遗留明显瘢痕,故亦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本组中有3例分别选用了口内切口、面颊部直接切口,与术前误诊及患者强烈意愿有关,虽然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鉴于有上述缺点,作者认为不应列为常规。Xie等报道选择经发际内小切口行内镜下副腮腺肿瘤切除,更符合美学要求,但受技术、设备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副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本组6例术后均无复发及恶变,包括3例小病灶单纯肿块切除;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与腮腺恶性肿瘤相似,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及范围、术后放疗和(或)化疗与否。本组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疗,短期内无肿瘤复发与转移,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肿瘤临床范文第4篇

[关键字]骨肿瘤;心理干预;止痛

在骨肿瘤患者中,其疼痛发生率达到70%以。为减轻此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积极研究探索,根据疼痛的性质、程度、年龄、手术等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措施,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2~76岁,平均55岁,多为恶性骨肿瘤。应用了止痛剂加心理干预与护理,疼痛控制率达90%以上。

2心理干预与护理

2.1了解病情:首先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注意患者心理状态,注意有无肢体残疾;然后依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文化水平高低、实际病情,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疏导和止痛药物。一般文化水平高、年轻、有接受力、治疗愿望迫切者,无其他疾病而且无明显性格障碍的骨肿瘤患者,采用止痛剂加心理干预与护理的方法来控制疼痛均收效良好。

2.2心理干预与护理: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理解患者的心情和不良情绪反应。向患者家属介绍目前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讲解手术治疗和化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骨肿瘤患者心目中,普遍存在着担心肢体功能丧失和愈后体质不佳,担心家庭经济拮据,担心长期使用止痛剂会产生成瘾性。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同情关心患者,多鼓励安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患者减少活动,肿瘤局部制动。要了解肢体疼痛的性质、程度,加重和缓解的相关因素。要告知家属病情,同时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巧,避免触碰肿瘤部位,讲解疾病知识。此时我们需要以新的观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他们改变对止痛药副作用及耐受性的错误认识,消除恐惧。使他们认识到应用止痛剂是为了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3心理安慰和宣泄:护士要以白衣天使的仁爱之心,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人施护。护士在患者倾诉病情和情绪感受时应持理解和同情的态度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诉说或表现出不耐烦。这样患者才能达到宣泄的目的。在患者喊痛时,护士需陪伴在患者身旁,不能冷言回答患者的问题,或表现出烦躁无措的样子。这样会使患者感到悲观失望,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甚至对治疗也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患者诉说之后,护士要多给患者安慰,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要教育家属多关心照顾患者,对患者投入更多的爱护。要求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要在患者疼痛难耐时,家属显得惊慌失措,甚至在患者面前哭泣,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止痛效果。

2.4暗示疗法:暗示疗法是指一个人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心理和行为产生效应的一种作用。利用治疗者的权威性或告知患者给其应用了最好的止痛药,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症状得到减轻。也可告知患者全身放松,静坐并深呼吸,以令全身肌肉松弛,减少疼痛感。同时可以采用松弛疗法:听听音乐,看看小说,按摩,热敷疼痛部位。与患者讨论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如缓慢地翻身和改变体位,转移注意力等。

2.5镇痛剂应用:对于疼痛剧烈或经采取措施无效者,应送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也包括采用WH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镇痛药物应用原则:(1)根据药效强弱依阶梯方式顺序使用。(2)口服给药。(3)按时服药,以维持有效的药浓度。用药剂量个体化。尽量先口服后注射。同时用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镇痛效果。严重者应用由患者自控的镇痛泵或神经阻滞等方法缓解疼痛。

3体会

对骨肿瘤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贯穿于各种止痛方法之中,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护士如正确巧妙地应用心理护理,掌握多种止痛方法,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并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做好护患交流,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医、护、家属一致配合心理治疗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疼痛。以上体会只是我们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还需同行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4参考文献

肿瘤临床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6例,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患者术前经临床乳房触诊,为乳房内可触及良性肿物57例,不可触及病变9例。经钼靶摄片、超声诊断为纤维腺瘤。并排除恶性肿瘤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排除语音沟通障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其中乳腺纤维瘤23例,乳腺囊肿20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0.3±5.4)岁。病灶直径8~30mm,平均直径(19.5±6.1)mm。观察组乳腺纤维瘤24例,乳腺囊肿19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4±5.1)岁。病灶直径8~30mm,平均直径(19.6±6.2)mm。两组患者年龄、乳腺肿瘤类型、肿瘤直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乳腺肿瘤旋切术治疗。手术器械为美国强生公司的微创旋切系统。常规消毒铺巾后,以0.5%的利多卡因对乳腺患侧行局部浸润麻醉,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切开皮肤0.2cm通过彩色超声确定穿刺深度,然后刺入微创旋切刀,插至乳腺肿瘤处,注射0.5%利多卡因注射液至乳腺肿瘤病灶底部,加强麻醉。控制手术旋切刀,使旋切刀头端凹槽对准患者乳腺肿瘤病灶,行乳腺肿瘤抽吸旋切至乳腺肿瘤切除干净。部分乳腺肿瘤为钙化灶的患者,术中对乳腺标本行钼靶摄片,证实钙化灶被切除。乳腺肿瘤手术后,以无菌粘胶纸粘合乳腺穿刺点皮肤小切口,压迫10min局部止血,采用胸带加压包扎24h对乳腺局部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乳腺肿瘤切除术治疗,于全麻或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在肿块附近做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肿瘤处,游离、切除肿瘤组织,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行逐层缝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3观察内容

参考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即:两侧乳房外观无明显差异,对称感良好,术后瘢痕不易察觉为优;两侧乳房外观有轻微差异,术后瘢痕较明显为良;两侧乳房外观差异明显,双侧乳房不对称,瘢痕明显为可;两侧乳房外观差异显著,术侧伴挛缩、变硬,瘢痕明显为差。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数据均录入SAS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效能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瘢痕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术后乳房美观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乳房美观优良率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