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概述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德育问题

概述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德育问题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大量有关体育德育方面的书籍、杂志、论文和体育教学的相关文献,收集并摘录与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有关联的具体案例,并对此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在体育课堂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2.访谈法

走访本学科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专家,听取意见,并对部分高中阶段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采访了解。汇总他们的见解、想法、意见以及归纳一些较合理适用于高中生德育的方法与手段等。在访谈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体育运动确实能为发展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而服务,但在如何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德育以及具体适用的方法上则有不同见解。

3.观察法

通过对学生平时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一系列的体育道德、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将观察法和访谈法结合起来进行,使主、客观能动性得以更好的发挥,从而得出较科学的研究结果。

二、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贯彻德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体育教育教学中贯彻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近年来,德育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党中央已向全社会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志于2006年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树立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但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育教学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现阶段的生物学方面的改造,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即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德育处在一个薄弱的环节之中,导致了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与现象。如: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讲究个人、公共卫生,满口粗话脏话;不穿运动服装,穿皮鞋、牛仔裤来上课;随意(或故意)损坏运动器材、场地;破坏课堂教学秩序,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旷课;以轻微受伤(或其它)为理由请假不参加练习,在教学比赛(对抗)过程中不尊重同伴以及裁判判罚,讲些污言秽语,有甚者还大打出手。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而且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举措。

2.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意义

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高中学生毕业后,进入高校深造,仍将继续接受体育教育教学以及其他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还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身心,并充分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优势渗透德育,为高等学府培养具有优良品质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体育教育赋予每位体育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团队、集体活动,使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更为重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协作学习,对培养他们今后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各种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高中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适宜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体育教育教学对高中生德育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旺盛期,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好奇心,模仿能力也很强,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有效地引导是保证每个学生走向正确方向的关键因素。然而,少数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思想学习,受到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的干扰,沾染了不良习气,比如课上故意或随意损坏公共财物,有极个别的学生将教师的批评不服或与同伴间的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发泄到破坏公共财物上或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等等。如何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爱惜教学器具,不踢篮球、排球、不坐单双杠,不用羽毛拍拍打或撞击硬物等等,减少或避免器材的不必要的损耗。就这些情况进行分析,这主要还是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应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因为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学生犯错误往往是由于一时的冲动,头脑发热,有甚者明知是错,但对这种错误造成的后果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就要求以正面教育为主,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以理服人,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辨明是非。即使有个别学生一错再错,或是犯了较严重错误,也应继续反复耐心教育。并且这些意识尚未根深蒂固,仍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他们勇于承认错误,认识错误性质,找出根源,促其进行积极的思想转换,帮助其深刻认识错误,转变思想,并切实改正。切莫大吼大叫,更不能谩骂、讽刺、体罚学生。否则,会造成师生对立,使体育课难以正常进行。

四、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培养

1.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课堂常规与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能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向学生贯彻德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堂常规包括集合整理队伍、清点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宣布课堂内容和要求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发现学生们不能及时到达上课集合地方,达不到教师要求集合队伍的快、静、齐的要求,甚至有无故旷课情况出现;在着装方面有些学生却穿着牛仔裤和皮鞋来上体育课;在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的时候,学生们只管自己交头接耳说话,不仔细听讲,不明确课堂练习的目标与要求,上述的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不文明的一种表现。针对这一现状,加强学生课堂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当务之急。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特点,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内容、要求和讲礼貌、讲文明、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同时要尊重同伴,并且经常提醒易犯此类错误的学生,及时指出,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来加以管理:抓集队质量,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要求学生集合要求快、静、齐,并强调精神面貌。反复多次,提高学生的思想重视度;提倡文明运动,包括使用文明用语、穿着运动服装、讲个人、公共卫生、不留长指甲等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执行运动中的一些常用的文明礼仪,加强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等。如:体操课上对体操垫子的肆意破坏,不脱鞋子把垫子弄脏掉;打羽毛球时对于球、球拍的恶意损害等。这些现象都是不文明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保养设备等。培养学生热爱集体、自觉锻炼、爱护公物的教育,杜绝肆意损坏公物与体育器材的现象。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在热爱与信任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更合理、更有效的要求。重点要加强学生的体育课中行为教育,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良好的品质,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2.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所指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高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他们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两方面教育和训练:一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二是通过加强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在体育锻炼中要完成一些有难度、有危险的动作时,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害怕、恐惧等心理症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沟通,多采用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畏难心理,对于这些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关爱。另外,教师在制订课程的目标、内容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学生是在主动地学还是被动地学,有些学生由于没能仔细听教师宣讲的要求和任务,导致其不知道如何去完成课堂任务,甚至会出现一些本可避免的伤害事故。当教师在安排好课的内容进入到练习阶段之后,有时会遇到学生偷懒的情况,要使学生明了该项目的练习对锻炼身体的价值和意义,并严格遵守要求。如在体操教学中,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轮流练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就不能克服自己恐惧,甚至根本就不去练习。教师要用语言加以沟通,并进行保护与帮助,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并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等品质,也要抓住那些有能力且不愿意完成练习的学生,鼓励、激励他们主动完成练习。例如:在进行杠上动作练习时,应先告之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然后做好保护。不要影响他人的发挥和分散他的注意力,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又如在耐力跑教学课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耐力跑对锻炼身体和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又要让学生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跑下去,从而培养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精神。体育课具有内容丰富、范围广大、思想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对学生贯彻德育过程的有利因素,应根据每节体育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贯彻德育过程。

3.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严密组织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贯彻德育的有效途径。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但不少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平时准备活动中不认真执行或懒散完成,随后在做一些强度、难度较大的练习时身体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从而受伤;在教师讲解要求与方法时不认真听讲,没能掌握动作要领,随即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事故;还比如用脚去踢排球和篮球、用手抓篮球网并吊在上面造成他人或自身的受伤的情况等等。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提醒学生,告诫他们这些行为是不安全、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及时制止。还有在集体项目比赛(对抗)时,需要学生合作,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教学中教师及时强调安全意识,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某些身体接触比较多的对抗过程中更应该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减少不应该的小动作。如篮球教学中,有学生跳起投篮或争抢篮板球时,有吓唬或推搡他人或一些身体上的动作,这可能会造成他人身体上的伤害。针对以上一些现象,教师可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和组织学生间的相互帮助,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组织纪律性、团结友爱和互相协作等良好品质,同时还能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合理的教学方法与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等。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时刻提防、避免伤害事故的出现。如果不慎出现伤害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在平时教学中普及相关的保护、救护措施,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急救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还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一是,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操作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二是,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技能。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三是,爱教学用具: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维护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的好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4.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进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体育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较大,总有一些“困难户”,如身体肥胖、瘦弱、胆小等受到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他们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心,帮助他们积极地完成动作。另外,每位学生的身上总是有“闪光点”,如那些身体肥胖的学生一般力量素质比较好,在投掷课上让他们出来做示范,就能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教师应多鼓励那些“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与畏难情绪,其次,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及时做好保护与帮助,让他们渐渐地树立信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自身优势,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教会他们一些锻炼方法与手段,这就能起到积极效果。又如:在练习与竞赛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合理竞争,并提倡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优势的活动能力及其性格特点,决不能使用一些不正当、不文明、不道德的方式达到比赛胜利的目的,更不能对竞争对手进行语言或身体的伤害等不良行为。教师对此及时观察分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及为集体争取荣誉等优良品质。另外,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抓好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平时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经常对学生进行运动习惯、行为规范的评比与竞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动作要领,了解动作过程,抓住动作关键,培养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的习惯。在动作泛化阶段,比谁的动作学得快;在动作分化阶段,比谁的动作质量高;在动作自动化阶段,比谁的动作优美。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5.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提生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向学生贯彻德育,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实施者,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中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不仅要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肩负着对每位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中讲解清晰,示范动作到位,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个人品质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发挥。比如,有的体育教师上课时,集合整队之后将球一发,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观;有的要学生搬器材,自己不动手,这么做如何能使学生信服呢?可想而知,这种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如何培养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可忽视,这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关键。“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学生处处模仿教师,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和生活,对每一个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因此,教师言谈举止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大,模仿能力极强,靠直观形象建立动作概念,而且他们又非常崇拜、信任和依赖教师。学生们总是把教师看作接近者中最伟大、最可依赖、最高尚、最有品德的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有意模仿着自己所爱戴的教师,所以体育教师的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言行,时而还加以模仿、评价教师。教师在个人表率方面若稍有疏忽,都可能造成学生对社会的失望心理,反差越大,失落感越强,有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创伤而诱发对教育、对社会的逆反心理。“为人师表”,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自警、自律、自省的意识,千万不要忽视自己形象的树立和保持。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最直观。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很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能察觉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营养充足,身体各方面的生长也较好,但缺点也比较明显,比较怕吃苦、动手能力差、性格倔犟、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等。作为体育教师就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个体与集体关系的任务,把体育教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德育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情绪的调节。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采用“定时、定量、定强度、定具体细节要求”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在身体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坚持练习。建立优良的榜样,树立美好的典型,确立有效的评价。

五、结论

1.体育教学是培养德育的重要场合

体育与德育各自有自身的特点,除此之外它们之间还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厘清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把“两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体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2.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但能促使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与技能,而且还是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共财物等优良品德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经过体育锻炼,可以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为学习文化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保证学习完满完成;同时,也可以在学习中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荣誉、团结友爱、艰苦奋斗、朝气蓬勃的精神。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体育教学的指南针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其特有的教学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合理地与德育相结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体育中的德育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话题,无论是体育领域还是心理领域,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研究都不算多,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课题。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中实际现状的反馈及反思,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赵晔单位:上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