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验学习体验圈;英语教学;具体应用

一、关于库伯的经验学习体验圈理论

经验学习体验圈是由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提出来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偏爱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感知和处理信息的一个综合体,而这种结合体形成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

经验学习体验圈由四个阶段组成,分别是: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活动性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从具体经验出发,学生在学习新的事物中接受新的感知过程;再通过亲身参与的感知与感受,将新的经验与旧的经验联系起来,并对感知的事物进行观察、反思,探讨它们的相关性,思考事物与结果有什么联系;进而对之前反思的结果进行概括、分析,将得到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把感知转化为领悟;最后在活动性实践中,学生把之前领悟到的经验应用到新的事物当中,并进行验证看经验是否可行,若验证可行,则把领悟的新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若不行即从具体经验展开新一轮的循环,如下图所示。

库伯提出的经验学习体验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感知到领悟,再回到感知,他重视具体经验的学习,但是学习过程也不一定从具体经验出发,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作为起点,并在活动性实践中结束。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当中应当适时地调整不同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库伯学习体验圈对于课堂教学的启示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具体经验

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都是直接把授课内容传授给学习者,这就好比一个想知道糖味道的人,让吃过的人告诉他糖是“甜”的。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这个人已经知道甜味的感觉,对于一个不知道“甜”为何物的人,他是不可能理解“甜”是什么感觉的。因此,对于一个没有亲身经历或者是缺乏相关经验的学习者而言,教师是很难把自认为最熟悉不过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他能够“理解”而不是“记住”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弥补学生在此经验上的缺无,而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具体经验。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不一样,若学习者能够以他们所适应的教学风格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学习效果也将会更明显。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做到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加工方式,能够与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相匹配。这样,学习者才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习风格上的优势。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经验圈操作模式,指导课堂

库伯的经验学习体验圈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可以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者的具体经验过程,反思性观察和抽象概括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知识并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学习体验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习者获得新的知识并再次把知识运用到新的具体体验中,在新的环境里检验原先认知结构的正确性,这样原先的结论或许被证实,或许被修改,或许形成一个新的结论。在学习体验圈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习者走进学习。

三、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笔者以“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为关键字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有323篇文章。根据这些文章总结出以下结论,我国英语教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问题如下:

1.教学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

我国教学体制一直没有变化,很多教师仍旧几十年如一日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反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很多学生不敢开口,甚至不愿意说英语。

2.教学内容不合理

经过调查,就英语阅读课程而言,全国大部分高校周课时仅为2到3个课时,然而英语综合教程有八单元,导致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大量地传授知识,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吸收。

3.教学媒体使用不当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多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他们忽视了一点,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使用多媒体更有效果,有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板书等,反而更能达到教学目的。

库伯的经验学习体验圈强调个人的具体经验在学习当中的运用,提倡学习者在实践中思考,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实践过程当中去,这恰好是英语教学当中所缺少的,库伯提出的学习应当从具体到抽象,从反思性观察到活动性实践的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四、库伯学习体验圈在中学英语中的具体应用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越来越重要,在如今的部分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都是以教为主,学生往往比较被动,许多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需要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够相应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知道,学生是属于某一群体中的个体,作为有着很强个体背景的学习者,他们又永远不会放弃他们的个性。下面,就从库伯经验学习体验圈的四个阶段来陈述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具体经验阶段。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具体经验这个资源,让其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目前中学教学大部分依旧沿用着“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掌控者、领导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教师决定,因而教师更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然而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并没有得到重视,我们应当弥补这种不足。Kolb认为:“个体的亲身经历将人生、特征和个人主观意义赋予抽象概念的建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回顾自己过去的认知、经验,在现有的经验上创设情境,通过具体情境中的体验获得知识,进行非逻辑性思考,从而获得具体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去学习,解决问题。这种具体的体验把学生的亲身体验、感知融入到所学课堂之中,获得新的学习经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感悟,习得的效果会更好。

第二,反思性观察阶段。反思是库伯经验学习体验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获得具体经验前还是经验之后,适时的反思,学习才会有质的飞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故事的起源,让学生自己分析,自由讨论,互相探讨。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讲述文章前就对要学习的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快更容易接受。学生在此阶段回顾第一阶段获得的具体经验,通过学习和反思,将会对整个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库伯的经验学习体验圈不仅仅注重具体经验对学习的重要性,还注重学生在具体经验中获得认知,注重学生在领悟过程中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在反思总结中得到提高。

第三,抽象概括阶段。学生主要是对反思性观察阶段获得的知识、经验等进行归纳总结,在感悟、体验中发现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对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概念并产生新的知识。因为每个学生思考的方式和获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要注意区别引导。传统的英语课堂都是班级授课制,教师授课,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使本身对英语兴趣度不高的同学学习效果不好。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学英语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依据库伯的经验学习体验圈,我们可以把课堂分为小组学习模式,把整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小组必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讨,并对探讨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再进行补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此外,还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实行奖励制,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活动性实践阶段。教师不应该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获得的理论和知识的合理性以及可靠性。以往的英语教学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在生活中一旦处于英语环境时,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不知道怎么说。如果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获得的知识是正确的,那么整个经验学习体验圈就宣告结束,学生就将此经验据为己有,反之,则重新开始。需要说明的是,新的一轮循环是在上一轮循环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再回到先前的起点,经验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再次由具体经验,到反思观察、抽象概括,最后到活动性实践,和上一次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此次循环是在已经产出了新的体验的基础之上开始的。

以上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经验学习体验圈,由于每个课时不一定只有一个知识点,因此在课堂中经验学习体验圈将会多次循环,但不是学习每个知识点时都是由具体经验进入,活动性总结终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任意一个阶段进入,完成整个循环。

参考文献:

[1]Kolb,D.Experiential Learning[M]. NJ:Prentice Hall,1984.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第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

    1、化学这门课已经给学生吊足了“胃口”学生都已经入学两年了,但是还没有接触过化学,对此学科会有一定的期待和好奇,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初三化学的第一课《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就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新奇的新世界,让学生大开眼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学习化学会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化学还创造出了许多神奇的事物,等等,这样谈一堂课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被化学这一新的学科所吸引,她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的。

    2、上完第一课之后,接下来的第二课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失望,仍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事物,那就是演示实验。当你拿着各式各样的化学仪器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眼神都会变得亮起来,期待着会有一个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这样的一堂课也会非常成功的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的。用实验来吸引学生,是我们化学学科的一个法宝,在一年的学习中,先接触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在教室动手实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进化学实验室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的学习走上正轨。

    通过上面的方法学生的兴趣都有了,但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第二步:让学生有信心学习化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对现代的青少年(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化学教育社会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运用“需要原则”。首先,选择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在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点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再次引起的学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最后再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此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的化学学习充满信心。

    第三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关键的记忆法。要学好化学,记忆很关键。初中化学内容多而散,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应采取以下方法加强记忆: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应理解“参加”的含义是完全反应。“守恒”是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再进一步理解得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改变。②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性质、操作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归纳为“氢——灯——灯——氢”。③规律记忆。化学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应注意总结规律、发现规律。如学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酸的通性;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

    第四步:打好基础。

    初中的化学就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抓基础就尤为重要。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前20号元素等都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如果不会的话,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就会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就越来越少了,慢慢的变成差生。为了防止这样的学生出现,我们利用考试本来解决这个问题。每天的课前5分钟都是考试的时间,在前一天告诉学生要考的内容,考完一定要及时反馈,一般我们都在当天就反馈,通过每天的这次小考,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了如指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绝不赶进度,直到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进行后面的学习。这样后进生的产生就减少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进度总是很慢的,到最后的总复习的时间就很紧。所以,现在我们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上学期应用。

    第五步:及时总结和反馈。我们教研组在教学中非常的注重及时的总结和反馈。总结分为课堂小结,作业总结,考试总结,实验总结,单元总结等,每一项总结都是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将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讨论后,再共同拿出一个共同的方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适当改动和添加。比如,单元总结,我们化学课本中国共产党有12个单元,这每一个单元的总结形式都不同,比如第一单元我们就以道实验室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总结,如果实验操作规范就一堂课通过,如果存在问题回到教室再强调相关问题,使学生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改进;再比如第六单元的总结,这是一个大单元,内容多且杂,学生每次都会在这里出问题,所以,这个单元的总结我们就会分两步,第一用知识脉络图给学生展示出来,再将各物质间的关系逐一讲解,学生边记边听,将所记内容当做书签放在第六单元的卷首,以后会一目了然。最后再强调一点,第六单元与三有关。第二用化学方程式总结第六单元,将所有的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组合用箭头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经过这样的总结学生的知识会掌握的很扎实。所以,总结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外语教学方法对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效。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感受、体验、反思、实践来主动建构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教学的理念、本质和优势,有益于学习者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

一、体验式教学的发展

体验式教学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理论是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a kolb)在总结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和瑞士认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经验学习理论。

库伯提出体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他强调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中心作用。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达到能理解所观察的内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到了主动实践阶段,学习者要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之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的参与产生感觉或感受,接着通过对亲身经历或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到的感觉或感受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学习者把反思和观察到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或理论,或者是对刚才所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因果解释,最后,学习者还要在新的情境中检验结论或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检验得到了证实,学习暂告结束,即学生只要把发现的结论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进行应用就可以了。如果检验没有得到证实,将会导向新一轮的具体体验,一个新的学习循环又开始了。

二、体验式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以培养学习者外语应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在具体体验过程中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主动应用到语言实践中。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对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从总结和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的教学模式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可使学习者获得成长性的发展。

体验式英语教学重心在于学习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技能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技能的高低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而语言知识不会自动转换成语言技能或应用能力,体验式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为学生提供的是转换知识和综合应用语言技能的机会与情景,是把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实践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利用语言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实践活动,以任务为主线的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应用为主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化的因素

1. 体验式教学强调感受和体验,感受和体验是促进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首要因素

有调查认为,“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 这充分说明了“感受和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体验和感受中才能内化所学知识。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者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停留在主观感受上,也就是学习者只能想象知识的应用领域、而无从感受和体验、接触具体的情景和状态,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在体验式外语教学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或语境,去完成专项任务,这就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空间,使他们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实践和切身体会交流之中,感受语言知识的应用背景、应用方法和应用领域。由此学习者得到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是全方位的,活性强,印象深,使学习者即时理解和及时体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改变学习者主要依赖机械记忆的外语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性、自主性和能力。

2.体验式教学强调分享,分享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个体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习者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人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它强调知识的传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动、学习者之间的动。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某个个体的事情,学习效率不仅仅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外界环境也会对学习者产生重要影响。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可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不断反省、升华,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反思还可以发展理性思维的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发展持续学习的能力。

3.体验式教学强调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必要因素

学习者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地领会和掌握,而是简单的记忆,因此语用能力的欠缺是外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体验式外语教学中,总结与反思可使学习者在占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梳理语言知识要点。当然,个体存在着差异,有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总结与反思就可以形成经验,而有的则不行,需要反复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体验,经过不断内化、调节才能够形成。总之,总结与反思使学习者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语言习得的盲点、障碍,并及时予以修正,使学生的语言认知螺旋上升、不断深入,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语用能力的提升。

4.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与应用,实践与应用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核心要素

将理论和实践建立有效的联系是体验式教学的精髓。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实践和应用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韦斯特曾指出:“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 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 脱离语言实践的外语教学不会有好的教学成效。所以在外语教学中,不能把外语仅仅作为知识来传授,而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具体情景、环境和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笔者曾用数控专业做实验班,在我院实训场所进行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时段:2学时;地点:柔性生产装配线实训室;教学要求:通过2学时的学习,每个学员用英语描述该生产线的工艺过程;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任务工作驱动,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咨询者。其教学过程实施程序为:导入复习下达任务成立小组小组考察装配线小组交流活动各组选派代表介绍工艺流程教师评价及总结。课上学生们表现出积极、踊跃、主动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灵活地把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纯被动接受方,而是主动吸收方对信息,进行选择,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能唤起他们“我要学”、“我要参与”、“我要表现”的欲望,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学习效率高,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样机会。另外,在语言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更多的是学生获取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模式,这种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对学习者的观念、意识、态度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5.体验式教学强调情景化学习,情境化体验是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转换的有效因素

学习过程处于各种模拟情境或创设的真实情境之中,使学习者在情景语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实践所学语言,提升语用能力。因为语言的运用是在一定的情景或语境中发生的,也就是说,语言运用离不开语境,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也与情景语境紧密联系。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语言习得不能过分依赖书本,也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只有在恰当的情景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实践语言规则,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情境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课并通过设置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进行英语教学,既可以把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语言教学内容中,又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语境中进行语言的习练,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例如,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拥有校内实训场所,英语教学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可以延伸到实训室、车间等场所,真实的情景语境可以使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产生一种真实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言习得成效。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知情境与英语声音和文字的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效果比单纯的听、读好得多。有人说,学习英语的成效是一可变函数,在智力认识活动一定的前提下,它的可变量取决于人的情感或情境因素,可见情境化体验对外语教学的举足轻重。

四、结语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通过感受、体验、分享、总结、反思、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学成效和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构建有重要的影响和积极促进作用。实践证明,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刺激学生主动建构,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有利于诱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内因,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深入,认知的升华,情境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活跃性和实效性。总之,体验式英语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发展。体验式教学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体验式英语教学虽然具有多种优势,但同样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穿插进行,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使他们有机统一于外语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外语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经验与教育》[a]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选[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350

[2]kolb,d. a. ( 1984 ) .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3][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朱小蔓: 《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性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6]施良方.试论北美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j].教学研究,1993(1)

[7]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一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4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验教学 师生关系 创造过程 探索方法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孩子们玩耍时,趁其不注意,将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放在桌子边角上,孩子们不小心将玻璃杯打碎了;第二次又将杯子放在桌边上,孩子们在玩耍时,就会注意到放在桌上的杯子,将杯子放到安全的地方。从这个实验当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切身体验后能够形成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体会。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学习习惯和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生经历和实践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传授基础知识,学生主动接受,进行知识重新创新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对学校教育中的体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主要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一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知识,探索内在规律,形成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过程中,体现思维水平,发挥创造潜能,发展能力水平,实现学生体验数学内容的精彩、探究知识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我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就进行体验教学谈谈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学习氛围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曾经明确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追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知识体验的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只需认真听的传统教育旧模式,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独特个性和品质人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学生真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体验知识内容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班集体和同学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教学的环境,设计适宜学生集体讨论、进行有效查缺互补、方便分组操作实践等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在交流观点看法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在体验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不足和差距,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进行体验知识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注重学生体验创造过程,增强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实际效率

创造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学生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动表现。它是学校教学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体验知识的平台。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心理层面上进行知识的感知体验。如在学习路程、密度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验演示操作和讲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楚直观的印象。为学生以后进行知识体验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实践层面的实际知识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体验活动,向学生提出体验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地进行体验,同时要做好活动过程的指导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对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做法和步骤进行实施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我提问:“如果有两个三角形,要使它们全等,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从而找出判断三角形全等的相关条件。

三、指导学生体验探索方法,提高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

1.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够积极地体验知识,源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质疑,对教师讲解的质疑,对同学观点的质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在教学的关键之处设置一些问题和观点,让学生进行质疑活动,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活动,探寻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中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归因方式;统计分析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Heider(1958年)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归因方式,也称之为“归因风格”或“解释风格”,是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的期望,对不同事件的原因做出一种相似的或习惯行为方式的推理倾向。归因方式与自尊、抑郁、学习动机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社会的重视。本研究在对高职学生的不同性别、入学方式、专业和有无实习经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归因方式的特征与特点,以便为高职学生在塑造自身归因方式、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处理事情方式上提供宝贵的建议与良好的基础。

一、被试与方法

1.研究被试

本研究被试从天津市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被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1份,有效率90.17%。在样本中,男性245名,女性296名;技校入学104人,高考入学437人;自己意愿345名,父母亲人或朋友建议139名,调剂57;乡村329名,城镇212名;文史类271名,理工类270名;独生子女230名,非独生子女311名;有实习经验352名,无实习经验189名。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量表采用的是Ler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该量表共有48个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有24个项目的学业成就归因;另一部分是有24个项目的人际关系归因。本研究只采用学业成就部分来判定学生的归因方式。该部分量表的项目分为4组,分别为能力、努力、情景和运气。努力和能力为内归因,运气和情境为外归因。该量表采用的是5级评分方法:0――完全不同意,1――比较不同意,2――一般同意,3――比较同意,4――完全同意。同时,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适宜。

3.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对归因方式的各个维度,在性别、入学方式、专业、是否有实习经验四个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其归因方式进行差异比较。

1.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得知,高职院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存在差异显著,并在的“情景”、“运气”、“外归因”三个维度上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01)。从具体得分上看,在做归因的时候,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在情景得分上,男生要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周围情景所致;在运气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要高于女生,无论成功与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运气。

2.高职院校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发现:无论是技校入学,还是高考入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总体上以及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即入学方式对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作用。

3.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研究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虽然高职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努力归因维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努力维度的得分上看,文史类的学生要高于理工类,即文史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身努力情况。在其他维度上并无存在显著性差异。

4.高职院校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

通过对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研究结果看出,有无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在归因方式总体上并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运气维度上,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说明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此外,内归因维度上,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要高于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得分,充分说明有了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判定,而不是将原因归结于外部。

三、分析

1.不同性别的学生归因方式

本研究表明,性别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总体上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加倾向于采取外归因的方式进行归因。在情景得分上,男生要高于女生,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周围情景所致;在运气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要高于女生,无论成功与否,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运气。这与荣建英(2014)研究结果部分一致,即在面对失败方面,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外归因。本次研究结果也说明了性别是学生的归因方式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传统观念认为高职院校是接受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这种固有的观念会造成学生都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事物,试图摆脱这种压力,因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他人对他们的态度。其二,男生较女生的反抗意识强烈,于表达方式又较为直接,更加难以接受事情的原因总是自身的问题,所以较女生而言,男生更加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外部。

2.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

由于对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归因方式比较并未发现存在差异,无论是技校入学,还是高考入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因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并未发现有前人探讨高职学生入学方式对其归因方式的影响。对此研究出现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在未进入大学时,学生的归因方式还没形成一定的模式,处于一种待开发与待培养的状态。所以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要不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归因方式差异比较:总体上无差异,在努力归因维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努力维度的得分上看,文史类的学生要高于理工类,即文史类的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努力。这与前人的结果并不一致,荣建英(2014)认为,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将事情的原因归结于运气的好坏。而李成齐(2005)研究认为大学生文、理科的归因方式是根据事件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就总体而言,文、理科大学在归因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研究被试群体的不同性,势必造成研究结果的差异性。高职院校的文史类学生多为女生,正如在比较学生不同性别的归因方式所提,男生的好动与反抗意识强。相反,女生在进行归因时表现的就较为理性,这仅仅表现为在努力维度上,而在内外归因方式上,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4.有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归因方式

从表4的研究结果看出,有无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上的运气维度与内归因维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影响,即在运气维度上,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得分,进而说明了没有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习惯性采取运气归因对于原因的总结。相反,对于具有在外实习经历的学生而言,她们在内归因维度上的均值得分要高于没有实习经验学生的均值得分,充分说明有了实习经验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判定。这不仅得益于他们在社会外部环境下受到的锻炼机会,而且与他们自身积极主动地需求正确的归因方式密不可分。

虽然,有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有着正面的向上的影响作用。但是就整体而言,有无实习经验对高职学生归因方式总体上差异并不显著,这也就对那些没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四、结论

(1)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性别的归因方式上达到显著性差异。(2)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入学方式、专业、有无实习经验比较的归因方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Metalsky, G.I. Attributional styles: Toward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M].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