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期刊范文精选

职业教育期刊

职业教育期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分析;借鉴

高职教育本着它自身的区域性与职业性等特点,目的就在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内职教界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对此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观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情况

最初的大学主要是为了传承文化,为了探索新知识而设立的,与区域经济的联系较少。直到19世纪中期,经济的发展促成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开始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服务地方经济,转变大学职能。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职业教育,最早的要属美国的赠地学院,它提出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要与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形成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对后来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直到上世纪中叶,出现了新的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其中产学研结合模式影响比较广泛,另外还要校企合作模式一直流传至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等,他们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区域经济的模式,对世界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目前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它强调了企业和学院处于教育的同等地位。其他在世界范围有较大影响的还有CBE模式、TAFE模式、BTEC模式等。20世纪60年代,《职业教育法》在德国已经诞生,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成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品牌,在法律上予以确认。政府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政府成为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的桥梁,加强了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企业针对就业市场上的人才能力的不足,与职业学校一起制定职业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此教育模式是学员通过申请的方式获取双元制教育机会。学员与企业之间确定培训关系后签订培训合同,决定学员能否获取此教育机会的是企业;同时,学员拥有学校和企业2个学习及实习地点。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密切配合行业和职业发展,来推动社会经济进步。企业使用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统编的实训教材,同时学院使用出版社组织专家特编的非统编教材,灵活操作,保质保量,提倡能力本位的教与学,实施严格周末的计划安排。双元制教育注重过程考核,由行业协会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实现教考分离,采取宽入严出的方针,同时保证考核的公平性。还有一种CBE职业教育模式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主要存在于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它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标、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这种职业教育模式遵循的原则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和技能,只要有合适的老师指导;学生之间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同是因为没有适合他学习的环境,而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只要给他们提供让他们满意的学习条件,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就会非常接近;作为教师不是只关注于自己的教的过程,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个环节,关键点就在于学生是否受到了比较高质量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方法是否能让学生愉快接受。CBE职业教育模式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构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学习的课程也是在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基础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学历教育或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即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评价的能力的培养;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支撑,办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TAFE模式是经过了澳大利亚人近百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学制灵活,生源广泛,对不同的学制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对就业前和就业后两方面的教育,有全日制教育也有业余培训。学制上灵活掌握,时间不等,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和获取文凭高低来确定,学员来自不同国家。在课程专业和教学方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行业提出的行业标准作为依据,以技能培训为主,课程依据培训委员会制定、国家培训局批准后的培训包。课程涵盖范围广,种类全,覆盖了多个行业。对从业教师的要求是:专职教师必须具有3-5年实践工作经验、具备行业相关资质证书、熟练职业技能,兼职教师必须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政府主要负责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少部分是学校的自筹资金和学生缴纳的学费。英国BTEC课程唯一获得世界130多个国家认可的课程,它是有自己国际标准的。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全方位发展,让学生学习多门外语,了解世界最新的技术,它主要培养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人才。BTEC教学模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发展适用性人才。根据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内容,学校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结构和培养何种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实施模块化,知识体系为纵向式,有核心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无需针对性很强教材,鼓励学生查资料,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上运用安全分析、讨论、演讲、案例、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考核上破除传统的分数定成绩的方式,采用“优、良、通过、不通过”四等,以课业为形式、重点考核学习成果的方式来确定成绩。教学质量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相结合。

二、国内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情况

我国的高等教育没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存在一定的空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较弱。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部分本科高校才开始了服务区域经济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教育在我国出现的较晚,在它出现之初,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发展环境较差,夹缝中求生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当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单一,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较小。到1998年,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使得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到2004年,职业院校在校生占据了高等学校的一半。发展速度快了,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大多数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缺乏明确的办学特色,很多学校在忙着升本,这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强调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学校存在的意义。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很少见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相关研究课题。我国最早的研究是钱民辉的《职业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此外还有袁吉林、戴勇等,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提出高职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从邢东信,张代芬、王明伦发表的论文来看,他们多数都是在总结经验,更多的是在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选取了1984—2015年国内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所有涉及商务英语专业的论文,专门研究对高职商务英语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相关的期刊较少,而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确切相关的硕博士论文更是寥寥无几。如周慧在广西大学硕士论文《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玉林市的个案研究》(2011)中以玉林市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按相关大纲培养出的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能否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玉林市商务英语人才所在行业领域对其知识结构有哪些具体要求;如何为商务英语人才构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顾秀梅在《服务区域经济导向下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竞争力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2012)中对苏州四所高职进行调查,提出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三性”,课程构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岗位真实工作任务,柔性化管理,提高专业滚动发展的能力。曹深艳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1)中就如何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明确培养目标、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五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一线商务人才。鞠明明,李华,黄晓雪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2012)中对“一主线,两融合,三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对策。总之,我国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处于摸索阶段。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智强.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36):90-91.

[2]顾秀梅.服务区域经济导向下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竞争力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J].轻工科技,2012:165-166.

[3]曹深艳.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2):104-105.

职业教育期刊范文第2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抓好职校招生工作

做好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是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各镇人民政府及各初中学校要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理念,高度重视和支持县职业中专的招生工作,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县职业中专招生工作的领导,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初三毕业生到县职业中专就读的思想动员工作,确保完成年县职业中专的招生工作任务。

二、强化宣传,深入开展中职招生活动

各镇人民政府和各初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通过召开学生动员会、家长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要重点宣传职业教育,通过宣传和引导,转变家长送子女读书“重普高、轻中职”的观念。要宣传好县职业中专的办学条件、就业前景和专业建设等情况,积极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县职业中专。县职业中专要组织有关宣传资料,及时送达各初中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宣传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职业教育进行宣传。县电视台要适时免费播放职业教育宣传片、宣传字幕;定南通讯、定南手机报应不定期刊出有关职业教育的相关信息报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三、明确目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县职业中专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统筹中职招生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县人民政府下达的指导性计划指标(见附件),分解到校、到班、到人,层层明确责任,制定奖惩措施。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宣传到位、奖惩到位,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招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生源地村委会、学校班主任及教师的作用,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到县职业中专就读,及时总结招生工作的经验,组织指导村干部和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招生工作。各政府、初中学校校长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镇镇长、县教体局局长、初中学校校长、县职业中专校长为中职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落实“镇领导亲自抓,镇分管领导、校长具体抓,学校教师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职业教育期刊范文第3篇

201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随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就在这一年,全国总工会在《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占我国2.3亿职工队伍将近一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以人群的社会属性“代”为划分依据,相关学者曾从务工年龄、教育背景、外出动机、身份认同、职业期望、群体文化、群体行为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界定,大多认可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亚群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务工年龄“年轻化”、外出动机“多元化”、身份认同“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职业期望“高移化”、职业转换“高频化”的典型特征。与此同时,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日渐广泛,已经从社会学扩展到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多学科力量的交叉联合必将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由于职业教育培训在规导新生代农民工合理有序的流动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也是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素质现状矛盾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理应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但初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大量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关于其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还是较少的。如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以题名为“新生代农民工”、时间从“1979年~2010年”、匹配为“精确”、查询范围为全部(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发现相关记录有“468”条,而以相同的检索条件,题名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只有10条;题名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只有5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只有3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只有1条,以上4类相加总数为21条,占新生代农民工研究(468条)不足4•5%,可见现阶段我国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因此,对现有的研究探索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新认识,有助于推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从研究内容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作用与意义、现状与问题、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剖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作用与意义,学者们的研究立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角度,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战略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优化、技术的革新,必然促使人才提档升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引发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尤其是高层次的教育培训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而这一时期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状态的“青工荒”,其背后实质为青年民工群体的“教育荒”。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面看,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城市、农村的推拉对迁移选择性的影响,广大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向非农产业实现有效转移。最近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农民教育水平每增加1年,农业GDP就增加0•76%,农民到工业部门工作的机会就增加1•5%~3•2%。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层面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一个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上向流动愿望,但有限的上向流动机会和狭窄的上向流动空间构成了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目标的实现,实现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和谐。

2.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从需求现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表现为以职业准备性需求为主,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功利性、盲目性等特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偏低,造成就业难、发展受限、职业形态不稳定、无长期职业规划等。加强岗前岗后培训,提高技能素质,加强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文明素养等方面的基本教育培训成为解决职业枯竭的有效途径。从群体特征的角度看,由于社会心理、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等外部阻力而难以融入现代城市,出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而社会现实力量推使这一群体在人际交往、社会认同、情感支持三个方面出现“内卷化”趋势。解决办法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充分发掘各方面潜质,给他们实现自己梦想的机遇和条件。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有学者概述目前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的现实境况:教育实践漂移;政策缺失,体制缺位;社会流动机制规陈弊积;农民工自身教育上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残缺”;农民工群体弱势化导致自身话语权缺失。

1.现行组织机制及机构问题

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机构,缺乏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与措施。就行政管理而言,涉及的多个行业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力差,还没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导致对农民工的培训各自为政,盲目性、无序性突出;就培训资金管理而言,多个部门以不同方式介入放大了对财政资金的需求,由此带来资金分散,且各部门培训资金使用标准和方式不同;就农民工培训的运行机制而言,不少地方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采用垄断手段,下指标、搞摊派,很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吸引财政以外的其他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对教育培训机构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监管制度,导致教育培训机构的短期化利益倾向严重,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只注重培训的数量和规模,而不顾培训的质量、特色和效果。

2.职业教育培训教学状况手段落后

在内容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或新生代农民工个体都难以预计进城以后的情况,提供的培训内容狭隘片面,较为单一、低层次,与就业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落后于市场需求,忽视相应的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培训。在方式方法上,依然延续了讲理论,灌输式讲课的习惯,缺少现场指导、观摩,还未开发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培训,相比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储备角色转换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补偿性学历教育明显不足。在师资上,由于不同程度上引进了志愿者模式,构成上以专兼职结合为突出特点,存在着非职业化倾向和不稳定性的因素。在培训基地建设上,目前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力量是各类职业中学、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和市、县(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但总体规模偏小,培训工作主要依靠项目的支撑,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加上培训机构自身实力较弱,导致大部分培训机构校舍简陋,教学设施落后,同时实训基地也不能适应大量农民工跨地区就业的培训需要,难以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培训基地。

3.职业教育培训成效不平衡

整体上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比例与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相比,比率极低,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前教育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企业方面,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企业用于就业人员的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有学者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远低于城镇职工在职培训参与率,企业农民工获得的在职培训机会较少。有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的意见,除了培训费用较高等问题外,主要集中在:培训内容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地方性特点不突出;重文化知识教学,轻职业技能传授;重课堂系统理论讲解;轻实际操作演练;职业资格证书偏重书面考试,轻技能考核,资格证书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技能;培训时间集中且较长,不够合理;培训地点由培训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方便来安排,忽视了农民工的需求,给他们学习造成一定的不便。

4.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问题

一是由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人对学习知识没有兴趣,对掌握新知识丧失信心,不能正确认识培训后的潜在价值;二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工资较低,少有剩余支付学习;三是大多从事生产性操作工作,工作强度大,时间长,需要加班加点,在忙累了一整天之后再去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统筹兼顾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理顺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各级管理机构、教学机构和研究机构,充实和配备相应人员。其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安排好用于农民技能培训的资金同时设立新生代农民工专项基金,做到专款专用;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方法上政府可以采用发放教育培训券等形式,还可通过对职业培训机构补助或免税费,来降低培训学费。再次,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加大对教育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政府部门在安排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时应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建立完善农民工职业资格评定体系,研究制定符合城市发展情况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意识。统筹和优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各项教学要素。在教学形式上,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以浅显易懂,即学即用、活学活用为原则,采取厂内培训与厂外培训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互动学习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教育内容上,要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现有知识与技能水平为起点,充分考虑个人职业倾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加大对他们开展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和融入性教育,同时对有创业能力与创业愿望且经济条件较好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培训。在师资建设上,实现“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师资的来源渠道、规模数量、质量规格、专业结构、培养培训、专兼职队伍等方面建立保障措施,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在培训基地建设上,整合各类职业学校、农机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改善教学设备,改革运行经营,建设若干品牌示范训练基地。

职业教育期刊范文第4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的理解有些片面。在1994年,美国NECI给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这一定义的应用及被接受的范围比较广泛。即: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其次,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这样看来。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由于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那么教育技术不可避免的要与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接触。在指导教学中,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是教育技术的主要应用工具。但是从广义上来讲,教育技术中所指的媒体应既包括传统的媒体如:黑板、粉笔、课本等;还包括电视机、电影、投影仪等现代的媒体。

从上面对教育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以教育为主,采用一定技术以促进教学,使其得以高效、顺利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对教学过程进行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使技术更好的应用,服务于教学。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分析了《中国电化教育》。从这本期刊中,我们发现了现今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这两个方面,研究的文章相对多些。而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培训中的应用相对少了些。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期刊分析的有限性我们并未发现。

单从这些现象看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是与高等教育相脱节的。而从现今的社会发展来看,快速进步的技术和私营企业需要的是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型人才。当他们一踏出校门就可以很快溶入企业,快速进入状态。

同样,大量没有经验的外来务工人员也需要进行职业培训。而教育技术正可以填补职业教育人才培训的空白。通过职业培训,可以使先进的技术更快的投入生产。利用教育技术来组织培训员工,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一个使我感性趣的问题就是,“网络应用失范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电化教育》中被提到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接受先进技术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带来的一些道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面对当前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等现象,我们应当给予重视。

孩子很早接触网络,在学习网络的时候,其自身的道德观念尚未健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小孩子往往良莠不分,全盘接受。因此,对于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许多专家表现出深深的担忧。

职业教育期刊范文第5篇

可喜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初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为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于2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中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从初等到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1979年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仅为4.7%,现在招生和在校生均达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则达60%以上,这一成就不仅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而且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在中等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的同时,初等职业教育也有了适度发展,招收小学毕业生的四年制职业初中,全国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万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种形式的初等职业教育也有一定发展。从80年代开始起步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职业大学74所,国家正式批准的职业技术学院27所,还有一大批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也在进行高职实验,此外,一批中专也开办了高职班。2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框架体系得到了法律认可,在《职业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特别是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得到了强有力的改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成就时,都提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其中旅游业有些四、五星级的大饭店90%多的职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外,许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职教研究机构。全国还办起了一些职业教育专业期刊。此外,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中专所开课程已有95%以上被全国统编教材所覆盖,职业高中所开课程全国统编教材的覆盖率也已达到60%以上。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现在有100多所高等学校在为职教师资培训服务。

职业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办学体制上打破了过去单一由政府办学的格局,民办职业学校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目前有1000多所民办中专和职业高中;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体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些学校实行了校董会、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就,许多学校在精简机构、教职工全员聘任、工资、人事和后勤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中专实行了收费并轨,许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吸收借鉴了国外的“双元制”、“CBE”、“MES”等先进的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1996年国家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结构、方针、原则、管理体制及经费筹措的条件、保障等做了法律规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也专门以政府名义召开了贯彻实施职教法工作会议,出台了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文件,有些地方人大还出台了配套的地方法规,这些都对促进职业教育依法治教起了推动作用。

20年来,我们还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2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重要的一点就是贯彻了邓小平理论。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对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推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坚持把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在办学体制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实行包括政府办学在内的多元办学主体并存的办学体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兴办职业教育。

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初、中、高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制定的。

在速度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

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必须始终坚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行产教结合。

在培养目标上,必须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在经费筹措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多渠道依法筹集的路子,职业教育法规定的筹集经费的10条措施必须认真落实。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不断加强和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这些宝贵经验为我们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喜之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特别是我国的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明确提出,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央专门成立了科教兴国领导小组。小组成立后专门听取了教育部的汇报。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得到了科教领导小组的原则通过。国家将对这一计划给予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同时新一届政府还提出,今后对教育经费每年要增加一个百分点,也就是每年增加5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希望之所在。

可喜之三:随着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出现,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实现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大势所趋。

可喜之四:我们有一批十分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职业教育队伍,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能够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

我们在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这其中有社会的问题,也有教育部门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职业高中更显突出,很多学校还缺乏必要的实习、实验设备,缺乏高素质的教师。由于办学条件,学校缺乏吸引力。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这是过去条块分割的体制所造成的。

四、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中专相对好些,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8%以上;职业高中则相对较弱,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33%,这是由于原来的学校基础造成的,而且有些专业大学本科也没有开设,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本科人才。此外,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的问题也还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35岁以下教师占到70%多,因而造成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少。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五、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