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研究

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研究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褥疮、感染,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观察组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常态化措施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培训,规范常见的护理操作规程,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做好基础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减轻造成尿失禁的诱因,适当辅助一些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能制剂等。采用有效手段监测泌尿系统的状况,了解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态,有无输尿管反流,膀胱憩室等,了解有无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高压排尿等情况,采用更积极的措施减低膀胱内压力防止自主神经反射障碍的产生,对于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引流膀胱。

尿失禁针对性专科护理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饮水减少夜间尿量。应用接尿装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也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壶,清洗会阴部和阴茎,并暴露于空气中,同时评估有无红肿、破损。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发生压疮。患者若伴有四肢瘫痪,间歇导尿显然很难减轻病人的护理负担,可考虑行经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后外部集尿器集尿,有效降低膀胱内压力,避免上尿路受到损害。

感染护理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降低感染发生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严格执行密闭式引流,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0.5%碘伏行会阴及尿道口消毒,每2天更换集尿袋,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的恢复,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功能训练护理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指导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指导进行骨盆底部肌肉锻炼增强控制排尿能力,同时训练间断排尿。

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评价方法综合护理8周后,对患者症状和神经恢复等情况进行评定,神经功能采取NIHSS评分,分数越低功能越好。尿失禁减轻为改善,尿失禁不减轻甚至加重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1有统计学意义。

尿失禁是指膀胱内尿液失去控制而自行流出,神经内科尿失禁多数属于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外括约肌突然发生无抑制性松弛而引起尿失禁,患者常无残余尿。不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常伴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长时间的尿失禁将使上尿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出现肾积水、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因泌尿系统退行性改变,长时间的尿失禁、神经功能障碍更会给其带来感染和意识障碍和加重,因此,有效及时的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近年来以提供优质化的护理为目标,在以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由本组结果和数据可以看出,患者尿失禁情况改善较好。有数据也显示脑血管意外1周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60%,进行系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后,尿失禁的症状会明显减轻,其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逼尿肌反射等也会有所改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综合性的护理其实质是全方位的护理,目的是保护上尿路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显得尤其重要。护理时要关心理解病人,尿失禁患者常对饮水有顾虑,往往自动减少饮水量,这样易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要说明尿液对排尿反射刺激的必要性,保持摄入液体量。长期尿失禁患者易发生感染,我们每2天更换集尿袋,从实践来看这并不会加重感染,有实验结果也表明,每2天更换集尿袋与每天更换其尿白细胞检查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于减轻医工作量,节约资源。而对采用间歇导尿的患者,则需要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一旦发生感染,即可根据已知的敏感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抗菌素。排尿功能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内容,除上述措施外,使用便器时,应指导患者手掌用柔力在膀胱处按压,并向尿道方向压迫,使膀胱内尿液被动排出。同时应制定膀胱功能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每日数次做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观察排尿反应,协助定时排尿,帮助其恢复控制功能。尿失禁往往造成患者衣物和床单污染,尿液长期浸湿皮肤引起皮疹,甚至发生褥疮。因此临床护理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勤换衣裤、尿垫、床单。皮肤可涂适量油膏保护。综上,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症状,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本文作者:张玉娟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