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采取多种手段构建高效律小学课堂

采取多种手段构建高效律小学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目前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生活中的数学而不是理论上的数学?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应用数学而不是死记数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选择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是宝贵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和认知前提。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以《找规律———搭配问题》一课为例,课的开头就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如开头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们,去过玩具商店吗?老师邻居家的小妹妹要过生日了,想挑选一份礼物送给她。我选好了一个小熊宝宝,现在想给这小熊宝宝买一套衣服,你们能帮老师参谋参谋吗?”像这样,从学生熟悉的挑选衣服的问题入手,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学数学不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他们自己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并与教材内容相互融合,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教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电脑房上课,让他们自己操作互动工具,尝试独立解决“2件上衣、2条裤子共有几种穿法?”这一较为简单的搭配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初步感受有序组合的便捷。这对于一直在班级里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从而引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活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其表现在: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

(二)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为克服这些弊端,改革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仍以《找规律———搭配问题》一课为例,就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让学生网上购物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给小熊买衣服”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在电脑上选购不同颜色的上衣和裤子搭配起来,同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的,是怎样搭配的。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初步知道了搭配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再次操作互动工具,尝试解决问题“:3件上衣,2条裤子共有几种穿法?”等,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有序组合,逐步建立可用“乘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并通过增加上衣和裤子的数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先猜想,再应用插件进行操作验证。然后让学生离开插件,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所学方法,在体会、应用有序组合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认同算法。在整节课中借助孩子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直观、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数据的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把生活实际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注重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直观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地理解。教3+2=5和教3+2=?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贵知疑,要使学生多思善思,就得多给学生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动手做的机会。做过了,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以《认识公顷》一课为例,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成功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请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通过卷尺测量教室的面积;带领学生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面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后,课上再请学生讨论估算出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让学生思考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接着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的面积推算出除去楼层大约有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大约有24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通过课前的实际操作之后,推算1公顷的实际大小,更加深了学生对1公顷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四、创设开放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开放性课堂创设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放”与“收”的分寸。教学的进程、活动的组织、思维的导向、信息的反馈以及纪律的维持都应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之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凸显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不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实践:把自己的身高、体重、跳远成绩都用小数来表示,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再组织学生整理:把自己家每个月的水费、电费统计好,了解每吨水、每度电的价钱,算一算每个月的水费、电费各多少元。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赤道的长度、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等一些数据,再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等等。通过统计、计算查找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小数的知识掌握地更牢固了。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这样,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