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部队保障处处长

部队保障处处长

部队保障处处长

部队保障处处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资金;保障

资金指以货币形态存在,可立即投入流通并形成支付能力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研究资金应急保障问题,既是应急行动对资金保障工作的要求,也是我军资金保障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为我军应急作战资金保障积累相关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作战资金保障的效能。

一、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特点

军队参与处理应急行动,性质介于战时和平时之间。其财务保障既不同于战时,也不同于平时,它有自身的特点,尤其在经费保障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有正确把握应急行动财务保障的特点,才能科学制定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办法。

(一)受领任务突发性强,经费筹措困难多

应急行动财务保障任务急,时间紧,从下达预先号令到实施向集结地域推进,通常只有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经费筹措困难很多,尤其是筹措携带现金比较困难。不少急需物资来不及向上级请领和动用战备储备,只能就地购买;一些应由地方提供的器材,因应急只好自己出钱筹措,都加大了现金需要量。同时,部队执行处理应急行动任务,常常是在异地实施,部队到驻地后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很快开设银行账户,而一些零星开支及生活费用又急需大量的现金支出,携带现金至少需15天的标准量才能保障部队的经费急需。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部队正常库存现金只有5—7天日常开支,远不能满足应急的需要。

(二)保障对象组成复杂,保障组织协调难度大

应急行动任务保障的时间、地点可能随情况的发展变化而随时改变,经费供应及保障对象更加复杂,供应范围随时变化,除需要银行的正常划拨外,还需要大量的机动资金供应。参加处理突发事件的力量组成十分复杂,既可能有作战部队,又可能有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根据形势需要,作战部队除本战区陆军外,可能还会有空军、海军、二炮、军队和其他战区部队加入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建制的部队,在中转和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财务保障全部或部分由一个单位承担,不仅使得财务保障任务更加繁重,保障关系更加复杂,而且由于我军的联勤体制尚不十分完善,财务保障的组织协调更加困难,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漏供、断供。

(三)经费开支范围广,经费计划供应难

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执行应急行动期间,很难按照经费使用原则掌握开支,只能按照“应急”的需要来保障,任务繁重,消耗巨大,经费保障难度增加,一些平时预料不到的开支,在处理过程当中都可能发生。除人员吃饭、药品、部队用电照明及临时设施搭建等基本生活开支外,还有一些特殊开支,如购买必要的物资材料,利用地方的通信线路,以及在道路不熟、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应急造军路所需的费用等这些开支项目都是根据当时需要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决定的。完成处置应急行动任务的时间和进程较难预测,导致一些不可预见和难以掌握的经费开支增加;经费开支范围扩大,导致经费开支项目繁多。因此,什么时候花钱,花多少钱都难以预计,给财务部门筹措资金、保障供应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经费结算难度大,事后遗留问题多

现代条件下的应急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军队与地方联合行动,实行军民一体、联合保障的方式,财务清理结算比较复杂。一是参与单位和人员类型多。既有现役部队,又有预备役部队和民兵。二是动用军队库存物资多。既有战略储备,又有战役储备和部队库存。三是经费消耗负担对象多。既有国家,又有军队和地方。如1998年松嫩江流域抗洪抢险,共动用部队近10万人、预备役部队2万多人、民兵近50万人,动用库存物资折款1.3亿元,直接用于抢险的特殊开支7000多万元。清理结算中,既要向国家申请直接用于抗洪抢险的经费补助,又要自下而上向总部申请核销库存物资,还要与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部队垫支的民 兵预备役开支。另一方面,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按规定及时进行经费结算难度比较大。部队执行任务期间,经常处于机动状态,经费保障存在着任务下达急、经费开支大、供应方式杂等实际情况,在经费供应中,往往只强调及时不及时,而忽略了坚持财务标准制度,开支大手大脚,结算手续较为随意,经费领报、经费结算时间不定,很难按照规定的时间有序进行,有时会出现先使用物资后进行结算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导致了经费结算难度大、任务完成后遗留问题多的情况。

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原则

处置应急行动资金保障受领任务突然,准备时间极短。尤其是较大规模的骚乱、暴乱等事件,更具有突发性。资金供应作为后勤保障的基础,必须贯穿于部队执行任务的始终。后勤财务部门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部队执行任务所需经费的筹措和供应,做到“供得上、管得好”,必须按照保障“处置中小规模突发事件有把握、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有准备、完成战时任务有基础”的标准,完善资金应急保障方案,加大处置突发事件中资金的投入和调整。

(一)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军队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任,随时准备处置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应急事件。处置应急事件部队行动常常没有预先号令,要求部队迅速集结开进,资金保障没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因而要达成不间断、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与资金供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部队在平时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具有强有力的应急保障能力。

(二)留有机动,保障重点

处置突发事件资金保障,经费开支无法准确估算。应急保障预算方案必须留有足够的机动财力,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开支要有充分的考虑和细致的分析,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在具体行动中,要善于根据任务、环境的转换,相应调整经费保障方案,以确保部队经费得到及时、足额的供应。要强化管理、节约开支,不能大撒把、敞开花。只有把能省的省下来,才能保证该花的有得花。

(三)简便易行,高效运行

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时效性强,资金筹措、供应和结算方式必须简便易行,减少中间环节和繁琐的手续,缩短资金保障时间。要加快改革财务保障电算化、自动化进程,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效能。特别是处置暴力性突发事件,它的突发性、速耗性都要求财务保障及时、高效,保证部队以快制胜。

(四)多方协同,密切配合

单纯依靠部队后勤自身的保障力量难以满足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需要,在执行任务时也不可能携带大量的现金。因此,必须树立军民结合的大后勤保障思想。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要加强横向联系,建立军地联供资金保障体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争取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确保部队资金供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钱物结合、灵活保障的方法。

(五)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在处置突发事件资金保障中,要强化战场后勤管理,以最小的人力、财力消耗获得最佳的保障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参战部队需要,是军队处置突发事件资金保障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不同于平时保障,往往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部队急需,这是由处置突发事件的政治性以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作为财务保障人员,一定要强化管理意识,发扬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坚持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保障效益。

三、提高应急行动资金保障效能的对策

(一)构建新型突发事件财务保障机制

1.对战时或突发事件时的财务保障机构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设置

在战略层面上,在总部设立专门的战时财务保障中心,并在其中下设专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机构。在战役层面上,在军区级单位开设有区域性保障机构,并在军区的应急保障旅中开设专门的财务保障部门。在战术层面上,通过各级战时财务保障部门中的突发事件财务保障机构来实施保障,在应急兵站中,开设财务保障部门。通过这三个层面负责对战时或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应急保障旅和应急兵站是突发事件时执行财务机动保障的主要力量,应通过其内部编组,减少应急时财务保障的中间环节,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保障机构设置重叠的问题。役和战术三级设置。在战略层面上,在总部设立专门的战时财务保障中心,并在其中下设专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机构。在战役层面上,在军区级单位开设有区域性保障机构,并在军区的应急保障旅中开设专门的财务保障部门。在战术层面上,通过各级战时财务保障部门中的突发事件财务保障机构来实施保障,在应急兵站中,开设财务保障部门。通过这三个层面负责对战时或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应急保障旅和应急兵站是突发事件时执行财务机动保障的主要力量,应通过其内部编组,减少应急时财务保障的中间环节,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保障机构设置重叠的问题。

2.建立专门的模块化的财务保障力量,提高部队的应急适应能力

在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及不规律性的制约下,构建若干能够独立执行保障任务,有可互相联系、组合的保障单元,达到根据被保障部队的规模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所决定的保障要求,成立一些独立的财务保障小组,按照积木式原则进行财务保障。每个财务保障小组都有一项专业职能,例如生活费管理、出纳、现金管理、会计等。根据任务的不同等级和强度,可随时增减某些财务保障小组。在联勤总人数不增加的情况下,对部队的财务需求实施灵活随机的保障。

3.建立应急基金式财务保障模式,提高资金快速保障能力

突发事件爆发的突然性要求军队在处置此类事件时必须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而部队在执行突发事件任务时,所处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部队在执行任务时,经费需要量剧增,在短时间内筹集经费的难度较大。一旦经费筹集不及时,将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可以成立军队应对突发事件基金。这项基金可以通过军费专门拨款形成,大致可以分为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以应对不同规模的突发事件。各级基金的使用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作好资金储备,一旦需要可以及时使用这部分资金,充分保障部队在执行任务前期的经费使用.确实保障好部队的行动,不让部队在行动时受资金的困扰,也可减轻部队财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压力.提高部队的资金保障效益。

(二)确立突发事件资金保障方式

1.本级保障

当部队受领处置突发事件任务后,即进入准备开进阶段。在开进距离短、部队行动急速的情况下,执行任务部队应加大现金储备量,可携带7—10天的伙食费和日常开支所需现金,随部队开进,确保部队生活能够自行保障。处置突发事件开始阶段,必须立足自我保障,可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但不能单纯等、靠、要,必须千方百计依托本级财力,搞好初始保障。

2.逐级保障

在处置突发事件开进距离较远、参战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执行任务部队战备资金不足时,上级财务部门要及时逐级加大拨款。一方面,一线执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部队的保障人员要及时向前指财务人员上报请领;另一方面,上级财务人员在后勤前指的统一指挥下,及时了解各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主动下拨经费,确保经费不断供。对实施穿插分割任务受到围困的部队,更应采取灵活前送等方法及时搞好财务保障,确保部队行动的需要。

3.越级保障

在执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持续时间较长、部队出动兵力较多或不同单位同时执行任务时,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本级保障确有困难,通常由事发地参战部队或上级财务部门对参战单位实施越级保障,以达到快供之目的。这就要妥善办理有关手续,并且及时通知本单位财务部门,以便在处置突发事件任务完成后进行结算。

4.联供保障

在处置突发事件开进距离远、参战时间长、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利用军、地联供资金保障体系,向当地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保障资金,并完善各种手续,任务结束后及时向执行任务地的银行结算偿还,确保处置突发事件任务的圆满完成。

5.预置保障

突发事件经费与物资筹措应改变过去单纯的储备观念与方式。现金筹措可建立应急储备金专户存储制度。为提高经费储备效益和支取时效,与各保障点所在的开户银行签订突发事件时期军费存取协议书,实行资金24小时随时存取和全天候划拨。

(三)进行准确及时的突发事件经费清理结算

1.规范经费清理结算的依据

突发事件经费清理结算,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制度和有关规定进行,主要根据突发事件经费保障原则、经费供应关系和供应实力、各项经费供应标准和有关规定、已经批准执行的经费预算和开支计划、首长有关开支批件、各种收支凭证和账薄、报表等。具体说,凡有标准的经费,依据标准和计领实力清理结算;无标准的装备维修费、赔偿费等,按批准的预算和实际开支单据清理结算;在紧急情况下构筑临时性工事、坑道、道路等的开支,按首长责任支付的批件清理结算;往来账目,依据应收、应付款凭证清理结算。

2.明确战役经费清理结算的任务

明确经费清理结算的任务,才能使清理结算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实施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财务部门是突发事件经费清理结算的主体。突发事件经费清理结算的主要任务是:

各参战部队和参战力量与其上级、各参战部队与地方单位所发生的一切经费、物资、劳务等经济往来关系,凡需付款结算的,分别由相关的财务部门组织有关双方直接进行清理结算。

事件中各参战部队损失的经费、物资,应查明原因,分别由各军兵种财务部门逐级汇总,由事件总指挥财务部门和各军兵种财务部门按分工报请相应的上级财务部门处理。

3.突发事件经费清理结算的方法

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发生的生活费、公务费、事业费等经费的清理结算,原则上按照正常经费的领报程序进行,但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行动多样、情况变化大、日清月结困难等实际情况,利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间隙,及时编制经费决算和会计报表。对事业部门的正常经费清理决算,应尽量随时进行,争取主动。对购置费、装备维修管理费、战场建设费等经费的清理结算,通常在突发事件结束后或完成阶段性任务后进行。

清理结算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经费预算和开支计划,按照编报程序由各级有关部门或单位编报专项决算,尽量附详细开支单据和首长开支批件,由财务部门根据规定按实际开支情况编制经费决算,然后报后方指挥员签署上报。

非经费预算管理的单位,要清理检查突发事件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供基础数据和有关凭证。对往来款项的清理结算,应做到该上交的上交,该收回的收回,该归还的归还,该划转关系的划转关系。应主动清理结算部队与地方之间的往来款项,由地方垫支的及时归还,战损的地方装备和赞助的其他民间损失应及时赔偿,地方支前机构的开支费用应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并及时转交。当各参战部队完成既定任务,配属的部队、随队支前的地方力量归建、离队或转隶时,应及时结算一切账目,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经费供应关系转移。对计价物资的清理结算,通常有重点地进行。属清理结算的物资,主要是各单位用周转金和事业费购买的物资器材,既包括本级自行购买的,也包括上级按标准供应的。

(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突发事件应急财务保障人才

1.突发事件财务保障人才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突发事件财务保障人才,除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能深刻理解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具有敢于与天灾人祸顽强抵抗的战斗信念,保卫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获取最后胜利的必胜信;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全局观念,能够在财务保障中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经济发展与事件保障的关系;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财务保障的法规制度,对有限的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综合保障效益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对着眼紧急战时财务保障、搞好平时财务保障战备建设具有很强的使命感。

2.要培养财务人员过硬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综合素质

要高度认识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复杂性,加强理论学习,分析研究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规模、特点、要求。军以上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业务培训的指导,开展岗位练兵,努力培养一支政治优、业务精、作风硬、懂管理、善谋略、应变力强的财务队伍,完成好财务保障任务。进行突发事件财务保障过程中,保障条件恶劣,保障时机瞬息而过。因此,财务人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保障环境危险,保障就要实施得快,进行得准,灵活,机动,能在任何条件下完成保障任务,这是直接保障能力。此外还要增强间接保障能力。财务人员要有野战生存适应能力,要能经受住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环境、机动转移、战斗等的考验,经受得住冷、热、饥、渴、缺氧、蚊虫叮咬的考验,经得住急行军、不睡觉、连续工作的考验。作战人员会的,财务人员也要会。心理素质要好,身体素质也要好。

部队保障处处长范文第2篇

1.1应急通信保障的概念应急通信保障是通信部门和通信部(分)队为应对各类处突行动的组织指挥而实施的通信联络。因此,应急通信保障有时也叫作处突通信保障。应急通信通常有2种情况。一是平时部队遂行各类重大临时警卫警务、抢险救灾、平暴治乱、反恐维稳等任务时的通信保障。二是战时正常通信突然遭到破坏时采取的应急通信保障。

1.2应急通信保障的特点及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突发事件的策划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和先进的通信工具,从而使突发事件发展速度加快,波及范围变广,高技术、高智能特征日益凸显,对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⑴处置过程时限性强,信息处理流量大,要求通信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⑵指挥控制实时性强,决策下达速度快,要求通信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好“纽带”作用。⑶处置行动协同性强,参与处置的力量成分多,要求通信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好“枢纽”作用。

2高原地区应急通信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因各种突发灾情、险情、暴力恐怖行动等突况的影响,各级领导加大了对应急通信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部队的不屑努力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突发事件的策划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或以短信群等方式,大肆散布其煽动口号、闹事意图和行动方案,速度快,范围广,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从而使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这就给处突通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几年部队遂行跨区维稳、抢险救灾、安保执勤等大型任务和参加各项演习及通信要素演练等活动的情况来看,各级在应急通信保障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应急通信建设的硬件现状从应急通信保障的主要通信手段来看装备建设及通信网络资源。

2.1.1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是应急通信保障最主要的通信手段。无线电通信的分类,按使用通信工具分:无线电台通信、无线接力通信、散射通信和卫星通信。按传输信号性质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按工作波长分: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式。目前,各部(分)队所用应急通信装备尚未统一,也未做明确指示,例如XX单位主要的无线电通信手段有短波和超短波两种,短波装备有1000W短波电台,125W短波电台(RF-41R00型,TCR-154型短波数字化电台),100W短波电台(TK-80型短波单边带电台)和20W短波电台(XD-D311型短波跳频自适应电台既可作基地台也可作背负台;TRC-146背负电台),HF-90E型背负式短波电台,XD-D12型短波跳频自适应电台,XD-D9G型短波单边带电台。超短波手持台有,TK388(G)手持台,GP328手持台;超短波车载台有,TK868G车载台,GM300车载台;超短波转信台有,KG510转信台,GR300转信台,TKR850转信台。此外,还有侦察部门使用较多的微波传输设备。

2.1.2有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包括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在一般的处突中,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话、文件电报和视频传输(语音、数据、图像),重点是有线电话,包括市话和野战电话,同时还涉及了话务台的操作、程控交换机使用维护、磁石单机和磁石交换机的操作,电视会议系统和数据网络的使用维护。

2.1.3传真通信目前,传真业务主要是由机要部门承办,但在任务中,也常会有传真保障的任务。这就要求保障人员要熟悉传真通信的保障方法和程序。

2.1.4运动通信主要包括收发勤务和传递勤务2类。

2.1.5警报(简易信号)通信要重点熟悉简易信号通信工具,熟练掌握简易信号通信方法。

2.1.6移动通信主要包括保密手机、民用手机、移动集群通的使用。

2.1.7卫星通信在特定通信团设有固定站,枢纽型与指挥型车载站(卫星通信车),便携站。铱星手机,海事卫星电话(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

2.2应急通信建设的软件现状目前,分为两级业务部门。⑴各级对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重视不够。第一,两级业务部门在主动作为、主动汇报上做得不够,导致机关党委首长对应急指挥通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少有单位能将应急通信建设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做到常抓常议,致使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的经费保障力度不大,应急指挥通信的弱点和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第二,两级司令机关主要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对本单位应急指挥通信的保障能力掌握不准,提高通信分队保障能力的招数不多,不能及时向本单位党委首长提出确保指挥通信顺畅的方法建议。第三,两级通信部门和通信分队,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不及时,在建设、训练和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够。⑵各单位在应急通信保障的制度上落实不够好。个别单位落实通信战备规定不严格,通信值班和经常性战备值勤工作不扎实;有的单位装备管理制度不落实,对通信战备器材库内的装备不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导致装备器材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有的单位在任务保障中准备不充分,人员、装备分配不合理,顾此失彼。⑶各单位应急通信保障的能力比较弱。有的单位对信息化条件下处置突发事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随时遂行保障任务的准备。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通信装备逐渐更新换代,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和功能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操作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单位缺乏针对性训练,通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新技术新装备掌握不好,导致装备应有效能得不到发挥,制约了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3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程序

通信指挥员对应急通信保障的程序是否清楚,将直接影响保障任务能否圆满完成。作为处突行动中通信保障的组织者,必须熟悉应急通信保障的基本程序,并严格按照基本程序科学灵活地组织实施保障,才能确保通信指挥高效顺畅。

3.1接到预先号令后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程序

3.1.1受领任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般由作战部门组织召开作战会议,通报情况,下达任务。有时也采取电话通知等口头形式下达任务。接到预先号令后,通信指挥员应迅速到位,主动了解和掌握事发地域、简要敌(灾、社)情和分队将执行的概略任务,参战分队情况,受领保障任务,明确联络对象、主要准备工作及完成时限。

3.1.2传达指示通信指挥员要在了解情况的第一时间报告处下达预先通信指示。

3.1.3提出建议通信指挥员应掌握基本情况(一是任务类型;二是兵力抽组情况,包括参勤单位、各参勤单位的主要指挥员及其各种通联方式、无线电代号;三是本级和各参勤单位通信资源情况,领导机关与下属单位之间无线电信道对应情况,任务区域通信条件;四是上级、本级通信保障预案,主要是无线电组网方式。)结合本次处突的指挥组织、各部(分)队担负任务的需要以及处突行动可能对通信联络的影响等因素,适时向首长提出通信保障建议。

3.1.4确定方案通信指挥员在受领任务,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要迅速确定通信联络文件和各种通信手段,制定通信保障方案(预案)。

3.1.5部署任务通信指挥员应根据任务的性质、规模以及前指构成向应急分队明确任务,任务区分既要保障重点,又要留有机动,做到重点明确、主次分明。

3.1.6等相关准备合理编配人员和装备器材,保障人员要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保障方案、前指人员构成、参勤力量及主要指挥员),迅速向前指人员发放通信装备,与基指及参勤部队紧急出联,快速沟通。及时向基、前指首长报告通信保障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3.2开进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程序开进途中,通信指挥员应掌握部队开进方式,开进的路线,车队编成及投入兵力情况,各部队出发、到达时限以及开进中的通联情况。通信联络的组织应坚持以无线电超短波通信为主,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摩托化开进一般选择同频信道建立主要指挥网,到达任务区域后可作为备用指挥网或者主要指挥员的指挥专向。同时,也可以建立移动集群通指挥网,以解决开进车队较长、无线电超短波同频信号不好等问题。在特殊情况下,可建立保密手机通信或卫星电话通信,传递非信息也可以使用民用手机通信。如果在市区或超短波通播网覆盖的区域开进,也可直接建立超短波异频信道指挥网或通播信道指挥网。开进中电台通信联络的基本组织方法:行进间守听、边走边联络、短停联络、利用行军休息时间组织联络、转信。

3.3到达任务地域后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程序部队到达任务地域后,要贴近指挥所位置,根据对上、对下及友邻的指挥及协同关系,结合通信联络需要,第一时间组织开设通信枢纽。通信枢纽应坚持无线电通信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要根据任务需要和任务区域的通信条件,灵活机动的组织通信保障。通信枢纽开设的程序通常是:先主要方向后次要方向,先长途后内部,先沟通后调整,先分散供电后集中供电,开设完毕后应迅速逐级上报,安排好值勤和警戒。各级基指应与本级前指建立指挥专向,军师基(前)指要加强与执勤旅团(营连)分队密切配合,及时掌握全局情况,以争得应急通信主动权,视情可插入下级指挥网(专向)实施越级指挥。当指挥所转移时,应了解掌握指挥所转移方法、时间、地点等情况,提出调整通信联络组织和通信枢纽转移程序的建议(包括撤收通信枢纽和建立通信枢纽的顺序、方法、时间和时限,规定转移过程中通信联络的对象和方法),并组织通信枢纽各台站的撤收和转移。到达转移位置后,迅速开设通信枢纽和展开工作,建立各个方向的通信联络。特别注意的是转移前和到达转移位置后,都应当通知下级、报告上级、通报友邻通信部门。

3.4撤离归建时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程序部队撤离现场时,各级通信部门在了解首长撤离现场的决心部署后,应收拢通信分队,组织好现场警戒;组织通信枢纽撤收;迅速调整和组织实施通信联络;清理、登记现场通信装备,并组织好撤离时的通信保障。撤离时的通信保障一般都是按照开进途中的通信方式进行。部队归建后,各级通信部门应当根据领导指示,迅速转入正常值勤通信保障。及时进行通信实力统计,组织上报各类通信人员的伤亡和各类通信器材损耗数量,提出各类通信人员、器材调整和补充的建议,上报通信器材补充请领计划。根据任务保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总结教训教训,拟写上报处置突发事件通信保障报告,完善各类通信保障计划。

4把握重点环节,不断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4.1通信预案要周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的拟制是确保部队作战指挥顺畅的关键,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条件,是通信部门组织应急通信保障的依据。通信部门应依据作战、侦察部门提供的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地区、时机、规摸、方式等拟制出灵活的通信保障预案。预案拟制前应了解本部队的“处突”方案和明确本部队担负的任务、作战部署,上级有关指示和首长意图,所属通信人员的技、战术水平,主要通信手段、装备状况和通信保障能力,“处突"地区地形、地物、气候等对通信联络的影响及地方通信资源可利用程度,按照任务需求,认真分析任务特点,着眼最复杂的环境、设想最困难的条件,充分利用各类通信资源,制定情况预想周全、便于部队实施的通信保障预案。这就需要平时注重驻地周边地区的通信资科、兵要地志,与军地有关部门搞好信息交流。预案要从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着想,预想可能的发展变化,因此,通信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针对不同任务、不同时节和不同环境,组织和运用通信手段,达到一战多案、一案多变,从而取得通信保障的主动权。

4.2人员素质要过硬要结合任务区域内的通信资源,通信装备数质量和通信人员的业务水平,合理编配通信力量,配备综合指挥车、卫星通信车、卫星背负站等先进的,集成度高的通信装备及车辆,建立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应急通信分队人员要编制精干,训练有素,并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组织指挥和应变能力,要达到一专多能、一兵多用。因此,平时要加强应急分队的适应性训练。一是要加强对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官兵的战备教育,牢固树立战备观念和“快反”意识。二是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组织快速通信训练,将部队拉到生疏地区,实施快节奏、全天候、高强度训练。三是要加强对预案的学习和演练,按预案设置的内容进行带有实战背景的演练,训练快速机动,快速应变和快速保障能力,确保一声令下,拉的出、展得开、联得上、通得好。

4.3装备器材要精良装备器材的数质量是构成通信保障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级通信人员,尤其是通信指挥员要熟悉本级的通信装备及资源。根据突发性事件发生突然、流动性大、目标不确定、变化快等特点,建立应急器材库,装备器材要通用配套、功能齐全、便于携带、性能稳定,配备的装备车辆要性能好、机动性强、速度快,既要充分发挥传统有线、无线电通信装备的作用,更要体现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手段的功效,确保语音、图像、数据传输高效顺畅,应急保障有力。同时要对应急器材按照“三分四定”的要求分工到人、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保养,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部队保障处处长范文第3篇

总队后勤部卫生科:

5月28日以来,伊犁支队进行了“百车千人万里行”大练兵、大勘察、大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卫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保障有力,严格落实了总队《“百车千人万里行”大练兵、大勘察、大宣传活动后勤保障方案》要求,着眼于“后勤变前勤”指针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为确保此次活动后勤保障工作万无一失,支队后勤处处长付兴红多次组织召开了后勤保障协调部署会,统一认识,提高站位,切实把此次保障任务当作转制以来后勤综合保障实战练兵和总结探索。在认真总结以往大型活动卫勤保障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当前形势,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判,全面统筹谋划,制定了完善的后勤卫生医疗综合保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研究了对策,强有力的保证了活动期间卫勤保障工作的落实见效。

二、认真谋划,充分准备

经过会议研究讨论,后勤处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方案,由xx、xx组成医疗救护小组,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分工。物资方面除了按照总队方案要求携带相应物资外,支队后勤处还结合活动路线长、在外住宿时间久、环境复杂、气候多变等实际因素,认真研判分析,充分准备常用药品40余种,包含了蚊虫毒蛇叮咬、防寒防暑、常见多发病以及现场救护急救措施的药品。

三、演训结合,保障有力

为达到适应新体制新使命要求,支队后勤处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除了完成日常卫勤保障外,重点针对队伍转型后如何适应新体制新使命进行了相应卫生救护训练。活动一开始就立即按照预定方案组成3人医疗救护小组,积极开展医疗保障与演练。

(一)每到一处地方先与当地人员了解环境情况,重点摸清有无各类有毒动植物,如蚊虫蛇蚁等,随后对周边水源进行检查,经过全面了解分析后将需要注意的事项传达到每名队员

(二)在营区开设完毕后,一名卫生员监督各单位饮食卫生操作,同时结合当地气候情况提醒炊事人员做好相应饮食搭配,如在寒冷区将菜汤改为姜汤以驱寒保暖;另一名卫生员对各帐篷进行消毒。开饭后医疗小组坚持“每天一巡诊”原则,及时为生病的队员进行诊治,活动期间共诊治患病官兵10人次。较好地保障了队员们的身体健康,真正将卫勤保障工作做到了细处、落到了实处。

(三)现今我们已经转入应急管理部,面对的是各类自然灾害,任务更加繁重,情况更加复杂,与以往最大的区别是对每名队员来说救人都应该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此次我们紧紧围绕“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的卫勤保障要求,组织卫勤演练2次,自救互救综合训练2次,在训练中对某些不再适用于我们这支队伍的内容进行了细致调整,如去掉了以前为躲避炮火所采用的侧身匍匐搬运方式。经过现场演练全面提升了卫勤应急保障能力,将许多未发生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反复推演。

四、反思总结、查找不足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切实以此为契机研究探索了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如何做好任务中卫勤保障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真正提高了跨区、境救援行动卫勤保障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为支队的卫勤保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勤工作研究不够深入,演训不够全面。如今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森林火灾,但是还需要面对其他自然灾害,对于药材品量的需求变化、对可能遇到的灾害环境考虑、对于适用于广大指战员的医疗急救技术有哪些缺乏细化研究与探索。

(二)技术力量薄弱,医务人员数量少、业务能力不够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卫生工作的要求;基层卫生人员素质能力还跟不上当前工作要求,卫生干部进修学习较少,业务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卫生员,虽经总队、支队两级培训,但部分卫生员还没有单独处理伤病员的能力。

(三)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医疗硬件设施与官兵日常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支队目前卫生车已临近报废年限,不在出动车辆范围内,医疗设备携带不便,医疗用品置于装备车上存在取用不便易损坏等问题,导致一些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五、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抓好在职自学,促进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部队保障处处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防,应急保障体系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呈日趋增长的趋势,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例如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4.16”氯气泄露爆炸事故中,重庆市消防总队在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了总队特勤大队和第一支队第二、四、十一、十三、十五等6个中队共14台消防车,150余名官兵前往现场处置。整个事故的处置总共经过了100余小时才结束;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深刻灾难。事故发生后,公安部消防局先后3次紧急从全国26个总队连同四川本省共调集了13000多名消防官兵奔赴灾区一线参与救援。这对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消防器材装备,特别是特勤装备与实际灭火救援还有一定差距。特勤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当前部分基层部队难以按需配齐买全,只能略配一些常用抢险救援器材,当遇到一些特殊的灾害事故时,由于器材装备的缺乏或陈旧,难免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

第二,通讯指挥系统不健全,特别是处置重特大火灾时,应急通讯保障不到位。通讯指挥系统是应急指挥的手段,是快速处置的可靠保障。完善、灵敏和迅捷的通讯系统对应急指挥与决策具有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相比,在通讯指挥系统建设中投入相差悬殊,导致通讯指挥系统无法发挥应用作用。

第三,后勤应急保障预案不完善。当前消防部队对灭火预案的制定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各级消防部门都肯定了预案在灭火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多数灭火预案中都没有后勤应急保障预案,对于后勤保障在灭火战斗中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一旦遇到重特大火灾和灾害性事故,就会引起后勤保障的无需混乱,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第四,火场医疗急救准备不足。在大型火场和灾害性事故现场中,随时会发生建筑坍塌、爆炸等而造成消防员受伤害的事故,特别是战斗员长时间在浓烟笼罩的火场内进行高强度的战斗,易因缺氧或吸入毒烟而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昏迷的中毒症状。。而目前消防部队的第一出动力量只是纯粹考虑灭火对象、燃烧面积及灾害事故的大小,对火场医疗急救的准备近乎空白,万一现场消防员出现伤亡,就会错过最佳救护时间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完善消防应急保障体系的对策

为保证消防部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灾害性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快速反应、实时联动、畅通规范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后勤保障的有序、有效和连续进行。。

第一,建立应急保障指挥机制,确保应急保障的有序进行。

由于处置重特大火灾和灾害事故力量多,时间长,所需要的装备和灭火剂等用量大,往往会给后勤保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只有建立应急保障指挥机制,明确分工,由专门的机构来组织领导后勤保障工作,才能确保应急保障能够按照需要有序的进行。

第二,制定完善后勤保障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开展。

后勤保障预案是灭火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灭火战斗成功的保证。在消防部队平时的战备准备中,必须建立完善、可行的后勤保障预案,不管是扑救重特大火灾、参与抢险救援,还是一般的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处置,都应有后勤保障预案,而且要经常性的组织后勤保障预案的演习,使相关人员熟悉自己的职责,同时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修改完善预案,确保在战时后勤保障能够有效进行。、

第三,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应该与社会有关部门和相关资源实行实时联动,形成联动保障机制。

消防部队具有双重领导属性,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充分做好政府的助手,为当地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赢得了人民群众和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特别是在大型的火灾和灾害事故现场,都是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所以消防部队的后勤保障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起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利用社会资源,形成部队为主、地方配属、统一调配、科学组合的保障体系。

第四,加强火场医疗急救准备工作,完善消防后勤保障内涵。

过去我们一提到消防后勤保障,大多只是想到器材装备、灭火剂及饮食保障,相关的后勤保障预案中也没有涉及到火场医疗急救方面。但是随着火场复杂性和扑救危险性的增大,消防员出现伤亡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比如2003年11月3日衡阳发生的特大火灾就造成了36人伤亡,其中20名消防官兵壮烈牺牲,11名消防官兵受伤。因此,加强火场医疗急救准备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必须把它加进消防后勤保障内容中。消防部队应该培养一支专门的医疗急救力量,并充实到各消防中队,一旦发生火灾,医疗急救人员应随第一出动力量行动,确保消防员一旦出现伤亡能得到及时救助,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消防员,提高战斗力。

三、结束语

我国消防应急保障体系是消防应急指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火灾和灾害事故中,应急保障对于指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只有加强消防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消防应急保障指挥机制,才能更好完成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

参考资料:

[1]康青春,黄金印. 中外抢险救援典型战例精选[M].红旗出版社,2005.

[2]周炜. 消防通信[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吴礼龙. 谈科学配置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7):48-49.

[4]陈飞,汪永明. 关于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5):56-58.

[5]王浩,李存新. 如何做好大型火场和灾害事故的后勤保障[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8):46-47.

部队保障处处长范文第5篇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对日本宣战。8月9日,就在苏联出兵的当天,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遵照中央的指示和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约11万人,干部团(队)约2万人迅速挺进东北。

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原在东北地区的部队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自治军总后勤部部长叶季壮,政委吴溉之(未到职,12月份杨至成任政委)。当时后勤部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然而,我军进入东北初期,由于日夜兼程未及休整,装备落后且尚未配齐,加之长期受“正统观念”蒙蔽的当地群众对我军缺乏正确认识,部队补给十分困难,军事上也处于劣势。从1945年11月山海关一役首战失利起,我军主力基本未能改变战略退却的局面,直到1946年6月才在松花江北岸形成了稳定战线。这半年多时间,是我军出关以后边打边走边做群众工作,经历了创建根据地的一段艰难岁月。这个时期的后勤工作,主要是筹建和充实后勤组织机构,收集转移敌伪武器、弹药和物资,完成部队局部战役后勤保障任务。

1945年11月26日,因战局变化,后勤供给部随后勤部机关移驻抚顺,1946年3月移驻梅河口。1946年2月,延安抗大总校供给部政委张济民率领一批财务、军需干部,风餐露宿两个多月,终于到达通化。3月,他们一行在梅河口与东北民主联军后勤供给部合并重组,高志洁任部长(未到职),魏廷槐任政委、张济民任副部长,下设财政处、粮秣处、经建处、军需处等部门,财政处长为沈孝元。财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筹措经费和物资,保证部队作战需要。

借苏军军用票4200万

1946年4月,财政处随供给部移驻长春,恰逢民主联军进行四平保卫战。财政处专门派两名干部到旅顺,向驻军苏联红军司令部筹借经费,共借得苏军在中国发行的“苏军军用票”4200万元,购买了大批粮食、物资等及时送到前线部队,保证了前线作战部队急需。随后,供给部5月移驻哈尔滨,7月移驻佳木斯。其间张济民调到贸易总公司工作了几个月,8月底供给部长高志洁调佳木斯任供给学校校长,张济民又由贸易总公司调回供给部任部长,高文智任副部长。

佳木斯毗邻苏联,当时是东北地区的战略后方,党政机关和各类学校、医院等机构都聚集此地。驻佳木斯期间,供给部主体工作在佳进行,另由高文智副部长率领少数干部驻哈尔滨,负责前方供应以及转送和疏散物资。供给部驻佳木斯负责供给东北党、政、军、学校和工厂等单位30多个,计109,000余人(不含“前供”供给单位);并负责各种物资制造、采购、运送及疏散物资和催粮等工作。编制机构包括:政治处、财政处、粮秣处、军需处(辖佳木斯被服厂、鞋工厂、皮革厂、棉厂及富锦等几个小型工厂)。

创办供给学校

1946年7月,民主联军后勤部决定,在佳木斯创办“东北民主联军供给学校”,并确定了“培养大批政治坚定的会计供给人才,适应与配合整个战争的需要”的教学目标,选调后勤部供给部长高志洁担任校长、后勤部秘书长张庆孚任政委。正式开课时,全校干部和教员共13人,第一期招收学员183人,编为1个学员队,学制为1年。1946年10月10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合江省主席李延禄、民主联军后勤部长钟赤兵、政委杨至成、副部长贺诚,以及合江军区政委张启龙等领导莅临典礼并发表讲话。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和部队需要,学校教学规模逐步扩大,1947年扩编成6个学员队,1948年扩编成8个学员队。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共招收3期学员,为部队培养后勤干部1776人。

机构人员随战事调整

1947年初,部队在北满进行三下江南之战,形势好转。3月间供给部主要机构迁至哈尔滨办公,佳木斯留军需处全部及所属工厂,继续负责制造军需物品;同时,高文智副部长率领约20余干部组成前梯队,专门负责供给作战部队并随部队行动。除佳木斯人员及前梯队外,总供在哈尔滨市有政治处、财政处、审计处、经建处(后改采办处)、军实处、粮秣处、管理科、酒精工厂、牡丹江履革厂、温春油库、桦林油库及警卫连等机构。

1947年秋,部队装备加强、汽车增加,油料供应需设专门机构,故将酒精厂改为燃料处,负责筹办与供应全军所需油料。另佳木斯工厂及牡丹江履革厂分别改为后勤第一、三办事处,直属后勤建制。

1947年冬,为加强后勤领导,以便有效地保证作战部队及其他军事机关的供应,成立了后勤司令部,总供给部亦改为“东北军区后勤供给部”,苏焕清任部长,张济民任政委,下设政治处、财政处、实物科、粮秣处、军实处、燃料处、采办处、管理科、被服厂、鞋工厂等单位,总共957人。

1948年3月后勤会议后,基本上统一了全军的供给及各种制度标准,供给部本身业务亦较前繁重,供给有20余万部队。后勤成立军需部后,即将供给部所有工厂调属军需部建制。供给部专管供给其本身机构亦得到了适当调整:采办处与实物科合并为实物处,管理科扩大为总务处,军需处改称为被服处。

1948年夏末,骑兵师取消,其供给部的人及辽宁后勤部180人调军后勤部供给部。1948年秋季,根据军委命令,东北部队组成第四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后开始向关内挺进,后勤编制亦有很大变动,由原东北军区后勤供给选调大部组成第四野战军后勤供给部随军前进,苏焕清、殷承桢分别任正副部长,黎奇任财政处长。1948年8月,组建东北军区后勤经理部,人员构成为原供给部选调去四野后所余人员,加上军政大学精简后补入的180名学员,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徐林部长兼经理部部长,张济民为第二部长,下设办公处、政治处、被服处、粮秣处、燃料处及两个警卫连。其任务除供给东北部队及二线兵团和所有军事系统外,大力支援第四野战军进关作战。

为四野南下送钱款

1948年11月东北地区全境解放,奠定了东北解放区作为全国解放战争总后方的战略地位。按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军区仍以主要后勤力量支援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

第四野战军主力部队南下后,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政府的金融体系崩溃后,旧政权发行的纸币已贬值成废纸,但一些地区的老百姓对共产党发行的人民币尚缺乏信任,市场流通的主要是银元和铜元。因此,这一时期东北军区曾多次派干部入关为四野部队押送钱款。1949年3月,后勤部经理部会计处朱文福、杨景新奉命率押运班战士乘火车入关,为南下作战的第四野战军运送200万枚银圆。他们在沈阳市银行总库提取银圆后装上卡车,运到皇姑屯火车站送入一节闷罐车,这节车皮被编组挂在一列货车中间,车门上贴有“危险品”字样。列车经天津抵达郑州后,他们把这批银圆交给了四野驻郑州办事处,供部队就地购置了粮食等生活物资。

1949年2月,经理部进驻沈阳,到4月底基本停止了对第四野战军的经费、油料、盐、粮食的供应,而汽油7月底才停止供应,个别四野部队由东北供给到11月底。据《1949年东北军区供给部财政工作总结》记载:“今年上半年的首要任务,是对入关作战的四野部队实施经费保障。采取了部队直接领取、转账划拨和派人前送的方式,共支出9600亿元(旧币,与新币折合率为10000:1)。派干部入关送经费四次,其中送纸币5000亿元,银圆400万元。另外,四野入关带走白金45两,黄金294两;另从东北局财政部领取黄金5000两。”这一组数字说明:东北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战略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供应志愿军经费

1949年7月,东北军区后勤部取消,经理部改称“东北军区供给部”,直属军区建制。东北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建设,供给部的任务是保障部队生产、练兵的各项经费供应。同年秋季成立了营房管理处;原燃料处大部调拨政府建制,仅剩下几个干部,又继续组成燃料处,执行油料供应任务。张济民任部长,耿万福任副部长,下设办公处、政治处、财政处、被服处、粮秣处、营房管理处、燃料处及两个警卫连。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部队出关入朝作战,为即时保证各项供应,恢复组建了东北军区后勤部。1950年8月23日,以原东北军区供给部为基础,和中南军区后勤财务苏焕清部长等117人及中央派来抗美援朝干部57人合编为东北军区后勤财务部,苏焕清任部长,张济民任政委,单志辉、张世昌任副部长,下设秘书处、政治处、会计处、预算处、被服处、粮秣处、实物处。另燃料处调归运输部建制;以营管处为基础扩组营管部,直接归后勤部建制。

抗美援朝战争中,财务部承担的经费保障任务十分艰巨,除保障东北军区经费供应,还负责志愿军和部分朝鲜、苏联军队的供应,供应实力最多时达186万人。财务部提出,要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的传统作风,不怕牺牲、不怕疲劳,为保障前线经费供应,实行特事急办。探索建立了作战费限额控制、首长责任支付的办法。还多次派人到朝鲜运送朝鲜币供部队使用,期间财务部牺牲1人,重伤多人。截止1952年10月志愿军财务部成立,东北军区供应志愿军经费1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