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工作意见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精选

农业工作意见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高效农业灾害风险、保障和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推进高效种植业和高效养殖业保险为重点,不断扩大高效农业的保险范围,分类制定保险方案,通过政策扶持和扎实工作,确保我市高效农业保险水平达到省提出的农业基本现代化要求。

二、扩面范围

根据我市高效农业发展情况,在已推广险种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保险范围:由目前单一钢架塑料薄膜大棚保险扩大到钢架防虫网大棚、遮雨大棚、简易设施大棚保险,并根据省保险条款推出情况,及时在全市推行露地高效作物和高效养殖保险。

三、目标任务

通过扩面推进,2014年全市高效农业保险面积达到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考核指标规定的、占高效农业面积60%的要求。各镇(区)2014年高效农业保险面积任务。

四、时间要求

2014年3月份至4月份:各镇(区)完成市下达的钢架塑料薄膜大棚、钢架防虫网大棚和遮雨大棚的保险任务;市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台简易设施大棚保险实施意见。

4月份至6月份:各镇(区)完成市下达的简易设施大棚保险任务。市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省出台的露地蔬菜、果树、苗木等高效作物保险条款,研究出台本市具体实施意见;同时,视省高效养殖业保险条款出台情况,及时组织开展高效养殖保险推广工作。

7月份至9月份:各镇(区)完成露地蔬菜、果树、苗木等高效作物保险任务;市农委做好迎接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考核验收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统一认识。高效农业保险是保障和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护农惠农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是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各镇(区)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高效农业保险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各镇(区)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本镇(区)实际,制订周密的推进计划,调配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小组,集中精力抓好高效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完成高效农业保险扩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宣传发动。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在扩面推进过程中,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宣传单、村宣传栏等媒介,丰富宣传形式,深入群众基层,讲清高效农业保险扩面推进的重要意义,讲透农业保险的条款内容、保险方式、投保操作规程等政策措施,取得广大农户的理解和支持,切实提高广大农户的参保积极性,做到“应保尽保,保足保全”。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一、工作要求

今年冬种、冬修、冬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创业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区位优势,突出重点把今年的冬种、冬修、冬造工作做好,为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提升品质,培育特色;延伸产业、提高效益而切实抓好“三冬”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今年冬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耕地面积708亩,冬种面积600亩,冬种覆率85%;支、斗、农渠整治和清淤17KM,完成土石方0.6万方;完成平原造林300亩,其中通道两侧造林240亩。

三、工作重点

各管理处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科学、务实安排好“三冬”生产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明确主攻重点。今年冬种工作的重点在“三边”和“示范点”上。一是突出发展优质油菜,主攻单产,重点在公路两边,袁河两边和城市周边推广种植优质油菜和蔬菜;二是突出平原造林绿化,促进“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需要。各管理处要扶持冬种特色产业,树立一批典型,推动高效冬季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管理处要紧急行动起来,把“三冬”工作作为下半年的主要工作来抓,集中精力,集中人员,集中时间,狠抓“三冬”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抓好冬种计划的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三冬”工作落到实处。

五、搞好宣传发动

农民是“三冬”工作的主体,尽管农民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但仍需要政府及管理处加以组织引导。实践证明,只有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冬”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各管理处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层层召开各种会议,通过思想动员,通过算账对比等办法,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提高广大干部对“三冬”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冬种、冬修、冬造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干部集中精力抓冬种、农民满腔热情搞冬种的良好氛围。

六、早作部署,尽早落实面积和冬种物资

各管理处要按照办事处总体面积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尽快提出具体指导性面积落实地段,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对冬种生产的思路、目标任务、布局早出台、早部署、早落实;对冬种所需种子、化肥、农膜和作业机械等物资早摸底、早准备、早到位。

七、搞好示范,为“三冬”树立样板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一、发展目标

2014年新扩建高效农业面积1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确保高效农业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设施农业亩均效益15000元以上。

一是围绕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发展扩建16个园区,分别为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桃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双店鲜切花产业园区、双店镇田园生态产业园、黄川草莓生态产业园区、温泉镇三合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白塔埠镇新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石榴街道现代农业产业园、石梁河镇避雨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湖镇河口果蔬产业园区、房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安峰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青湖镇新310国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洪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石湖乡林间香菇产业园、李埝林场果蔬产业园等。同时,实现所有乡镇高效设施农业千亩连片基地全覆盖,确保“十二五”末所有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

二是围绕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发展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桃林镇西山万亩薄壳核桃、李埝林场万亩中药材为中心,连接山左口乡、温泉镇等特色产业基地;以洪庄镇、桃林镇为中心,连结山左口乡、双店镇、石湖乡等蔬菜特色产业基地;以驼峰乡、青湖镇、石榴街道为中心,连结房山镇、安峰镇、平明镇、曲阳乡、牛山街道等乡镇设施西甜瓜特色产业基地。

三是围绕提高全县高效设施农业整体实力,加快六线成网步伐,整体推进以310国道沿线为主体的库区高效农业新区、百里花卉长廊产业带、黄顾路生态草莓观光采摘带、峰泉路生态旅游观光带、245省道优质西甜瓜产业带、牛桃路优质蔬菜产业带。

二、工作重点

(一)合力打造库区高效农业发展新区

打造以310国道为主体的库区高效农业新区,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

建设内容:一是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设施草莓4万亩,避雨葡萄1万亩,设施蔬菜2万亩,特色设施瓜果1万亩、食用菌50万平方米;二是打造草莓、葡萄、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三大产业年总产值达到50亿元,其中草莓年产值超20亿元,葡萄年产值超10亿元、蔬菜年产值超10亿元;三是新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总数达到5个,扩建千亩基地12个;四是建设草莓、设施蔬菜、特色瓜果、食用菌、晚秋黄梨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夯实草莓和葡萄两大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基础。

区域布局:二横四纵六条线。一是310国道果蔬产业带。东起黄川镇前湾西至李埝乡高埝村;二是青石路及245省道北端果蔬产业带。石梁河镇青石路发展葡萄1500亩,青湖镇发展设施西甜瓜5000亩,食用菌300亩,新增设施蔬果1000亩,新增竹柳1000亩;三是横山路经济林果产业带。重点发展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新增林果面积2000亩;四是洪夏路养殖与苗木产业带;五是黄顾路生态草莓观光采摘带新增面积2000亩;六是韩辰路林果产业带新增晚秋黄梨1000亩。

特色基地:一是推进黄川镇设施草莓特色产业基地,更新栽培品种为中心,确保设施面积达到4万亩;二是推进石梁河镇避雨葡萄产业基地发展。确保葡萄面积2万亩,避雨栽培面积1万亩;三是推进温泉镇三合村万亩设施蔬菜及青湖镇河口村等50万平方米食用菌产业基地发展;四是推进310国道沿线、横山路北端、小埠子村及洪夏路等经济林果产业基地发展,建成晚秋黄梨,薄壳核桃,苗木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五是推进青湖镇5000亩设施甜瓜基地产业发展;六是推进以李埝乡亨得利肉牛养殖,樱桃谷祖代鸭,峄森牧业为主体,发展畜禽养殖基地。

(二)着力拓展二个特色产业基地

一是林果中药材特色产业基地。桃林西山新增万亩薄壳核桃基地、山左口左庄新增千亩薄壳核桃基地、李埝新增2000亩蓝莓基地、温泉新增2000亩核桃基地、李埝林场万亩金银花基地;二是桃林、洪庄镇蔬菜特色产业基地。以桃林北芹万亩蔬菜产业园为中心,整合山左口、双店、石湖等乡镇的集聚发展优势,改进大棚规格,推广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形成苏北鲁南区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高地。

(三)完善提高三个产业园区

一是安峰镇山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全面规划山东村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与安北村设施蔬菜产业基地相连接,打造安峰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青湖镇现代农业产业产业园区。东丁旺村至黄川镇交界,新310国道南侧,以青湖镇锦山秀水、青湖镇金美园家庭农场、明远林果产业园等为中心,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设施档次,建成青湖镇市级林果产业园。三是洪庄镇辣椒产业园区。以连湾村、薛团村为核心,创建市级产业园区。

(四)转型升级四个核心区

建成中央控制平台集成,生产环境因子信号远程传输,适应智能化生产过程的节本省工、高产高效的生产配套管理体系。用农业实用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系统集成技术,农业专家决策系统等智能农业生产技术对四个核心区进行全面武装。一是桃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提高新品种档次,智能化程度和展示标准,引种一批品种,展示一批品种,推广应用一批品种。形成科研、试验、示范与应用的无缝连接;二是县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通过项目引进加快扩大园区规模,通过技术引进提高园区科技化水平,通过新品种引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人才引进提高园区技术培训、新技术转化与综合展示水平,达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三是双店省级鲜切花产业基地。提高种球培育,养球保种,质量控制体系;四是黄川省级草莓特色产业基地。提高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与生产应用水平,切实提高基地形象。

(五)全面推进五个千亩片建设

一是白塔埠镇新元村设施蔬菜新增1000亩,在原有基地上向北扩展1000亩以上,重点建设日光温室,实行标准化生产,打造2014年设施农业新典型;二是温泉镇三合村新扩1000亩。发展310国道北侧,三合蔬菜产业园向西发展,新增面积1000亩,通过扩大规模与禾丰园形成一体。三是曲阳乡设施西瓜新增1000亩;四是安峰镇设施甜瓜新增1000亩;五是平明镇新增设施西甜瓜1000亩。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场)应创新推进举措,提高工作效能,及时成立高效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量化目标任务,切实加以推进。县各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督导考核,县政府年终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乡镇目标责任人进行奖励,并对建设主体和涉及乡镇进行政策、项目、物质、资金等倾斜。

二是加大扶持激励。各乡镇(街道、场)和相关部门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多渠道引进“三资”投入农业,更要鼓励本地能人大户发展高效农业,不断增强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县政府将进一步制定奖补政策,省支农财政项目将向发展重点区域倾斜,农业资源开发、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扶贫等农业专项重点向高效特色产业项目倾斜。乡镇一级也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设施配套、土地流转补助等高效农业发展资金需求。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市农村工作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五在五心”工程为抓手,突破生猪、蚕桑、烤烟三大产业,提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4%,达到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达到3732元;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5%,达到3450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万人;粮食产量稳定在24.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43.5%;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2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8%;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到100%、62.2%;农村劳动力转移10万人以上;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亿元;稳定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

一、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落实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措施,将大春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下;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增耕地3万亩;落实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国家提高粮食最低价格等政策;稳定种粮面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全年稳定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产粮24.5万吨以上,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二)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菜篮子”基地,发展出口型、加工型蔬菜产业,重点打造黔江进港蔬菜品牌,全年播种12万亩,其中,时令蔬菜基地6万亩,加工型蔬菜4万亩、外销蔬菜2万亩,保障城市供应,扩大出口数量;生产水产品1150吨。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设黔江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继续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农产品的例行安全检测工作,确保合格率达98%以上;继续实施农资市场“一打三放心”专项整治,维护农民利益。

(四)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以区乡两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体、龙头企业技术服务队伍为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技术人员为补充的农业集成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加强镇乡农技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推广“田园培训,保姆服务”的农技服务新模式,切实提高科学种田、产业发展的水平。

二、大力实施“富裕在农家,让农民聚心”工程,做强三大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完善生猪良繁、疫病防控、产业化建设等“六大体系”,推广“六统一”养猪技术。扎实抓好原种场、二级扩繁场建设,推广二杂母猪8000头以上,人工授精改良配种生猪10万窝。充分发挥已成规模场的作用,新建“零排放”圈舍、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2500个,新增20万平方米标准化圈舍。在种猪场、3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建立统一的免疫程序、提供统一的补助性诊疗服务。支持百发肉类屠宰加工厂在上半年建成投产,力争引进1家知名饲料、1家兽药加工企业。饲养能繁母猪8万头,年出栏生猪100万头。

(二)跨越式发展蚕桑产业。巩固在地桑园,新建桑园5万亩,桑园总面积达到15万亩;新建小蚕共育室150个,室外养蚕大棚6000个,推广方格纸簇12000套。启动万担镇乡、千担村、百担组、十担户和区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建设,建设技术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普及“六化五配套”养蚕技术,综合开发利用桑园,不断提高栽桑养蚕效益,全年实现产茧3.5万担。缫丝厂完工投用,开工建设床上用品厂。

(三)提升壮大烤烟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适度规模种植,实行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烘烤,强化水、路、房、机配套。全年完成5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实现种烟8万亩,烟叶产量20万担。

(四)支持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稳步推进猕猴桃基地建设,新建基地2000亩,完成搭架3000亩,产果1000吨,出口500吨。积极支持和引导各乡镇发展中药材、茶叶、花椒等特色农业产业。

(五)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部级名牌、重庆市知名品牌、参加农展会等,巩固壮大6家市级龙头企业,力争新培植1家市级、2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大力实施“康居在农家,让农民舒心”工程,抓好五项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一)深入推进“千百工程”。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推进村28个;以镇乡村为单位,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小南海至阿蓬江一线为重点,协调推进石会黄溪、金溪石家、马喇金洞三大片区,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乡村旅游观光田园区、城乡居民休闲区、花卉苗木区,硬化人行便道22公里,改造院坝1.5万平方米。以打造“康居农房·生态家园”示范带为重点,在冯家街道渔滩居委等4个村(居)取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

(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按照主干道通村、机耕道通组、人行便道连户的要求,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300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0公里、油化硬化村道40公里,实现农村公路通畅率62.2%,通达率100%,其中“康居农房·生态家园”示范带达到通畅率100%。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新建农村客运站点12处。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投入力度,将骨干村道、重点产业路养护补助标准由1000元/公里提高到2000元/公里。

(三)加快康居农房建设。按照统一设计图纸,统一施工标准,统一风貌式样开展农房改造,建设康居农房示范户750户。争取市上每户补助3000元。本着农民自愿和政府适当补贴等原则,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亿元。城北水库完工投用,推进太极水库和小南海补水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完成新城供水管网安装20公里,建设青杠供水渠道5.71公里;完工城防一期,开工城防二期。建成3座集镇水厂,完善3个镇乡27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82万人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0亩。全年推广各型政府补贴农机具1000台套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28%。

(五)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按照“一建带三改”要求,做好农村沼气池建设与生猪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新建沼气池1.5万口,在物资与技术上每口补助1500元,新农村示范村沼气使用率达到90%以上。完成5000户农村电网改造和2个新农村电气村建设任务。

(六)推进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坚持统一规划,改进风貌,完善基础,发展产业,达到集镇风貌与农村风貌和谐统一,努力加快市级中心镇建设,努力推进其余小集镇建设。争取市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资金500万元,完工濯水古镇改造、老街道风貌整治工程。区本级安排1000万元以奖代补集镇建设。完成1个镇乡简易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启动3个农村集居点人行步道建设,全面建成2个康居试点村(居)。

(七)努力实施森林工程。加快“森林黔江”建设,建设森林工程2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5%。建设速丰林9万亩,低效林改造8.26万亩;建设生态镇2个、绿色村15个,面积6.75万亩。建设城周森林屏障2500亩,完成建成区绿化800亩。实施公路绿化2900亩,高质量建设火车站到主城区(包括舟白)公路沿线两侧各50米的绿化带,示范推进城周绿化带。完成3000亩水系绿化。恢复矿山植被700亩。

四、大力实施“知识在农家,让农民称心”工程,建设三大体系,改善农村民生

(一)建设农村教育体系。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区内初中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92%以上。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竣工投用5所学校教学综合楼项目,新建正阳高级中学,启动冯家中学扩建、濯水中学综合楼工程,新建4所农村中学的塑胶运动场。加快推进渝东南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推行农村子女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建立“教育券”制度,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

(二)建设文化信息体系。建设农家书屋10个、篮球场10个、乒乓球台50个,使农村文化阵地覆盖率、文化资源利用率、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逐年提高。加强“黔江农业信息网”建设与管理,及时、更新农业科技信息;实施“文化广电惠民”工程、“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千镇万村信息惠农”工程,开通农业呼叫中心和“12316”、“12582”“三农”服务热线。

(三)构建科技培训体系。实施“新生劳动力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培训农民工8000人,免费为2000名农民工提供专项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就业率达85%以上;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2800人。有序转移8000人以上,全年累计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总收入7亿元。

五、大力实施“保障在农家,让农民放心”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提高保障水平

(一)巩固发展新农合,解决看病难。逐步健全区、乡、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网络;续建3个镇乡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改扩建村卫生室33个。完善新农合筹资机制,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全区参合率达到90%以上。开展农民工参合异地就医报销试点,推行农民住院费报销全程代办服务,切实做好农村低保、五保人员的参保工作。在市级补助基础上,区财政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再补助200元/人/次,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0/10万以下。整合医疗救助资金,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二)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解决赡养难。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联动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受益人口达到1.63万人以上。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分类救助制度,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6所,老年公寓2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20%以上。

(三)实施扶贫工程,解决致富难。继续以整村推进、易地扶贫、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四大工程为重点,实施40个整村脱贫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以上;全面完成“整村推进、片区开发”试点项目实施;推进石会黄溪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2350人,在市级补助基础上,区财政对高山建卡绝对贫困户易地搬迁再补助3000元/人;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六、实施“和谐在农家,让农民安心”工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强化社会管理

(一)推进农村社区管理。健全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新建21个、改扩建4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社区功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二)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防控网络和机制,坚决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严厉打击制假贩假等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消除村霸、街霸、车匪路霸和农村黑恶势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

(三)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各级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下访工作,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人民调解,构筑“大民调”体系,及时排查化解各种民间纠纷,促进农村和谐。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广泛开展文明乡镇、和谐村庄、卫生村居、平安大院、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管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七、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

(一)有效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一是大力推广白石六分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切实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充分调动街道镇乡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竞建机制。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要求,在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竞建机制和先建后补机制。四是完善生猪、蚕桑、烤烟产业风险机制,提高抗御风险能力。五是创新农村经济合作机制。加大对生猪、蚕桑、猕猴桃等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打造农业融资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市场连接平台。六是完善农业农村工作考核机制,适当调整考核重点。七是完善支农资金和项目整合机制。集中支持三大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

(二)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向现代农业产业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全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22%。力争零星建设用地整理指标600亩以上,交易200亩以上。启动农村土地、农村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的农村宅基地、房屋权属登记。二是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权证颁(换)发任务;在舟白街道、白石乡、五里乡开展勘界试点,引导林农设立永久性边界标志物;加快林地流转,激发全民参与林业建设。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努力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调动各类主体、各种资金投入森林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做大做强鸿业担保公司,涉农贷款担保比例达40%以上。筹建1家村镇银行。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在乡镇新设的银行网点给予一定奖励,建立涉农贷款业务利益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探索推进林地、农业固定资产抵押及农产品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积极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扩大生猪保险覆盖面。

(三)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强化以市场理念引领农业生产,以现代营销手段经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吸纳各类资金投资农业产业,力争我区农业对外招商引资1亿元以上。加大农产品对外促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农产品出口500万美元。

(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贷款贴息、税收减免、保费补贴、解决一定启动经费等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程,继续开展“两社两化”。全年围绕生猪、烤烟、蚕桑重点产业和猕猴桃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50个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使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比例达40%。

八、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业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我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创建特色生态农业乡,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以下扶持奖励政策:

一、扶持奖励范围及标准

1、当年新建的具有一定示范带动效应、品种新、效益好的特色种植基地。

2、当年新建具有一定规模、面积较大、带动性较强、效益较高的农业示范园。

3、当年新建并投入使用的贮藏保鲜库。

4、有一定贡献的农产品推销的经纪人。

5、引进或创办农业加工企业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

二、具体扶持奖励政策

1、扶持奖励当年新建品种新、效益好、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效应的特色种植项目。如:紫莳药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奖励2000元;吊瓜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奖励1500元;红皮白心番薯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奖励1000元;杨梅面积达到100亩以上,奖励1000元。

2、扶持奖励带动性强、效益较高的农业精品示范园。如:紫莳药、吊瓜、红皮白心番薯、杨梅等农业精品示范园,每个奖励1000元。

3、当年新建并投入使用的贮藏保鲜库,有一定的示范带动效果,每个奖励2000元。

4、奖励作出一定贡献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家奖励1000元。

5、对当年建成并投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奖励5000元。

三、兑现程序

1、各村以村为单位,对符合以上扶持条件及标准的村户,可随时按要求组织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