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范文精选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范文第1篇

据了解,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将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促进项目区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将突出抓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建设优质粮食基地4163万亩,建设优质饲料作物基地1343万亩。同时,积极扶持种子、种苗、种畜繁育体系建设,在加强地方项目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良种推广”、“育草基金”、“菜篮子工程”等部门项目的扶持力度,确保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牛(肉牛、奶牛)、羊、猪、禽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林、特色水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粮食的转化增值,“十五”期间计划养殖畜禽1.2亿只、出栏畜禽9300万只(以羊单位计),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76万亩。扶持经济林、蔬菜、花卉、水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发展经济林775万亩、种植蔬菜171万亩、花卉23万亩、药材122万亩。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着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在粮食主产区,着力扶持优质、专用品种的粮食生产,建设大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促进粮食等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在西部地区,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在产业项目发展上,努力消除产业结构雷同与重复建设现象,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农业结构范文第2篇

刚才,**副市长就做好今年“三秋”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下面,我再强调一下需要做好的三件事。

第一,要坚决做到秸秆禁烧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下决心抓秸秆禁烧,这个问题是到了该彻底解决的时候了。今年的夏季秸秆禁烧工作,我们做得很好,李成玉省长等领导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秋季的秸秆禁烧工作,我们务必做得更好一些。为了加强这项工作,市四大班子领导研究决定要分包县区,实行责任制。这次,我们要“比一比”,一比看哪个县区烧第一把火,二比看哪个县区烧得多。比试的结果要在新闻媒体上公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关于秸秆的综合利用,我们今年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制约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的因素,是群众负担过重和技术问题。因此,我们要下定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今年,我们要和外地加强经验合作交流,吸收他们技术上的宝贵成果。在秸秆还田方面,一要研究更具体有效的措施,二要再加大投入。秸秆被埋在地里是肥料,烧了是污染环境,一烧一埋,差距很大。一方面要做好禁烧,另一方面要研究禁烧以后怎么办?前提是先要把烧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是秸秆还田、青贮,关键是要帮助农民朋友把相关技术问题解决好,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第二,要下决心解决好播种量的问题

今年秋播,我们一定要解决好播种量偏大问题,力争有新的突破。现在浇水、施肥条件普遍较好,小麦新品种也多,这样就对播种量的多少要求比较严格。播种量大,就会带来倒伏等问题,这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提倡精播半精播很多年了,但播种量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现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高,农业局、农科院等有关单位要送技术下乡,加强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特别对村干部要早培训、培训好,因为一些村干部对精播半精播也不是很懂。我们提出了产量、质量“双提升”,这样,解决好播种量偏大的问题就显得非常关键。现在群众对良种的接受程度很高,关键是种的时候往往把不住播种量,有时候群众的习惯很难改变,小麦播种量总是偏大。今年麦播,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把好关,把播种量的问题解决好。

农业结构范文第3篇

1根据地域条件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现阶段

随着农业技术的全面化发展和地域条件的多样化现状,使得农业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不统一,选择正确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科学技术十分重要,这不仅依据于农业发展现状和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当地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状况、农业作业模式以及从事农业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等许多重要因素。如日本在农业上采取生物化学科技,改良了稻米的原有品种,以适应日本地域狭窄人口众多的地理条件,实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既解决了本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大大提高了农业农产品产量,满足了日本国内人民对粮食的需求。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不高、土地开发工作不完善、水资源缺乏等地域条件和基本国情,需要优先考虑资源节约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解决我国资源不足,劳动力剩余的现状。鼓励市场对农业进行资金投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资力度,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投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科学化、持续化生产。

2建立农业技术体系农业是一个系列化产业

其产业结构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促进农业实现科学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在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力度,并大力推广研究成果,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扩充资金来源渠道,在社会上设立专业的农业科研基金,鼓励广大群众或者商业群体进行投资或者募捐,为国家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也增强了社会大众的爱国热忱和集体荣誉感;加强农业科技管理,依据农业发展的现状对传统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增添新的管理办法,合理配置资源,整合人力、资金、设备等多方面元素,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的科学技术上,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究,开发农业新品种。农业属于生物学范畴,重点在于农产品的基因、细胞组织以及化学元素的发酵工程等,加快农业科技的研究步伐,需要发展高新科技,对生物领域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在保持原有农产品品种优良的基础上对生物技术中的多种化学元素进行多次尝试,探索新物种的培育,推进新型农业化进程。

3完善农业风险机制

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针对我国近年来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农业发展现状所提出的主要发展策略,不仅与农业内部元素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有关,与外部市场发展环境也具有紧密联系。为保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降低农业市场发展风险,推动农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完善农业风险机制,为农业技术的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可以加大农业技术的公益性投入,向广大农户进行无偿的技术推广,对农业技术的前期发展进行很好的引导;加强市场监督,保证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秩序,保证广大农户的基本权益,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经济萧条时期,对农业市场进行资金投入,扶持农业贸易,保证农产品价格平稳发展,杜绝出现市场哄抬价格的现象;在社会上建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通过风险制度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促进农业科技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我国当前农业科技研究水平有限,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相关的管理政策,不仅能够满足农业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同各国之间进行技术交流,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我国的综合国力。

4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多品种发展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指导,利用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引导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和精品化发展。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或者优势资源发展其他的品种产业,如与农业相关的种植业、水果业或者蔬菜业等,增加其技术含量,将各种品种产业相结合,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向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型。当前环境下,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将传统的开荒耕地型农业向资源节约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实现农业的精细化作业,既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够使知识经济在农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实现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特色农业建设,调整产品结构。利用现有的高新科技和技术成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将当地新颖、独特的珍稀物种作为特色产品进行推广,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占领国内外市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产品优势。

二结语

农业结构范文第4篇

近年来,山东紧紧围绕高效农业开发、增加农民收人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省种植业结构由以单一粮食为主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全面发展,与90年代相比,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了10个百分点;农业内部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的共同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农业份额下降了8个百分点,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分别上升了3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总收人中二三产业提高了1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38%,提高了6个百分点。一些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作物带、产业带已逐步形成。全省已建成优质化粮、棉、油、蔬菜、果品、花卉、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基地800多万亩,扶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多家,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400多万吨,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40多万人,新增产值210多亿元,投人产出比率为l:3.以。在今年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五”期间全省农业与林牧渔业产值之比要由2000年的56.7:43.3调整到50:50;粮经作物面积比由60:40调整到50:5仇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由40%提高到65%;农业科技贡献率由50%提高到55%;农业非农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36%提高到40%;全省城市化水平由37%提高到45%;农民人均纯收人年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的奋斗目标。

二、山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度较大。

(一)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空间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行为本身必须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来从事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及如何生产都要由市场来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占有市场,获得收益。而从山东看,近年来全省各地的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都是在粮经比例关系,作物此减彼长的层面上展开的,产品雷同、产业趋同的问题较突出,从而导致了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全面过剩,无序竞争日趋加剧。以农畜产品为例,人世半年来,全省农畜产品出口受到了绿色技术壁垒为标志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冲击,出口环境恶化,出口步伐减缓。同时也暴露出了全省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的产业现状。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撑

农业作为低效弱质产业,短期看投资大,见效慢,农业本身对公共设施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等属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部分,由于其建设的非赢利性,使用的非竞争性,决定了其投资主体应主要是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而现实情况是,这部分投人严重不足,缺口较大。有限的国家项目小而散.不成规模,不成体系,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高,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农民本身缺乏对农业较大规模的投入的能力和认识,导致了本来就相当匾乏的农村资金非农化的比例逐步上升,而农用信贷占农村储蓄的比重则越来越低,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的资金缺口。

(三)缺乏足够的高效产业体系支撑

要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把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加以考虑,从系统的角度合理确定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真正实现产业系统的联动效应,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合理协调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把农业的上、中、下游的产销流程看成是一个纵横协调、竞争有序的农业产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目前普遍存在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加工企业少且孤军奋战,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机制尚未完善,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了山东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缺乏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支撑

一方面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脱节问题严重。现有的农技部门职能弱化、设备陈旧落后、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使科技兴农、科技增收、科技创新等很难落到实处,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阻碍了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全省目前尚未形成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全方位,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多环节的科学、配套、统一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使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

(五)政府农业管理职能缺乏正确的定位,导致政府在行使职能时缺位和越位并存现象严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是一个有效的和有限的政府,而不应是一个无限的政府。政府主要职能就是从宏观上对结构调整进行以“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等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节,而不再是一个啥都想管,结果是啥也管不好的政府,所以就政府职能部门而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能否做到正确定位,合理安排和解决“管什么”与“怎么管”的问题,对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很是关键。从山东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在行使职能时,仍存在“包办”现象,且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形成适合本地特点的有效模式,结构调整收效甚微。

三、加快山东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一)搞好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走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彻底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传统格局,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选准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就山东而言,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在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平原地区应发挥其水土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加快优势粮棉油和畜产品的基地建设,逐步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鲁中南山区,则应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资源,重点发展多种经营,努力培植适合山区特色的主导产业。此外.政府应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总结典型经验,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具体指导,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结构调整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

(二)逐步建立以优质化、区域化、国际化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

从片面追求种植面积向增加作物品种结构、档次结构转移;从片面追求农产品品种和数量向重点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转移。彻底改变山东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大路货多,优质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的局面。要重点抓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辐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努力促进农业区域结构由“一乡一品”向县域作物带和产业带发展,使全省大多数县(市)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主,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加农产品出口的规模。

(三)加决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突破

1.搞好优势产业振兴工程。园艺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作为山东的三大优势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应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积极引导,合理布局,并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扩散效应,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工程。建立起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全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包括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过程及投人品的质量监督、农产品“市场准人”制度等。

3.科技创新工程。从全省实际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在优良品种、规模种养、生物农药和生物兽药、农作物种植和加工、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等几个主要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科教兴农、科技增收,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4.市场开拓工程。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在市场。目前农民最担心的不是生产搞不好,而是担心农产品卖不掉或卖不出好价钱。山东作为沿海省份,应按照现代营销战略的要求,逐步完善全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国内市场、特别是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建议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应加强农产品主要销区的市场建设,通过改建扩建,完善骨干市场的服务功能,并积极运用现代的营销方式,鼓励农产品的配送和连锁经营,建设跨区域中继性的物流中心;在国外市场上主要应把握人世的机遇,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为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四)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首先应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要在资金融通、税费减免、股票上市、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适当的优惠。其次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进步、设备引进、科技创新及基地建设等。再次,要改革现有的农业投人机制,建立以政府投人为引导,其他社会投人为主体的多元化投人机制。加快产业化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以推动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向其广度和深度发展。

农业结构范文第5篇

一、更新现念,形成共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必要途径。现在农业上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低。过去是“短缺农业”,产品供不应求,现在是产品增多,供过于求。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更新换代,提高品质,农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制约。为了搞好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要拓宽视野,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坚持“依托市场,发挥优势,注重品质,突出效益”的原则,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发展畜禽业、林果业、水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在领导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转变职能,着力搞好农产品进市场的组织、引导、指导和眼务工作。三是在增长方式上,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在结构调整上,由满足人民基本需求为主,向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转变,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避免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雷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形成稳定优质的种植业、兴旺发达的养殖业、繁荣活跃的流通业、高附加值的加工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二、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没有市场需求的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就无从谈起,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农产品市场大多是农贸市场和综合市场,真正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不仅数童少,而且规模档次低,聚集辐射弱。因此,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特色农产品优势和主导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兴办农产品专业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在发展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有计划地组建贯通辐射全国的中心批发市场,使之成为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拓宽农产品的流通空间,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起到导航作用。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培植农产品购销队伍,帮助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营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开拓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包装和销售,加强基地与市场的衔接、产地与销地的衔接、生产与消费的衔接、农村与城市的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鼓励农民自产自销以及中介组织的代购代销、联购联销和联购分销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渠道、开放式、少环节的农产品流通新机制。同时,对一些上市季节集中、产品批量大、不易贮藏保鲜的农产品,各级从本地的实际出发,陆续开辟“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确保畅通无阻,加快农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三、依旅科技,提高质量。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有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的产量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品种质量间题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存在着品种不对路、质量档次低、农民增产不增收、高产不高效,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能否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要按照传统技术抓改造、常规技术抓提高、高新技术抓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上水平、上档次、上台阶。一是在品种上要有新突破。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品种是前提,按照选育专业化、加工现代化、包装标准化、销售社会化的思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基地,实施良种工程,实现品种良种化、基地化、优质化。围绕“一优两高”农业,加快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良种的开发、引进、选育、繁育、试验和推广,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上要有新突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落实“三定”政策,加快“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稳定科技队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兴农工程”为载体,加快抛秧、直播、旱育秧等轻型栽培技术推广,推进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稻草还田机等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推广蔬菜瓜果、无土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技术,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等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三是在农科教结合上要有新突破。把农业、科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充分运用农函大、职技校、成人教育中心等教育培训网络,组织种养大户、农村干部、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典型示范,熟练掌握几门农村适用技术,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和本领,促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四是在实施农业名牌产品上要有新突破。农产品要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树立名牌意识,根据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研究名牌、创立名牌、拓展名牌,敢于打响自己的牌子,抢占制高点,跨入快车道,登上新台阶。在组织实施中,力求在品种上动脑筋、质量上下功夫、商标上做文章、包装上有特色、销售上求拓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服务,增强活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保障和后盾。农业社会化服务各地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涉农部门、乡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自身服务的网络群体。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与农民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必须树立“立足大农业、面向大市场、拓展大产业、发展大服务”的思想,依照服务体系网络化、服务活动专业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市场规范化、服务内容综合化的目标,强化县级、提高乡级、发展村级、完善农民自我服务组织。运用市场机制,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协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系列化、一体化的服务。一是政策服务。对创办农产品服务的企业和大户以及各类服务组织,在开发机制、资金投入、用电用地、财政税收、交通运输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优先安排、优惠扶持,增强服务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科技服务。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农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开展技术指导、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使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提高科技的普及率、到位率,把科技兴农真正落到实处。三是信息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掌握信息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建设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努力形成一个各级政府信息中心、经济主管部门、专业协会、各类大户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网络系统。广泛开展信息交流,特别是同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咨询机构加强联系,及时搜集各路信息。在主要销区、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设立办事处、直销点等窗口以及聘请信息员,拓宽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逐步实现与国内农产品大市场、国家及各省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查找有用信息,指导农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掌握决策主动权。通过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科技兴农的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保持农业结构调整持续稳定发展。

五、发展加工,实现增值。发展农产品加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增值的重要手段。目前从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来看,原料性的产品居多,精加工的产品甚少,难以在市场中取胜。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农产品不断冲击国内市场,不同程度地跻占了国内农产品。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农产品比进口的农产品质量不相上下,新鲜度比进口的好,口感也略胜一筹,可是价格同进口的相差悬殊较大,主要原因在加工层次上滞后于别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整个市场消费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需求逐渐向高档化、精细化、成品化、时鲜化、营养化及方便化发展。因此,各地要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有计划地办好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要盲目铺新摊子,主要通过对现在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把农产品加工业壮大起来,特别要重视扶持发展那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做到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开展农产品加工必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工艺和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制定等级质量标准,实行分级包装销售。通过系列加工开发,变初级产品为精细产品、单项产品为系列产品、内销产品为外销产品,走生产跟着市场转,营销随着市场变,管理按着市场改的路子,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方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