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委领导讲话

市委领导讲话范文精选

市委领导讲话

市委领导讲话范文第1篇

目前我们的换届工作已取得圆满的成效。这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十分重视,社会也广为关注。县委领导班子是我县的领导核心,其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目标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团结。因此,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次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做好换届的各项工作。

因为我们知道,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关键在班子。我们以这次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能够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践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使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真正成为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通过这次换届,我们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进一步促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好的作风选人,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

下面,就我个人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活动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对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一、学习体会及认识

(一)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工作决策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首先,在决策前深入了解民意。其次,在决策时充分尊重民意。我能够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格外关注,重点帮助。

(二)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它强调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才可以凝聚人心。通过学习,我知道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其中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公正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向,仁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在前进的道路中不断的学习,自我完善,立足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用崇尚精神,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理念,为实现“和谐、公正、仁爱、共享”而奋斗。我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深入挖掘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自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认真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规定

今年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廉政准则》、《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切实加强了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提高了廉洁自律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特别是通过认真学习《廉政准则》,我进一步明确了新准则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使我认识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责任和身份,注重自己的形象。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一直认为我们应“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按守则自律,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争取达到,不违章、不违纪、不犯法,做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求索取,讲求奉献,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通过加强作风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我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和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深化的改革、促进的稳定、推进的发展自觉贡献力量。我能按照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坚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生活上、工作上坚持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不挥霍浪费。并能做到“以案为鉴”、做到警钟常敲,筑起党员干部思想上防腐拒变的心里防线。

二、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不够刻苦,思想上存有“惰性”,有时借口工作忙、事务多,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缺乏刻苦钻研的劲头。有时满足于浅尝辄止、浅显认识,缺乏对理论的深刻理解。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结合不够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由于平常工作繁忙,用于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导致学习粗枝大叶,通读、精读理论原著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实用主义倾向,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就学习什么知识,没有系统、深入、全面地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学深学透,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很不够,影响了学习效果。尤其是面对工作的新形势,如何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理念来解释和指导具体工作有时觉得力不从心。

(二)开拓创新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还不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思想不够解放,往往是执行政策多,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少,没有能够做到超前创新,与时俱进。具体到组织工作上,表现在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上做得还不够,缺乏新点子、新办法;在选人用人上,仍习惯于传统的办法,对干部了解听汇报多,与干部谈心少,选人视野还不够开阔,识人渠道还不够宽。

(三)思想还不够解放,还缺乏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观念转变的不够快,还缺少走出去接受新观念的意识,即使走出去了也没有实质性的转变,还存在“等”的思想。同时,对领导干部、党员队伍的培训、监督和管理方面缺少深入研究,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勤奋学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弘扬良好学风,提高思维层次。同时,努力刻苦地学习业务知识,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使自己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坚持观念创新,勇于开拓创新。一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凡是符合群众利益,凡是能够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事情就大胆去做、大胆去干。二是树立不进则退、谋求更大发展的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本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原则。三是改进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方式。善于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细意识,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

市委领导讲话范文第2篇

目前全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严重反弹,道路桥梁不堪重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治超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治超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第号省长令的要求,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源头管控与通行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治超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协调解决好治超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治超工作有效开展。

二、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全面打响我县治超攻坚战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专项治理行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和部署,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全面打响治超攻坚战。

(一)进一步加强货物源头治理。货物源头监管是治超成败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属地原则,采取巡查或者派驻执法人员的方式,加强对水泥、石料等货物集散地的监督检查,制止不符合载运标准的车辆出场站。

(二)进一步加强路面执法。交通、公路、公安三部门,要实行联合执法,固定检测站和流动检测相结合,在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全面开展治超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囤积堵路、闯岗闯站车辆,落实信息抄告制度,对抄告的超限超载信息,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查处。公安部门要扣分,运政部门要吊销其车辆运营证,达到共同监管,查处到位,有效治理的目的。

(三)严格各部门治超职责。号省长令对各部门的治超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做好治超相关工作,杜绝推诿扯皮,推卸责任。

市委领导讲话范文第3篇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三农”工作,深入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三农”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先后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专题进行研究。春节后,*书记还深入*农村,就“三农”工作进行调研,光文市长专题召开了市区农口系统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研究“三农”工作。今天*书记和光文市长又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做好“三农”工作信心

2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负重奋进、成效突出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等不利影响,“三农”工作承接了近年来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呈现出发展继续加快、效益明显提高、民生得到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60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增长10%。尤其可喜的是,一些工作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多数工作在全省处于前列。去年,全国优质杂交稻生产现场会、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全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总结会、全国草原执法师师资培训会等四个部级会议在我市召开,全省农业综合规模开发现场会、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暨油茶产业开发现场会、全省“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暨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现场会等四个省级会议在我市召开,总结推介我市的作法和经验。*县被冠名为“中国茶油之都”,*县被誉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二县被命名为“部级生态示范县”,*市荣获“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称号,城步*获“中国第一牧场”、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景区、国家青少年绿色健身营地和部级扶贫龙头企业等五块“国字号”招牌,*、隆回、*三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气象局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市民政局被评为贯彻实施《居委会组织法》全国先进单位。具体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61.5万亩,粮食总产334.3万吨,连续六年增产丰收。经济作物增幅较快,发展柑橘、茶叶、中药材等作物235万亩,种植蔬菜137万亩,栽培油料作物139.9万亩。畜牧业趋稳向好,出栏(笼)生猪1131.6万头、肉牛68.8万头、山羊92.8万只、家禽6128.3万羽。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新增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投资1.5亿元启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新扩改项目26个。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11.5%;上缴税金5.3亿元,同比增长1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休闲农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4%。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竣工水利工程77136处,治理病险水库225座,建设高标准渠道12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3平方公里,解决31万群众不安全饮水问题,气象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水文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成功战胜4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近100天的夏秋连旱。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完成各类造林28.3万亩,完成公路、河渠绿化580公里。沼气能源建设成效明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3481口,完成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63处,竣工学校污水净化处理沼气项目21个,发展农村沼气服务网点232个,启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7个。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完成补贴各类农机具53874台(套),落实补贴农机具品种43个、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102万元,拉动农民投入2.0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卓有成效,完成20*年度项目投资2.5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建设各类农产品基地110个;争取20*年度项目建设资金3.6亿元,项目全面启动。

三是民生建设有效实施,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各项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发放良种补贴4689万元、粮食直补534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3.19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4102万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查处涉农乱收费案件36起、涉案金额1300余万元,查处各类涉负案件18起,清退违纪资金680余万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41.2万人,发放低保资金2.4亿元,参加农村医保13.4万人,救助农村贫困患者88986人次,救助农村困难对象35万人次,完成民房恢复重建1767户,竣工农村危房改造4035户。农民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农村劳务输出继续扩大,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2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培训返乡农民工3.3多万人次,实现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14万多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库区产业开发迈出可喜步伐,水库移民生活得到改善。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设施改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解决3.5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农村新网工程顺利推进,农资供水机制进一步完善,供销社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救助、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都有新成效。

四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兴农助农氛围更加浓厚。完成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投入3251万元,整合各类资金3.8亿元,圆满完成14个第一轮市级示范村的办点工作,启动实施15个第二轮市级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由抓点向扩片转变,重点建设了19个“主导产业强、基础设施好、乡风文明优”的示范片。我市以产业带建设推动示范片建设的典型经验被全省总结推广,*县新农村建设受到省政府表彰。

五是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农村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外业勘界面积970万亩、林权发证面积411万亩,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通过验收,乡镇农业站所改革和种子公司改制启动实施,大圳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农村土地颁证基本完成,土地经营权证书入户率达90%以上。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向大户集中,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全市流转农村土地面积63万亩,培育生产大户327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个,会员总数达48.7万个,辐射带动农户89万户。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农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回顾20*年“三农”发展,工作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一是得益于国家多年来持续实施惠农兴农政策,中央和省里各部门对我市大力支持。二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宏观形势的准确研判和科学把握,适时采取措施,在贯彻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中加强农业、支持农村、关心农民,强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书记、光文市长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在关系“三农”工作全局的关键时刻,总是身体力行,靠前指挥;市人大、市政协和*军分区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增强了推动“三农”工作的合力。四是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奋发进取,埋头苦干,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了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回顾这一年“三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既为我们抓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更为我们应对危局、化解危机增添了信心。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长期保持发扬,不断增强推动“三农”发展的动力。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长期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一是农业基础仍然不牢,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根本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二是务农效益仍然偏低,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比较差,农民外出务工缺乏有序性和稳定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增收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三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增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注重道远。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原因复杂而多样,需要我们时刻高度重视,积极寻求破解之策,通过加快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来源于:

二、树立城乡统筹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步伐

化解“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需要突破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拓宽“三农”发展视野,跳出农业谋划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来统筹谋划“三农”工作。根本的方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并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明确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力度。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切实做到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化解“三农”矛盾,加强“三农”基础。一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大市来讲,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市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全面小康。要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坚决防止把统筹城乡搞成对农业农村的削弱、对农民利益的损害。二要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尽快扭转资源要素配置向城市倾斜的局面,不断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服务均等发展,坚决防止低价征收农村土地、廉价使用农村劳动力和大量抽取农村储蓄资源。今后,要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并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三要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坚决防止出现重城镇发展轻农村建设、重二三产业轻农业基础的倾向,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同步协调,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四要牢牢把握坚持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不断健全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坚决防止固守城乡分治、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

我们*是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生猪生产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全省第三,草山面积全省第一,雪峰蜜桔、崀山脐橙、隆回三辣、邵东黄花、*卤菜、*油茶、*楠竹、新邵麻鸭、*奶粉享誉三湘。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发挥出优势。*书记在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产有特色但开发不够”,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我们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必须科学把握当前发展形势,积极抢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机遇,顺应“三农”发展的新趋向,运用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立足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培育支柱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动脑筋、出实招,切实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市,为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作出更大的贡献。来源于: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我市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放松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现象”。总理强调:“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紧扣三个目标,抓好六项工作。“一条主线”,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三个目标”,就是农业稳步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六项工作”,就是强产业保增长,促增收惠民生,打基础增后劲,搞改革添动力,抓特色树形象,守底线保稳定。具体说来,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特色产业新提升。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按照“稳粮食、扩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活流通、强服务”和“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扶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按照“扩面积、增产量、提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和高产示范片建设,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田良法,扩大优质稻和超级稻面积,引导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确保粮食总播面积865万亩,增加4万亩,总产335万吨以上;秋冬播面积280万亩,增加2万亩。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按照“以销定基地、以销定规模、以销定产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着力抓好柑橘、中药材、时鲜果蔬、草食动物、名优水产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创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强乡、强村。力争年内发展经济作物240万亩,其中柑桔90万亩、中药材64万亩;发展生猪18*万头、肉牛205万头、奶牛22150头、肉羊178万头、家禽10670万羽;发展名优水产10万吨。三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扩规模、抓整合、争上市”的思路,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用地、税收、信贷、贴息等政策,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全年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20家、部级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5家。鼓励和支持浩天米业、华湘米业、中富油脂等粮油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收购、租赁等各种方式进行整合,组建“浩中华粮油集团”,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加快广信纸业等龙头企业独立上市步伐,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争取一批专业合作组织挤入省财政和中央财政重点扶持的项目笼子,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四是做强做优农业品牌。进一步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鼓励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及种养大户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投入,参与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力争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或驰名商标。新增“三品”认证数20个;分别在柑橘加工、生猪加工、粮油加工、竹木加工等领域,打造1-2个知名品牌。积极鼓励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面积各20万亩。五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抓好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支持供销社完善经营服务网络,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认真组织节会活动,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加强农产质量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六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政策的推动作用,着力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切实提高基地规模的服务水平。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机构建设,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轻简栽培、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鼓励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农技人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2、着力抓好基础建设,实现农村综合环境新改善。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一是扎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防洪体系建设,加大重要堤防和重点河流治理力度,积极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灌区改造、水库除险保安、小型农田水利、防洪排涝工程和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安排一批小I型和重点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至2012年前基本消除现有560余座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尽快解决尚未列入国家计划的8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38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3提高到0.50;对全市现有633条5公里以上河流进行流域治理。二是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抓好城市周边造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油茶经济林等建设,完成造林35.7万亩,中幼林抚育30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500万株;绿化公路300公里,绿化河道150公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木材加工企业准入门槛,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的木材加工企业。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秸杆气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新建设户用沼气池100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生物质气化炉1000台,完成7个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办好乡村服务网点100个。三是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全市建设1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六大优势产业集约区的整体目标,统筹安排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力争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亿以上,努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先行区、示范区。四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力争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00万元(其中部省级6000万元,市县级累加1000万元),拉动农机投入5亿元;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00家;推广各类农机具7万台(套),农机总动增长力10%以上,切实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五是加强山洪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区、城镇居民点密集地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完成区域气象站的电源改造和1000个人工雨量观测站点建设,完成*县水文站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山洪易发区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3、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渠道新拓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起生活设施齐备、生态环境优良的人居环境,促进小城镇扩容提质,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能力,减少农村人口。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着力推动县域内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通过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尤其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有县域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的产业增值收入和产业链务工收入。三是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培训中心、农科教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完成种养业科技培训10万人次,帮助3500户贫困家庭免费培训和转移青年劳动力,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四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领域。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二三产业、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与新农村建设和大旅游相结合,推出一批重点休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现代新村、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业,开辟农民工创业就业新领域。引导厂矿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地使用农民工,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4、着力抓好改革创新,实现农村各项体制新完善。根据中央精神,积极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建设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党政管理体系。二是完成涉农改革改制任务。贯彻落实中央林权制度改革精神,扎实抓好集体林地外界勘测、数据输机、权证发放工作,确保明年6月前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建立土地银行和流转平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健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建立县域性小银行和农村信用担保机制,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

5、着力抓好办片示范,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按照“办片示范、镇村同建、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健全完善领导包乡、部门包村、下派干部领办的帮扶机制,突出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和乡风文明建设,真正体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目的。市本级要在巩固提升15个市级重点示范村建设的同时,在市区内选择一些有基础、有优势的村,连线成带,跨乡跨镇,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各县市区要在办好示范村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条件好的村进行连片建设,力争打造一批“产业强、设施好、民风优”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农村建设亮点。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要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周边村为对象,按照“镇村同步规划、产业同步发展、设施同步建设、环境同步治理、文明同步创建”的思路,进行镇村同建试点,建立长效机制,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整治镇村环境,统筹镇村发展。

6、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实现农村社会事业新进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安居房、敬老院建设,切实抓好农村五保供养、残疾人、特困户救助,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切实做好涉军群体的稳控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专项扶贫计划、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全市212个第三轮整村推进规划村第二年项目建设工作。搞好移民搬迁安置,加快移民种养基地标准化建设,确保移民增产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四、强化组织保障,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重要关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长期的发展实践和国际经验证明,无论经济结构怎么调整,无论农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怎么下降,农业作为安天下产业的战略地位始终不会改变。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在谋划思路、制定规划、工作摆布上切实贯彻城乡统筹的理念。要加强对“三农”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任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要适应省管县财税体制改革新要求,进一步理顺农村工作管理体制,健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综合部门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管理农村工作的职能,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农资金和项目支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坚决执行“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要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支持和鼓励各县区市对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农村小额贷款,支持建设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要引导农民充分发挥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性投入,增加劳动积累。要大力引进国外、省外、市外和农业以外的资金,积极争取大型财团、大型农用工业、食品行业的企业以及有实力的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涉农产业。

三要加大基层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和社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镇乡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镇乡村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要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等制度,推行村内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村支两委联席会议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做法,提高基层坚持科学发展、民主管理和为民办实事的水平。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开展,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农村安全生产管理,认真抓好农村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市委领导讲话范文第4篇

同志们:

这次全市党风廉政建设暨作风建设工作会议,是市委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及省纪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加大破解“群众办事难、工作推进难”问题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刚才,市规划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县等三个单位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会上,邵占维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深化作风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作风是干部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工作风格的现实表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几年来,我市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领导是重视的,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相继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等一系列活动,全市上下都在抓,工作有动员、有部署、有措施、有监督检查,步步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的说,作风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但对成绩的估计还不能过高,不能认为作风建设抓得差不多了。从最近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和部门政令不畅通、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占着岗位不谋事、发展任务不落实、工作纪律不遵守、拖拉扯皮不办事、行政执法不作为、群众诉求不关心等庸懒漂浮恶习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群众办事难、工作推进难”问题还没有很好破解。这些情况说明,作风问题不是抓一、二年就能解决,要作长期打算。总的要求是一要坚决,二要持久,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每年都要抓出新的阶段性成效。

全面落实好市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以良好的干部作风作保障。没有好的作风,再好的发展蓝图也容易在一片表态声中打折、在一阵落实声中落空。只要坚决、持久地抓好作风,才能把干事的氛围搞浓、把落实的力度加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不会停留在嘴上、规划在纸上、讨论在会上,才会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成果,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希望各地各部门领导一定要解决好认识问题,正确处理好作风建设与推进发展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不是对立的。在解决认识的前提下,把作风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除首先解决认识部门外,还要与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效果会更好。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根据市委十届八次会会精神,为进一步改善发展软环境,切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一次“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专项行动。这次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为主题,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核心,以领导带头、破解难题、治庸治懒为关键,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工作不实、干劲不足、落实不力、不负责任、不思进取、是非不分、无所作为等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勤勉、廉洁、务实、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这次专项行动要以立足解决“群众办事难、工作推进难”的成效为衡量标准,切实解决干部队伍庸懒飘浮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促进思想境界再提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市委提出着力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奋斗目标,结合本地本部门和自身实际,开展“我为科学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和对照,促进党员干部自觉、自醒,认清差距、完善自我、提升境界,树立以民为本的正确政绩观,着眼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守土有责、敢抓敢管、开拓创新,坚决克服庸懒飘浮习气,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去。

(二)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促进领导干部作表率。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突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谋事干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发挥表率作用,为机关干部立起标杆、树起旗帜。要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深入基层,推进重心下移,解决“一线问题”,化解基层矛盾,优化基层环境,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确保我市推动科学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大力推进部门简政放权,促进行政效能再提速。针对行政审批事项中仍然存在的环节过多、周期过长、效率低下的问题,按照“取消一批、简化一批、规范一批、提速一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环境。同时,坚持从办事窗口抓起,稳妥推进“两集中”,积极推进“两到位”,深入推进“阳光政务”。只要是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必须放权到位、授权到位。在审批程序全面到位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审批事项首次办理预登记制度,切实解决好行政审批事项正式受理前的办事难问题。

(四)大力推行项目建设代办督查制,促进投资环境再优化。一要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均要设立代办机构,凡符合产业导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都要按照“自愿委托、无偿代办、全程服务、合法高效”的原则,予以受理代办,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二要针对投资性项目“推进难”问题,建立协同督查制,整合督查资源,形成督查合力,采取全覆盖、高压式的督查措施,确保投资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当前实际,一方面,要加大“清障、除污”力度,在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坚决打击项目政策处理、进场开工中出现的村霸、地霸、路霸、码头霸等社会势力,坚决纠正村老人协会、老龄群众等向项目、建设单位索要不正当利益等错误行为,并根据需要成立由领导干部领衔、后备干部为主体的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组,确保重大工程顺利进场、顺利施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立项审批、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建设进度、质量安全、设计变更、竣工决算、验收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防止和纠正政府性投资项目“超工期、超概算”现象。

(五)大力整治庸懒飘浮恶习,促进机关作风再转变。按照“能者上、庸者下、勤者受奖、懒者受罚”的原则,探索建立“治庸治懒”的问责、换人、严惩、考评、激励等机制,切实营造正确的选人用人管人导向。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明查暗访,加大对政令不畅通、执行政策不严格、工作任务不落实、劳动纪律不遵守、拖拉扯皮不办事、行政执法不作为、群众诉求不关心、占着岗位不谋事等庸懒飘浮习气的纠治力度,对于存在违法违纪和行政过错行为的,予以严肃查处,对工作不状态、群众意见大、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和单位,实施行政问责,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内部监督,进一步构建电子政务实时监察体系。整合监督资源,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行风效能监督员、社会群众以及新闻谋体在治庸治懒行动中的监督作用。

三、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这次专项行动,从20**年2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制定方案(3月份);第二阶段,集中解难,全面推进(4月至10月);第三阶段,组织评议,总结提高阶段(11月至12月)。各地各部门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专项行动的每一阶段、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要把好关,切实做到组织到位、部署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富有成效。

(一)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动员部署、制定方案这个阶段,要着眼于统一思想,解决好突出的认识问题。今天算是全市的动员部署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转变作风、优化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牵头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采取可行的举措,确保牵头任务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二)注重解决突出问题。作风中的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次行动中解决,但开展专项行动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大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次集中解难,全面推进阶段,要重点把握这么几条:一要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尊重民意,通过召开座谈会、社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摸清影响**软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找准机关庸懒恶习的主要症结,搞清基层、企业和群众对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期盼,梳理出一些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举措。二要开展学习讨论,要从提升思想境界和提高执行力着眼,解决好突出的认识问题,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查找在服务发展、执行制度、为民办事过程中存在的庸懒飘浮习气,剖析原因,认真制订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三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破解“办事难、推进难”的突出问题和事关民生的重点、热点问题,领导干部都要领办一个以上破难项目,实行包案负责。四要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及非行政审批事项组织一次全面分析,进行修订完善,坚决改变影响效能、阻碍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制度弊端,实现简政放权。五要建立完善保证推动科学发展各项任务得以落实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六要对专项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党政问责制。

(三)切实巩固活动成果。专项行动基本结束后,要开展一次社会评议,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评判。这次评议,要改进以往的做法,采取以“成果倒逼结果”的机制开展,确保评议公平、公正。评议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满意单位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市委、市政府将组织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在推进发展中敢干事、能干事、敢担责任的干部,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对专项活动思想不重视、工作不主动、落实不到位以及对梳理出来的“群众办事难、工作推进难”等问题解决不力的,视情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领导责任。同时,要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加强领导、确保实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专项行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力量,精心安排,认真实施。各有关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齐抓共管。为加强对全市专项活动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朱贤良任组长,陶时梅、彭佳学、王昌荣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市纪委监察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周爱平兼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和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

(二)做好结合文章。作风建设,要立足当前、科学安排,切实做到与推动工作相互促进,尤其要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行动计划等结合起来,与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防止出现“两张皮”、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这次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实现目标。

市委领导讲话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规划财务工作,交流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15年工作任务,着力提升规划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4年全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回顾

2014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稳健发展的一年。全市民政规划财务部门立足本职,求真务实,科学谋划,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发展、力促专项资金安全运行、推动民政规划实施、加强规财队伍自身建设、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争取资金,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了保障各项民政业务的顺利开展,我市开展了以狠抓民政工作经费为重点的基层平台建设。围绕按上年上级下达的民政专项资金总量的1.5%的目标,千方百计争取当地财政安排工作经费。我们采取了抢机遇、细预算、勤汇报、强协调等措施,较好地破解了争取工作经费的难题。各县市区中,也县市区按照上年上级下达的民政专项资金总量的4%的目标,争取经费上也分别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效果明显。在狠抓工作经费落实的同时,全市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不断加大民政事业费争取力度,切实增强了惠民利民保障能力。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积极配合各业务部门,努力争取财政资金,提高“三个群体”的生活保障标准,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勤于沟通协调,积极处理与财政、发改委、人大等部门的关系,建立事业费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民政专项资金可持续增长。去年全市共争取省级和市级民政专项资金投入亿元,各市州及县市区共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亿元。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切实保障了全省民政事业协调、均衡、健康发展。

(二)强化督查,专项资金监管进一步深化

我们始终把专项资金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牵头组织救灾科和纪检监察室,对全市2010—2012年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救灾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深入到8个县市区的300多户农村资助对象进行核查,并对发现问题的下达了整改通知,责令其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二是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室对2012—2013年全市福彩公益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执法监察,发现公益金使用中存在权责不明晰、超范围使用、项目安排不规范、资金结余未分配以及财政安排部分项目等现象,今年将着重整改提高。

(三)科学论证,规划指导能力进一步增强

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未来五年各项民政事业发展的蓝本。去年,我们把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列为一项重要任务,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全国《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客观分析民政事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形势,组织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建议,科学确定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二是结合项目库建设,不断完善公益金申报程序和管理制度,广泛争取支持,扩大民政基础设施投入。去年与市财政局协调,安排市本级公益金资助项目X个,资助金额亿元。三是积极协调,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福利院建设、农村敬老院建设、社区建设和殡仪馆建设等五项工程列入市政府的“三个一”重点项目,增强了民政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了我市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四)内强素质,规财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规划财务部门人少事多,压力大,责任重,必须始终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办事认真、乐于奉献的规划财务人员队伍。去年,我们在全市民政规划财务系统中提出“重修养、强学习、守廉洁”的工作要求,以此带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确保全市规划财务系统不出问题,不留隐患。建立规划财务人员培养体系,从思想政治、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开辟多渠道培训,如各种短期培训班、函授教育、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外出考察学习兄弟院校经验等,不断补充更新业务知识。去年,邀请财政部门专业人士对财务人员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培训,并组织全市民政系统X名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等。并且,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养和锻炼,创造规划财务人员成长空间。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特别是一部分财务人员陆续得到提拔和重用。奖优罚劣,赏罚分明,在认真考核的基础上,淘汰了一批既不具备上岗资格,又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财务人员。通过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整体提升了规财人员的业务素质,为进一步全面履行规划财务工作职能奠定了基础。

(五)精益求精,统计工作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统计工作是我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的一大亮点,去年突出“四抓”,确保统计质量不断提升。一是抓通报,每月对各县市区上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评估,并将评分情况通报全市。二是抓点评,定期对各县市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点评。三是抓培训,去年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具体指导,直接培训统计人员人次,在网上实时答疑解惑X多次。四是抓督查,及时掌握各县市区动态。在各级规划财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民政统计工作在去年的各次通报中均是满分,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地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体规财工作者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规划财务科向关心支持规划财务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规划财务工作一线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规划财务部门一直面临着事多人少难解决、资金量大难监管、检查频繁难应付、手段单一难落实、提拔使用难交流等诸多困难。因此,衷心地希望全市民政规财工作者继续发扬财务人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切实履行各项规财工作职责,为我市民政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奉献我们的智慧和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规划财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仍待提升,业务工作的开展缺少经费支撑,资金使用监管缺乏有效手段,项目规划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各级规划财务部门去年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工作经费落实上,全市还有个县市区未达到要求的按上年上级下达的民政专项资金总量1—2%的比例争取同级财政安排工作经费的标准。二是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管理不严格、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地方出现了资金下拨不及时、超范围使用的问题,有的地方存在救助资金特别是医疗救助资金结余量偏大的问题。同时,各县市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乡镇民政资金和台账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三是在文件备案上,有的县市区民政局资金分配使用备案意识不强,不催办就不按规定报送备案文件。四是在统计报表上,报送不及时、填报不完整、数据漏报错报等常识错误时有发生,个别统计人员有工作责任心下滑的趋势。针对这些问题,同志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里,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科学谋划,努力改正。

二、2015年全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任务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全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阶段,做好今年的规划财务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5年全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民政工作大局,把握关键,乘势而上,在做大民政事业费蛋糕、深化专项资金监管、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规财队伍能力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创新创制,切实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民政规划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这个总体思路,今年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提升经费保障能力,助推民政事业发展

民政事业费和工作经费是民政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和保障各项民政政策落到实处的核心问题,也是各级规划财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县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经费保障能力。一是要继续抓好工作经费落实。近年来,局里一直非常重视各级民政部门工作经费的落实,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多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上满足了民政工作的需要。今年局里继续将民政工作经费落实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要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局领导做工作,争取当地政府将民政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初预算,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二是要积极争取民政事业费地方配套资金。民政事业费配套是现行国家财政体制的一项基本要求,民政部曾明确规定,城乡低保、救灾、优抚等专项资金当地财政要按一定比例配套(如救灾资金中央要求按7︰3的比例由地方配套),否则将扣减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一定要吃透中央的文件精神,算清两本账:一是上级政策要求账,将上级政策的要求与当地实际执行情况的差距摸清楚,算明白。二是相似地区实际保障情况账,将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障规模相类似的地区与本地的实际保障水平的差距摸清楚、算明白,切实做到与财政部门争取资金理由充分,据理力争,顺利将配套资金争取到位。

(二)切实履行财务监管职能,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社会各界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今年,根据总理的指示,国家审计署组织了对全国“十一五”期间的民生资金安排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检查,涉及民政部门安排使用的资金有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救灾救助、五保供养、老年福利、儿童福利等八个方面。从2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长沙特派办和省审计厅向14个市州派出了审计组进行审计检查,至目前为止,审计已基本结束,我市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了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着力解决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切实改进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存在的专项资金“管而不严”的问题。一是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近年来,民政事业资金持续快速增长,民政部门包括民政规划财务工作职责不断扩展,财政管理体制和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但我们民政财务管理制度没有适时跟进,表现出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财务制度方面的修订完善,特别是在乡镇民政资金管理方面。二是牵头组织对优抚资金、军休资金、安置资金等未纳入这次审计检查范围的资金进行检查,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无缝监管。同时,不断规范检查程序,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检查方式,形成一整套规范的检查制度和流程,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检查工作。三是积极推行集中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软件,构建业务指导网络平台。集中财务管理软件方案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软件可实现数据联接,且只需将原财务管理软件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即可实现,这就从技术上改变了现行管理模式下会计信息滞后、财务报表失真、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财务监管难以到位等缺陷,达到提高财务监管能力和水平的目的。今年我们准备向相关领导作专门汇报,做好财务管理软件网络化升级的准备工作。

同时,要进一步争取财政投入,提升争取资金保障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民政事业经费争取力度。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挖掘政策依据,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重点争取解决民政工作经费,确保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好各项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分配和拨付工作。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按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资金划拨、发放程序,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预算执行中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积极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促进支出结构优化,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大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力度等措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努力创新文件备案方式,提高资金分配透明度

民政专项资金分配备案制度是完善资金监管,增强分配透明度,提高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要充分认识文件备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有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必须及时报送上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备案。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对关系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的重要文件,要通过报纸、网站、建立听证制度、设立规范性文件举报纠错平台等方式,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作法,从改革支农资金分配和支出方式入手,创新资金审查机制,实行专家评估、市政府领导审定相结合的机制,提高资金分配、项目立项的透明度。

(四)积极开展部门预算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民生资金的使用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2014年,省民政厅成为省首批预算公开试点部门,各市州、各县市区也将有序地启动公开预算和“三公经费”工作,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科学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做好预算公开的前期工作,特别是要吃透精神,认真厘定部门预算中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决定哪些该取消,哪些该压缩,哪些该适当调整。二是要突出“三公经费”管理。“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各级民政规财部门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以达到遏制腐败、廉洁从政的目的。三是正确处理工作经费争取与预算公开的关系。民政工作经费是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始终是规划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上级有关工作经费落实的安排部署。同时,对争取的工作经费,也要严格遵守有关财经纪律,注重厉行节约,每一分钱必须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民政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2014年底,国务院先后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5年)》、《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2015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4—2015年)》三个部级专项规划。这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5年社会养老、社区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3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全面推进民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各级规划财务部门的重要责任,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作为规划实施的牵头部门,一定要将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为更好地推进这一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提高认识,增强推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民政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二是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的要求,各地要全面建立“十二五”民政项目贮备库。项目储备库包括“十二五”期间拟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建设、救灾减灾设施建设、敬老院建设、福利院建设、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等各类民政基础服务福利设施项目。三是要创新机制,实现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坚持“政策扶持、规划引领、投资倾斜、阶段建设、资源共享、平衡推进”的基本原则;要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完善的民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要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要注重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城乡之间、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协调发展。四是要积极协调,做好项目配套经费的落实工作。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大,需要征地、施工、装修、添置设备等,中央和省级的资金投入与项目总投资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投资的主体是本级政府,特别是近两年来申报的养老服务项目,中央和地方投资配套有明确的比例,各县市区要根据实际,科学规划,有步骤地申报民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政府同意的前提下,积极与财政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协调,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项目不出现大的资金缺口,避免负债过多的情况发生。五是要切实参与项目申报的审查工作。各级规划财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作用,真正参与到项目审查、申报、实施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

(六)深入推进队伍能力建设,夯实规财事业发展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