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线通信科技

无线通信科技范文精选

无线通信科技

无线通信科技范文第1篇

当现代电子通信技术逐渐发展到今天的这个程度,无线通信技术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无处不在的一门科学技术了。而最为常见的无线通信设备就是我们当代人无法离开的日常用品——手机。手机的大范围使用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广泛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可谓是发展迅速,由最初的电报获取信息,到今天的手机大范围使用,我们可以看到,无线通信技术已经逐渐由军用领域逐渐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做到了传输信号种类多,其中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以及触感信息等等信息类型。在如此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我们实现了许多以往无法实现的想法。尤其是远程控制通信技术。它是一种对前文中所提到过的各种信息类型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远程视频通话,远程控制技术,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等等方面。这些领域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强大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而提供服务的。

2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热点

我们今天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机作为基础,首先来简单谈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样的。一个手机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包括手机信号的发射,传送和接收,而与此同时,在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中还涉及信号处理的问题。其中手机作为信号源的发射端,所有的信息从手机中发出,那么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可以达到让手机发出的信号最终接收端具有无限可能的地步。首先我们我们知道无线通信技术在手机上的最基本应用就是无线通话功能。即在两部手机之间传递的是音频信息。这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电磁波的不同的震动频率而进行传递的。手机发出的电磁信号,是不可能直接通过特定的频率通道达到另一个信号接收端的,它必须通过一个信号接受基站对手机发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强化处理。之后才能够通过特定频率的信道发送到另一个无线接受端,即另一个手机中去。那么这个中间做信号处理的基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手机的发射功率再强,也无法达到让它所发出的信号到达千里之外的无线接收端,这样一来就只能通过信号接收基站对信号进行强化处理后,使之频率变大,信号强度变强之后进行发射出去。这样,信号就可以到达另一个手机中了。在这其中有些通话的信号涉及到保密或者抗干扰问题。所以,信道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基础设备都有哪些:第一,无论是复杂的通信系统,还是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都需要一个无线信号发射端。这个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我们称之为信号源。信号发出的时候有些信号发射端会自带一部分的信号处理装置,这就是信号的放大和加密装置。第二,就是需要一个信号的中转设备。信号源从发射端发出后,考虑信号接收距离,是否要加注信号中转站,即信号放大处理的基站。如果信号接收距离较远,而信号源的功率又无法到达接收端,那么就需要一个无线接受基站作为信号中转站,为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处理,之后再发出去。第三,当然就是信号接收端。信号接收端不仅仅肩负着信号接收的任务,同时,还需要对信号进行处理。无论是信号放大处理,还是信号的解码处理,都需要在信号接收端安置一个这样的设备。那么通过上述的无线通信原理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几个热点问题。

1)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信号传输问题。当代无线通信技术,无论是无线传输文字,传输图像,还是传输音频或视频,或者联网操作,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远程控制问题。这里就涉及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首先,在远程信号通信系统中必然需要一个或几个信号中转基站,通过几次信号加强的处理,最终到达信号接收终端。但是如果在山区或者碰到阴雨天气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信号的传输会因为这些自然条件而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干扰。这样就会导致信息传输遗漏,或着发生错误的现象。所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通信运营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在建立自己的通信基站。因为没有通信基站的地方,是无法进行无线通信的。而为了避免无线信号在阴雨天气会产生干扰,其中大部分的解决方法多是釆用有线通信,或者采用小功率的信号发射,尽量避免信号由于自然现象的干扰而导致无法通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阴雨天气中尽量少进行无线通信的原因。尤其是雷雨天气,自然界中的雷电,会对功率较大的信号造成干扰,并且有可能会与大功率信号相融合一起到达信号的接收端。这样不仅仅会对信号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对信号的接收端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传输问题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

2)无线通信技术的安全问题。说到安全问题,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谈到网络上的黑客行为。无线通信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基础,那么这些网络黑客中不乏就有一些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高手。而这就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安全问题之一。在无线通信传输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信号安全的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选用通信信道的时候,都是采用一些特定频率的信道进行信号传输。这些信道首先是需要经过加密处理的。一般性的信号干扰或信号侵入行为都是可以被信道的安全加密保护层所拦截。第二在使用无线通信网络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信息泄露问题,有时候不一定是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信号被人拦截了。而是一些人采用一些高级的黑客软件或者带有病毒的信息去获取被黑客们盯上的目标人群的信息。而有些人对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轻易的相信一些黑客的软件或者点击了一些带有病毒的信息,个人的一些安全信息就轻松的被不法分子获取,而造成的损失则无法估计。如果发出的信号所含有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成分,那么专家建议,最好使用特定频率的通信渠道,在发出信号之前对信号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升信息安全的登记系数。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讨论信息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出现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之后,无线通信技术的信息安全问题,就变成了当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

3)无线通信技术的信号处理问题。无线通信技术的信号处理问题,一般情况都出现在信号接收终端上,由于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会有所衰减,有些信号还会有些加密处理,那么对于这些信号,接收端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接收信号那么简单了,还要肩负起信号的增强,解码等信号处理的问题。而对于我们日常所见到的视频,或音频的接收,我们在接收端加入相应的解码器即可解决信号处理的问题,而对与一些加密或被拦截的信号,我们就要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在对信号类型无法判断的情况下,首先要对信号的波形做出放大采样处理,然后经过对比分析,得出是哪种类型的信号,然后在对信号的强弱程度进行处理,由于在信号采样分析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信号的类型和规律,那么对其进行相应的变换,加强信号源的功率强度。然后对信号进行破译解码。最终对信号中所含有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解析。这就是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信号处理。其中信号解码的过程相当复杂,这是因为,信号解码首先要了解信号输出的规律,从而进行判断是那种类型的信号,然后在对信号进行各种算法的处理,对其算法进行解码。一直以来,无线通信技术的信号处理问题都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有些信息即便是被我们获取了,由于无法破解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就无法获知其中的情报。那么这样的信号对与我们来说就是无用的。所以目前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技术仍然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一大难点。

3结论

无线通信科技范文第2篇

一般来说,Linux环境主要包括windows工作坪外、Linux服务器以及开发板平台。上述三者均处在同一个网络体系中。软件开发人员在Linux服务器上设计编译环境,然后通过windows工作坪外以及仿真器与开发平台相互连接。在这种运行环境下,软件设计人员能够直接通过远程或者windows运行程序进行Linux服务器开发。笔者建议,选择Linux发行版本搭建Linux服务器,从而有利于收集各种有效资源。鉴于本文篇幅问题,在此不详细讲解Linux环境下的PC机安装事项。

2以无线点餐系统为例探究Linux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开发过程

无线点菜系统软件部分分为系统服务器软件和手持终端点菜软件,这两部分的软件均采用Qt开发,点菜系统服务器端需要对许多系统数据进行处理,而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款小型数据库。

2.1无线点菜终端机的硬件、软件平台手持点餐系统的硬件平台直接采用ARM9核心S3C2410X处理器的S3C2410开发板,主频为203MHz。这款嵌入式处理器,其具有成本低、功能低、性能高等优势。同时,准备TL—WN321G+USB网卡,与开发板的USB接口相连接,进而有效实现无线点餐的通讯功能。手持点餐系统的软件平台是基于Linux2.6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内核配置中设置无线网卡支持项目,结合系统添加库文件、终端系统、无线网卡驱动以及相关的配置管理工具和启动脚本等项目。终端餐桌点餐系统直接利用ARM9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终端机在Linux2.6系统上进行操作,结合文件系统合理添加库文件、点餐中断程序等管理工具。终端点餐系统使用QT进行开发,其遵守QT/Embedded的一般程序,进而有效实现各种点餐功能。另外,鉴于餐桌终端的各种优势,充分开发了点餐娱乐系统化功能,在点餐的同时还能进行音乐、游戏、上网等功能。

2.2无线通信系统远程服务器介绍在远程服务器上设计的点餐系统可以说是整个无线点菜系统的核心,通过该系统提供点餐初始信息选择,餐台信息选择,点餐终端机处理等数据,所有的餐台选择、点菜信息以及提交选单以及信息处理都是在这个服务器上实现的。在本软件设计中,充分利用Linux2.6系统操作系统的P机作为远端服务器,TOMCAT在服务器上建立JSP网站,使用DREAMWEAVER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和MYSQL数据库进行网页设计开发,进一步实现数据库操作以及用户登录认证的各项功能。

2.3运行与程序在开发板原配内核及文件平台之上,在内核配置中设计无线网卡支持,综合考虑文件系统中添加库文件、点餐终端程序、无线网卡驱动以及相应的环境和启动设置脚本,烧写入开发板,最后运行程序。

3Linux环境下的关键技术分析

3.1网络通信系统使用WIFI通信系统进行手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联系,这是无线局域网的一项标准,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其可以以无线方式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PC端进行连接,具有传输距离远、速度快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WIFI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通信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满足系统网络的通讯需求。相比于ZigBee、蓝牙等技术来说,WIFI的信号发射率显著较低,因此,该技术的应用也最为健康。在达到网络通信功能前,必须积极构建无线局域网系统。现阶段,创建WIFI网络主要是通过无线路由以及Window7进行创建的,在无线路由其的支持下,完成无线点餐系统的WIFI网络搭建。在这种环境中就能有效应用设计程序。

3.2NetlinkNetlink是一种数据双向传输工具,能有效时间内核数据与用户进程的特殊通信。另外,netlink也是连接内核与网络应用程序的常用接口。应用netlink接口,用户只需要在内核源码文件中新添加netlink协议即可。然后,用户态与内核态就能直接通过相关协议进行数据共享。Netlink应用标准的网络接口,内核态与API相类似,比较容易上手。另外,netlink属于异步通信方式,其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得以有效保障。在发送信息过程中,主需要将信息保存在接受列队中,无需等待对方接受。因此,cpu开销比较小。需注意,netlink系统调用属于同步通信机制,若进行传输的数据过大,将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实时性。

3.3Hrtimer计时器是操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机制有很多种。在嵌入式系统中,往往需要Hrtimer高精度定时器。Hrtimer的实现机制完全独立于定时器API,是建立在per-CPU时钟事件设备上基础上的,由于其实现需要硬件支持,故可以达到纳秒级的精度,且不会增加额外系统开销。

4结语

无线通信科技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银行会计核心业务系统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传统银行业务风险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系统集成、客户为中心、风险管理能力强等优势,结合国内外银行业务以及会计核算差异所存在的开发难点,提出有关构建我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自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银行坏账飙升,资金的大幅缩水,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活动中介和结算中心,不得不投入更大的资金和人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系统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在应对会计风险、减少利益损失方面越来越引起各银行管理层的重视。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发展分析

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和基层部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即构成银行的会计风险。从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风险。众所周知,银行以网点分布范围广、客户服务便捷等赢取市场,这就存在部分分支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可能会存在无视法律法规等不规范操作,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外经营、篡改账表、造假账、虚报数据等,使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核算不真实,引发重大损失和经济大案的发生。

第二,各种票据的结算风险。目前银行的票据业务一般涉及公司或者个人支票、商业或者银行汇票等,它们以易于流通等优点大大缩短企业或者个人的时间成本,但是由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严密,再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金融票据犯罪愈演愈烈,票据诈骗形式也从内部勾结、内外勾结向境内外勾结不断升级演变。

第三,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会计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系统内电子汇划、内部往来、清算业务及银行机构间往来等环节,由于这些环节必然会有一定的资金在途时间,从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资金清算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的违法操作,盗用交换印章、伪造交换票据,盗用跨行资金,使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日益频繁,跨行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的发展,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和劳动组织形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会计风险也呈多发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

首先,在网络化条件下,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使用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每个营业窗口的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对公对私存贷款业务和各类结算、收费、等中间业务,从而使风险进一步加剧。

其次,随着各种金融产品的不断产生,银行的会计业务范围不断增大,银行业务从单一的传统的储蓄、出纳、会计等业务,发展到基金、保险、银证转账,代收电话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业务。各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业务在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另外,金融交易中电子化的应用以及网络的发展,使资金流动更加快速,期限短、交易快、见效快的发展特点愈加明显。在加快资金流转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资金转移速度加快,作案更隐蔽更不易察觉。

三、核心业务系统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上的优势分析

建设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通过实施信息化变革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也出现了部分引进案例,例如之前的中信银行C3系统及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正在开发的BANCS系统等。虽然中信银行的引进以各种外部因素而夭折,中行和华夏银行的引进尚未出结果,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全面引进核心业务系统软件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的。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这些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等。现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因为它既能够对数据、风险和客户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还能塑造出各个银行富有个性的核心竞争力。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框架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和会计坏账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其基本应用设计结构就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的,可以使银行全方位采集、保存和使用客户的各方面信息,为银行从客户着手,降低业务风险、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基本数据来源。同时,这种建立在CIF系统之上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为未来的产品创新、分层次客户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二)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统,满足各种产品需要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的前台使用和后台处理都是完全集成在一起的,系统中的任何功能都可以被任何用户在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在任何机构以多种方式进行访问,而且集成了资金和贸易融资系统。其集成的总账系统为银行提供真正的“一本账”功能。在国内商业银行完成地域意义上的“纵向”大集中的同时,提供银行业务多个系统的“横向”大集中。系统采用开放式标准,遵循模块化、参数化和标准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软件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使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可以快速适应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可以将这种变化带来的技术优势应用于银行系统之中。另外,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独立于服务渠道的特性,方便系统与各种服务渠道前端产品/接口或者是其它系统互联。

(三)强有力的风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各方面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计算机的应用角度可分为分析型和操作型的风险管理两类。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提供丰富的操作型风险管理的功能,如:客户限额和额度管理、担保品管理、贷款流程管理、欠款催收、预警处理、数据安全性管理、交易安全性管理、日志功能、脱机交易功能等,从客户层面、行业层面和货币层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为分析性的风险管理提供丰富的基本数据来源。另外,通过定义两个互相独立并且相互备份的服务器分区,然后在这两个分区上各运行一套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当系统进行日终批处理时,通过在两个分区间的任务切换,从而达到支持7×24小时全天候工作、扎账不停机,有效降低风险。

(四)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接轨能有效降低跨国界会计业务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支持多机构、多语言(包括中文)、多币种。机构可以是地区、国家和辅助实体,每个机构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货币,本地的报表及产品,每个机构实体往下可能被定义为多个分支机构、分理处或下属的部门。

四、我国引进西方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难点分析

我国部分银行也曾通过各种形式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但是受管理方式、业务范围以及软硬件水平的限制,所建立的应用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而舶来的完善成熟的国外核心系统也未必能够很快适应中国的“水土”,从会计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一)国内外会计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差异

国外银行一般实行一级核算体系,对总分行清算资金往来系统只设一个过渡账户——总分行往来,总分行共用该账户,相互占用资金不计息,而国内银行实行总分行多级核算体制。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系统内资金清算功能,总分行不能对开清算资金往来账户。按国内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分行作为一级经营单位,与总行资金往来需要相互计算利息,因而需要开立清算资金账户,用于系统内资金往来。由于账务层次过多,一些分行内部账交易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往来账户,潜在风险加大,不仅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造成系统处理速度慢,批量处理时间长,月终、年终处理压力大,而且也增加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来源于/

(二)银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差异

国外银行由于实行总行一级核算,分行被看作总行的营销前台,客户是银行共同的资源,因此,贷款发放可以简化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借贷关系。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属于财务会计核算范畴,由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总分行之间的资金占用和利益分配,属于银行内部利益再分配范畴,可以通过外挂的管理会计模块进行核算。而国内银行核算层次多,系统内各层次之间资金关系复杂,有些银行为了加强系统内资金管理,实行了系统内借款的做法,具体执行中要求贷款的发放、回收、计息等均与总、分行间的系统内借款处理绑定关联。此类需求若要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实现,需要系统做出重大改动。

(三)“倒起息”问题

倒起息有时被称作“利率晚到”,指由于假期等某种原因,利率的实际生效日需要提前到系统当前日期之前,尤其随着近年来黄金周等各种假期的出现,倒起息频率较国外要高得多。目前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完全按照国内银行的自动处理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也有一定难度。

(四)跨分行访问控制问题

国外银行机构设置扁平化,分行只是按业务纵向销售总行产品的前端,因此国外系统一般没有跨分行访问控制的概念,各分支机构间可以随意访问,很多模块无需对跨分行权限进行限制,一家分行可以改动另外一家分行的业务。由于国内银行管理模式与国外不同,因此很容易发生分行错记总行账问题。即使产品供应商不愿意修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类似差异需要按照国内银行现有模式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银行的外部监管环境和法规制度相差较大,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差异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风险大小,因此需要各参与方正视差异,共同面对和分担项目风险。

五、有效发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风险规避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业务策略

业务策略是核心系统的基石。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对内外环境、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市场变化与发展趋势,根据银行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业务策略。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时,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平衡取舍,确立业务策略的优先级、实施时序,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

(二)设计匹配的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是核心系统的灵魂,统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全局。我国银行应仔细研究客户结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明确竞争的重点,梳理自己的订单资格要素与赢得要素,合理规划功能性产品、创新性产品,用信息化的视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的供应链、快速响应的供应链。

(三)定义合适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

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是核心系统的“骨骼”。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相互依存,必须紧密结合。业务架构驱动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必须支持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在设计上应采用模型化思想,根据业务架构,建立适应的数据模型、工作流模型、功能模型。

(四)制定长期集成规划

我国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存在诸多的条件约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必须做好长期的总体规划,与银行再造并行,建立以最高层决策者为主导的内部协同体制,正确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平衡关系,稳步推进实施。

(五)用网络化、虚拟化视野定义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是新一代核心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我国银行必须以网络化、虚拟化的视野来进行定义,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由繁化简,分阶段、分步骤、分模块的进行“大核心”的小型化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总之,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各方面的优势对银行会计以及业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银行吸取和引进其先进的经验和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我国银行在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能力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伟.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J].经济问题,2005(9):63.

[2]白晓燕.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衰落说起[J].当代财经,2004(2):55-56.

[3]巴曙松,吕建.关于银行引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06(2):2.

无线通信科技范文第4篇

【关键词】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追踪;分析

一、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根据相关部门预测,在未来的五年内,全球的移动通信行业增长将达到26倍,这无疑是个惊人的数字,可见5G无线通信行业的潜力。我们可以展望,旧的事物一定会被新的事物所替代,旧的技术也一样将被新的技术所代替,5G必然会成功取代现有的通信技术,成为通信技术的新选择。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双面性的。5G是无线通信领域的机会,也会是其所要攻破的挑战和难关。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技术问题,很多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设计出来的,技术的革新也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技术人才的努力,还有学术界的努力,发展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技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电信系已经建立了宽带无线ip通信试验网,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开发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人才,还有国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技术上进行交流革新。

二、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追踪技术及分析

1.高频传输技术。在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导致了低频段普资源十分紧张,使5G在现有的资源中找不到新频段,5G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而且5G作为新的技术需要更大的传输宽带,工作频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各国的各大通信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果。比如,韩国的三星公司在高频传输中已经可以对28GHz和37GHz频段的传播进行了信道的测量,还研发了系统设备样机,证明这种传播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又发现了问题,电磁传播的特性不完全适宜高频传播,使高频传输的实际困难任然有待解决。此外,高频段的设备技术难度高,花费大,这些都会成为阻碍5G技术的发展因素。

2.密集网络技术。通讯业为了应对未来业务增长的需求,决定采用更加密集的小区部署方案以此来提高总体的性能。随着现代小区的建设,小区的密度也会增加,使整个网络的拓扑变得越来越复杂,互相干扰的问题也会日趋严重。所以这是一个难点,要提高抗干扰能力,加强网络抗干扰的管理。但是好处是密集小区技术会增强网络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快速的部署,快速扩大市场,抢占有利时机,在现代竞争激励的情况下是十分有效的。可问题是,小区密度的增加会给网络的容量和无限资源带来挑战。这要求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要显著提高,否则无法适应用户的增长。应对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有如下几个。第一,采用微蜂窝进行渗透率的提高。根据实验的结果,当微蜂窝的渗透率达到20%时,容量可以以1000倍进行提升,这个技术可以很好的扩展容量,使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潜力进一步提升。第二,为了防止干扰的新技术采用了小区协调技术和参考信号技术相互配合,他们可以在不同的自由度通过自身的调控进行防干扰,防止信号的相互交错导致信息的失误。等到这类问题相继的解决,未来的5G无线通信技术肯定会得到重大的突破,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小结

毋庸置疑,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一定是通信行业的前沿,是通信行业必然的趋势。随着网络的日益强大,用户对网络的性能的要求也水涨船高,5G的发展被行业日渐重视。它带来的变革不仅是通信技术速度上的提高、信息的安全,还会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世界的通信都可以互通有无。而且我们相信在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以引领世界的潮流,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同步全球的信息,5G的未来也会对其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使整个世界都变成更加智能化、完善化的移动网络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培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4):32-33.

[2]翟广羽.5G无线通信技术关键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6,(19):70.

[3]蔡宏,张小龙.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J].通讯世界,2016,(18):11.

[4]郑少丹.论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相关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0):124-125.

[5]张亦苏,刘志坚.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相关应用[J].通讯世界,2016,(10):93.

[6]张昌舜.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及未来发展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6,(09):109.

[7]曹亮杰.关于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分析[J].通讯世界,2016,(07):30.

[8]钱大昕.浅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相关应用[J].科技展望,2016,(10):10.

[9]杨彬祺.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

无线通信科技范文第5篇

1.1解码中继协议

解码中继协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放大中继协议的不足以及缺点。正如上述所说,放大中继协议在对信号协议进行转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音频杂质,从而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协作分集技术中又出现了解码中继协议这一新的分集技术。解码中继协议的应用使得无线信息进行转发的同时得到判决,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杂音的放大,减少杂音的传输距离以及传输时间。解码中继协议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无线终端系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决,如此一来,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但由于传输和判决的同时进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号处理的难度。

1.2编码协作协议

编码协作协议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放大中继协议以及解码中继协议的转发冗杂问题。编码中继协议的特点在于利用不同的传输信道进行信息传输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传输步骤,提高传输效率。编码中继协议可以提高用户之间的联系,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无线通信环境。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如果用户间的信道环境很差,通信用户通过使用编码通信协议可以获得很好的无线信息的传输效果。但是由于传输步骤的减少,对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准确度的要求就提高了,所以编码协作协议的应用需要高精度的无线通信系统与之相配应。

2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目的

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适应科技以及经济发展对于无线技术的高度要求。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协作分集技术对于解决多种信号同时传输,提高信号传输速率以及安全性具有很大作用。协作分集技术的应用使得无线通信用户在选择信号传输途径以及满足自身对于信号传输要求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由于人们对于信号传输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在对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应用时往往得不到满足。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以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信技术中的这一问题。为了克服当前信道的服务质量下降所引起的系统资源重新分配所导致的无线系统应用的不方便性,提出了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高中继重叠区域用户的通信质量,减少用户越界时所需的切换。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特点,所以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广泛欢迎。

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要求

首先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离不开科技以及资金的支持,所以科技力量以及政府或企业的投资是开展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只有人才、设备、资金、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才能够进行到底并取得预期的目的。在对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既要重视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以及技术设备,提高研究水准和速度是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唯一要求。由于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定研究方向时要尊重政府的意见,合理开发和利用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