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范文精选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愈合及愈合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改变高血压病患者行为的认识,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在开展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53例,男40例,女13例;55~70岁38例;合并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7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3例,接近正常13例;2种药物联合口服35例,2种以上药物服用18例;主要联合服用:(1)卡托普利+双氢克尿噻。(2)卡托普利+维拉帕米。

2方法内容

2.1指定健康宣教计划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2入院健康教育要求主管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的姓名,病区环境、设施,作息时间,并提供科室健康教育资料,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觉到温馨和安全。

2.3住院期间进行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清楚高血压病是终生疾病,要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遵医嘱坚持服药,以保持血压稳定。介绍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10min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尽量做到四定: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做好记录。让患者了解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临床症状,如全身乏力、头晕、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等,不得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引起血压突变。

2.4出院前继续健康宣教(1)适当运动,但必须是在血压控制满意的情况时再开始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俯卧撑等力量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2)忌烟酒,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

3体会

通过对5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要做好健康宣传,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解决问题,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我们知道,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原定目标: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修改目标:1、认识常见水果。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修改价值: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例2活动名称:蛋宝宝的衣服(中班)原定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3、学习用蛋壳拼图。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例3活动名称:食物的旅行(大班)原定目标:1、知道食物所经过器官的名称和顺序。2、初步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进入”“送到”“排出”等动词用在各消化器官的含义。3、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奇妙的乐趣。修改目标:1、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排出”等动词的含义。2、能随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修改理由:原目标1难度过大,既无实现的可能,也无实现的必要;目标2的修改注意到了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修改价值:幼儿健康教育不是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健康教育,幼儿的接受程度以及教育的必要性是确定教育目标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能让幼儿感受到健康教育原本就是身体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关系分析从以上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践中有以“幼儿体育”替代“幼儿健康教育”的现象。这里就“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体育”的关系作一梳理。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其次,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体育”几乎一直包含“健康教育”。中外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往往在论述“体育”时谈及“健康教育”,比如,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第5卷《体育》内容中包含健康教育;斯宾塞在《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中也对儿童的吃、穿、用脑时间、生活作息制度、身体健康与心智发展的关系等作了阐释;小原国芳将体育称为“健”的教育,认为体育包含运动与保健。再次,从相关学科或专业来看,“体育”与“健康教育”又呈现并列关系。医学专家所说的“健康教育”与“体育”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交叉,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出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特别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其理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织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6)。可见,基础教育新课程设置仍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两门课程来看待,只不过认为两者具有“健康第一”的相同内涵。最后,从近年幼儿园课程改革来看,幼教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五大领域,隐含“健康教育”包含“体育”这一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作了这样的选择。笔者以为,幼儿体育与幼儿健康教育虽然都将各自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就实施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对幼儿发展的基本作用而言,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而言,《纲要》带来的启示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即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保健教育,也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即保健和锻炼并重。由此可见,只重视幼儿体育却不重视幼儿安全、营养等方面的保健教育,只重视日常生活中有碍健康的突发事件的补救处理却不重视开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促进健康的教育,只重视通过“健康课”教给幼儿健康知识却不重视通过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随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等,都是无益于幼儿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表现。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31第二,实践中有以其他某领域教育的目标取代幼儿教育目标的现象。比如进行饮食营养教育时,活动目标强调的却是对食物原料——植物或动物的探究兴趣,或强调进餐中的与人分享,而不够突出本应突出的健康饮食态度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有益前提或有益扩展,但对于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而言,最核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幼儿探究动植物的兴趣或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而在于幼儿对相应食物的主动接纳。有时幼儿园开展的某个效果不错的活动却连教师都说不清它究竟属于哪个领域,这种现象其实说怪不怪。说它怪,当然是因为其“四不像”——健康?否!社会?否!科学?否?综合?否!说它不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是“对幼儿发展有益”,而不是追究已经进行了哪个领域哪个范畴的教育。但是,笔者仍然担忧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是否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当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如果进行分领域教育,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包含健康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固有的特点、规律和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教育意义,其次应当关注领域之间的必然联系,尽可能挖掘每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不要人为割裂;如果进行综合教育,那么首先需要熟练把握各领域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域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寻找符合本园幼儿实际的整合突破口以及将各领域教育加以整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和必要的。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能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的就不应当割裂(比如例2、例3),但不能为整合而整合,甚至有意拼凑(比如例1)。笔者认为,就目前幼儿园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而言,没有绝对的领域教育,也没有绝对的综合教育,事实上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只不过其间的分合比例不同而已。“分”主要体现领域个别性,“合”主要体现领域之间的渗透性。个别性永远存在,渗透性也无所不在(除目标、内容的整合外,还可以是方法手段的整合以及环境创设方面的整合等)。幼儿健康教育是个别性鲜明的生活教育,同时它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渗透又是本质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市、区爱卫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各项爱国卫生工作,争取我处健康教育工作符合《湖南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计分办法》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做好宣传工作,使全处职工深刻认识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全体职工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全处职工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利用例会时间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动态尝试

创造健康的世界,“人人要健康,健康为人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准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健康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新的医学观点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完整的健康观念是指生理的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随着老年人的增加,慢性病的增多,医疗费用也将随之上升,但如果预防工作做好了,疾病减少了,医疗费用也会相对下降。所以,国际上把健康教育称为“廉价的保健对策”。目前世界各国的健康教育发展已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阶段,发展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阶段,使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为此,我科在推行健康教育中,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也有反馈的方法进行,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多形式健康教育、联谊会式健康教育、学习班式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人的健康水平、健康意识,保证了病人在院期间得到身心两方面的护理,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现将其健康教育动态及尝试介绍如下:

1.国外健康教育的动态

1.1美国日间病房健康教育

在美国近年来出现住院时间不足24小时病房称为日间病房。很受医护人员及病人欢迎,英国皇家外科学会希望50%病人采用日间手术。日间病房开展对护士来讲有更大挑战性,护士要研究家属工作,健康教育不单教会病人,而且教会家属。

1.2日本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学习班

日本的医疗机构把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列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析病人的需求从11个方面问题进行调查。拟定教育计划:时间为二周,每天3小时、教师有医生讲疾病及合并症、护士讲胰岛素使用方法、营养师负责食品单位换算、理疗师指导病人运动疗法。效果评价则采用病人考试方式进行,不及格者留下继续,指导通过。病人最大收获是获得健康知识,学会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及自我监测的方法。

1.3澳大利亚社区健康教育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居民就医距离遥远,因此澳大利亚的院外社区服务机构非常完善和先进。社区危急病人抢救和运输,则通过部分救护车、直升飞机、摩托车,及时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其次,澳大利亚是癌症、精神病、糖尿病的高发区,社区保健则加强普查,对每一居民普及预防知识。

1.4新加坡乐龄保健中心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预计2000年将达11%。乐龄保健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保健服务:日间康复服务、短时间康复服务、保健教育与家属训练。

1.5英国联谊会形式健康教育

病人住在医院里迫切需要得到关心和指导,需要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和时机,与同样遭遇的人交谈,以理解和支持来解除心理障碍。为此,医院通过联谊会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则主要围绕病人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医护人员解决的问题,很受病人欢迎。

2.我科开展健康教育的尝试

由于安置心脏起搏器的病人越来越多,术后护理专业性较强,病人对护理要求高。正对这一特点,我们就以起搏器病人为突破口,开展了需求的调查。

2.1254例起搏器病人的健康需求调查:

2.1.1结果

一年以内安置起搏器病人:有65%的病人最关心起搏器的养护方法。有74%的病人最担心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有77%的病人最需要解决起搏器故障的家庭急救。安置起搏器一年以内病人更多地注重自身躯体症状,同时希望了解有关起搏器知识,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

一年以上安置起搏器病人:有87.5%的病人需要听同种病人康复后的经验介绍。有71.9%的病人需要看幻灯、录像、听录音。有65.6%的病人需要工作人员推荐有关图书及手册。安置起搏器一年以上病人更多地注意起搏器的工作情况。由于安置时间长,对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社会活动指导要求相对减少。

2.1.2最大区别

一年以内病人最需要得到心理、生活上的照顾。(一年以上病人最不需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生活上的照顾。2.2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主要围绕病人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医护人员解决的问题,很受病人欢迎。3.对策与成效

3.1对策:根据病人的需求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3.3.1九化式健康教育达到了广覆盖

普及化:健康教育在我科则采用录音、录像及口头讲述综合进行,病人方便、也乐于接受。

板报化:病区内根据病人的特点及要求设立固定及流动板报。

书面化:采集印发健康资料、特别是性知识等不宜面对面讲述的注意事项。

覆盖化:通过每个护士将分管的病人逐个地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

连续化:病人入院至出院,健康教育就相伴而行的。

扩大化: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病人陪伴、家属,甚至社会。

及时化:病情多变、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则采用见缝插针开展健康教育。

灵活化:疾病初期、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应灵活掌握。

实用化:指导病人掌握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使病人感到实用。

3.3.2“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寓教寓乐的场所

每年举办“起搏之友”联谊会是我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起搏器安置后就必须终生携带,因此病人时常会产生恐惧情绪,尤其是中青年,对于将终生依赖起搏器心存顾虑,对术后的生活质量缺乏信心。为此我们通过播放录音增加理性认识,还将安置起搏器时的手术过程拍成录像进行播放,来增添病人的感性认识;并让其参加“起搏器之友”联谊会,为其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让具有同样遭遇、同种疾病的人共同交谈;同时将安置起搏器后的病人娱乐时的一组照片,拍成幻灯放映给病人看。联谊会主要是以旅游、咨询及请有经验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如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4岁的孩子在说:起搏器伴随了她已五年了,给她们家庭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还有一位满脸喜气的中青年语重心长地说,起搏器给他带来新的生活、工作,他就是安置起搏器后竞选成功的经理先生;最有趣的是一位90高龄的老先生激动地说他的心才是真正的童心。联谊会使他们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帮助病人解决回到社会后遇到的实际困难

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是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而最新推出的。按起搏器病人的需求调查结果,拟定课程计划:时间为期一月,分四次授课(其中包括考试),教师有医生、护士、技术员担任。按知识层次分:知识层次在高中、中专、大学的以教病人为主的一类;因年老及知识层次低的病人要求开办一期面向病人及家属学习班。内容主要是请术后生活质量高的病人谈康复经验;医生讲有关起搏器的原理、什么时候更换等方面的常识及提供各方面的咨询;护士围绕起搏器术后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运动饮食指导及自我养生保健;而技术员则以起搏器的保养及各种参数的正确调整等内容,已获得最长起搏器的寿命。同时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对起搏器的影响如千年虫问题及闭路电视系统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无危害性的伤害,病人无需过度的紧张等。学习班结束后,通过考试者,发给鼓励学习证书,不能通过者继续辅导到通过为止,这样使病人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起搏器的自我保健。

3.2成效

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后,使病人的满意率从原来的90%上升到98.5%;其次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从原来的被动体位卧床7天到如今的卧床3天;术后的并发症从5%下降到2.85%;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达2.75天,减轻了个人、家庭、单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士们的求知欲望。“起搏之友”联谊会式的健康教育服务方式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习班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因此,要想做好健康教育,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健康教育不断发展。病房开展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身心两方面护理,拓宽了护士施展才华的氛围,拓展了护士知识领域,完善护理工作的内容,最终达到让病人健康生活且过的有意义,使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

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健康教育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博大精深;那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反动统治者的斗争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世界史那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坎坷的历史过程等等,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大,立足点高,理性意蕴深,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历史教材中那丰富的伦理价值内容,众多名人伟人嘉言懿行对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多元化目标之一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和发展性

(三)中学历史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如何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呢?

(一)历史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一个有着健全个性、健康心理的人。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还包括更高一层意义的心理健康,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的价值更大,它直接影响着其他行为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杜绝产生心理不健康因素的根源

课堂教学是学校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正确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学科心理教育的必要前提。

对历史老师来说,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有限时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引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尊严、权利、兴趣、求知愿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着手。

三、积极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不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因此,要有效的实施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万巨额中学历史课程中的教育资源。课程教育资源的挖掘,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眼光,能看到历史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天方夜谭素,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从中学历史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现代化理念。例如,认为历史是史学家通过证据建构的知识,这种建构是可以改变的。历史不仅是论述富人、名人和强人的知识,而是包括普通人在内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等。如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学术性和探究性,注重运用历史学研究和考古发信啊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实施心理教育要从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1.通过射击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等形式,自觉运用大历史观,重组学习内容体系,删繁就简,淘汰艰涩难懂的内容,加重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份量,照应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点;

2.开发、设计专门的“探究活动”模块,入“寻找历史”、“破解彩陶之谜”、“我走丝绸之路”等,让学生在模块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开展探究活动;

3.不断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适当的将其引入历史课堂,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历史思维的好素材。

(二)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综合化的倾向。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融合与联系,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精神。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历史教材中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极其丰富。

(三)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教材中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掘这方面的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就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四)从中学历史课程设计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乐趣。精美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生动化的设计,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五)从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教学做到“三个有利于”,即:

1.有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的学生创造精神和群体协作精神;

3.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材料,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四、小结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营造一切有利条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2]焦培民,李莎;什么是历史人口学——与葛剑雄教授商榷[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3]周祥森;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J];史学月刊;2001年02期

[4]周祥森;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5]江湄;“实证”观念与当代中国史学[J];史学月刊;2001年04期

[6]高希中;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邓京力;事实与价值的纠葛——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8]张剑平;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J];史学月刊;2002年05期

[9]刘克辉;论历史人物评价中的“盖棺定论”问题[J];史学月刊;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