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管理

计算机管理范文精选

计算机管理

计算机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卫生防疫;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编码;卫生监督

1引言

卫生防疫体制改革遵照国务院、卫生部有关卫生监督和防病两项体制改革精神,要求从2000年起,各地已逐步开始将卫生防疫站和有关专科防病防治机构撤并,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这是新世纪我国卫生防疫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将有利于依法行政、政事分开,有利于统一规范,综合管理。

过去的五十年,人类健康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手段起了重大的作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存储及传输,电讯技术应用到公共卫生领域、提高了信息存储及传输能力,增进了人类健康。远程医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远未在公共卫生中得到运用。近几年来Internet的迅猛发展,弥补了此方面的缺陷。

但是,目前各级卫生防疫站的档案工作,由于认识不一,管理不科学,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①管理机构不健全,个别单位甚至还没有成立管理机构,致使有的卫生防疫站的档案不能集中管理,分散在各科、室保存或在个人手中,造成人员调动后,人走档案材料失落。②有些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对档案集中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全局观念。③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分类界线不清,不利于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统一管理和利用。四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形成的档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难以运用《标准》来鉴定等。

针对当前卫生防疫管理现状,利用科学的现代的档案管理手段,建立基于WEB的集中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系统内外的信息共享,使卫生防疫部门对于各种疾病,特别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如今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SARS流行性病毒)的防治和监测工作,建立广泛的快速反应机制,迅速隔离传染病人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2卫生防疫信息分类与编码

卫生防疫信息分类办法及目录管理统一档案实体分类是实行档案分类,整理、排列、计算机管理、检索、编目的基础和前提,在档案分类上,力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实行综合管理和系统管理。

(1)紧密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来进行编码工作。在进行编码是以现行运作流程和业务需要为主,同时顾及行业推广的需要,使编码方案有很好的可扩展和伸缩性。

(2)面向行业的信息编码应具有相同的编码结构,以实现编码表现形式的统一。涉及到多个环节的信息,必须采用相同的编码规则,确保信息编码含义的单一性。编码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性和识别性,以满足企业对编码的扩充需要,便于用户对编码的理解。

(3)原子性。原子性是指编码系统应体现编码对象的最小单位,原子性体现编码体系的完备性。原子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对于不同的颜色的同一批零件,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是同一种零件,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不同的零件,应采用不同的编码。

(4)唯一性。一个代码只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对象,即代码与代码对象只能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物一码”),如果不能保证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往往会造成管理系统的混乱,如我国原先采用的15位身份证编码体系,由于年份只用2位码表示,就产生了“千年虫”问题,实质上这是一个重码问题。

(5)高效性、易用性、扩充性。高效性体现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简短明确,字符最少,位数最短。易用性是指代码便于录入和辨识。留有代码空间,便于扩充,满足发展的要求。

(6)等长性、可靠性、规范性、简明性。在同一代码体系中,所有编码对象的代码长度原则上相等,以减少软件处理的复杂性。对可能在记录或传输中发生错误而会导致重大的人事、经济或操作问题的代码,应考虑采用检验符或其它检验技术。代码的结构应尽量统一。代码应尽可能反映代码对象的主要特征,具有逻辑性并方便阅读。3卫生防疫管理系统系统架构

本系统以先进的开发工具(DELPHI、Java、MSSQL-SERVER2000等)、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es/Server两种模式无缝结合,并采用IC卡智能技术,不仅很好地防止了证假冒现象的发生,而且实现了业务数据链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到执法监督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功能说明如下:

(1)健康证管理子系统。

功能:本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收费、检验、培训、审核、制卡等功能模块。并且可以针对用户单位的微机数量情况很方便的进行模块增减。实现对整个体检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并能方便地对收费及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和打印相关报表,采用IC卡(也可以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的写、读、印刷人像、出卡一气呵成,人工智能,省时省力,快速高效。

特点:对不同的用户受以不同的权限,防止越权操作。各个检验及体检结果自动形成,唯一编号贯穿始终。采用IC卡取代传统纸质健康证,具高度防伪性能且佩带美观,实现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2)食品卫生管理子系统。

功能:本系统包括出售食品单位基本情况、产品审批、食品广告审批、处罚文书、许可证以及食品检验等管理模块。送检单与检验科资源共享,检验结果自动下传并打印,送检过程简单、快捷。各个模块均可以进行随意地查询与统计并打印。

特点:从送检、评价、出证到出证后监督管理流程一体化、智能化,工作人员只需输入基本资料,便可实现对食品单位全方位的管理。

(3)公共卫生管理子系统。

功能:本系统包括收费管理、事故性个案报告、单位情况、年度报表以及检验等管理模块。需做检验样品直送检验科,与检验科资源共享,收费模块与财务收费管理模块相连接,杜绝收费管理可能出现的漏洞。

特点:系统储有国家卫生部全部最新检验标准(也可单独增加新的标准)及具有智能评价功能,评价根据检验数据自动生成。

(4)虫媒消杀管理子系统。

功能:本系统包括医疗单位消毒检测、蟑螂密度检测、蚊虫密度监测、蝇种密度检测、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污水监测等功能模块。模块可对大量数据进行运算,并对各种监测结果可按年份或月份进行统计,数据准确及时。

特点:系统依据国家卫生部规定标准运算方式,融合了大量的函数运算,彻底解决人工运算的错误多、效率低、统计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5)理化科管理子系统。

功能:通过局域网与各相关科室互联。送单接单无纸化,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及时准确的打印出各科室的检验报告单。并可随时随地对检验单进行查询与管理,也可按任意时间段对工作量进行统计。

特点:各科室的送检资料与理化科传送流畅,各送检科室可浏览但无权更改或打印检验资料,有效地保证了资料的完整统一,对本科室检验的业务资料的查询管理功能使领导对本科室工作了如指掌,也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水质监督管理子系统。

功能:水质监督科子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收费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二次供水管理、样品送检等功能模块。样品送检信息录入后自动送到检验科室(微检科、理化科)。

特点:录入界面简单明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概念,收费、送检传送无误,送检单、收费项目、金额以及收费单打印等管理自动生成,很好地杜绝人为产生的弊病。

(7)人事档案管理模块子系统。

功能:本系统针对人秘(事)科资料管理而开发,本系统包括对所有人员基本情况(包括相片)、年度考核情况、工资基本情况、职务技术职称以及任职以来发表的论文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任意条件对站内人员信息进行检索,既查打印个人资料也可同时打印全站人员档案资料。

特点:本系统的录入、查询、修改、打印(每个模块均有打印功能)界面简明友好,使得人事工作管理更加有序化,效率更高,如配上移动式档案柜,可轻松达到国家一级档案管理水平。

(8)报告文书子系统。

功能:本系统是一个通用模块,根据国家卫生部标准法律文档设计而成,并包括了卫生监督所涉及的所有法律文档,相关的法律文件还可以即时通过联机进行查询;本系统包括立案文书、处罚文书、上诉文书、结案文书四个模块,其中每个模块中含有具体文书。可以对任一具体文书进行填写、修改、删除、查询、预览、打印等。

特点:本系统可以视为卫生监督法律文档大全,总共有三十六类执法文书,且全部自动生成标准法律文书格式进行打印,速度既快而且非常规范,适合于全站各具有执法功能的科室。

(9)卫生许可证子系统。

功能:卫生许可证模块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卫生许可证进行管理,本系统主要把卫生许可证的主要资料写进IC卡,方便有关部门的检查。还包括新证、换证、停业、可以以模糊或精确查询相关资料。

特点:卫生许可证采用IC卡结合可有效防止伪证的产生,且更方便于执法监督检查;本系统还采用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过期未年审单位,并以红色显示出来,方便对逾期单位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立元,吴艳萍等.计算机在卫生防疫站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3).

[2]于建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档案管理利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0,(1).

[3]李永成,武虹,孙琪.计算机在食品卫生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03).

计算机管理范文第2篇

目的使计算机更好地在医院发挥作用,以提高满意度。方法主要分析目前计算机在医院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阐述了医院对计算机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结果希望通过本文研究降低计算机报修率及损坏率,以减少因计算机故障引起的纠纷。结论为医院科研、医疗护理人员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最终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管理与维护;措施

0引言

随着“LIS系统”、“HIS系统”、“医院办公软件”等在医院的广泛应用与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每个医院重要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更彰显其重要性,但由于计算机管理与维护不到位或存在的漏洞,常使计算机在某些时候成为“挡手”的工具,阻碍工作的正常进行,延缓工作进度,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本文就医院计算机管理维护工作进行研究探讨,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便于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医院,有利于医院各项业务顺利开展,使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1计算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计算机档案管理不重视,无统一的身份证登记在册,具体使用年限不详。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运行的电脑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登记在册或者后台登记与前台硬件无法对应,造成电脑管理混乱[2]。1.2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存在问题,对于门诊、临床检验科等科室使用频率高的计算机未做好日常维护,到期更换,造成计算机寿命缩减,工作被动,影响工作,常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扰乱正常医疗秩序[3]。1.3对计算机操作者未做过基本的常识培训,加之医院工作的特殊性,繁忙的医务人员不间断地接诊患者、收费、报化验结果、书写病历、处理医嘱……常使得计算机连续24小时运行,也有一些医务人员有坏习惯,如:运行中的计算机突然关机等,频繁开关机(正常开关机间隔时间不少于15秒)、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计算机,病房计算机主机周围往往塞满病例影像资料片等,影响CPU散热,最后导致因为操作不当引起计算机元器件受损,工作停滞[4]。1.4对计算机维护工程师未做到新程序及时培训及医学知识的普及,以至于对HIS系统漏洞出现的问题及HIS系统升级后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及处理。1.5对计算机频繁出现的问题无统一解决方法,片区计算机工程师各管一摊,无资源共享。1.6对计算机使用地点未做过评估及质量控制检查。通常计算机使用地点应为清洁通风、温度为18-30℃、湿度为40%-70%,过于干燥和湿润易引起静电和元器件受潮。

2医院计算机设备管理内容及对策

2.1设立专门计算机维护及质控中心

设立专门的计算机维护中心,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统一的维护更新,做到规范管理,除培训使用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外,定期对各个片区的计算机尤其是门诊、临床检验科等这些使用频率高的计算机进行维护清理,到期更换,并做好质控[5]。

2.2安装计算机后台管理系统

安装计算机后台管理系统,最大化地从后台识别客户端电脑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及时解决,使临床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开展工作,并且可以操控客户端电脑进行系统更新,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浪费[6]。为每台计算机建立档案,录入详细的基本信息(如表1),电脑出现问题时,可以做到迅速定位并能掌握电脑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将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这样有利于网络地址管理,避免由于失误操作而造成的地址冲突断网。

2.3根据使用性能划分片区,并配备专业工程师负责

医院计算机数量庞大,计算机所完成的功能任务也不尽相同,应根据使用性能对计算机进行片区划分,并配备专业的工程师进行管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7]。见图1。

2.4做好培训工作

随着临床工作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系统在不断地完善,各个系统间的关联也更加紧密,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工程人员要不断学习进步,并相互配合做到资源共享,以迅速解决问题。做好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培训新知识,全方面掌握医院系统的相关信息,才能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管理,为临床工作人员服务。定期考核片区工程师,如:所管片区计算机使用情况、运行状态、系统使用情况、常出现问题等,督促工作不断完善。同时,应做好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方法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避免由于小问题的出现而导致不必要的工作暂停。

2.5高度重视医院信息部门人力资源的建设,重视培养医疗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招收具有医疗和计算机双学科技术人员或从临床医护人员中选拔出临床业务和计算机运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专业的数据源的存储和查询以及更实际地解决“电子病历”、“一卡通”、“网上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健康教育”等的运行维护[8]。

2.6规范科室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医院信息化相关规范和标准

设立科室周会,将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工程师轮转片区,以便熟悉全院情况。同时根据工程师的职能范围规范各个片区工程师的权限分配,既不能因为权限太少影响工作,也不能因为权限太多而导致后台管理混乱,造成数据错误或丢失。

3结束语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的应用普及,医院计算机管理维护工作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医院的计算机使用人员、维护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调研,找出漏洞提出解决方案,更高效地做好计算机管理与维护,提升医院医疗及科研的整体水平,方便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智星.计算机硬件日常管理与维护措施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2X):8835-8836.

[2]甘华泰.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关键问题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152-152.

[3]关迤峰.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4):111.

[4]徐文娟.浅谈医院计算机与网络的维护及管理[J].电脑迷,2013(2):45-46.

[5]刘永超.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8):96.

[6]韩韶莉.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1):10.

[7]隋宝石.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技巧[J].医学信息,2013,26(2):2-3.

计算机管理范文第3篇

作为锅炉控制装置,其主要任务是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采用微计算机控制,能对锅炉进行过程的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多项功能。

锅炉微机控制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即由锅炉本体、一次仪表、微机、手自动切换操作、执行机构及阀、滑差电机等部分组成,一次仪表将锅炉的温度、压力、流量、氧量、转速等量转换成电压、电流等送入微机,手自动切换操作部分,手动时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用操作器控制滑差电机及阀等,自动时对微机发出控制信号经执行部分进行自动操作。微机对整个锅炉的运行进行监测、报警、控制以保证锅炉正常、可靠地运行,除此以外为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在进行微机系统设计时,对锅炉水位、锅炉汽包压力等重要参数应设置常规仪表及报警装置,以保证水位和汽包压力有双重甚至三重报警装置,这是必不可少的,以免锅炉发生重大事故。

控制系统:

锅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调节对象,它不仅调节量多,而且各种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锅炉内部的能量转换机理比较复杂,所以要对锅炉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为此,把锅炉系统作了简化处理,化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调节系统。当然在某些系统中还可以细分出其它系统如一次风量控制回路,但是其主要是以下三个部分:

炉膛负压为主调量的特殊燃烧自动调节系统

锅炉燃烧过程有三个任务:给煤控制,给风控制,炉膛负压控制。保持煤气与空气比例使空气过剩系数在1.08左右、燃烧过程的经济性、维持炉膛负压,所以锅炉燃烧过程的自动调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于3×6.5t/h锅炉来说燃烧放散高炉煤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放散的高炉煤气,故可按锅炉的最大出力运行,对蒸汽压力不做严格要求;燃烧的经济性也不做较高的要求。这样锅炉燃烧过程的自动调节简化为炉膛负压为主参数的定煤气流量调节。

炉膛负压Pf的大小受引风量、鼓风量与煤气量(压力)三者的影响。炉膛负压太小,炉膛向外喷火和外泄漏高炉煤气,危及设备与运行人员的安全。负压太大,炉膛漏风量增加,排烟损失增加,引风机电耗增加。根据多年的人工手动调节摸索,6.5t/h锅炉的Pf=100Pa来进行设计。调节方法是初始状态先由人工调节空气与煤气比例,达到理想的燃烧状态,在引风机全开时达到炉膛负压100Pa,投入自动后,只调节煤气蝶阀,使压力波动下的高炉煤气流量趋于初始状态的煤气流量,来保持燃烧中高炉煤气与空气比例达到最佳状态。

锅炉水位调节单元

汽包水位是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水位过高,会破坏汽水分离装置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导致蒸汽带水增多,增加在管壁上的结垢和影响蒸汽质量。水位过低,则会破坏水循环,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损坏汽包。所以其值过高过低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它的被调量是汽包水位,而调节量则是给水流量,通过对给水流量的调节,使汽包内部的物料达到动态平衡,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由于锅炉汽包水位对蒸气流量和给水流量变化的响应呈积极特性。但是在负荷(蒸气流量)急剧增加时,表现却为"逆响应特性",即所谓的"虚假水位",造成这一原因是由于负荷增加时,导致汽包压力下降,使汽包内水的沸点温度下降,水的沸腾突然加剧,形成大量汽泡,而使水位抬高。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实质上是维持锅炉进出水量平衡的系统。它是以水位作为水量平衡与否的控制指标,通过调整进水量的多少来达到进出平衡,将汽包水位维持在汽水分离界面最大的汽包中位线附近,以提高锅炉的蒸发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由于锅炉水位系统是一个设有自平衡能力的被控对象,运行中存在虚假水位现象,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情况采用水位单冲量、水位蒸汽量双重量和水位、蒸汽量、给水量三冲量的控制系统。

除氧器压力和水位调节:除氧器部分均采用单冲量控制方案,单回路的PID调节。

监控管理系统:

以上控制系统一般由PLC或其它硬件系统完成控制,而在上位计算机中要完成以下功能:

实时准确检测锅炉的运行参数:为全面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工况,监控系统将实时监测并采集锅炉有关的工艺参数、电气参数、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系统具有丰富的图形库,通过组态可将锅炉的设备图形连同相关的运行参数显示在画面上;除此之外,还能将参数以列表或分组等形式显示出来。

综合分析及时发出控制指令:监控系统根据监测到的锅炉运行数据,按照设定好的控制策略,发出控制指令,调节锅炉系统设备的运行,从而保证锅炉高效、可靠运行。

诊断故障与报警管理:主控中心可以显示、管理、传送锅炉运行的各种报警信号,从而使锅炉的安全防爆、安全运行等级大大的提高。同时,对报警的档案管理可使业主对于锅炉运行的各种问题、弱点等了如指掌。为保证锅炉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监控系统将根据所监测的参数进行故障诊断,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将及时在操作员屏幕上显示报警点。报警相关的显示功能使用户定义的显示画面与每个点联系起来,这样,当报警发生时,操作员可立即访问该报警点的详细信息和按照所推荐采取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计算机管理范文第4篇

(一)总则 第一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对增加工厂经济效益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条归口管理单位:

1.微型以上档次的计算机管理单位为企业管理科。

2.过程控制的计算机(主要指单板机)管理为总师办。

(以下内容不包括实时控制用单板机)

第三条管理员职责:

1.负责计算机运用的长远规划。

2.根据资金的安排,负责机器及外设、备件的计划、采购。

3.负责软件的开发规划制定,组织开发成果鉴定。

4.与教育部门使用,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

5.对分散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第四条硬件使用:

1.各单位使用计算机,需提出上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机型、外设使用。

2.上机申请分为:单次上机、每月定时上机、每日定时上机三类。

3.软件开发,上机时间较多的单位,可以申请配置机器。

第五条软件管理:

1.各单位需开发的应用软件,应向企管科提出申请。

2.应用软件的开发分为自力开发、协作开发、委托开发三类。

3.企管科负责与外单位在有偿或对等的基础上进行软件交流。

(三)软件开发任务书的编制与审批

第六条编制依据:

1.厂部对软件开发的总体及项目的要求;

2.各单位要求开发的项目;

3.设备及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

第七条任务书内容:

1.软件名称;

2.软件应能达到的技术性能;

3.软件的操作环境;

4.更高层次软件对开发软件的要求;

5.工作进度计划;

6.设计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协作单位情况;

7.经费预算。

第八条任务书的审批:

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后,由企管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审议,认定可行后,由企管科科长批准。

(四)软件鉴定

第九条鉴定的基本要求:

软件全部开发完成后,需经三个月到一年的实践运行(视软件复杂程序),才能申请鉴定。

第十条鉴定资料:

软件鉴定前,必须向鉴定小级提供下述资料(其中3-7项资料各二份)。

1.设计任务书;

2.软件实现的功能;

3.使用机型,对外存外设的要求,软件支撑环境;

4.软件设计的流程图;

5.源程序清单;

6.数据库结构;

7.标准化室审议报告;

8.用户意见书。

第十一条鉴定小组的组成与鉴定程序:

1.鉴定小组成员由厂长、企这科、计划科、财务科、总师办、标准化室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厂长担任组长;

2.鉴定的议程:

(1)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的介绍;

(2)宣读标准化审查报告;

(3)用户代表发言;

(4)操作示范;

(5)讨论鉴定结果及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6)通过鉴定报告,鉴定小组成员并签字。

第十二条鉴定后的工作:

1.整理资料、存档;

2.将鉴定会的意见反馈到各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软件的维护与完善。

1.软件开发人员对开发的软件要经常维护和不断完善,并对软件操作者和后续开发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2.完善的软件,年底应向计算机管理人员提供修改的程序清单。

(五)操作证管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十四条操作证由企业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第十五条办理操作证由本人申请,单位领导同意,通过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发给操作证。

第十六条申请操作证的人员应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语言,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能按操作证规定的机型、外设操作。

计算机管理范文第5篇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概念呼之欲出,从狭义上讲,档案计算机管理就是指档案通过硬盘、软盘、磁盘及光盘等介质进行存储,进而形成电子文书、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形式的电子材料;从广义上讲,档案计算机管理就是在组织内部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使各机构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良性的、开放式的档案信息平台,让档案资源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以及更共享。政府机关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也是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的体现。首先,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检索的效率,传统纸质档案自然而然受到了电子档案形式的冲击,放眼全世界,放眼新时期的各企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高效便捷的特点已经形成共识,这是计算机技术本身赋予这项工作的优势;其次,实行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势必能够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只有让这种意识武装了头脑,现代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档案的计算机高效管理。

2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应用策略探讨

2.1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最大化。这是政府层面、国家层面的策略意识问题,我国国内档案工作计算机管理的普及程度已十分可观,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力度,为档案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多年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快速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对于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计算机技术的注入势必会带来高效的工作,从基础性的业务管理到档案采集、归类、整理、检索及编目环节等,操作功能完善了,专业化程度高了,大大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2.2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做好优势互补。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进程中,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并未消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还不能解决我国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旧形式与新技术需要长时期的磨合。我们发现,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电子文件的信息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随意增删的问题、原始性和凭证性模糊的问题、法律效率低下的问题等等,这就使得政府机关内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形式在相当一段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这套内部的双轨制档案管理系统会长期并存,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能够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凭证性。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两套体系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在两种机制之间建立一个互补的通道,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以文本方式和影象方式共存,制定特定的、完善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数字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2.3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计算机技术给政府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性的问题,对于电子档案而言,一旦安全性出现问题,整个政府机关的工作都会面临着威胁。所以,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把安全、保密的原则放在第一位。档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是记录组织和个人活动的重要凭证,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涉密文件、涉密材料等,如果这些不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一定会给机关带来损失。信息安全的关键在于“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必须的一环,从上而下地提出具体明细的保密安全细则,对档案中涉及的秘密信息必须采取保密安全措施,如对信息采取加密的措施、动用保密文件要通过领导的审批手续、对相关计算机设置密码及使用权限的设置、安装防火墙、对系统上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升级、增添漏洞补丁等,除此之外,还要对涉密计算机的电磁泄漏问题进行控制,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要分开,涉密计算机不能相互访问,非涉密计算机不能处理、存储涉密信息,有涉密内容的计算机不得上互联网,不得用互联网传输涉密信息,内部网与互联网必须实施物理隔离,对平时不用的密码、密钥或有关涉密载体应配备保密文件柜或保险柜存放,对管理使用涉密计算机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管理、培训。

2.4让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更符合标准化流程。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相关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严格执行《档案著录规则》等内容才能保证政府机关在档案计算机管理过程中的档案数据库结构,努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增加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性,规范性。

2.5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不得不提到的一点。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与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给档案管理者带来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先进的检索方法,这样就要求档案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逐步培养他们不仅要热爱和熟悉档案工作,而且还要掌握档案工作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努力掌握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理论和技能,将档案数据接收、存储、提供等业务环节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提高网络化管理意识,由传统档案管理向网络化管理方式转变,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培训、自身学习增强责任意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协调处理,严格遵守《档案法》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而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氛围。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