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概述当代美国的平面设计价值观

概述当代美国的平面设计价值观

一、美国平面设计语言传达社会文化内涵

近十年来我们在美国的平面设计工作与教学中深刻地感受设计界的这种文化倾向,这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设计些公益广告,而是在每个创意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到平面设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包括对消费文化和消费者行为的积极性影响,对产品和包装材料的回收或再利用性的考虑,对长远经济效益的考虑,或对平等多元的人文环境的促进等等。尽管美国大多数的平面设计作品都是商业性的,但新时代设计理念已开始普遍地被现代设计师、他们的客户以及整个社会所接受和倡导。以平面设计教学为例,1964和2000年版的头等要务设计宣言已成为各大设计院校的必修课,许多传统实用型课件逐步被更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课件所取代,以及对已实行健康设计理念的真实设计案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设计师意识到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已成为他们创意灵感的源泉。

二、美国平面设计多元性社会价值新理念

当前很多平面设计组织和艺术家更是掀起了倡导在非商业的社会事务中重新界定设计的潮流趋势。如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发起了“为良善做设计”(DesignforGood)的运动,号召设计师用设计的力量改变并引导人们的消费习惯、流行文化、生活观念和道德观,以对自己的社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由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ElizabethResnick策划的《平面势在必行》(Thegraphicimperative)是近几年在美国反响很大的非商业主题的平面招贴巡回展。它荟集了四十年来国际著名设计师用视觉隐喻、讽刺和黑色幽默的独特设计方式激发公众对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及生态问题的反思。另外,加拿大设计师BruceMau的《MassiveChange》是以11组多媒体装置设计来回应城市、信息、市场、环境等问题的一个艺术展,它融入了设计师对未来平面设计的观点并激发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思考,进而促使人们领悟到人类的共性,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和消除文化隔阂。身处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并在非商业设计思潮的感染下,另一位设计教育者孙琳在2011年9月在亚特兰大举办了《在边缘》(AttheBoundary)设计艺术展。《在边缘》得到了西密西根大学和亚特兰大大学中心的积极支持,它主要以反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主题,力求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并以平面设计的方式和创意来探索社会文化的问题和对策。整个展览分为空间、时间、无声三部分。“空间”部分主要探求外来文化怎样被美国本土文化所同化吸收,并在不同的空间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认同。“时间”部分是由五组投影视频组成,通过对现代移民的经历和困境的细微观察,它们以动态画面的方式表述了新移民对主导文化的困惑。“无声”部分突出以字体设计来表现新移民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在新环境下受到冲击以及感受到的文化认同。所有参展作品均以现代移民自身的经历和观察为主线,通过设计的语言、材料、和创意带给观众审美的愉悦,并使大众感悟到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也给中国的平面设计以很好的借鉴。

三、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启示

我们相信好的设计是功能(fuction)和形式(form)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设计作品在表达内容信息的同时还要通过形式带给信息接受者审美的享受。正如美国建筑大师佛兰克•赖特(FrankLloydWright)认为:“形式与功能是一件事(formandfuctionareone)。”招贴作品《传统交迭》(OverlappingTradition)是通过借助于摄影和图形处理的手法,以中国传统剪纸的影像作为一种隐喻,揭示了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化,并促使人们思索在这种变化下更深层有关文化、信仰和依赖等问题。《跨文化对话》(Cross-culturalDiscourse)是利用平面设计两大要素:纸和印刷创作的装置作品。每个浮游于空中的抽象形体就像灯笼一样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不同特色和文化思维,而与它们相应的星形形体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整个作品借助于立体形体和空间的展示和组合,诠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关系,并透露了探索东西方达成实质性沟通的障碍与可能性。另外,通过折纸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和新鲜感,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知和体验作品主题的关联性。立体招贴作品《循环至衡》(TheCyclesofBalance)是以设计艺术的形式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出声音表示关切。此作品以探索中国五行学说的哲理和折纸技巧传递出对当今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反思。现代社会工业文明与经济全球化是常以摧毁传统文化道德信仰与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而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提供了人和自然关系的最基本的观念与人类文明的自我反思之路。作品以一种平和优雅的表现方式暗示我们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机,通过对平面设计的广义理解力求在非商业的社会事务中重新体现设计的价值,以人类本体为出发点,维护生态环境,这种价值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此外,艺术书籍作品《传统与变迁》(TraditionandChanges)是由“中国制造”、“长城”、“红色中国”、“饮食”、“传统”与“文化交融”六个分主题构成的。每个分主题利用艺术书籍的独特媒介并运用视觉隐喻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的冲击、变化以及曲解等问题结合起来在作品中进行了诠释。例如,“中国制造”以中国传统布制包装盒为外壳,内置一本以典型商业标签为外形的小册子,每个页面都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的中国制造标识图像为背景,但是文字却记述了上世纪90年代各国制造业开始在中国设厂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冲击以造成的工人下岗问题等。此作品的内涵是在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夸大和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冲击而引发的争论的背景下探求更深层的问题。又如,风琴式折页书“长城”揭示了隐遁于高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下传统的流失。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工程,而现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城市化运动和大规模的城建开发是比长城更浩大的工程。作品通过折页艺术书的方式促使人们思索中国现代化城市变革对人们生活质量、传统文化和文化认同的冲击。《传统与变迁》运用了数码印刷、纸艺工程和书籍装帧技巧等创作手法,反映了21世纪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自身经历和感受为内容,并通过对平面设计的广义理解力求在非商业的社会事务中重新体现设计的价值。尽管从有些《在边缘》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它们时常会被认为更接近纯艺术领域(如《跨文化对话》),这就更加印证了平面设计在商业领域与其刺激消费的美学观念在人们心目种根深蒂固的印象。然而“现代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尤其是在科技进步、全球信息化和多媒体的影响下,其自身正在经历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包括从印刷的传播方式转化为虚拟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二维平面向三维乃至四维(time)空间的延展,以及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的跨越”。更重要的是随着设计中的科技化与时空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一些固有设计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一些传统的创作理念被重新阐释,新的平面设计需求和概念要求设计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体现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的理念,它也符合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

四、结语

正如维克多•马格林所说:“设计师目标的必要转变,这是一个比帕帕奈克或毫不含糊地信仰高科技的富勒所能预见到的更为复杂的进程。它必然使人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看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应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消费上的巨大不平等。它将充分面对当今生态危机的压力,以帮助我们回归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之上。”毋庸置疑,它以其强大的视觉传播影响力和新的价值观,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红岩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