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级便民服务员

村级便民服务员

村级便民服务员

村级便民服务员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金融服务驻村、金融宣传到户、信用体系拓面、金融产品增量、结算渠道扩展”为目标,将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到全区每个行政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网络,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农村金融便民服务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使更多的群众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便民金融服务点是由村委会指定专人管理,州银行提供机具设施,在农村固定场所为村民办理存取款、代缴费、信息咨询等基本金融业务的新型支农服务模式。计划创建总周期为三年,按每年50%、40%、10%的进度有序推进,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套相应的模式标准,分别进驻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三种类型服务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示范型和标准型进驻比例达到50%以上),力争在年底前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便民金融服务点进驻所有行政村,并同步做好挂牌运行与人员培训工作,实现金融服务与农村固定场所的有效整合,使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个行政村,消除辖内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点,使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充分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便民金融服务窗口咨询制度。坚持“窗口为群众服务”,充分依托农村固定场所,完善配套功能,全面设立宣传服务窗口,把便民金融服务点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推广的必要载体,切实提供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咨询服务,普及推广金融知识和产品服务,坚持“事项上墙、资料上架、服务有席、形象有牌”,张贴《客户须知》,做到公正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对群众咨询的问题和委托的事项,采取即办、承诺时间办和告知不能办等形式,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同时建立村民金融服务咨询落实情况登记簿,落实跟踪督查制度,确保群众咨询事项在二个工作日内得到满意的答复,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二)建立助农取款、代缴费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实用、风险可控”的原则,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全面开展“助农取款、代缴费服务”业务,把便民金融服务点作为银行网点服务的有效延伸,让农村居民群众能“足不出村”地支取各种涉农补贴等小额资金,方便快捷地办理水、电、燃气、电话费等各类缴费业务。各便民金融服务点要因地制宜地开办助农取款服务业务,合理布局助农终端、POS机、ATM机等自助服务设施,将金融服务内容与当地农村固定场所有机结合,并根据实际需求及各类模式标准,及时进行网点服务模式的升级,最终实现助农取款、代缴费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基本覆盖。

(三)建立服务点设备操作员审核培训制度。服务点设备操作员由所在行政村的固定场所工作人员兼任,与州银行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由村委会对设备操作员的道德品行、经济基础、信用记录、户籍户口、年龄、设备操作能力等条件进行逐一审核。经核准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设备操作员,州银行总行业务部门协同科技部门要组织对各支行项目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各支行项目负责人对各设备操作员进行业务知识、代办流程和金融机具操作等的培训。州银行协同村委会每年对培训合格的在岗设备操作员进行考核,对其工作情况在村内进行公示,对不合格的设备操作员向村委会建议予以调整。

(四)建立客户经理定期驻点制度。州银行各支行要确保每个便民金融服务点有一名客户经理定期驻点,并与服务点工作人员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将客户经理定期驻点制度“常态化、固态化”,着力解决群众提出的各项服务,定期对服务点内的宣传资料进行更新,加大农村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开展有关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活动,确保宣传资料和有关政策实时更新,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群众金融意识;定期对金融机具、营业环境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将风险降至最低;定期对群众意见进行收集,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反馈群众意见。

(五)建立村银资金合作制度。在设立便民金融服务点的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需与州银行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在州银行开办独立的结算账户,并绑定帐户用于业务开展。在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管理纳入到便民金融服务点服务中去,州银行各支行要协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做好账户监督管理和理财业务指导,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州银行的日均存款规模,银行方每年投入相应比例的村银共建合作资金,使村级资金获得稳定的收益,实现村级资金保值增值,确保资金“取之于村,用之于村”。

(六)建立信用户评定、小额贷款前台受理制度。便民金融服务点要充分发挥便民金融服务点设备操作员的“人缘地缘”优势,使设备操作员积极参与到“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中去,当好金融宣传员、信用信息员和支农服务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信用村镇”创建宗旨,宣传信用户、信用村的优惠政策,使“信用村镇”工作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村居民不断增强诚信意识,积极争当信用户,支持、参与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同时要全面做好各项农村金融服务程序的宣传解释工作,并负责接受当地农户的小额贷款申请,收集贷款申请资料,州银行各支行应及时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申请进行实地调查、审查,缩短贷款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根据工作要求,成立州区村级便民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金融办),负责做好村级金融便民服务创建组织与协调工作;各镇乡(街道)支持配合,州银行和相关村级组织具体实施。州银行负责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建立便民金融服务点,与所在村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州银行各支行具体负责落实辖区范围内便民金融服务点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各行政村要把便民金融服务点建设作为村民实事工程,在场所、人员等各方面提供支持。

村级便民服务员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转变镇(乡)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规范、优质、高效的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中央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和__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机制建设的意见》等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定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为目标,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信息化服务为手段,以依法行政和健全规章制度为保障,建立“一站式”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模式,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公开原则。结合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办理项目、申报条件、办事程序、责任单位、代办责任人、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等内容,保障群众对政府审批和服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便民原则。结合首接首问责任制,基层干部是为民办事的责任人,为群众全程免费代办申请事项。

3.依法原则。依法建章立制,依法规范办事程序,依法规范服务行为。

4.高效原则。按服务承诺制,工作时间在服务窗口能受理,在承诺期内能办结,努力提高当场办结率。

二、组织体系及其职能职责

(一)镇(乡)组织体系及职责

12个区域镇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另定实施方案),其余镇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命名为“××镇(乡)便民服务中心”。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职责是:按照上级政府的授权和本级政府的职责,接受群众的咨询,受理、办理、转报村级代办员和群众的申请事项;做好群众来访、来信、来电的记录、答复、转办、督办、反馈和归档;及时向镇乡领导汇报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和信息。配合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做好联办件的现场踏勘工作,按时向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上报统计资料。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设党政服务、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农业服务、建设国土服务、企业服务、公安服务以及司法服务等服务窗口。原镇乡政府机关的办、站、所等部门职能、人员整合后整体入驻窗口办公。中心工作归镇乡政府管理,业务受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其业务窗口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由政府分管副职兼任。纪检书记为监督检查责任人。在整合镇乡政府职能、人员、岗位的前提下,服务窗口岗位可一岗多职。窗口岗位实行a、b岗制度,即窗口岗位人员实行定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窗口岗位在工作时间始终有人受理和办理。同时,强化镇乡(来源:文秘站 )干部下基层办公制度,党委书记、镇乡长每周至少一次、中层干部至少每周三次到村(社区),到现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村(社区)组织体系及职责

在村(社区)委会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统一命名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归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其工作职责:统一受理、代办该服务区域内服务对象的申请,加强与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联系、转报、催办,配合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做好审批项目的现场踏勘等工作;负责一般性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解答;按要求报送统计资料。村(社区)代办员可由村(社区)干部或 驻村大学生兼任,由县财政按5元/件支付代办交通通讯补贴费,作为基层政权建设、保持稳定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

三、运行机制及主要服务项目

(一)运行机制

实行“大厅办理”、“一条龙服务”,建立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三级协同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代办事项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统一受理,按承办、转报、回复程序处理。

1.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程序

(1)受理。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事项或群众的申请,只要申请材料齐全,应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单,有上网条件的尽可能在网上进行审核登记。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一次性告知申报要求,补正材料后受理。

(2)办理。属当场办理件应当场办结;属承诺办理件,尽可能在网上向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或相关服务窗口报送,在承诺期内办结。

(3)回复。承诺件办结后,由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以电话或网络方式通知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员或群众。如按规定退回不能办理的申请事项,要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2.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运行程序

(1)受理。对群众提出的办事申请,由代办员负责受理、登记和台账管理,并按规定办理。对村(社区)不能办理的转报事项应及时报送,有条件上网传输的可在网上传给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相关服务窗口,同时向申请人出具《转报联系单》。

(2)协办。对受理转报的申请事项,由村(社区)干部负责调查核实,限期内办理有关的协办手续。

(3)报送。在限期内向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上报《转报联系单》。

(4)回复。按照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县级有关部门的承诺期限,代办员向申请人以电话、网上等方式回复办理情况或办理结果。

(二)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

县级政府要清理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如社保医保、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外出人员务工证、农民村镇房屋产权证、零星树木砍伐证、老年优待证等证照的初审受理权下放镇乡政府,并赋予镇乡相应的管理、监督、服务、咨询和解答职能。同时,镇乡政府对所有办、站、所面向社会服务的事项进行清理。县级和镇乡两级清理后再确定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由县级政府统一公布。

(三)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主要服务项目

按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确定授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的项目,以及村(社区)本级职责范围内的项目。如,劳动和社会保障类: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求职登记;申领失业证等。民政类:申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五保户供养;代办殡葬等。计生类:申请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申领农村及城市低保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建设类:村镇房屋分家析产办证;新建、改建房屋办证等。残联类:申请白内障复明手术;申请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贴等。公安类:户籍迁入迁出;申请临时身份证;新身份证等。党政类:须党委、政府盖章的各种证照等。农业类:发放农业直补等。其他类:代收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代办电话及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收农村邮件报刊等。

四、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机制

县、镇(乡)、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都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规章制度,设立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成立便民服务监督检查组,落实监督检查员和投诉受理、处理责任人,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整改便民服务工作,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的投诉。

(一)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规章制度

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集中公开办事制度、全程代办制度、延时服务制度、预约服务制度、特事特办制度、上门服务制度、信息查询制度、咨询服务制度等优质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日查月评年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群众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

1.投诉受理。由县级纪委、监察局在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和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的投诉窗口受理群众的投诉,也可向县级纪委、监察局直接投诉。

2.投诉方式。分别在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醒目位置公开投诉电话,群众可通过电话、来人、来信、网络等多种形式提出投诉申请。

3.投诉处理。县级由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机关负责处理,镇乡由纪委书记负责处理。

(三)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由县级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牵头制定对镇乡政府的便民服务年度考核目标,镇乡政府制定对村(社区)的便民服务年度考核目标,考核分值应占同级行政效能考核分值的80%。将年度考核内容分解落实到月度考核,以月度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行主要考核项目单项否决方式。

五、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标准化

(一)平台标准化

实行前台窗口柜台式服务,后台开放式办公,按照“实事求是、规模适当、满足需求、便民惠民”的原则。灾后重建的镇乡政府要整合重建的项目、土地、资金等资源,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确定政府的服务功能,布局重建镇乡政府的综合服务楼,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各办、站、所不再单独修建办公楼。其余镇乡主要是整合、改造现有办公场地、设施等资源,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约100平方米左右,原则上不进行土建施工。镇乡机关各办、站、所的办公设备全部进行整合使用。实行公开内容、视觉标识、窗口设置“三统一”。镇乡为维护整体工作秩序,接待窗口可与其他服务窗口和机关开放式办公区分设。

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以村委会或社区办公室为依托,公开村社干部或驻村大 学生的代办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

(二)窗口服务标识标准化

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证二图三卡四告知”制度:“一证”即窗口工作人员佩证上岗;“二图”即在集中办公区设置“群众办事引导图”和“工作人员外出告知图”;“三卡”即工作人员岗位卡、代办事项明示卡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四告知”即当场告知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和收费。

六、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县级政府成立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市、区)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全县(市、区)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二)分工协作

县级规划建设局和政务服务中心共同负责建设的指导和验收等工作,县级目标督查办负责建设进度的督查。

(三)资金安排

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资金原则上由镇乡政府承担,个别困难的镇乡由县级财政适当补贴。

村级便民服务员范文第3篇

对xx镇推广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便民服务处是县、镇两级(行政审批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村级便民服务的窗口。2003年6月,xx镇xx村在全市首家成立村级便民服务处,对村民委托事项进行全程。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实践,今年上半年,该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其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目前,全镇22个村均成立便民服务处,初步构建起了“知民情、解民忧、方民便”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开创了为民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动因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政府管理从行政命令型逐步向公共服务型转变。xx是xx县经济发达乡镇,市场经济起步较早,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客观上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进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试行村级便民服务处做法,能有效节省群众办事时间与精力,提高办事效率,进而也改善了区域性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行政村调整的需要。xx镇原有个行政44村,2003年,经调整后为22个行政村。调整后的行政村村庄规模和村民数量都有了较大的扩张。如xx村,由原先的4个村合并,合并后,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村民总数为1678人。由于单位行政村内村民数量的激增,村民委托办理的事项也相应增多,再加上有不少村与集镇、县城距离较远,村民到集镇、县城办事较为不便,这些都为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设立提供了客观条件。 3.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随着效能建设的逐步深入,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工作效能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办事拖拉,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现象,群众对此存在一定看法。另一方面由于老百姓对办事部门不熟,办事程序不清楚,往往要跑好几趟才能办好事情,费工费力,增加开支,心有怨气,影响了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村级便民服务处的设立,在老百姓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做法 1.构建服务载体。在镇一级深化了便民服务窗口,在村一级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处, 专门设立服务热线,要求做到人员、场地、设施三到位。服务处人员由村干部和驻村指导员共同组成,具体操作一般以村文书为主,像xx村专门有两位原小村退下来的文书专职从事服务处工作。办公场地原则上要求单独设立,并挂有醒目的牌子。同时配备相应办公设施,汇编相关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申报表格等工作资料。目前,全镇22个均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考核”的要求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处。 2.明确服务内容。便民服务处按照一切方便群众的原则,把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民政、计生、公安、土管等项目和社会矛盾调处、社会保障服务等都纳入服务范围,努力实现手续审批、矛盾调处、帮扶救助三位一体。具体来讲,主要涉及五项内容:一是证照代办服务。主要包括建房审批、计划生育审批、居民*办理及补办、电话安装申请、户口迁移审批等;二是咨询指南服务。主要包括法律、政策、农技知识、市场信息、外出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咨询;三是公益事业服务。主要包括殡葬事宜代办联系,计生、扶贫帮困、环境卫生、文书契约服务,通讯和水、电、路、厕等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等;四是民事调解服务。主要包括抚(赡)养、继承、债务、房屋宅基地、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纠纷;五是村民致富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优良品种引进、生产技术指导、农副产品促销和个私企业兴办中涉及用地表现为群众对服务处的依赖和无限期望。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强化。许多群众认为,既然是便民服务处,应该什么事都能办,什么事都应该办。但是,服务处具有的管理资源、物质手段十分有限,再加上本身知识水平所限,要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有一定困难。在今后的实际运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2.要处理好依法与便民的矛盾。依法开展服务工作是前提,便民利民是原则。具体服务中,可能有些群众委托的服务内容有违现行法律法规,原则上肯定不能予以办理;有些委托内容虽与一些具体条款有出入,但经过合理变通可以办理;有些委托项目则完全属于服务处承诺的范围,在实践操作中,这个分寸和尺度要把握好。 3.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矛盾。任何一项管理都要核算成本与效益。没有相应的物质投入,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产出。通过建立便民服务处,投入的是人力财力物力,产出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政府为民亲民的形象,是*党执政的民意基础。按照目前县委的精神,为减轻村一级负担,对村干部的职数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便民服务处的成立却要相应增加村干部职数,这可能也是今后村级便民服务处长期生存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4.要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目前,xx县与各镇(街)、局办已建成了电子政务网络,相当多的文件收发、请示报告等内容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村级便民服务处的成立,为村与镇、乃至村与县之间的电子政务网络建立提供了契机。今后对村级便民服务处的发展要多朝电子政务方向努力。

村级便民服务员范文第4篇

一、改革背景

怀柔区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15.5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55.8%,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8.7%,要全面提升社会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找准突破口,理清思路,科学决策。2007年,怀柔区在先后组建完成了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和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之后,结合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以及社会管理服务效率不高、推诿扯皮和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诉求无门等问题,适时组建了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与广大居民、群众和企业关联紧密的服务职能以及居民、群众尚未达到矛盾调处层面的各种诉求全部纳入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2008年延伸到镇(乡)到村。镇(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社会服务管理职能统一起来,实行“一站式办公”,对农村群众的需求进行“统一受理、归口办理、部门落实、中心督办、限期办结”,通过“直办、转办、协办、催办、督办”五种方式为群众服务。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产业发展服务组、促进民生服务组、环境建设服务组、乡风文明服务组和民主管理服务组,主要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以及弱势群体急需办的事。由此,建立起由区、镇(乡)、村三级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组成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逐层负责”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今年,怀柔区结合区情、镇情、村情、民情,从统筹管理与服务,统筹条块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加强了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创建了“融合式”村级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搭建了一个农村社会服务“零距离”、农村社会管理“全覆盖”、农村群众诉求“全响应”的工作平台。

二、主要做法

1.整合服务管理资源,合理设立内部机构。怀柔区依托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整合区直各委、办、局配置给村级各类站、室、点的协管力量和公共资源,设立“一心六站一点”。“一心”是一个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六站”将区直各委、办、局入村的32个站、室、点的工作职责和协管人员全部纳入农村社区服务站、产业发展工作站、社会综治维稳工作站、党群工作站、法律服务站和驻村工作站之中。“一点”是在自然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

2.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统一规定建设标准。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统一悬挂“XX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牌匾,中心门口明显位置设立六个工作站索引牌,站内明显位置摆放各类站、室、点工作手册。固定进驻中心办公人员为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村官助理、妇联计生、财会人员、社保员、农业技术员、残疾协管员、流管员等。其他站、室、点和其他协管员职责进站,根据各自职责任务定期定点开展工作。统一规定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十有”标准,即:有“六站”办公场所、有会议室、有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场地、有村民培训场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室、有便民商业网点、有相应的区、镇、村对接信息系统、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有便民服务热线和便民服务卡、有固定的驻站工作人员。

3.细化分解职责任务,设定便民服务方式。按照协管人员的工资待遇、服务事项和工作性质,科学设定了六种便民服务方式。一是一门式服务,以接待、电话、约谈等形式受理村民的服务需求;二是上门式服务,如水电维修、录入信息、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式医疗护理、商业网点送货等服务事项;三是定期式服务,如防疫、收取药费单据、上缴各类保险、发放各类政策性资金补贴等服务事项;四是定点式服务,健身指导、文艺演出、影院放映等服务项目;五是代办式服务,代办需区、镇(乡)审批的相应服务事项;六是志愿式服务,自愿、无偿为村民提供公益。

4.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保障中心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推进村级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一是登记制度。对属于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建立村民事务受理工作台账,由受理人及时登记备案。二是承诺制度。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对资料齐全、符合规定、当场能办理的事项应当场办结。对需要现场勘查的,按照规定承诺办理时限。对申报材料由上级部门办理的事项,及时转交有关部门。三是程序公开制度。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对受理和即办事项、程序、时限,必须通过广播、公开栏、告示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公开。四是监督制度。广大村民对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办事情况有监督权。对办事拖延、服务态度恶劣、吃拿卡要等现象有权向上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举报。五是述职制度。镇(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每月对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受理事项进行通报,每季度进行考核排队。驻村工作站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述职一次,村民代表对驻村工作站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三、取得成效

1.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了“融合式”工作平台。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不仅把村级各类协管人员、工作职责、配置资源纳入村级“六站”之中,真正形成了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条块并存”的农村社会服务管理运行体系,搭建了一个新的升级版工作平台,而且实现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降低了服务管理成本,提高了办结率。

2.完善了三级联动、逐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农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之间是工作指导与业务合作的关系。按照逐层负责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群众的实际需要,对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增减,每一级都最大限度地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做到即时解决,超越了自身职权范围的,就向上一级的服务中心汇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农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今年上半年,284个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共接到办事群众10.2万人次,受理服务事项8.5万件、办结率97%以上,群众满意度99%以上。

3.转变了工作方式,政府服务延伸到村到户。怀柔区14个镇(乡)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农村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北房镇推行了村级工作督导制度,“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农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归零工作法”将镇、村年内所有为民服务事项全部建立台账,通过局域网随时掌控完成情况,随时督办落实。怀柔镇实施镇科级干部下村任第一支部书记制度,充当村级整体发展的指导员、协调员,成为连接党委、政府的联络员、信息员,变机关干部“飘在面上”为“扎进村里”,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使政府服务职能延伸到村到户。

4.完善社会管理组织架构,强化了基层自治功能建设。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之一是有相应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团队,不仅健全了农村社会管理组织框架,而且用群众的工作方式解决了群众的事情,完善了农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功能。特别是农村事务服务协会,汇集了村内老党员、老干部和德高望重的长辈,成为了村级发展“参谋员”、重大工程“监督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村民矛盾“调解员”、社会风险“防范员”、村级社会“管理员”、困难群体“帮扶员”。今年上半年,农村事务服务协会有效地化解纠纷920件,防止矛盾激化60件。

村级便民服务员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以创建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全面建设好我市的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确保“590工程”目标的实现。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年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强县,三年再造一个绵竹”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人民满意,让政府放心。

二、**年工作目标任务

**年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全市20个镇乡(除剑南镇)便民服务中心以及179个新建办公场地的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组织好人员和项目入驻工作,在镇乡机关还要大力推进开放式办公,市级部门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能下放到镇乡,镇乡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能下放到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的要尽量下放,尽量方便办事群众。大力推动市级部门和镇乡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建设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建设内容

(一)硬件场地建设。

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市委、市政府已在城东新区景观大道旁拿出42亩土地,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168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楼,列入了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项目,由江苏常州援建,总投资7220万元,计划于**年8月投入使用。

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我市于2009年就制定了《绵竹市镇乡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按三级制定标准,一级中心剑南、汉旺、孝德三镇中心大厅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二级中心土门、新市、富新三镇中心大厅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其余镇乡三级中心大厅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在乡镇政府机关重建时统筹规划一并建设。

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在重建村(居)委办公场地时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貌格调、统一采购配备办公设备设施、统一标识标牌制度上墙,实行村委会办公室、便民服务站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大调解服务工作站等多位一体的新型办公模式,建筑面积约300---360平方米,其中大厅柜台式便民服务站100平方米。

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硬件场地建设纳入全市灾后重建政权设施建设进度统一管理,于**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组织好人员和项目入驻工作。

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按照5个平台即:把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全市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政府资源要素统一交易平台、行政效能监察平台、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能要求,要实现全市行政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政府资源要素统一交易、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政务信息集中、社会公共事务服务等五大基本功能,来组织好新中心人员和项目的入驻工作。一是政府公告的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二是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应进必进;三是公共服务大厅应进必进。对现已入驻的部门重点解决项目进驻不齐,人员不到位,授权不到位,办事效率不高,影响大的审批流程运转的问题。待新的政务服务大楼建好后,重点解决还未进驻中心的就业和社保、国税地税、婚姻登记窗口的入驻,解决供电、供水、广电、天然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大厅入驻,鼓励中介机构择优入驻。确保“两集中、两到位”的真正落实和“590工程”目标的实现。

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要整合各级直属部门下派机构以及劳动、文广、农技、乡镇机关等资源,统一进驻便民中心,设党政、民政、文广、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劳动保障、国土、村镇规划建设、林业、农业综合、工商、财税、经发、群众接待中心(含司法调解)、综治、综合服务等窗口,大力推进开放式办公。

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要与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建设结合起来,有机整合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搞好政务的延伸服务以及代办服务。

(三)标识系统建设:

市政务服务中心以绵竹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名称统一对外,显著位置中英文标识,挂国旗、国徽,窗口吊牌、座卡、指示、指引等按全省统一规定式样制作。

汉旺镇、孝德镇、新市镇、土门镇、富新镇以绵竹市**镇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名称对外,其余镇乡以绵竹市**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名称对外。各村级便民服务站以**镇(乡)**村便民服务站名称对外。每个窗口要有明显的窗口标识牌。

各村级便民服务站应根据代办业务种类设置标识牌。

镇村两级都要做到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制度纪律上墙。

(四)设施设备建设:

市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设施设备均纳入全市灾后重建统一规划配置,满足现代办公对设施设备包括网络的需求。原则上每个窗口工作人员都要配备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台打印机,配备必要的档案柜。市镇两级中心应有服务指南,有固定的公开栏,配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以及足够的群众座椅等。实行市镇村三级中心(站)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联网运行。

(五)制度规范建设:

各级中心(站)都要实行“一证二图三卡四告知”制度。“一证”即窗口工作人员佩证上岗;“二图”即在集中办公区设置“群众办事引导图”和“工作人员外出告知图”;“三卡”即“工作人员岗位卡”、“代办事项明示卡”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四告知”即当初告知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和收费。

四、组织实施

(一)各镇乡负责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所辖各村(居)委会便民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以及镇乡政府机关开放式办公的组织实施,落实所需场地、办公家具和其他办公用品及项目人员入驻工作。

(二)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市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组织好市级中心的项目和人员入驻工作,指导镇村两级中心(站)的建设工作。

(三)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务服务中心配合指导镇乡做好服务项目清理和流程梳理工作,制作统一的标准化服务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