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主栽作物生产建议

主栽作物生产建议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大连池管委会,中、省、市直有关单位:

为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促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根据《省主要作物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和《省农垦农田作业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实施《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松花江、嫩江两大平原综合开发方案》,深化局市合作共建,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基础建设与标准化作业相结合,示范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建立健全作业管理、质量检查制度,大力推广农场生产经营模式,落实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标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工作目标:到2015年,组装完成适用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五大作物模式化丰产栽培技术,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农田抗灾能力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良种应用面积16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0万亩,精量播种面积1350万亩,农业标准化作业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粮食单产提高2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生产投入品标准化。加快种子繁供标准化建设。加大种子引进、开发工作力度,适时更新农作物品种。完善良种繁供体系,提高统一供种率,全市种子统一供种率达到70%以上,其中玉米、水稻达到100%,小麦、大豆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种子加工业,种子加工能力达到7.5万吨以上,提高种子质量。大豆、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主栽作物用种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水平,纯度98%以上、洁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水份含量13%以下。种子包衣、清选、拌药率达到95%以上。完善测土配方供肥标准化建设。完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化验室建设,提高测土化验能力,化验样品数量达到10万个,每个样品控制面积小于100亩,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加快测土配方配肥工作站建设,配方肥生产加工能力达到7.5万吨以上,应用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实施农药经营标准化。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引导农资经营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整合、重组,每个县(市)区建设2个以上大型农资物流企业,规范农药市场,保证农药质量。强化农药市场管理,逐步建立完善农药经营品种制度,杜绝高毒、长残留农药进入市场。

(二)建立完善轮作、轮耕制。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引导、政策支持和产业拉动,扩大玉米、小麦、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北药种植,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麦—豆,麦、经—豆,麦、玉—豆轮作制,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松、翻、耕相结合的轮耕制以及施肥、施药制度,为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基础条件。

(三)推进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通过场县合作共建提升农机合作社管理、经营、作业水平。加强农机具维修养护,达到《省农业机械技术标准》要求。田间作业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按规程作业,采取插标志旗、划起落线、预留枕地、熟练农机人员起第一行等措施,保证田间作业标准。在翻地上。深度达到18—22cm,误差不超过±1cm。翻后地头整齐,百米误差不超过±20cm。不立垄、不座垄,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0cm。百米内耕堑直线度误差不超过±20cm。耕幅一致。在耢地上。往复结合线重复少于15cm。垂直于播种方向,在4米宽内高低差小于±5cm。每平方米内直径5cm土块不超过3块。在深松浅翻上。深松达到35cm,浅翻达到15cm,误差在±1cm以内。往复耕线百米误差不超过±15cm。地头整齐,百米内误差不超过±20cm。在耙地上。耙后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0cm,每平方米内直径5cm土块不超过5块。偏置耙应达到10-12cm,轻型耙8—10cm,中型耙12-15cm,重型耙16—20cm,耙深误差不超过±1cm。结合线重叠不超过10—15cm。地头百米内误差不超过±20cm。要与耕向垂直或有一定角度。在起垅上。地头百米直度误差不超过±20cm,百米内直度不超过±5cm,每行垅距误差不超过±1cm,往复结合垅距误差不超过±5cm,起垅铲入土深度误差不超过±1cm,镇压后的垅高不低于20—22cm。在播种上。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单口流量差不大于±1%。肥料总量误差不超过±5%,单口流量差不大于±2%。下种均匀,不断条。镇压后播深达2—3cm,误差不大于±1cm。播行百米内弯曲度不大于±2—5cm,往复结合线行距不大于3cm。不重、不漏,复土严密,小麦底肥播施要达到侧5cm,深8cm,大豆、玉米分层施肥深度应在5—15cm之间。地头整齐,百米内误差不超±20cm。在镇压上。恒速作业,每小时作业速度不超过5公里。不漏压,重压宽度不大于30cm。镇压时不粘土、不拖堆、不伤苗。在喷药上。药液加入药箱后,要回水搅拌3—5分钟,药泵压力稳定在0.3—0.5兆帕范围内。流量误差不大于±3%。重漏面积不超过3%。在中耕锄草上。第一次中耕在大豆出土刚照垄时进行,小杆入土深度10—15cm,护苗带宽度6—8cm,大杆齿入土深度25—30cm。第二次中耕在大豆真叶展出、复叶出现时进行,复土深度3—4cm,垄沟深松深度在25—30cm,其护苗带宽度为8—10cm。第三次中耕在大豆开花前进行,要高培土,并形成张开垄。中耕时不除苗、不埋苗,埋土率不超过1%,伤苗率不超过3%。在收获上。粮食清洁率90%以上。小麦籽粒破碎率小于1‰,大豆小于3‰,玉米少于5‰。小麦每平方米落粒不超过20粒,大豆不超过10粒。综合损失率不超过2%,大豆泥花脸不超过2%。

(四)推进农业基础建设标准化。开展标准化农田建设。一要搞好农田整理。水渠和田间路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形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机耕路为骨架、以田间道路为网络的基本格局。二要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进已列入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大力发展旱田节水灌溉,扩大旱田节水灌溉控制能力,加快现有水利工程整修配套改造步伐,到2015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万亩。三要搞好田间道路建设。根据农田地貌进行合理布局,以修改扩大原有田间道路为主,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田间道路修建,达到能够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和晴雨天都能通车的要求。四要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按照全市植树造林规划,搞好农田、林田农业生态防护林、治理林、水土保护林建设。到2015年标准化农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加快培肥地力建设。通过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秸秆还田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每年实施面积600万亩以上。建立以深松为主体,实行松、翻、耙、旋、起相结合的科学耕作制度,每年深松整地500万亩以上,整地作业达标面积在900万亩以上。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建设。加快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到2015年完成100个,作业能力达到800万亩,改造现有农机合作社30个。采用联建、代管、委托经营、引进技术管理人员等方式深化与农场合作共建,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联合培养现代农机驾驶员,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主栽作物田间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100%,其他作物田间机械化作业程度达到90%以上,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

(五)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大豆大垅密植、大豆窄行密植、大豆垄三栽培、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小麦晚播栽培、玉米早熟品种密植栽培、水稻大棚育秧、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等技术,到2015年丰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500万亩,占主栽作物面积的90%以上。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科学控制农业生产过程、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成立工作推进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具体人员,实行目标考核。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引导企业和农民自觉实施农业标准生产。

(二)实施典型带动。各地要结合高产创建活动,培育2—3个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典型,做到县有高标准科技园区、乡(镇)有万亩标准化示范区、村有千亩标准化示范田,并组织乡村干部、生产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到园区、农场学习,提高标准化生产意识。要积极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推广与培训力量,加强人员培训,每年培训高素质人员500人,切实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中的普及程度。要加大科技博览工作力度,强化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深化场县合作共建。一要扩大合作共建面积。做好耕地组织和价格协调,采取农机跨区作业、合作共建农机合作社经营等方式,实现1000万亩合作共建目标。二要共建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开放农场农业科技园区,与地方联合建设高标准县级农业科技园区,在乡镇共建主推技术示范区。三要争取延伸农场技术服务网络为地方提供服务。积极放开地方市场,支持农垦在地方建技术、物资服务网,加快农场技术在地方的推广应用。

(四)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一要总结土地规模经营典型,加大宣传引导,激发农民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二要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三要通过能人带动等方式,大力发展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增强经营土地能力,支持大户扩大承包规模,发展规模经营,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五)强化指导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工作重点,主动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深入村、屯、农户,搞好技术培训,进行面对面指导,落实生产栽培模式。水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及项目争取,加快建设步伐。土地部门要积极争取土地治理项目。农机部门要加大农机驾驶员培训力度,大力宣传农机作业标准,并会同相关部门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

(六)多渠道增加投入。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要努力增加对高产创建、农业技术推广基础建设的投入,继续加大深松整地、结构调整、园区建设、规模经营的补贴力度,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资金保障。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作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作物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