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两个率先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两个率先

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是执政理念的重要飞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事业的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抓经济建设,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使经济一时搞上去,迟早也要掉下来,并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富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等方面不相协调的现象日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与富民良性互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昆山实现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要求昆山做全省“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排头兵的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富民良性互动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发展思想,明确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昆山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昆山之路”。如今,昆山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成为一块投资创业的热土。这里,每天引进国际资本超过万美元,实现出口贸易超过万美元,创造的财政收入超过万元。××年全市完成亿元,财政收入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累计吸引来自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项目的亿美元的国际资本,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勤劳智慧的昆山人用年时间,实现了农业小县跻身全国强县的大跨越,一座现代化工商城市奇迹般崛起在长江三角洲。同志到昆山视察后说:“昆山发展很快,昆山城市很海派,昆山市民很文明。”

然而,在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昆山人收入尽管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市委书记曹新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昆山人均收入的绝对数并不低,但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尤其是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多年来一直在%左右徘徊,这个局面不改变,将直接影响昆山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将直接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昆山市委、市政府从年开始,构筑安民“三道保障线”:一是实行征使用土地补偿“年薪制”。在招商引资中征使用了大量土地,年以来,昆山市改变过去征用土地一次性补偿为按年补偿,每年每亩责任田补元,自留地补元,口粮田补元,年年结付,年年兑现,使失地农民长期受益。二是全面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年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即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低于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低于元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年实施的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凡男满岁、女满岁,每月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元,每年市财政要补贴万元。××年月实施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已达%。同时,实行动迁保障,实行“拆一还一”的动迁政策,全市编织了一张老有所养、病有所依、贫有所济的“安全网”。据了解,昆山市每年财政补贴农民的资金达亿元。

××年,昆山市开始实施了富民“三有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年,全市每天新增私营企业家,每天新增就业岗位个,全年私营企业为外资企业配套服务额突破亿元,民资投入累计突破亿元,注册私营企业突破万家。同时,计划用年时间,使全市%的农户拥有物业,%的劳动者具有初级以上技能,%以上的劳动力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努力建设节约资源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确保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

昆山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环保理念,从最初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管金山银山,有污染的不能进昆山”,到“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近年来,昆山市突出做好“水”和“绿”两篇文章,目前,城区上空“三线”电话线、供电线、电视线入地,拆墙建绿、辟地增绿、见缝插绿;农村开展“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道”活动,打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占地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万平方米的城市广场大气、现代;柏庐广场、玉山广场、儿童公园精巧、秀美,在城市建筑群中显得格外跳眼;玉峰山西部景区和亩的森林公园是城市大“绿肺”;新建的黄浦公园、滨江公园等为城市环境锦上添花。据不完全统计,昆山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园林式居住区比例达%,道路绿化普及率%。每年亿元的绿化投入使城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专家论证通过了《昆山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给昆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绿色昆山”图景,森林遍及城乡,城乡融入森林,它以昆山地理、气候、土壤、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为依托,以“林网”、“水网”为框架,构建起“三环两区一链、四横三纵四片、多廊多带多点、林水交融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目前,昆山平方公里中,除河道、湖泊所占面积外,还有万亩农田保护区;拥有万亩的生态旅游区,包括集农业科技开发示范、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和一个种植多种苗木花卉、以“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丹桂园,基本达到了总理在中国东部一座大城市考察时提出的用地规划“三分指标”(即三分之一建设,三分之一农用,三分之一生态)的要求。

昆山今年又提出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的共赢互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绿色理念,走循环经济之路;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打造最佳人居环境;转变传统生活消费习惯,倡导和普及先进的生态文化;转变管理方法,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力争用~年时间,把昆山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昆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建成各类环保再生企业家,总投资亿多元,年消化工业固废能力超过万吨。一批环保再生企业使全市形成了“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市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就大业,人才为本。有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就有了发展后劲。人才铺就“昆山之路”,这是昆山人总结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早在昆山开发区初创时期,昆山就提出“发展经济,人才先行”的口号。八十年代初期,引进上海“星期天工程师”和“三线”企业,集聚了一批国内人才。昆山又在全省较早地开办人才市场。现在,每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多期,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兴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启动实施“工程”。截至××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万人,每万人中人才拥有量居全省县市之首。

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昆山人坚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成果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会创造条件,使其能够人尽其才。昆山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引进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台湾登云职业技术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昆山分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加快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据测算,这些学院全部投入运行,昆山每年可以增加万多名大专以上职业技术人才。

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品位,昆山市提出围绕“爱昆山、讲道德、守秩序、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用年时间,实现社会秩序进一步改善,文明新风得到弘扬,全民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深化,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城市形象崭新塑造,城市品位显著提高。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昆山已经成为一座移民城市。截至××年,全市登记的外来人口达万人,境外人口万人,与本地人口相比,接近%。因此,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服务“新昆山人”、教育“新昆山人”活动。开展了“百名文明新市民”评选;把“新昆山人”纳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范畴,去年名“新昆山人”接受了正规就业培训;为吸纳“新昆山人”子女入学,全市投资万元,共吸纳名“新昆山人”子女入学;编辑发放了《昆山新市民幸福指南》小册子,为“新昆山人”全方位了解昆山、熟悉昆山、知晓昆山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