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88-03

随着护理学专业化和专科化发展,培养护理本科生使用护理程序、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成为护理本科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健康评估能力是临床决策能力的基础,它是培养护生收集资料、“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监测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1],是现代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护士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必备技能[2]。为了探究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方法,2013年,我们将养老机构作为培养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第二课堂,利用护理程序指导护生在养老机构开展融学习与服务为一体的健康评估实践活动。活动后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每个服务小组为对象,对参与活动的16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和建议,探讨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系2010、2011级共3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级23人,2011级9人。2人/组,由2010级、2011级学生结对组成9组(G1-G9),由2010级学生结对组成7组(G10-G16)。所有护生均完成了《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实施方法。确定服务对象:石河子市绿洲医院老年科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养老机构,从这些老年人当中选择由医院确诊过的老年患者16名(其中,高血压病人10名、糖尿病病人6名)。准备工作:由教师编制健康评估实践的相关表格,包括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及随访表。评估表以吕探云主编,人卫版《健康评估》(第2版)、《健康评估》(第3版)教材为理论依据,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特点,参考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基础上编制而成,内容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基本健康信息,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及其他需要;随访表主要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症状、体征、服药)及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等内容。以上表格编制完成后,由教师就这两份表格的使用对32名参与护生进行培训。组织分工:1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由2名护生配合照顾。教研组2名教师参与本项目,每名教师负责指导8组护生;指导形式包括组织小组讨论及现场指导,其中每对学生的现场指导次数不少于3次。实践内容:从2013年4月6日开始,每周1次,连续12周。每组护生首次实践需完成“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确认服务对象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其余每次则需按照上次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并完成“随访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确认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如此不断循环。最后一次实践每2组互换服务对象以《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完成终末评估。

2.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评价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应从健康评估理论、问诊能力、沟通能力、护理体检能力、阅读及分析相关检查报告的能力、病历书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4]。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本研究从问诊能力(含沟通能力)、护理评估记录书写及诊断思维能力两方面拟定访谈问题,探讨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问题包括:(1)社会实践前后,您与老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2)社会实践前后,您对资料的分析归纳、作出护理诊断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实践前后,您书写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4)社会实践前后,您的护理评估记录书写的质量有无改善?改善表现在哪些方面?(5)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您的收获有哪些?(6)您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障碍有哪些?(7)您对这项活动的建议?每组学生的访谈时间约为20分钟,访谈前说明目的,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现场录音。在访谈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谈话内容,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澄清和确认。反复听取录音资料,将资料整理成文字,通过编码、分类和提炼主题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沟通能力

1.准备工作。多数学生表示,会在每次实践开始前做部分准备工作。如G5说:“平时到临床见习,我们五六个学生问一个患者,自己也不用做太多准备,反正总有人会问;这次活动就我们两个人,再也不能依赖别人了,为了不尴尬,我们会提前把各自要问的问题分配好。”G6说:“第一次评估是像以前那样按照评估表逐条去问,结果发现老人好像听不懂,有一次还闹了笑话,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问法过于书面化。后来,我们两个会提前交流一些问题的问法。”G8说:“我们在给老人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时,前几次只是讲一些知识,她好像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后来的内容比如糖尿病足,我们就提前在网上找了相关图片,用手机给她看,效果好多了。”

2.沟通技巧。多数学生表示,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有意识地使用问诊及沟通的技巧,沟通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G1说:“我们组的老人特别喜欢我们来,每次我们来了就会给我们讲好多他以前的事,这样就影响我们做正事(评估)了。后来,我们就渐渐能把握把他‘拉’回来的时机了,他想说的也说了,我们想问的也问了。”G3说:“开始时我们经常会一次问好几个问题,我们组的老人耳朵背,她总是‘挑’着回答,有的问题就漏掉了。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需要改变,在那之后每次就问一个问题,问的时候声音大点,她回答起来几乎都没问题了。”G13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按照评估表逐条来问,后来发现有的问题具有相关性,我们就把相关的问题组合了一下,放在一起问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没出现相似问题重复问的情况了。”

(二)护理诊断

1.评估意识。访谈中有3组学生表示,评估意识得到了强化。G2、G11说:“以前我们也经常来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当时的服务内容带有随机性和盲目性。这次来机构,每次都是先评估后服务,这使得我们的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了。”G8说:“以前来机构,我们能为老人做的只有剪指甲、洗头等这些基础护理工作;这次通过评估老人的情况,我们为他们讲解了需要的健康知识,受到了老人的欢迎。”

2.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G10:“之前在收集到的资料中很难发现问题所在,摸不着头绪,通过训练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发现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G4:“能按照老师给的思路来分析护理问题,提护理诊断时的逻辑思维明显增强,提出的护理诊断更加全面准确。”G16:“理论课学习时侧重于确定护理诊断的名称,现在对于相关因素的确定感觉容易了很多。”G7:“以前写护理诊断会出现自编自造的情况,现在会有意识的查找资料,在护理诊断手册中查找、分析与资料相符的护理诊断。”G9:“之前随口能说出的护理诊断名称也就五六个,现在掌握的护理诊断数量增加了许多。”

3.护理记录书写。多数学生表示,护理评估记录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G16:“现在每次碰到阳性资料都会进一步询问相关原因,把原因补充到护理评估记录里,这样有利于确定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G14:“前几次上交的护理评估记录总有漏项,老师在群里指出问题之后就注意多了,每次书写完成后,我们会两人核对、避免漏项。”G15:“以前写见习报告时不会注意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这次活动时,老师要求我们排序,并且讲了排序的技巧,渐渐地我们能很容易地完成诊断排序了”。

(三)责任感

多数学生表示,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使自身的责任感明显加强。G1说:“以前临床见习时没有固定的见习对象,这次活动固定服务对象,无形中就把自己和老人联系在一起,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G14说:“固定服务对象使我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增加了”。G13说:“以前临床见习时就是觉得自己是学生只是学习,此次活动中感到自己更像是‘主人翁’,我们组的老人骨折一直卧床,感觉他真的很需要别人的关心,我们就想着多为他做点事,让他舒适一些。”G10说:“此次活动的持续时间长,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大,更能激发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无助与困惑

有部分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无助与困惑。G3:“我们想看看这些老人的病历资料,但科室的护士老师拒绝了我们的要求。”G12:“老师现场指导次数少,小组讨论的次数应当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几次指导与讲解。”G9:“我们每次都是按照护理诊断来制定下一次的护理计划,可一些计划难以真正落实。”G16:“在服务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护士老师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有的具体操作不太放手让我们去做。”G7:“虽然已经学过健康教育了,但做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方法,只是讲了健康知识。”

三、讨论

(一)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

问诊是收集健康资料的主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是确保健康资料完整与准确的关键,是做出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因而,问诊能力不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其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健康评估课程中,问诊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角色扮演。临床见习时,很多情况都是多名护生见习一位患者,护生的见习机会缺乏,在加之很多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更加缩短了护生的见习时间,导致护生的问诊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训练。实验室角色扮演时,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疾病经历及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只能从形式上训练问诊能力。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已随访方式进行,使护生直面真实的患者,随访时间较长;并采取结对、责任到人的原则,护生有了责任感,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护生的实践机会。在反复训练及教师的指导下,护生的问诊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因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与传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可实现优势互补。

(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生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

《健康评估》(第3版)指出,课程目标在于培养护生“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能力[1]。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是在整体护理理念基础上形成的诊断性思维,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是其内在要求。目前的临床见习常局限于某患者一次性健康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诊断,这使得评估、诊断与计划、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同时在前期课程中也未设计连续的护理程序应用实践的环节,这些均不利于护生整体护理理念的建立。此外,见习报告常以小组作业形式提交、教师的评价反馈往往滞后,且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难以达到有效训练诊断性思维的目的。本研究中,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护生体验了“动态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服务。随着实践的深入,护生改变了以往来机构时“随意、无准备”情况,形成了“根据评估及诊断结果,实施护理计划”的习惯,很好地强化了评估意识。确定护理诊断是护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践中采取了“组内讨论确定初步的护理诊断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间研讨教师点评小结”的步骤进行。研讨型教学在这一环节的应用,强化了护生对于护理诊断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了护理本科生的诊断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为促进机构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长效发展,需要提供以下外部支持:对外,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将养老机构创建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这是医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长期开展的坚实基础[5]。在此前提下,双方加强协调沟通,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机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其成就感。对内,高等医学院校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及师资支持。在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实践中,我系的做法是:《养老院护理实践》写入了2013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2013级护本生)在三年级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周的机构集中实践活动,完成后可获得1学分,这样可使社会实践规范化,解决了与专业课衔接的问题。本学期起,将机构作为健康评估课程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2013级护本生)完成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的2个月的实践活动,作业及参与情况计入课程平时成绩。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开展的第二轮机构实践中,我系已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了实践教学师资,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平台――QQ群、微信群,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这有助于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文杰.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评价研制与初步应用研究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罗玫,蔡敏,刘兵,等.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健康评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门诊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88-02

一、当前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的特点

近些年,现代护理学飞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也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传统护理学中,实施的是功能制护理,即把任务当作核心,简单地将护理工作划分为各种不相关的任务。护理人员只是机械、被动地将眼前任务完成,基本不去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也没有与患者进行沟通。该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目前护理工作主要是把病人当做护理工作的中心,解决患者各项治病难题,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护理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功能也逐步在完善,加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下,治疗费用在不断降低,病人逐步增多,有效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近些年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的青年农民都进城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当前基层卫生院大部分的服务对象都是老人和小孩,其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基层卫生院开始重点关注心理护理。护理工作从传统的心理护理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过渡。

二、门诊病人就诊时的心理状态

(一)病人希望“一长三短”,仔细检查

所有来卫生院就诊的病人都希望能够尽快完成所有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他们希望挂号、候诊以及取药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希望能够由医术水平较高的老医师或者自己比较熟悉的医生来进行诊治,并且能够得到医生仔细的检查和诊断。并且在进行注射等治疗时,希望由中年护士来进行操作。

(二)患者内心存有较多的疑虑

在基层卫生院中,面临的患者99%都是来自农村的。近些年由于基层卫生院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诊治对象大都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经济水平都较低,担心医生会另眼相待,不仔细进行检查。这些患者都比较敏感,他们希望进入卫生院后能够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自己的主诉可以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医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自己的病情。

(三)儿童患者存在恐慌害怕的情绪

儿童患者来到陌生环境之后,尤其是在见到大量身穿白大褂的陌生人时,会感到高度紧张,产生恐惧心理,更甚者会啼哭不止,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四)老年患者焦虑,性格孤僻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而且富有文化气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通常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疾病能否完全治好,而且会重点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自己患病的态度,担心家人和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病情进行隐瞒。部分孤寡老年病人,由于经济困难、社会地位较低,没有强烈的求医欲望,特别是来自偏远山村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命”,加上知识水平较低,认为死亡就是自己的归宿,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疾病状况和预后的好坏,情绪比较悲观,意志消沉,医护人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他们大都是十问一答。而且在基层卫生院中,诊治对象大都都是上述情况中的后者。

三、在基层卫生院门诊治疗中心理护理措施

(一)设置专家门诊和问事咨询台

卫生院可以安排老护士对候诊进行指导,进一步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其他困难。还需要向咨询的病人强调门诊诊疗程序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向其解释还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客观情况。热情接待所有的来诊病人,像亲人一样对待病人,用实际言行换得病人的信任和感情,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进行认真解答。同时对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顾虑进行解答,消除病人的疑虑。比如告诉病人“老年医师、中年护士的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操作比较娴熟,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则是心灵手巧”,告诉患者每位医生对常见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疑难病例则需要经过会诊来进行解决。严格遵循分配察诊制度,部分患者对检查结果存在较多的疑虑,万分焦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此时医护人员就应该用诚恳的态度对其进行解释,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

(二)积极解决患者的困难

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就会主动配合医生诊治。农村来的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是文盲,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特殊的照顾和指导,特别是没有人来陪诊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心,做到体贴入微,让患者感到温暖,帮助这些老年患者解决各项难题,比如给老年患者带路,指引患者去挂号、候诊,带领患者到达取药地点等,让患者从精神上感到安慰。关于就诊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可先让患者在一旁观看具体操作,清楚地向他们讲道理,消除儿童患者的恐惧情绪。而面对需要打针的儿童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用的态度来夸赞儿童,鼓励他们要坚强勇敢,并且将准备打针的儿童带到旁边进行观看,让患儿亲眼观看打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童患者完全消除恐惧心理后,就会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就会积极配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疗效

大部分的患者在取得药物之后都会对药物的具体效果产生担心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向患者解释所用的药物。比如使用阿托品之后可能会产生口干、面红、心慌等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嘱咐患者无需害怕,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水。还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达到住院条件却主动要求住院,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向患者解释不住院的必要性,告诉患者回家之后需要注意的各事项以及随诊的具体时间,并在起居、体育锻炼、饮食和营养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向病人宣传在家中需要常备的药物及病情观察的方法和病情恶化时的抢救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安心回家,这样患者及时在家中旧病复发,也能够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贾平,高会文.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8:114.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诊;准确率;腹痛患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6-02

预检分诊是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通过观察、思维、快速初步评估,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迅速安排救治程序的一门专业技术。通过分诊工作人员的正确的指导、规范的管理,可减轻患者就医时的紧张、彷徨、无助;有效缩短候诊时间;避免就诊时辗转往返使门诊工作更加趋于流畅、高效。但有研究显示【1】门诊分诊符合率为87.34%,而12.66%的分诊失误原因主要为对腹痛性质的判断。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预检分诊系统和具体的操作程序,导致了护士成为分诊准确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2】。如何保障分诊准确、及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部分析并总结不足,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现为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综合门诊部下设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预防保健等三十多个专业,年门诊量约七十万人次,日均诊次3千余人次。现有分诊人员计8名,其中中级职称7人,高级职称1人,平均年龄47.8岁,均由女性护理人员承担,人均日接待患者近400人。

2 失误因素分析

2.1 疾病因素

2.1.1 不同疾病症状相似,鉴别困难 腹腔内脏器众多,如出现炎症、出血、穿孔、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而导致腹痛,多种疾病表现为相同症状。如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阑尾炎初发症状都有可能显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分诊时容易混淆不易鉴别。

2.1.2 临床表现不典型,体征隐匿 常见于老年患者。如老年心绞痛具有疼痛部位不典型、疼痛程度轻、非疼痛症状多、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常表述为上腹部疼痛症状,有时还会伴有胃肠道相应体征,在临床分诊工作中易因疏忽而被误导。另外,罹患阑尾炎特别是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因对疼痛不敏感,且体征表现不典型,常以胃痛、腹泻、腹胀等肠胃炎症状为主诉求医,导致分诊错误。

2.2 患者及家属原因

2.2.1 经验性就医 常见于有慢性病史患者。就诊时患者借助以往经验主观性判定自身病情,选择就诊科室,误导分诊人员。

2.2.2 主要症状表述不清 常见于老年患者及幼儿。这两类患者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对疼痛感觉反应会出现迟钝或过激。加之相关病史表述不完整,不易搜集,影响分诊人员做出正确判断。

2.2.3 隐瞒病史 多见于未婚先孕或有不洁性史的患者。在寻医求诊时会刻意隐瞒,甚至极力否认,导致分诊人员被表象迷惑出现错误,影响分诊准确率。

2.2.4 患者或家属对分诊工作不理解 部分急腹症患者就诊时迫切需求迅速解决疼痛,不了解护士分诊重要性,对分诊护士的询问逆反甚至不合作,致使部分分诊护士为避免不必要纠纷而匆忙分诊引发错误。

2.3 医源性因素

2.3.1 护士医学基础知识不足 部分分诊护士对专科疾病医学知识不足,经验匮乏,不擅于全面性综合判断,忽略对疼痛伴随症状的询问,出现机械性分诊导诊,引起投诉或纠纷。

2.3.2 惯性思维影响科学分诊 惯性思维导致护理人员按经验片面性分流患者,缺乏必要的鉴别诊断,导致失误。如夏季急性胃肠炎多发;右下腹疼痛多为阑尾炎表现等常成为影响分诊护士准确分诊的重要原因。

2.3.3 问诊时间不足问诊内容不全面 由于高峰期就诊人员过多,就诊环境嘈杂,既要迅速分诊又要恰当保护患者隐私,致使分诊护士无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症状。匆忙分诊导致错误。

3 对策

3.1 提高分诊护士素质 摒弃护理人员在分诊工作无需系统专业培训观点。明确分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门诊整个医疗过程的进展和质量,分诊工作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3】。强调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定岗定责。请专科医师讲解可能导致出现腹痛的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表现,识别容易混淆的症状。分诊护士应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在能够掌握30%专科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掌握70%的基础知识做底蕴【4】。定期随访坐诊医师,了解分诊准确率,统计分诊失误,查找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确保高质量分诊。

3.2 掌握急腹症分诊技巧 首先明确急性腹痛是急腹症分诊的主要病症,PQRST模式是急诊分诊常用的一种技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后可依据其五个步骤了解疼痛的一般资料【5】。对每一位腹痛患者认真询问,仔细观察患者体征表现。对于症状不典型、体征隐匿的老年患者,分诊时常规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有无心血管疾病相关病史及有无心前区不适,以便全面收集资料正确分诊,必要时应给予优先就诊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3 大力宣传分诊工作的重要性 有计划、有针对性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使之了解分诊的意义和必要性。对隐瞒病史的患者应讲明如实提供病史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对缺乏配合态度的患者要讲明主动提供信息资料可避免错误分诊而造成资源浪费甚至贻误病情,通过有效沟通与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从而为正确分诊奠定良好基础。

3. 4 加强人员配备和分诊设备的完善 调配合格上岗人员,一般为中级职称以上且具备相应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并适时根据就诊量予以调配,必要时可进行有效弹性排班,增加巡视、维序、保洁工作人员,减少分诊护士的非业务工作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询问、判断、分诊。另外分诊台应配备方便快捷的检诊仪器 ,如自动血压仪、体温计、听诊器等便于分诊护士采集必要信息,增加分诊科学性。

3.5 强化管理职能,积累经验制定标准 国外非常重视分诊护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对分诊的任务、内容、时间和准确率都有明确的指标参照【6】。我国目前分诊质量控制大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缺乏系统性、指导性、专科性、科学性评判标准。因此,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标准,科学性量化细化质量控制成为提高分诊准确率,实现优质高效分诊的重要任务和发展平台。

4 讨论:

门诊分诊是否及时、准确,不仅涉及病人能否得到快速、有效的医疗服务,也直接反映了门诊的管理水平和护士的业务能力。我院通过综合分析腹痛患者分诊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针对不足进行整改,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急性腹痛疾病的鉴别、分诊能力,努力提升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贾莉.门诊分诊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71

[2] 张悦怡.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14-220.

[3] 秦仕英.医疗体改中分诊护士的职能定位和压力应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4-16

[4] 陈兰.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9):2259-2261

[5] 崔俭.影响急腹症患者分诊准确率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12):937-935

[6] 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诊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 急腹症; 诊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26-03

Diagnosis Analysis of 5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LIANG Xiao-yue,WU Mu-fu,ZHUANG Jun-c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26-2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acute abdomen,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and summarize diagnosis experience.Method:Five hundred and fif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en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4,the clinical data of them was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and the factors of diagnosis and theirs influences on path and outcome were analyzed.Result: Patients with age under 70 years,disease course

【Key words】 Elderly; Acute abdomen; Diagnosis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Jiangmen 529020,China

急腹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致老年人死亡主要病因[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器官功能、防御能力逐渐降低,并发率、死亡率极高。老年人合并症较多,病情各异、症状不典型,脏腑组织器官解剖结构与密度等理化特性复杂,采用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符合率低,加之患者对活检的耐受差,伴有意识、认识等功能障碍比率较高主诉不易,若并发急腹症,诊断难度较大[2]。老年人急腹症病情多危重,据统计约有1/3急诊收治需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因此老年急腹症的诊疗是医学界难题[3]。本次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550例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50例,其中男361例、女189例,年龄60~93岁,平均(69.1±4.3)岁;自觉病情或家属发现至送院时间20 min~34 h,平均(16.9±0.5) h;接收时间5∶00~9∶00共44例、9∶00~17∶00共249例、17∶00~24∶00共213例、00∶00~5∶00共44例。临床表现:(1)弥漫性腹膜炎体征193例,休克210例;(2)体温:≥37.2 ℃190例;(3)血细胞比积50%~60%共439例;(4)人均中心静脉压(0.47±0.08)kPa;(5)血清K+≥5.5 mmol/L共111例,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5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判定标准

诊断:(1)典型表现,参照《内科学》诊断标准,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典型、不典型;(2)诊断符合,据临床生化指标、体征与症状、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拟诊符合后期明确诊断结果,为诊断符合,否则为诊断不符合;(3)在接诊后12 h做出拟诊断,判定为高效拟诊断,否则为低效拟诊断[3]。

治疗:(1)据结局分为痊愈、好转、死亡,痊愈即15 d内康复出院、意识状态与活动能力与发病前无显著差异,好转即住院时间超过15 d或1 d内出院1但意识、行为能力较发病前显著下降,死亡即院内死亡;(2)据治疗方式,分为急诊外科、内科住院转外科、内科住院。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临床表现典型114例(20.73%),诊断符合157例(28.55%),诊断效用高效135例(24.55%)。年龄

2.2 诊断对预后的影响

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65例(30.00%)、好转359例(65.27%)、死亡25例(4.55%);急诊外科194例(35.27%)、内科转外科21例(3.82%)、内科住院335例(60.91%)临床表现典型、诊断符合、诊断效用高效组死亡率与内科转外科率低于同因素其他级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于老年急腹症具体诊断与治疗方法,如体征检查、用药治疗、补液、手术等方法已基本成熟,本文从诊断效用角度,探讨改善老年急腹症预后的途径。

本次研究中,年龄、病程、合并症数、意识障碍患者,都成为临床表现典型率、诊断符合率、诊断效用高效率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是开展疾病诊断的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关于急腹症临床典型研究已较完全,本文以《内科学》作为评定标准,典型率仅为20.73%,严重影响诊断效用[4]。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合并症较多、病前用药比重高,其急腹症临床表现易被其它征象掩盖。此外,因病情多呈现自限性,在起病之初不能够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又因主诉能力不足,患者发病至送院时间较晚,病情多已发生较大改变,继发疾病较多,如器官衰竭,此时明确诊断难度更高[5]。各种急腹症明确诊断多有“金标准”,但所谓的“金标准”以活检、手术病理检查为主,老年人耐受较差,活检与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医院在收治老年急腹症患者后,首要任务便是明确诊断,诊断效用包括时间长短、符合率,都严重依赖于医院技术水平与医师经验技能水平[5]。在拟诊过程中,采取急救救护措施,如对症处理、预见性用药等以抑制并发、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本次研究中,拟诊效用并不理想,首次拟诊负荷率仅为28.55%,12 h内诊断率仅为24.73%。

除患者自身因素外,诊断效用是影响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与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临床表现典型、诊断符合、诊断效用高效组死亡率与内科转外科率低于同因素其它级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急腹症患者而言,自身病情与身体状况、病程是影响其诊断效用的重要原因,而诊断效用直接影响治疗路径与患者结局。医院应积极积累经验,提高拟诊符合率,以缩短观察时间,及早开展手术、降低内科中转手术几率。

参考文献

[1]安昌龙,李长鹤,李成学.210例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90-91.

[2]赵小萍,蒋新萍,田秋露.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691-692.

[3]于小虎.乌司他丁对急腹症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36-37.

[4]徐小琴,钟惠清.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腹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24-25.

[5]文天夫,李缨来,汤英,等.普老年急腹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0(1):116-117.

[6]王树香.老年急腹症术后社区家庭病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2-14.

[7]赵燕萍.批量急诊患者入抢救间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69-70.

[8]张书丽,雷丽芳.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23-124.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率较高的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以2例我科自2007年6月自2010年5月收住的典型误诊病例总结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穿孔的原因术后护理及体会,结果:2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病情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重点,采取及时有效护理措施,是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 急性阑尾炎穿孔 术后护理 护理体会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研究表明,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未能改善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根据国内综合医院统计6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全部急性阑尾炎的3%-4%,病死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症状出现晚、不典型,老年人就诊又较迟,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仍是外科难题,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78岁,因“右腹部疼痛伴腰痛半月余”门诊拟腹痛待查收入院。患者既往有泌尿系结石。血常规:WBC9.1×109/L。查体:患者感腹部胀痛明显,仰卧位症状加重。全腹压痛,有轻度腹肌紧张,听诊肠鸣音消失。腹部B超提示未见异常。手术探查证实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积脓。经积极治疗,病人痊愈。

例2,患者,男,68岁,因腹痛、腹泻、恶心2天门诊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多年,血压控制可。查体:T37.8℃,腹软,有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WBC9×109/L。入院诊断:急性胃肠炎、腹痛待查。入院2h后查房,病人诉腹痛较前明显减轻,有轻松感。查体:腹平软,压痛,以右下腹为著,肠鸣音减弱,腹肌紧张、反跳痛均不明显。复查血常规:WBC16.1×109/L,考虑急性阑尾炎已穿孔,经手术证实。病人经治疗后痊愈。

2 讨论

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和高发年龄段的中青年人不同,其临床特征的特异性不强,若对这些特征不熟悉,易造成误诊。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症状不典型由于老年人痛觉敏感度减退,反应力低下,症状体征和病理改变不一致:(1)作为阑尾炎典型症状的腹痛不甚剧烈也不典型,常常没有明显的转移性腹痛或腹痛出现时间较晚(12h以后)。有时其表现可仅有腹胀、恶心,易将其误诊为胃炎、肠炎等,给鉴别诊断造成困难。(2)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急性阑尾炎时全身表现不明显,可表现为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也少有头痛、口渴、出汗等全身中毒反应。

2.2 腹部体征少由于老年人腹肌萎缩,腹部脂肪多,急性阑尾炎时压痛部位多不典型,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象可不明显或缺如,体征明显较病理改变为轻,这也是早期诊断困难的重要原因。此外,老年人胃肠蠕动差,阑尾炎时往往腹胀明显。

2.3 实验室检查老年人免疫保护功能下降,急性阑尾炎时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或在正常范围,甚至炎症侵及腹腔时,白细胞升高仍不明显。

2.4 伴发病多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结石、偏瘫等,对急性疾病和身体残疾易感性增加,使得病情复杂化,有时还会掩盖急性疾病的症状,导致诊断困难。

2.5 并发症多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各器官系统的储备能力下降,组织器官萎缩,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若早期诊断延误,往往使治疗难度增大,病死率增高。

2.6 手术治疗的护理(1)心理护理:术后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发病原因,帮助其分析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关爱和体贴。(2)卧位:去枕平卧6h,防止麻醉后头痛,6h后取半卧位,有利于伤口引流,减轻腹肌紧张及伤口疼痛,使腹腔内脓液局限于盆腔,便于处理。(3)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连续测量3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考虑有出血,及时观察伤口,采取必要措施。(4)术后老年人要鼓励其咳嗽、咳痰并协助按压切口,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5)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可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恢复,增进食欲,并有利于排便、排气。(6)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天流质,第2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天可进普食。

3 体会

护理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术后鼓励早期活动,应严密观察内出血、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1)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操作时污染,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尤易发生。术后3~5日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重又升高,患者感觉伤口疼痛,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则提示有切口感染。(2)腹腔内出血阑尾动脉出血均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患者表现面色苍白、伴腹痛、腹胀、脉速、出冷汗,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必须立即平卧,镇静,氧气吸入,静脉输液,同时抽血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准备手术止血。(3)腹腔残余脓肿患者表现术后持续高热,感觉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进而出现中毒症状。应注意采取半卧位体位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减轻中毒现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者建议做引流手术。(4)粪瘘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手术时误伤肠管等,均可导致粪瘘。粪瘘通常为结肠瘘,形成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的威胁,体温不高,营养缺失亦不严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多能自愈。

4 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保证每日睡眠不少于6h;(2)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强度以不感劳累为宜,防止感冒;(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保持大便通畅;(4)术后1月内尽量减少工作量,避免重体力劳动。目的通过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术后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式,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