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演奏艺术管理

演奏艺术管理

内容摘要:在笙的发展史中,涌现出了数位对笙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人,而在这数位演奏家中,笔者对唐富先生的笙演奏艺术之魅力颇有感触。本文从唐富先生的艺术贡献、笙演奏的特点及演奏风格、技巧的运用及作品情感的处理、舞台艺术表演等方面进行分析,粗略探讨研究唐富先生的笙演奏艺术。

关键词:演奏特点作品处理舞台表演

唐富先生是继胡天泉、闫海登等老一辈演奏家之后,在我国中青年笙演奏家排行榜中,居于首位的笙演奏家、作曲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笙界前辈誉为“南高北唐”中的“北唐”。四十多年来,他共独创或与他人合创笙曲近三十首,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技巧新颖,形象鲜明,风格大气豪放。他还发明了许多笙的技巧,如拨舌、手颤、喉吐等。在笙的改革方面,唐富先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勇于改革,编排设计了21簧笙、26簧笙、33簧笙,他研究改革的新指法合理实用,得到同行、专家及初学者的赞评和喜爱。

谈起唐富先生的笙演奏艺术,就必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唐富先生的演奏特点及风格

由于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条件影响,音乐的形式与风格也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大家最易接触到的民歌谈起其风格,南方民歌风格细腻婉转,陕北民歌风格高亢嘹亮,东北民歌风格则粗犷豪放。笙的作品风格也亦然,南方笙名家翁镇发演奏的笙曲风格大都纤柔、婉转、甜美,山东、河北一带以笙大师胡天泉为代表的笙曲风格刚劲有力、刚柔并济,东北笙演奏家唐富的作品风格则大气、豪放。

唐富先生的作品大都具有浓厚的东北色彩,其乐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音调(二人转、曲牌、唱腔)、东北劳动号子、少数民族音乐音调等为素材写作而成,如《山乡喜开丰收镰》《林海新歌》《伐木歌》《天鹅畅想曲》等。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必须有一定的音乐素材,创作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追溯渊源,则可知:古代东北诸民族多以游牧、围猎为生,又能歌善舞,长期的野外劳动和简单的生产方式,形成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此性格长期积淀,使其音乐旋律简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且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因繁重艰险的劳动急须松弛休息,故乐舞深受各族人民欢迎并得以发展,成为东北古代音乐之主体,发展至今,形成了东北音乐的特色风格。唐富作品的创作元素取自于东北民间,所以说,唐富的作品及演奏风格带有浓厚的东北色彩,风格大气、豪放、粗犷。

东北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地区,按一般规律应是封闭性较强,且劳动、生活、娱乐又是极具个性的地区;然而恰恰相反,东北各族人民较为开放,又具较强的兼容性,各族人民的特色音乐呈现出不同特点。而这各民族的特色音乐又为后世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素材。唐富先生生活在东北多年,经常深入少数民族村落采风,寻找创作素材,许多作品均采用了地方少数民族音乐音调写作而成。可以说,这些因素是促成他演奏风格形成的前提条件。

笙的音色对作品的风格表现也有着重要作用。试想,即使是风格再豪放粗犷的曲子,用一把音色甜美圆润的笙演奏,其演奏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地表达出作者豪放粗犷的情怀。北方笙在制作上音色厚实,发音纯正刚亮,这一特点又为唐富先生的演奏风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963年,唐富先生的艺坛密友、歌舞团作曲家高扬先生,根据他的演奏特点,创作了笙独奏曲《鄂伦春马队在巡逻》。唐富先生在演奏时为它增加了16小节快速双吐乐段,使得这首乐曲愈加完美。可以说这是在笙演奏技巧上的一个突破,表现了唐富先生演奏的粗犷、豪放的风格。

东北林区劳动号子是随着林区的开垦而产生的,林区劳动号子由采伐、运送过程中不同形式劳动所唱的号子组成音乐坚定有力、节奏鲜明。1975年初,唐富、高扬先生以林区劳动号子为基调,创作了一首《林海新歌》,乐曲紧扣标题、形象贴切,刻画了林区工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英雄形象。唐富先生演奏该乐曲时粗犷豪放,把林业工人在热火朝天的劳动,唱着铿锵有力的号子,迈着坚定的步伐,一人唱、众人合,响彻山谷的场面,表现得绘声绘色。

《喜运丰收粮》是唐富先生于1972年以东北民间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全曲铿锵有力、热烈激昂,表现了东北收获季节人们运粮忙的情景。这首乐曲把东北人民勤劳、质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乡喜开丰收镰》这首乐曲既表现了唐富先生善于演奏高亢粗犷快速的乐曲,又表现了他不失柔和优美的个性,乐曲表现了人们在美丽田野间忙于收成的快乐场面与喜悦心情。

唐富先生与他人于1987年创作了《上京古韵》,黑龙江的“上京龙泉府”是中国少数民族满族的祖先女真族的都城,乐曲以满族跳神音乐为素材,用十余种打击乐器伴奏,表现了古代女真人在出征或打猎前祭天祭地求神灵保佑的情景。唐富的演奏除了激烈粗犷外,还多了几分沉稳,慢板与快板的强烈对比更显现出他演奏的特点:粗犷豪放。

天鹅是黑龙江的象征,唐富以赫哲族音调为素材创作了《天鹅畅想曲》,乐曲描写了天鹅展翅飞翔、憧憬畅想,表现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唐富演奏此乐曲时运用了许多技巧使得乐曲大气豪放,通过描写天鹅的展翅飞翔来抒发自己豪放大气的情怀。

唐富笙曲、笙演奏的一个共同点是:他对每首乐曲开始的旋律都创作及处理的那么雄壮、高亢、豪放,就像是文章中“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开篇点题,表现出一股东北特有的豪放气派,与其他名家的作品形成对比,让观众感到特别醒目,耳目一新。通过对上述作品风格的粗略分析,就可得出唐富先生与众不同的演奏特点:在风格上表现的豪放大气。

二、唐富先生对笙技巧的运用及对作品情感的处理

演奏好一部作品,除有很好的基本功外,还得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并处理情感,这对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非常重要。演奏者如果只是呆板的机械性地演奏,而缺乏内心的歌唱性,或者只是炫耀演奏技巧哗众取宠,不以音乐表现为目的,也很难准确地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唐富先生从艺四十多年,对作品的处理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处理作品,能很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林海新歌》是一首锐意创新的作品,集中代表了唐富的演奏风格。

在引子的旋律中,唐富运用了一连串的“重打音”技巧,并对气息作出了由弱到强的调整。这样的处理增强了旋律的号角性,拉开了林业工人闯关夺险的序幕。

乐曲在第二段的小快板之后出现了一个支声性复调的乐段。平稳的旋律,配以高音区滑奏性的有节律的伴奏,造成了连绵不断的流线型,使旋律更富有歌唱性,而后的“油锯声声奏凯歌乐段”运用了和音与单音、强音与弱音等对比手法,使旋律起伏跌宕。“团结一心创新业”乐段前10小节,作者运用了“花指”技巧,放慢了节奏速度,最能体现劳动号子的节奏,深刻表现了唱着铿锵有力号子,迈着坚定统一步伐工人们的劳动形象。而后的乐段作者运用了“历音”技巧和重复复调,把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推向高潮。

乐曲的最后一段,作者以传统的和声指法、硬双吐技巧奏出规律的节奏旋律,气息由弱到强,然后导入两组十六分音符的上行级进音型旋律,衔接着由倚音引出的全曲最高、最强音。作者通过这样细致的处理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天鹅畅想曲》中唐富的处理更是巧妙,乐曲的引子部分用了连续的“指颤”技巧,加之下声部如清波荡漾的旋律的配合,似见天鹅在水中拍打翅膀展翅欲飞。

在如涟漪般的复调音型中,他加了一个顽固的高音“do”,贯穿在旋律与伴奏之中,形成两点一线的三步同行,既使曲调明亮剔透,又有互相渗透的绚丽,既有和声色彩,又对旋律是一种升华,加之气息强弱的运用,仿佛天鹅迎来五彩霞光,踏着如雪的白云,穿过天河的银浪。

在中间的乐段中,唐富使用了许多装饰音,使旋律含蓄婉约,那间隔断离的十六分音符音断气不断的处理效果,让旋律的抑扬顿挫更加分明。在如歌的中板中,他使用了自己发明的“拨舌”技巧,使旋律听起来轻柔曼妙、悠扬远达,似古筝的长摇,如琵琶的轮指,像三弦的滚奏。

乐曲的最后一段是复调的再现,在这段中他只对气息作了处理,气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反复出现连绵回绕,更加形象地表现了天鹅展翅飞翔的情景。

唐富先生通过上述的处理,使作品内容表现得丰富、真实,准确地刻画了天鹅展翅飞翔的形象。

三、唐富先生舞台艺术的表演

笙作为听觉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追求听觉的满足感,还追求一种视觉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演奏者对不同情绪、不同节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把内在的音乐感受用不同的外在的肢体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即称为肢体语言的表达。肢体语言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的表现作用却尤为重要。笔者曾看过唐老师的演奏,觉得他肢体语言的运用很巧妙,既不内敛又不夸张。唐富先生运用人体特殊的语言将笙和人体合二为一,在演奏时用笙说话,用笙歌唱,用笙与观众交流,把音乐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变成了可视的音乐和活动的雕塑。他的演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尽情地表现他丰富的内心感受和描述他对音乐与生活的诠释。

唐富先生演奏的《林海新歌》使观众印象至深。他在演奏时“人琴合一”的表演,高亢欢快的旋律配以特殊的肢体动作,“历音”时随着手指的上下游动,笙和肢体也上下摆动,乐曲结尾强音的“甩笙”动作,这精湛技术和肢体动作的配合表演,使得观众仿佛看到了一片火热的林场,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

唐富先生有着深厚的基本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演艺术,虽年过花甲,但仍有着不懈的努力和对笙艺术研究探索的赤诚。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谱写了许多不寻常的乐章,凭着自己不懈努力的追求,使自己的笙演奏艺术具有特殊的魅力,在中国乐坛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文献:

[1]《笙学艺术文集》高沛主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4年7月版。

[2]《民族器乐曲论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3]《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岳华恩主编,学艺出版社1999年版。

[4]《东北现代音乐史》凌瑞兰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版。

[5]张湘闽《将肢体语言融入手风琴演奏》。

[6]石蔚《琵琶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情感培养》,载《小演奏家》2004年5月17日。

[7]《中国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笙》张之良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