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党校结业论文

党校结业论文

党校结业论文

党校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36-02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民办高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推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深受较多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特别在毕业生党员教育方面相对更为突出,如何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摆在全体党建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毕业生党员是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毕业生党员综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因为毕业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其表现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集中体现。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党员,将有力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党员教育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毕业生党员教育开展的情况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呈现出实习实训分布区域广,难以集中;参加党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时间少;思想不稳定,就业考研压力大等特点,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将有效帮助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矛盾和困难,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三) 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是毕业生党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即将踏入社会,未来需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毕业生党员自身政治修养、能力素质、人格魅力等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毕业生党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只有大力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在民办高校方面

1.毕业生党员教育的观念意识不强。部分民办高校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意识不强,导致毕业生党员教育缺位、错位和失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毕业生党员往往脱离或游离于基层党组织,无法接受应有的教育培养,极大影响了民办高校党员教育的质量,阻碍了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2.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内容上往往根据上级意见和要求简单教条式的照搬,未能结合毕业生党员思想特点、专业背景、就业实际等方面来改进教育内容。在教育形式方面,依旧选择以学文件、念报纸、读材料等传统教育方式,较少采用实践教育体验、网上学习交流、讨论互动等新载体新形式,综合教育形式的运用更为欠缺,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3.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党务工作者配备不足。民办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一般由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老师兼任,辅导员日常事务繁琐,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教育,教育出现放任自流的局面。同时,部分辅导员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的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业务工作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难以保证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在毕业生党员方面

1.毕业生党员理论素质不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较多毕业生党员认为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是关键,考虑的是能否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等,关心的是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忽视参加党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将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边缘化。同时,由于毕业生党员在校外实习实训,分布散难以集中,直接制约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开展,导致毕业生党员理论素质不高。

2.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不足。部分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不足,主要表现在未能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表率作用;在联系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等等。

3.毕业班党员思想波动较大。毕业生党员有的想尽快离开学校到社会去实现自己理想价值;有的对学校恋恋不舍,不舍四年的同学情、师生情而不愿离开学校;有的害怕进入社会去直面竞争和挑战等;有的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等等,面临较多的矛盾、困惑、压力,使得毕业生党员思想波动较为突出。

(三)在毕业生党员家庭方面

家庭是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毕业生党员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毕业生党员家庭往往只是提供毕业生毕业阶段的生活费、求职费等费用开支,忽视了对毕业生学业、就业、心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尚未很好的发挥家庭在毕业生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影响毕业生党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影响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和发展。

(四)在实习就业单位方面

大部分毕业生党员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青睐,充实了单位的人力资源储备,但是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明显不足,特别是实习单位,缺乏对顶岗实习的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缺乏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定性与定量考核,尚未建立与民办高校共同教育管理毕业生党员的机制和模式,因此,民办高校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党员教育时常出现漏洞和真空。

三、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观念意识,大力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民办高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认同,加强顶层设计,重新审视和定位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将毕业生党员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门成立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合理设置毕业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做好毕业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化流程加大考查力度;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就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党员充分就业;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认真做好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考核与评价等,不断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坚持与时俱进,丰富拓展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民办高校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重在丰富拓展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教育内容方面,可根据毕业生在校学习、校外实习、离校之前、离校之后这四个阶段和时间节点,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内容,在校学习阶段以党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等为重点;在校外实习阶段以组织纪律、安全法制等为重点;在离校之前阶段以文明修身、感恩自律等为重点;离校之后阶段主要是跟踪调查毕业生党员参加工作初期的表现,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在毕业生党员教育形式方面,在校内可采用主题报告会、座谈会、辩论赛、演讲赛、网上互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校外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革命纪念馆、重走红色路线等形式开展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毕业生党员的优良品格。

(三)加强队伍建设,精心打造优秀的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

民办高校要结合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和党建工作任务,认真选配好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精心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专兼职结合的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在教育培训方面,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分阶段分层次有目标的提升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加强网络党建工作能力,让毕业生党建工作队伍熟练驾驭各种网络传媒,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在管理考核方面,不断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务竞聘、奖惩、晋级等挂钩,激励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立足本职岗位发展,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民办高校要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学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平台,推行党员宿舍挂牌示范,将毕业生党员名单和照片在宿舍区公示,让毕业生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用一言一行做好示范,争做优秀典型。积极推行“朋辈辅导”平台,加强毕业生党员与同学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努力成为联系学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鼓励毕业生党员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创建就业创业平台,大力加强就业创业典型的选树宣传,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党校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党务干部 队伍建设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多元复杂,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就要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此,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以确保高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切实把高校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本文试从分析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新时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意见。

一、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的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加强,绝大多数党务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党建工作中切实发挥了骨干和中坚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差距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的,特别是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和发展规模都上了新台阶。师资队伍在高职教育发展中无疑是主力军,是主体力量,而党务干部的作用及重要性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普遍的共识。虽然近年来,中央了一系列高校党建工作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高职院校有学制短、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部分同志认为在校生人数、固定资产数、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硬条件、硬指标非抓不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长期工程, 软任务、软指标,可慢慢来;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实际很虚,见不到效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就出现抓抓放放,时紧时松现象;党务干部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不少人不愿长期从事党务工作。近年来,高职院校新进人员多以教学人员为主,党务干部力量不足,即使不断补充新生力量,由于待遇低、责任大的现实原因,年轻干部换岗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党务干部队伍不稳定,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2.党务干部队伍结构不太合理

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构成主要来源教师或管理干部。一般来讲,与教学的师资力量配备相比,党务工作的人员配备、人员素质和专业对口等方面均有一定差距。某高职学院在一次调查中结果显示,党委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中,学历结构80%以上为本科学历,年龄结构50岁以上占40%,党务干部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或相关专业背景的要求,多以工科专业和管理专业为主,具有专业背景的人不到13%。形成了党务干部学历层次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数没有党务专业背景的局面。客观上党务干部业务水平不高,他们对党的理论和历史了解不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够,缺乏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缺乏党务工作的相关经验,很难将党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从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上来讲,党务干部队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这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长远发展不利。

3.党务干部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分别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揽子培养计划,通过送培、引进、老带新、顶岗锻炼、兼职等途径,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实现了师资队伍的优化结构和质量提高,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提高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对党务干部队伍的培养则缺乏长效机制,在专业培训、交流、传帮带、梯队建设等方面缺乏总体规划,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党务干部的培养,也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4.党务干部工作现状很难适应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新要求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党的建设、党务干部队伍总体上同肩负的使命是适应的,但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一是提高办学质量,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亟待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四是高校稳定工作,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径、效果等,以上方面都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党务干部的工作领域日益广泛,肩负的担子重、责任大。如许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往往身兼数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学生管理与就业、维护稳定工作、工会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等,基本上承担了除教学管理之外的所有工作,这种全能性的职责,使党务干部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成为负责杂事的“管家婆”,一支“救火队”。客观上造成他们很难有时间进行党务工作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不利于党建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党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在新形势的要求下积极创新、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径,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上讲,作为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在学习党的理论,结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一方面是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够、认识不深,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党务干部在党建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实践探索不少,但总结不够,科研成果不多,这种现状也不利于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对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要按照十七大要求和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和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实际,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就推进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做出一系列决策。全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应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挑战的迫切需要。高校党务干部作为高校很重要的管理力量,是新时期高校党建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党的建设。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收入待遇和评选先进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贡献,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这也是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加强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党务干部当做专业人才,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在政策和待遇方面予以倾斜,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使每个干部都具有党务管理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

2.健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设高职院校后备干部队伍体系,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在补充、使用党务干部时注意来源多元化与动态稳定化。高职院校要制定工作规划,组织长期实施:一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党务岗位上来,注意把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交流到党政部门”;二是强化党建理论学习与专业化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确保培训的常态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在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工作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党务干部符合岗位要求,逐步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三是完善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注重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党务干部受关注、年轻干部受锻炼、优秀干部受重用,形成有利于队伍成长的健康氛围;四是规划好党务干部队伍的职业发展,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事业发展融入到学院的改革发展中,使其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3.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实际,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理论研究

在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要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始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理论研究,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理论发展推动工作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党建工作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务干部;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决策水平,并善于运用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党建工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源潮.在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08,(2).

党校结业论文范文第3篇

1 医学院校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第一,医学院校中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往往个性张扬,情感丰富,敢于追赶潮流,乐于表现自己,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比医学生略胜一筹。同时,由于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东西新理论,也更容易受国际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如果引导教育不到位,容易误入歧途。这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与常年专注于医学实验和医学知识的医科学生相比,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政治上先进意识更为强烈,更为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和整个人类在政治制度、经济手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在政治生活中表现积极,自觉要求进步的意识强烈。第三,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不同,学生毕业后多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就业,这使得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第四,医学院校中的人文社科类专业起步较晚,缺乏文科专业蓬勃发展的文化积淀。在浓厚的医学学术氛围中,部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易产生被边缘化的心理状态,对自身发展的目标及定位不明确,对前途感到迷茫,缺乏归属感。

2 新形势下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以下称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36人,正式党员19人,预备党员17人,其中,教师党员5人。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冲击,价值取向呈现层次性和多元化趋势,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挑战。调研显示,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管理模式单一,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学院法学、应用心理学、英语三个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党员全部编入同一个党支部,由于学生党员之间在理论水平、认识高度和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性,单一的管理教育模式,使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弱,难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引导教育,出现了部分学生党员缺乏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现象。

(2)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缺乏有效载体和激励机制。通过调研了解到,日常的组织生活形式多以理论学习为主,由于形式单一,缺乏有效载体,学生党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进步未能及时落实到行动中,理论和实践脱节。此外,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

3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学科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

(1)理顺党支部内部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增强组织凝聚力。根据专业差异将学生支部划分为三个党小组,每个小组帮带若干个班级,每名党员帮带若干名入党积极分子或若干名团员青年,形成一个主干,三个分支,若干作用点的网状脉络,纵向通达,横向连接,通过高年级班级帮带低年级班级,高年级学生党员帮带低年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至普通学生,带动全院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种复合式、网络化管理模式,一方面理顺了支部内部的管理脉络,提高了教育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帮带作用,扩大影响面,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学生党员的归属感。

(2)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统分结合,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将学生党支部的学习内容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有层次地进行教育。“规定动作”指由支部统一安排,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基本理论的集中学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自选动作”指各党小组根据年级专业特点并结合专业知识,在学院内、校内、社会上开展调研和服务工作,在实践中彰显党员先进性,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3)采用“多对一”培养模式,创新党员发展培养思路。在教育中,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强调党的光荣历史转变到强调党员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上来,改变“入党光荣论”的笼统提法,树立入党就是向先进靠拢的“入党先进论”。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上,既充分发挥培养人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党小组、辅导员和群团组织的积极性,多渠道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改变原有“一对多”的低效培养方式,在“一对一”主要培养联系人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多对一”的高效培养模式。

4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成效

通过创新学生党员管理模式和理论学习模式,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核体系等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了组织归属感。通过划分党小组,将小组活动和支部活动有效结合,增强了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了组织归属感。在2011年“学雷锋”活动中,学生党支部三个党小组根据小组专业特色,分别开展了心理测量,趣味英语课堂和普法宣传等实践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激发了党小组的创造力,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2)拓展了工作领域,拓宽了工作范围。多元评价体系的引入,使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及作用的发挥延伸到了公寓和课堂,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增强了党员模范带头意识;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的创新,既保证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范围,使党建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互相帮助、彼此鼓励、先进带后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本年度各类评优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者比例数较上年度增长了4.7个百分点。

(3)促进了育人目标的实现。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显示, 学院93%的学生具有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90.2%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2.3%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医学院校中人文学科的优势,专业定位更为明晰;98.7%的同学表示要秉承“仁心 妙术”校训,将高尚的医德精神贯穿于学习生活实践,将严谨踏实的做事风格融入到自身发展的实践中。

(3)采用“多对一”培养模式,创新党员发展培养思路。在教育中,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强调党的光荣历史转变到强调党员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上来,改变“入党光荣论”的笼统提法,树立入党就是向先进靠拢的“入党先进论”。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上,既充分发挥培养人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党小组、辅导员和群团组织的积极性,多渠道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改变原有“一对多”的低效培养方式,在“一对一”主要培养联系人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多对一”的高效培养模式。

4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成效

通过创新学生党员管理模式和理论学习模式,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核体系等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医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了组织归属感。通过划分党小组,将小组活动和支部活动有效结合,增强了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了组织归属感。在2011年“学雷锋”活动中,学生党支部三个党小组根据小组专业特色,分别开展了心理测量,趣味英语课堂和普法宣传等实践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激发了党小组的创造力,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2)拓展了工作领域,拓宽了工作范围。多元评价体系的引入,使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及作用的发挥延伸到了公寓和课堂,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增强了党员模范带头意识;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的创新,既保证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范围,使党建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互相帮助、彼此鼓励、先进带后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本年度各类评优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者比例数较上年度增长了4.7个百分点。

(3)促进了育人目标的实现。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显示, 学院93%的学生具有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90.2%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2.3%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医学院校中人文学科的优势,专业定位更为明晰;98.7%的同学表示要秉承“仁心 妙术”校训,将高尚的医德精神贯穿于学习生活实践,将严谨踏实的做事风格融入到自身发展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王,杨爱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0).

[2] 张新峰.和谐推进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J].南京:改革与开放,2009(20).

党校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党建工作 现状简析 创新策略

1 当前中学党建工作现状简析。

1.1 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及利弊。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管理工作。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总的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建国初期(1952年前)实行校务委员会制,“由进步的教职员代表组成”,“发扬民主,对学校进行初步改革”,但也“容易产生极端民主和无人负责的现象”:二是1952年到1957年左右实行校长负责制,1952年3月,经过国务院的批准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规章(草案)》。在《规章》中规定:“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从此,校长负责制进入了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研究领域。校长由政府委派,直接对人民政府负责;三是1957年整风反右后到“”开始前,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即党委领导制),“中小学普遍建立党支部,党支部领导一切,实际上是书记说了算”;四是1978年以后至1985年前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实际上,这种政治力量过于强大条件下的均衡形成的都是党委领导制。但我们应当看到,这种体制由于党政职责不清(党支部领导却不负责,校长无权领导却要负责),容易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行政机构和行政负责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五是1985年以来,实行校长负责制。为综合协调各种矛盾,1985年5月29日,中共中央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并设想了一整套以校长权责为核心,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的管理体系,设计了一个在理论上较能综合平衡各方关系的机制。应该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负责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体现在校长的权力与职位、决策与指挥、领导与责任得到统一。但是,在校长负责制下如何把党支部过去对学校的直接领导转变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保证,正确处理好校长与书记的关系,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唱好“一台戏”,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学校管理体制中对党支部书记的安排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由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以保证校长负责制的落实;二是对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安排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但在具体工作上则模糊化。就前者而言,将实施者与监督者合二为一,这使得在校长负责制内部产生矛盾,即校长的领导与党支部的监督不再处于平等的地位,使得监督附属于领导,难以发挥作用;就后者而言,模糊化的工作使得党支部书记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对自己角色形象感到茫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校长与书记之间的矛盾,有人提出并实行让校长兼任副书记,或让书记兼任副校长。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可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校长和书记在处理学校内部事务、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位,校长有校长的权力和责任,书记有书记的权力和责任,两者谁也不能代替谁。让校长兼书记或书记兼校长虽然可以解决校长和书记之间的一些不和谐,但会导致校长和书记之间的职权不分、互相推诿的现象。因此,在学校内部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大前提下,让校长兼书记是不可行的。

1.2 当前中学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来,在市县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党组织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把学校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创建全省“十面红旗”党组织为载体,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推动学校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日趋深化,为学校队伍的团结稳定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但是,在目前中学党建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困惑问题,总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校长与书记之间存在一些不和谐;②人们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识和氛围有所淡化;③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发挥不力;④一些党员的宗旨意识、组织观念、思想作风需要进一步加强:⑤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党员管理方法陈旧,在实效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2 新形势下中学党建工作创新策略的思考。针对上述目前中学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困惑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来学校党务工作的实践,就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策略谈几点看法。

2.1 明确指导思想,做好服务工作。学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学校党建工作,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是做好学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学校党支部支委一班人必须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大战略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决定》指出:“学校党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志指出:“试行或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其他学校也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决定》和同志以同志有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搞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学习体会是: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作用,主要应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建工作始终要为学校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服务,同时,要积极支持校长的工作,充分发挥校长和行政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健全行政指挥系统,尊重和支持行政领导独立负责开展工作,保证政令畅通,全面推进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2.2 认清基本任务,做好服务工作。实行校长

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下,学校党组织虽不直接领导学校的行政业务工作,但它担负有强化自身的政治领导功能,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四有新人”做出贡献的责任。要搞好学校的党建工作,学校党组织必须明确以下两项基本任务,并集中精力抓好这两项工作。

2.2.1 切实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抓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班子建设得好坏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党支部在抓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要狠下功夫。正确处理好书记与校长的关系,党支部书记应经常与校长沟通信息、默契配合、互相支持,使党、政、工、团拧成一股绳,团结奋进,共同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要求班子成员要以学习、团结、勤政、廉洁、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作风,做到思想正、作风硬、要求高、自律严;大兴务实之风,带头学好政治理论,带头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任务、服务宗旨、管理思想和培养目标;班子成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法规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讲团结、讲大局、讲稳定、讲发展;勇挑重担、勤奋工作,不计得失、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同时,要抓好中层干部的培养教育考核工作;抓好后备干部培养、推荐工作。近几年学校的干部都是从教学一线上提拔起来的,文化素质高,年富力强。但是教学有水平,不等于有领导水平;有工作热情,不等于有组织能力、有工作方法。为此,党支部要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有计划地安排组织好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团结、协作、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创新”的干部队伍。还要切实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求真务实,廉洁守纪。坚持每学期召开教代会,进行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干部。定期由党支部主持召开干部民主生活会,深入师生、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干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学校领导班子内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坦诚相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群策群力地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扎实而有序地开展下去。

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要加强学校党组织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注重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党员政治业务学习,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纪政纪条规、十六大、十七大文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素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还要教育党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带头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立志“不当教书匠,争当教育家”。在一线工作岗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二要完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党组织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组织发展党员程序制度、党员电教制度、党员示范岗制度、三培三带三联制度、党员百分考核制度、党支部工作百分考核制度、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学校业余党校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考核和党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并逐步使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要严格党员发展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学校党员发展工作。通过严格推荐程序,严格培养程序,严格考察程序,严格公示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吸收入党的都是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以确保党员质量。同时,加强培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与联系考察。通过组织谈话、入党介绍人的严格培养考察、个人思想汇报、党内外群众评议等形式,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考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学校党组织队伍,提高党员整体政治素质。四要继续抓好学校业余党校工作,认真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团委会干部参加党校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意识和党纪观念。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坚持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有计划、有内容、形式多样的教育,充分发挥业余党校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的作用。五要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学校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开展政风、行风、党风评议,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党员的正当权利,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严于律己,廉洁从教。

三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校长的指挥畅通无阻,保证学校政令畅通,学校党支部一定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健”为指导思想。全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且有带头人的观念先进、师德高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教学技艺精湛、综合素质拔尖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首先要抓好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要把政治业务学习列入学校日常工作议程中,使广大教职工及时了解党、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国尤其是本地教育教学、教改动态,增强教职工遵守政策法规、校纪校规的自觉性和爱岗敬业精神。拓宽教职工政策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视野。

其次,要抓好教职工师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职工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学校党支部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题讲座、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和政风、行风评议、整改系列活动,宣传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师德标兵事迹。批评制止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通过违反师德的反面典型和师德标兵事迹实施正面教育,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从树立新时期教师社会形象入手,将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相结合;二是从开展教育活动入手,将开展活动与完善管理相结合;三是从思想教育入手,将思想教育与岗位实践相结合。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的师德师风教育滔动,要求全体教职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育是服务”的思想和“热爱学生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教育”的两种思想;树立立志成才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勤奋踏实的实干精神、不计较得失的奉献精神、奋发向上的拼博精神七种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专业知识素质、教学业务能力素质、教研和示范辅导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达到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多,使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

再次,要坚持走访谈心制度。走访谈心活动是党组织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思想的主要形式,通过走访谈心,可以深入了解广大教职工心里在想什么,想要干什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什么要求建议,从而为发挥教职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工作思路。开展走访谈心活动要形成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五必谈五必访”,即工作变动必谈,思想出现滑坡必谈,教职工中闹意见必谈,工作出现失误必谈,家庭出现纠纷必谈;逢年过节对离退休及病休教职工必访,教职工家中有大事必访,教职工有病住院必访,教职工亲属有重病必访,家庭中出现纠纷必访。经常观察校内教职工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在细微之处关心体贴帮助教职工,使他们感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使全校教职工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为学校的各项工作献策献力。

2.2.2 认真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新时期,学校党支部要注意充分发挥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把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管理思想和办学目标之中。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和教职工大会,组织教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并以此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使教职工依法执教、敬业爱岗、为人师表。要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营造人际关系和谐、团结、友善的氛围,顾全大局,形成合力、谋求发展,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精诚团结、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抓质量、树形象为己任,树立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创现代化名校、育世纪创新人才的思想。

新时期,学校党支部要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协调、检查、督促各部门德育工作计划的落实。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班主任岗位培训,召开德育工作研讨、经验交流、主题班会、家长会、师生座谈会,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艺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广播站、报纸、黑板报、影视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纪律、法律、安全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民族精神、科学发展观、诚信、感恩、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常规,以立志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依法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自主育人”的德育新局面,使他们个个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新时期,学校党支部要继续抓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制度文化、领导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寝室文化、教师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等,通过组织学习、自我剖析、民主评议、整改查处、总结与评比活动,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开展“文明教工”、“文明学生”、“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楼院”评比等活动,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2.3 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服务工作。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抓大事,突出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2.3.1 确立“中心意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学校党组织所做的一切都要围绕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进办学效益这个中心,偏离了这个中心,就偏离了方向。所以,学校党支部要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教学工作,积极服务于教学行政工作。不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书记抓稳定、校长抓发展,工作上书记校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合作,认真及时地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为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2.3.2 抓好组织的健全。组织健全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和加强对党员实施严格有效管理的可靠保证。保证将所有党员都置于组织之中,都在管理之中。

党校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9-0043-04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等学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承担者,是面向高校师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忠诚捍卫者,是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坚守者,更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的笃信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多年来,这支队伍在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服务高校中心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要求广大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牢记使命,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精深的业务能力及时处理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只有当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把高校党建工作推向更高的境界和科学水平,使高校党建工作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1]

一、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与使命

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相关表述,高校党务工作主要包括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大方面;[2]而在高校中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就构成了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主体。作为承担和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责任与使命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得以不断丰富、拓展。由于党建工作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促进和组织保障的重要作用,因而其时展主题必须与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联动起来。[3]党的十做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4]为在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顺利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指明了科学道路。为此,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当前,在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落实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任务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则是专业化建设。[5]作为一个在管理学领域常被提及和使用的概念,所谓的“专业化”是指个人或组织(团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是一个需要经历成长、成熟直至经历挫折而走向成功的检验过程。基于对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所面临局面和时代背景的分析,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内涵可归纳为:新时期高校党务工作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知识积累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专业训练、技能培养和工作实践后,从事具体高校党务工作的素养、水平与能力突出,具备独自开展和处理日常性、基础性党务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具有高度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协同意识,能够自觉结合高校党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同时,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者在从事具体的党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中,能够自觉按照《》和相关制度、文件的规定与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能够灵活运用党的基本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尊重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有效地研究、分析与处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善于将理论研究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因而具有干部与教师的“双重”职业属性。

(二)时代赋予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新的职业内涵

随着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高校党建工作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也丰富和拓展了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1.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能。高校是广大青年学生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才报国的重要园地,也是帮助青年学子点燃梦想、放飞梦想、培育梦想和成就梦想的地方。[6]因此,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必须牢记立德树人这一崇高使命。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不但要利用好入党启蒙教育、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和党员再教育等“第一课堂”教育阵地;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教育,逐步培育和建立高校党建育人文化,并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融入高校的“育人”环节中。在推进高校党建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应通过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中,真正把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景向大学生们讲清、讲透,把伟大梦想的实现路径讲明白,进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励志将自己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还要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弘扬“中国精神”,集中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后,还要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6]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高校党务工作具有的育人职能并没有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因而造成了高校师生对党务工作队伍“教育者”身份的认同缺失。

2.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力量。在第二十二次和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并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党建的根本性任务。为此,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在广大师生当中具有号召力、感召力,以及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侵袭时表现出的免疫力、战斗力如何等等,关键就在于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肩负着捍卫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重要使命;而庄严使命的召唤,需要新时期的高校党务工作者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思想素养,还要具有高超的工作技巧、办成事的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品牌”的自然代言人,他们的身体力行对高校师生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将直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识在高校传播的深度、广度,进而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效性。

3.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带来了希望。但是,由于配套政策和执行细则的缺失,使得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长期处于“有声音、有期盼”,却苦于“无行动、无进展”的尴尬状态。当然,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翘首企盼“春天”到来的同时,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也存在一定问题。一项涉及全国21所大学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现状的调查活动显示:当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中约有超过70%的同志年龄段集中在35-40周岁期间,队伍年轻化趋势显著,职业发展诉求旺盛。在受调查的高校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比例达到了65.15%;特别在一些“985”、“211”高校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较高,显示出这支队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和较为优秀的知识结构,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奠定了学历、知识和素质的基础。调查中,有57.58%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达到或超过3年,既体现出这支队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也反映出这支队伍存在着流动性慢、职业发展“出口窄”的问题。[7]归纳起来,制约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不同高校间或同一高校不同院系间的党务工作者,其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存在不均衡现象;二是部分高校对于党务工作队伍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树立起将党务工作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置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全局意识;三是高校普遍缺乏支持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政策、制度,尤其在高校党务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职称职级评定、学习进修与业务培训,以及收入待遇与评价表彰等具体方面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四是部分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五是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职业发展链条”短,职务内的发展空间有限、队伍流动慢。

二、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高校党委、行政与学术等多方参与,因而是一个多维度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为此,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应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高度着手,在充分考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任务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明晰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结合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自身特点,以科学的党建理论体系、高质量的职业化标准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科学制定和完善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同时,通过培养和造就集“研究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专家型”于一身的“五维一体”式的高校党务工作骨干,实现“以点带面”式的整体发展格局,或许将是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突破口。

(一)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推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指南,以第二十二次和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个中心目标,结合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面临的具体实际,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服务和创新意识突出的专业化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同时,高校各级党组织也要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以推动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契机,积极主动地将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纳入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打通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在职称、职务“双向”发展晋升的职业通道,确保那些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高校党务工作骨干,能够成长为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高校党建实务领域的“行家里手”。

(二)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打造一支敢于迎接挑战、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既是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1.科学制定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一是要有顶层设计。这就要求规划设计者必须从高校党建科学化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为核心指针开展系统设计,即“站得高”。二是要具备前瞻性。这就要求规划设计者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超前谋划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方案和路线图,达到既能够指导当前工作,又能够引领未来的规划目标,即“看得远”。三是具备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和其他人才队伍建设一样,必须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人才流动是必然趋势,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既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又要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即“做得实”。

2.优化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结构与人员配置。选配好高校党务工作队伍,首要任务是要把好政治关,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考察,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中有威信、实践中有创新的同志选配到高校党务工作岗位上。其次,按照“五维一体”式的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标准,大力选拔和培养优秀的青年党务工作骨干,以制度形式对其长期的职业发展给予支持和保障,打消他们发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切实营造鼓励青年党务工作者安心干事业、支持青年党务工作者能够干成事业的校内氛围。第三,注重对资深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和爱护,一支高质量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中不可能只有年轻同志,一批经验多、阅历深、工作方法独到的资深高校党务工作者,对于传承高校党务工作传统、优化队伍结构、实现新老同志间的“传帮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可以通过“拜师傅”、“结对子”,以及组建团队联合攻关党建课题等多种形式,促进和实现“新锐”与“老将”间的协同发展。

3.建立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培养与培训的长效机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又要有科学的指导,这就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培养、培训,提供足额的培训经费,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与终身培训制度,实现培训工作“经常化、定期化、长效化”,努力提高党务工作队伍做好基层党建党务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与基本功。同时,要不断拓展实践锻炼的深度和广度,组织高校党务工作者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和海外研修等活动,以开阔眼界、锤炼意志、充实头脑,避免“坐井观天”。最后,还要高度重视高校党务工作者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用制度和政策引导他们敢于直面新问题、新挑战,注意总结和提炼工作经验,探索和把握工作规律,主动开展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自觉提升专业化素质。

4.促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与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为解决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有业务、无专业”的职业发展困局,同时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普遍不足、质量普遍不高的状况,可以通过增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实现两支队伍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切实将党建实务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同时,从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整体质量的角度考虑,随着“五维一体”式的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成长,这就为实现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与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质量保证;而且,增加两支队伍之间的学术与职业角色的互换,也有助于促进两支队伍间的全面融合,进而打造集高校党建党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队伍。这其中,破除高校党务工作队伍职称与职务“两条腿”发展的制度障碍,是实现党务工作队伍与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节点。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推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如何提升党务工作队伍自身素质与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这两个核心环节上。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队伍要发展、要政策、要待遇,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并取得公认的、令人信服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应当摒弃“等、靠、要”的想法,主动加紧制定、创新、出台与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配套的政策措施。最后,在推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努力协调和处理好高校党委与行政、机关与基层、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之间的关系,以多维度、多系统协同发展的理念,推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王育红.新形势下高校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的路径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2]许益锋.新时期高校党务政工干部存在的困惑与对策思考[J].高教探索,2015,(1).

[3]卢丽君.高校党建工作要注重整体推进内涵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张社争,刘建德,杜红荣.高校党务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