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课堂论文

政治课堂论文

政治课堂论文

政治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教学观念都抛弃掉,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才能有效开展。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创新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尝试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有高深的专业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了研究性的课堂模式,而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应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深的专业素质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这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创新教育方法。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和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政治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一)学生理解、认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程度

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逻辑起点。学生是否通过教师传授,了解并接受了社会期望给予学生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首要标准。

(二)学生是否将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理想、意志和信念

学生在接受、理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是否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顺利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素质,形成自身的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第二个标准。

(三)学生是否在行为上实践教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政治理论和社会道德规范应用于实践,达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重要标准。认可某种道德规范并不意味着在主观行为上会按照这种要求行事,只有学生在道德认知的作用下,自觉践行道德规范,真正将道德认知落实到道德行为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才达到了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从实践主体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看,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点

我们在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较大,有的教师专业知识不牢固,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接受能力;有的教师社会实践经验欠缺,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理论联系不上实际;有的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些都制约和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3]。

(二)从另一实践主体的学生来看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还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荣辱观,意志力较差,缺乏自控能力,容易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意识。信息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相互交错激荡,价值观念多样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不容忽视的冲击,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失衡,理想信念模糊,政治意识淡化,主体意识与自我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思想走上歧途。这必然会损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带来负面和消极的影响。

(三)从实践客体来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公共基础课相比,在内容上侧重于政治理论知识,较多强调理论,对大学生来说太抽象,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致使思想政治理论相对滞后于现实,不能满足解释现实社会问题,指导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敢于面对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开展教学,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关怀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新的合作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更有吸引力和针对性。

(二)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超越爱国主义和道德知识的局限,在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加强文化的融合性与学术性,突出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使抽象的理论通俗易懂,增加授课的实效性。同时,内容设置上要注重与时俱进,同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适时将新的社会信息和时事材料补充到教学内容中,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增加经典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大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程的内容既有高远的理论,也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从而感受到课程的有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加、主体性的发挥,教学实效性也随之提高。

(三)丰富完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多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发现式、演讲式、辩论式教学法以及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与刺激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与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发展。其次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大量应用于教学。教师要学习掌握并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音像兼备,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再次要引入实践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思考的意义,获得能力的发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4],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结语

政治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课程改革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教研组统一确定一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题,任课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发挥自己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同时教研组组织政治教师观摩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说课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在观摩的基础上推出一节优课,再二次上课,再次研讨,集聚集体智慧,形成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观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通过两次教研交流活动,我们对于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入的认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课程和教学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习?成为新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起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的课程也只能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好“三贴近”原则。在教学观摩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今后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关注和了解学生实际,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选用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设计,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听着无味,教师讲课好像是教材解读,课堂生活缺乏生机和活力,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通过创新和认真研摩的课,优化了教学策略,让人耳目一新。这类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创设情景或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发现和交流中生成课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广泛交流,呈现出生动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和谐课堂生活画面。这种课堂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教师有参与、有点拨、有鼓励,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也能其乐无穷。更可喜的是一部分任课教师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更具有艺术魅力。这些都启发我们今后教改教研要进课堂,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不断贯彻新课程要求,建设有生命力的课程,不断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整合好课程资源,优化问题设计和教学手段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同一节课在建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是不同的,一部分教师局限于运用教材,也有一部分教师补充了课程资源,同时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呈现方式也有区别,最终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存在明显差别。我们研究认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从学习需要出发,不断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不仅要利用好和处理好教材资源,还应合理利用校本资源和乡土资源,师生信息交流的资源,而且要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恰当呈现和运用好这些资源。例如,在情景创设、案例教学和新课导入时,我们发现,使用的课程资源越是直观的、生动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图片和视频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动力,而且它们能诱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注意力,这比单纯的文本资源的效果要好,特别是学生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学生学习效果更好。例如,在学选举这一课时,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组织选举活动,选择恰当选举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任务,汇报成果生动有趣,从而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课堂的人文关怀

在听课和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一部分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习得,热衷于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实际上大打折扣。我们反思,学习者都是有生命的个体,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都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正如有些教育家提出的,学生不是容器和木偶,而是需要我们点燃的火把。所以课堂内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实现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我能学,我会学的转变。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甚至一点风趣或幽默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更亲切、更真实、更值得信任,课堂生活也会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因为这里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看到了希望,而最本质的则是民主、尊重和爱,这也正是我们寻找的课堂生命的支撑点。总之,通过这种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任课教师的观念有所转变,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交相辉映无不渗透着教师的创新和努力,一部分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生活魅力无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在激烈的碰撞。而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刚好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通过实践和比较,得到一些共性的认识,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通过这种探索,任课教师既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有利于我们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今后我们更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教研方式“,同课”要加强集体备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切实把它建设为集体教研的平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从而切实提高我们整个教研团队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

作者:王学军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政治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1.出示提纲,预习新课(10分)

 2.为什么说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试举二至三例说明。

 3.人才的含义是什么?

 4.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5.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6.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7.为什么说青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

 8.成才的关键是什么?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布置预习提纲力求全面,但每个问题答域不能太广,且问题应有层次性。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优点有三:1了解和熟悉教材结构,初步了解教材内容;2有目的地在教材中寻找答案;3对疑难问题有渴望老师解答的要求。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不能全依赖在课外进行,尤其是自觉性较差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如果缺少了预习环节,学生不了解新内容,就会造成顾上不顾下,忙于笔记而疏于听讲。

教师精讲,突出重难点(40%)

学生预习后,教师必须把上面的7个问题一一提问学生,对普遍认为较易理解的问题略讲,对疑点较大的重点问题给予启迪,如本课中“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教师必须精讲,最好举例说明:例一、李小姐是银行职员,工作认真,待人热情,多次把自己有限的工资捐赠给山区希望学校,受到人们的赞誉,但由于业务水平不过硬,三年中先后4次搞错账目,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例二、刘勇大学毕业后去当兵,刻苦钻研业务,在全军报务竞技中获一等奖,但为了金钱,把军事秘密泄露给台湾特务,成了人民的罪人。问:李小姐和刘勇是否人才?为什么?通过例子,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有德无才非人才,有才无德亦非人才,只有德才兼备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精确的举例对学生对照课本内容形成概念和明确观点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亦照顾了中下层学生。

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识(30%时间)

  讨论必须有专题,政治课每节内容都含有一定量的概念和几个观点,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和深化对观点的认识,单靠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师生的讨论甚至是争论才能透彻理解并牢固掌握,因此政治教师不能独占最后30%的时间。以此课为例,引出讨论专题:

(1)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成名成家的人才是人才,对吗?为什么?

(2)陈木匠手工超群,为人忠诚,他是否人才?

  这两个专题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人才的概念。问题映出后,全班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肯定学生认识人才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高级人才(如科学家、艺术家等),中级和初级人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也是人才。木工做得好,大饼烧得好,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因而也是人才。

  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加深认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和透彻地掌握观点。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模式,而是可以函盖很多内容的灵活变通的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对难度不大较易掌握的教材内容,我大胆地请学生登上讲台,充当小老师。具体做法是:先布置授课内容,让学生备好课,教师检查并修改教案,然后确定“小老师”对象。由于小老师语调童真,比喻更贴近学生实际,因而颇受同学的欢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常浓郁。正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我们多么希望其它学科也象政治课那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我们多么想政治课也象其它课一样每周五节。”可见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劣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政治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通常来讲,课堂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设置、设问、分组讨论、引导阅读、热点讨论等。这些方法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互动方法,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决定采用的教学形式,同时还要考虑到所采取内容的形式和特点,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互动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二、运用课堂互动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教材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堂互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一般来讲,教材中间都会有阅读和思考这个栏目。利用这个栏目,是最基础的师生互动的方式。要知道,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理解对于教材的延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这个部分的利用,教学过程之中就会自然地掺杂有互动的理念还有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重点,更好地和教师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小游戏、小互动,但这些内容,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的教材内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政治成绩。

(二)创设情境进行课堂互动通过对情境的设置

可以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预先准备,即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的设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鉴于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进行服务,所以教学情境的设置,绝不能漫无目、随性而为,必须要突出实际的教学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素质,准确地对教学实际进行把握和切入。因为在时间上最好不要超过八分钟,且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情境设置的时间较长,必然会喧宾夺主、得不偿失。所以,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慎重。

(三)运用设问法设问法

就是指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而设定的问题抛出,让学生进行回答。在抛出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通过对学生思维走向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样,就可轻松达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目的。作为最传统的教学引导方法,设问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通过设问,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加的具体直接和有效,且时间上也会获得很大的节约和自。但是,设问法也存在缺点,那就是比较抽象,形象性并不是很强,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关的合作和交流。不过,设问法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通过设问,可以简单、形象地讲述一些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而且设问这一方式可以连续使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板书等形式,弥补其抽象性特点所带来的问题,这样便可使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讨论法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