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学科的考查越来越注重文学素养的养成,思辨能力的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改革可见一斑: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纳入必考范围,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形下,增加了考试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必须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要求考生必须对两类文本都熟练掌握其体裁特点;文言文考查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一题,要求学生熟悉古代文化常识;作文材料倾向于社会热点,要求考生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

这些变革都说明,单靠刷试卷、练习做题技巧,已经无法应对高考了!它要求考生有更广的阅读面,古今中外都要涉猎;要求考生有更高的阅读能力,更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量。

阅读,已是不可避免的任务!

那么,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呢?为此,笔者特意在任教学校做了一个调查,印发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表》让学生完成,收集并分析了调查数据,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阅读现状

由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阅读状况堪忧:

1.大部分学生(80%)忙于各学科的学习及作业而没有时间阅读其他书籍;

2.小部分同学有阅读习惯,但限于《意林》《读者》等杂志,或者是网游小说;

3.只有极少数(不到调查人数的5%)阅读经典作品。

二、影响阅读的因素

1.没时间。高中课业紧张,每天课程排得很满,学科多,作业多,每天忙于各科作业已经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自习时间。

2.没资源。全校三千多学生,只有一间小图书室,藏书不多且质量不高;大部分是旧书,长时间没有新书补充;只在周六晚上对学生开放,很多学生高中三年下来都不知道原来学校图书馆可以外借书籍。

3.教师不重视。阅读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行为。学校每月一次的考试都要评比成绩,导致老师都急于讲授教材内容,急于传授做题技巧,都不愿意在阅读这种“闲事”上花功夫。

4.没兴趣。手机的普及、网络的推广,让很多学生乐于网络上碎片式地阅读,不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阅读荒”:

一、教师引导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大自身阅读量,让学生领悟到阅读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老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一个家中没有一本藏书的家庭,很难培养出学富五车的孩子;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也很难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认为“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发展好自己,才有“诲人不倦”的资格。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开解学生知识之“惑”、人生之“惑”、宇宙万象之“惑”,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没有皓首穷经,何来解惑之能。

在平时课堂中,有意引导学生,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书中自有丰富的知识,有复杂的情感,有人生的思考,有人文的关怀。阅读,支持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多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组织学生就阅读书籍进行探讨,做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比如在讲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版的《水浒传》;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向学生介绍他的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还可以推荐学生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多举办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活动,这样既能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学校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学校是一个读书的场所,理应是书籍的王国。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蕴藏丰富、时时添新的图书馆、阅览室,并且应该有足够和适当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校应该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还能留出时间进行阅读。

学校还应该多举办读书活动。比如:设立“校园读书月”,每学期设一个“校园读书月”,设定一个主题,如“书香伴我行”;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等各类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效益平台,有效利用广播站和校园网的作用,开办好书介B、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三、学生自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可充分利用起零碎时间,饭后半小时,睡前十分钟,都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只要养成阅读习惯,长期坚持,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开展这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针对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个别采访。

四、调查时间:

2月26至3月20日。

五、小组分工:

组长: (负责撰写调查报告及汇报)

组员:

六、调查的问题:

1.

2.

3.

4.

5.

七、调查过程:

1.问卷调查

2.采访调查

八、调查中的发现:

1.

2.

3.

4.

5.

九、调查后我们的小组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

1.

2.

3、

4.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所针对的对象是目前在读的驻济高校大学生,学历涵盖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三个层次。

此次抽样我们采取了“分层+随机+偶遇”的方法。首先,我们将驻济高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部属高校、省属本科和普通专科三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部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一所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选择,我们确定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城建学院三所院校。在确定了调查院校之后,我们在每个学校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并利用中午或下午吃饭时间在各个学校的食堂门口进行偶遇拦问。通过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

二、数据分析

⒈在读报习惯一栏中,有248人填写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占被调查总数的86.7%,仍有13.7%的学生几乎不看都市类报纸。这说明,目前济南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读报的频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次―5次都市类报纸,更多的人则是每周有选择的阅读一两次该类报纸,这些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43.4%。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忠诚度还很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恰恰说明都市生活类报纸在大学校园中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

⒉在感兴趣的报纸版面内容方面,新闻类和娱乐类版面受关注的程度较高,分别占到受访学生的65.7%和62.2%。这非常符合该年龄段人的心态,也说明了在网络极为发达的今天,报纸仍然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报纸特定栏目的吸引(29.4%)、新闻报道的深度(23.8%)和对其他媒体的信息印证(18.2%)等。财经类和广告类栏目受关注程度较低,特别是报纸广告,受关注程度只有1.4%,这充分说明了广告在媒介信息中所处的绝对弱势地位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另外,性别的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对都市类报纸的阅读,但是很明显地影响到了对报纸版面内容的关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于娱乐和体育内容的取舍上。调查显示,在受访的186名女生中,76.3%的人选择了关注娱乐类栏目,只有21.5%的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相反,在受访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有40%的人选择了关注娱乐类栏目。

⒊在新闻的地域性选择方面,大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于济南当地市民的某些状况。一般来说,新闻关注有地域性限制,也就是说本地人更加关注本地事。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当地人的关注点和媒体视野。在新闻关注的地域性方面,30.1%的大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国内新闻,24.5%的是所在高校新闻,18.9%的是国际新闻,16.8%的是山东新闻,只有9.7%的学生选择首先关注济南新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学生的主流是济南以外的学生,济南本地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大。外地来济的大学生更多扮演的是“过客”的角色,毕业之后大部分离开济南,缺乏一种对济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较高,更加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在受访的50名济南当地的大学生中,将济南新闻列为首选的也仅有4人。当然,大学生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不会背离新闻规律太远,有时只是用一种特殊形式表现着新闻规律。例如,对所在高校新闻的关注程度排名第二(24.5%),这一点就说明了新闻的接近性规律仍然在起作用,学生们仍然关心身边发生的事。另外,在受访的学生中,回答了解“济南新闻”时会选择济南当地都市类报纸的占到了50%。因此,作为一家济南当地的主流媒体,《济南时报》仍然有机会成为驻济大学生了解济南大事小情的首选媒介,前提是帮助他们在济南找到归属感,使他们想“了解”济南。

⒋在影响大学生选择一份都市类报纸的原因方面,受访者的回答较为集中:有70%的人选择了“报纸内容”,分别只有11.9%、6.3%、5.6%和2.8%的人选择了“购买方便”“版面设计”“价格”和“精美广告”,另外还有极少数学生自行填写了“习惯”“换零钱”等购买原因。由此可见,都市类报纸吸引大学生购买的主要法宝是报道内容,“内容为王”在现代报纸竞争中显得异常重要。当然,大部分同学选择“报纸内容”的原因,恐怕也说明了目前都市类报纸在内容上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多家报纸内容雷同、缺乏反映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新闻报道等。读者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突出,从而使另外几个方面显得不那么重要。

⒌经过在济南市场上十余年的打拼,《济南时报》如今已经成长为济南当地的一家主流报纸媒体。既然如此,如今的时报带给大学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时报的评价基本上是积极的。其中有37.1%的人选择了用“人文”一词来评价时报,19.6%的人选择了“时尚”,18.2%的人选择了“责任”。合计下来,正面、积极的评价达到了74.9%。这几项评价之所以选择的人较多,与时报这些年的办报思路恐怕有直接的关系。

时报是“人文”的。翻看时报,文人办报的痕迹较为明显。特别是评论和副刊,经常让读者“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时报,认识时报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城市,认识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蕴和文人气质”①,“人文”一说或许由此而来。

时报是“时尚”的。“我们的时报,我们的时代”是时报的一贯口号。在年轻人眼里,她的时尚更多地体现在时报的文娱和体育板块中。特别是“时报体育”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成为时报“时尚”的标志。在受访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选择了关注体育类栏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时报是“责任”的。到目前为止,由时报发起的“泉城义工”这项大型公益活动已坚持两年之久,“报名人数近4万人,累计有6万多人参与各主题活动,收益市民多达12万人次”②。如此长时间、大规模的公益活动,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⒍与济南市场上的其他同类报纸相比,《济南时报》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劣势。在优势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时报的“特色”,有52.1%的受访者认为时报的特色鲜明。与“特色”优势相比,排名第二的“关注面”只得到了34.5%的大学生的认可,二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其他的优势则更加不明显,“知名度”有17.6%,“权威性”只有12%。与优势相差悬殊不同,大学生对时报劣势的选择较为接近。认为《济南时报》在“知名度”方面劣势较大的人最多,占到了30.3%,“权威性”“关注面”“其他”都在20%上下,差距极小。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家市级都市类报纸,对于来自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说,尽管“特色”鲜明,但“知名度”有限。没有知名,何来接受?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给时报的建议中提出:增加时报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增设校园售报点,方便学生购买。

⒎既然对《济南时报》的评价没有到100%满意,那就说明读者对时报仍有不满之处,这些可能就是时报应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大学生读者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回答应该加强“就业指导”的人次最多,占到了49.7%;回答应该加强“高校新闻”的次之,占到了35%;排在第三位的是加强“时政评论”,也占到了32.2%。剩余的几个选项选择的人次不是太多,分别是“济南民生”17.5%、“体育报道”11.2%和“其他”7.7%。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从媒体中得到的信息。而且从问卷中所设置的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来看,大学生对《济南时报》进校园所给出的建议中,“提供就业指导”仍然是答案中涉及最多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用“我们很需要”来加以强调。其次,“贴近校园(大学生)生活”、“增加高校新闻”、“开辟大学生专版”等类似的建议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这与前面提到的时报应加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回答是相吻合的。这再一次印证了加强高校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对目前驻济高校大学生在接触济南当地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方面的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济南时报》如何更加有效地进入驻济高校、密切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⒈坚持目前业已形成的、被大学生广泛认可的办报风格,继续在“人文”“时尚”和“责任”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年轻人喜爱,同时又是时报所擅长的文体类新闻报道,要继续做深、做透。

⒉对某些版面加以适当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读报需要。加强深度报道和“时政评论”是许多大学生对时报提出的改进建议,在这方面他们的需求较为强烈,时报不妨尝试开辟深度专版。另外,在“不经常购买《济南时报》”的原因调查中,有36.6%的学生填写了“垃圾广告太多”的选项,这一点也值得时报注意。

⒊增设某些新的栏目或版面。目前的《济南时报》每周都会出版一期招聘专版,但是这些招聘信息大部分是针对社会上的求职人员,真正适合大学生的招聘信息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择业技巧或相关指导;另一方面则是目前的各种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门栏目。开辟这片广阔的“蓝海”,或许能为时报打开大学生市场提供一个不错的契机。

⒋利用各种机会走进校园,帮助大学生找到归属感。作为济南当地的媒体,时报应该利用好各种机会走进校园,和大学生“亲密接触”。每年的新生报到和老生离校是可以利用的时机。其余时间,在济南高校组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学生提出的“增加校园售报点”也应该是时报走进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

⒌关注校园动态,及时反映大学生身边的事。既然报纸上“没有太多大学生关注的东西”成为了大学生不购买时报的首要原因,那么时报或许应该以此为突破口,适当加强济南高校新闻的报道力度,使学生感到有人在时刻关注着他们。在各个高校招聘学生充当业余通讯员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大学生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捕捉到最“生鲜”的校园新闻,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新闻调查组的其他成员:马云云、季静静、李振、刘艳艳、纪楠、李斌、蔡清香)

注释:

①尹波:《时报十年》,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序言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由于积累不足造成许多学习困难,比如说理解力差,对文章把握能力不足,缺乏阅读体验,难以在文章中找到共鸣。

其实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没有亲身经历的感情充分的阅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能够给同学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对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在课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这些书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何作用。抱着以上这些目标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针对初二年级进行的,随机挑选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两个班级总人数为75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5人。考虑到初二年级的同学升学压力还不大,也已经比较适应初中生活,课余时间应该比较多,调查所得数据应该比较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四、结论及措施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同学对于阅读还是有较高的热情和期待的,同时在课余时间里也有一定时间花在了阅读上,也能够利用现有的条件寻找一些读物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也有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

2、同学的阅读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把阅读同课后的娱乐等同看待。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同学还基本处于有书就看,不感兴趣就扔的状态。老师,家长都为同学的阅读提供了一定条件和便利,但是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监管还没有落到实处,对同学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向难以产生有效的影响。

3、同学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缺少与人分享阅读体验的途径。这也是同学的阅读热情不能长久持续的原因。这样的阅读状态导致同学读书往往处于看过就忘,没有读后的反思,不能真正通过阅读而有所提高。

措施和建议:

1、从初一开始开设阅读课,以读书沙龙的形式推荐介绍自己所读的书,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笔记。用这样的形式来提供同学阅读的平台,引导同学读书的方向,并且能够让同学在读书之后有所反思,并形成文字。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 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