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年乡镇政府报告

年乡镇政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十五届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七年工作的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圆满完成了任期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区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心聚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指标成倍增长。2007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完成财政收入2.5亿元,是2000年的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728元,是2000年的3.1倍;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58.8亿元,是2000年的8.2倍。七年来,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一直位居全市各镇前列,2005年成为南通市首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镇;2006年跃居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第130位。

二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发展质态明显提升。按照“要素集约、布局集中、企业集群”的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家宝工业集中区、通灵桥工业集中区、xxx工业集中区、金通工业集中区、银河新区,形成了纺织、服装、印染、玩具、钢结构、机械、电子等多元化工业体系,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倾全镇之力,加大了金通工业集中区和银河新区的拆迁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有效承载项目搭建了平台。

我们始终坚持把“以工兴镇”作为第一方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有效投入,加快项目落地,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产出。2007年,全镇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68个、投资总额9.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60个。重视招商引资,突出产业招商、企业家招商,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几年来,累计引进市外民资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70多万美元。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构筑创业平台,推动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在通州市、南通市民营经济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三是项目农业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步伐加快。我们以项目农业建设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投入农业近2亿元,先后新建和扩建了港东连片水芹种植基地、桂木桥家禽养殖基地、金北草莓设施栽培基地等种、养殖基地16个,新建、扩建了通州市丰润食品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同时还形成了桂木桥家禽营销、花家渡制鞋、界牌山羊宰杀加工等一批特色专业村。港东水芹基地成为江苏省百项高效农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列入国家高新科技示范项目,“进鲜港”品牌获省农业厅优秀农产品品牌。

我们把富民惠民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取向,大力实施“农民增收五项工程”,加快实施农村“五件实事”,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全覆盖,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

坚持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深化和谐xxx建设。

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重视科技工作,多次荣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先进镇称号。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顺利通过验收,金郊初中、金北初中在全市素质教育综合考评中多次获得全市初级中学第一、二名的殊荣,xxx小学荣获素质教育考评先进单位。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成功举办了多届“通州之夜”广场文艺演出和首届社区文艺健身展演,获得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组织奖。特色文化村建设进展顺利,界牌村传统龙灯舞、虹西村京剧社通过了市特色文化村验收。全面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双入户”工程加快推进。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荣获南通市“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佳绩,2005-2006年全镇有31家单位、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称号。

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银河新区3.88平方公里的详规编制,青岛路北延、新金路西延工程竣工通车,竖石河大桥主桥工程春节前竣工,安置小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造农村灰黑公路51.11公里,维修改造农村桥梁94座,疏浚整治河道67.25公里,先后被评为通州市水利工作先进镇,南通市农村公路建设示范镇和“十佳乡镇”。环保工作取得实效,先后获得南通市环境优美乡镇、“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先进镇”,港东村、新三园村分别获得“南通市生态村”和“江苏省生态村”称号。参与了建设南路东侧c338地块、c308地块拆迁改造工程,育才路文化广场拆迁移居工程和翠园中路、交通北路、北一环等道路建设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了金乐片整体划归开发区代管的移接交工作。顺利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复审,以及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镇35个集居规划点已经市政府批准同意,10个先行启动区开始建房,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得到遏制,土地复垦工作不断加强,耕地得到保护。有序用电管理措施全面落实。社区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了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被评为南通市社区建设示范镇,虹南社区获省“科普文明社区”、“和谐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虹西社区获省“绿色社区”称号。

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几年来,我们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对照小康建设的难点指标全力攻坚,先后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植树造林,新增林地面积8000多亩,林木覆盖率由11.8%提高到18.8%。大力实施“清洁河道、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重视农村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农民养老参与率由31.5%提高到56.2%。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不断增加,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小康进程。到2007年底,对照省全面小康六大类、18项评价指标,我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

坚持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呈现新局面

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企业改制到教育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从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到减轻农民负担,从发展老百姓经济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取信于民,有效保护好职工、农民、投资者和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

民主法制建设更趋完善。社会稳定大防控体系、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日趋完善,组建了社区社工服务中心,实施了社区矫正工程。重视普法工作,干部群众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普遍增强。深入开展“法制xxx”、“平安xxx”、“和谐xxx”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打击各类邪教,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多次荣获通州市“安定杯”和南通市“平安创建”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社会治安安全镇”等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得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普及,参合率一直在全市保持领先,城镇居民医保、关停企业职工医保扩面工作扎实推进,受益面不断扩大。千方百计为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重视退体人员管理工作,5500多名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管理,被评为全市“劳动保障先进集体”。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生产和生活,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组织实施草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草危房250户。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镇城镇低保252户576人,月发放低保金5.96万元,农村低保1316户1953人,年发放低保金90.6万元。重症病人大病救助金和农村分散五保户、集中供养人员生活费逐年提高,敬老院供养环境不断优化,管理不断规范,获省、市文明敬老院称号。

另外,民兵预备役、兵役、双拥、人防等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多次被评为双拥模范镇,人民防空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财政、统计、审计等工作再创新业绩,先后荣获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省先进集体、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部级先进集体、第一次经济普查省先进集体等荣誉。统计工作荣获南通市“十五”期间先进集体,财政工作多次被评为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镇。人事、编制、档案、民族宗教、老区开发、老龄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七年,是我镇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七年。我们在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里汇集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智慧;倾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支持;凝聚着各级领导和老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七年奋斗的业绩令人振奋,七年发展的经验值得总结。回顾不平凡的七年,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我们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积极应对宏观形势新变化,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谋求发展新招,提升发展质量。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我们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谋划发展新举措,培育发展新亮点,增创发展新优势。

必须始终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第一要事,提升富民安民新水平。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如一地通过兴办惠民实事工程来造福于民,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倍加感受到,只有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奋进的发展氛围。

必须始终坚持把统筹协调作为第一要略,开启和谐发展新境界。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我们经历了行政村合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精减、市属企业下放等诸多改革。过去的七年,是我镇历史上不平凡的七年,也是各类矛盾凸显的七年。我们统筹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深切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既要总揽全局,又要统筹兼顾,在突出抓好牵动全局工作的同时,协调推进城乡、区域、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第一要义,塑造勤政廉政新形象。我们按照“务实、高效、廉洁、创新”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全力打造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的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诚恳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才能更好地带领全镇人民朝着富民宜居、平安和谐的目标阔步前进。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仍然偏低,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也是我镇建成全面小康镇,向率先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围绕建成富民宜居、平安和谐新xxx的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要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把我镇建成经济更具实力、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富特色、社会更趋和谐、人民更为富裕的城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0%,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千强镇100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经济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

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加快银河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建成10个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积极参与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生态市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镇政府在工作上将着力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解放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制胜法宝,向解放思想要思路、要办法、要干劲,努力做到永不满足,永不松懈。二是把科学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加快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科技创新,用创新的办法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四是把民生、和谐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民生,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努力构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五是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自觉追求,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确保本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2008年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新一轮发展的起步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镇二届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发展经济,竭立关注民生,倾力打造和谐”的整体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力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全力创建宜居村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镇!

2008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工业投入分别增长20%和18%;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5%和28%;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投入和产出,打造跨越发展新优势

围绕“强二产、活三产、稳一产”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组织经济工作,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跨越发展新优势,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联动推进机制,建立项目推进服务小组,形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人负责、一张时间表、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切实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同时对符合“有产业、有规模、有技术、有税收、无污染”的中小型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加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占比,全面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着力打造优良平台。高点规划,加快建设,倾全镇之力,着力打造金通工业集中区机械电子产业园、银河新区、建设路中央商务区等三大载体平台。基本完成金通工业集中区机械电子产业园的拆迁和区内主干道的建设并完善配套工程,加快金桥路两侧项目落地和建设速度,形成项目和载体建设的新亮点。加快银河新区建设,完善功能定位和详细规划,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主动参与建设路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通过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打造以金游城为龙头的商业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商业中心的凝聚优势,主动参与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创新招商模式,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努力提高引资质量。积极发展加工出口贸易和外贸出口,鼓励贸易企业建立出口加工基地,推动对外贸易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施企业培大育强工程,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做优产品、做大品牌、做强企业。对应税销售收入、纳税总额进入全市前50强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二)突出质量和创新,实现发展方式新转变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导向,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努力构建具有城关镇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抓好电子机械、家纺两大产业,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扩张产业规模优势,增强产业配套功能,形成更为合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布局,形成生产型服务业、消费型服务业和公共型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齐转,挖掘传统“小字号”特色潜力,开展餐饮、休闲、娱乐特色街、特色路、特色店的创建活动,聚集人气、扩大就业、增加税源。要创造条件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增创我镇服务业发展新亮点。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深化科技创新工作,促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深化人才开发工作,注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建设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队伍。加大产学研联合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依托重点项目,开发关键技术,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加快培养一批熟悉经济和法律、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来我镇创办和领办科技型企业。

高度重视集约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指标,积极鼓励标准厂房建设,高效利用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

(三)突出增收和惠民,激发富民强村新动力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建成人民群众普遍得益、城乡居民广泛认可的小康社会。

致力富裕广大百姓。继续把全民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根本途径,以创业致富百姓。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新型农民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多渠道帮助农民就业,扩大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和资本性收入比重。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服务城市、面向市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态立体种养等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加工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科技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培育科技型农业。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富民强村计划,完善各项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有效投入,构建村级经济持续增长新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构建直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新机制。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参与投资发展非农产业,支持邻近城区的村,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仓储物流、房屋租赁等;支持邻近大路、大河的村,大力发展沿路、沿河经济;支持偏僻的村,大力发展家庭加工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特色;支持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联合共建村级创业园,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公平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工作。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连片发包,发展形式多样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科学选择经营项目。规范实施民主管理,完善分配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四)突出民生和保障,营造平安和谐新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重视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和谐程度。

大力实施改善民生的“十大工程”。围绕创业工程,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构筑创业平台,力争全镇百户家庭创业率达到25%,百人创业投资率达到10%;围绕畅通工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新筑水泥路10条(段),改建危桥10座;围绕绿化工程,倾全镇之力,新增绿化面积5600亩,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建成全市首批绿化达标镇;围绕保障工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医保、关停企业职工医保全覆盖,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和农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农民养老保险参与率达60%以上。想方设法提高退职、退休村干部生活费补贴标准,力争使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农保转企保。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围绕教育工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争创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镇。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城乡群众自主创业能力;围绕水清工程,疏浚二级河1条、三四级河3条,共计16.15公里。以6个整村推进村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河塘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围绕集居工程,搞好镇域规划的修编,逐村制订村域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建成6个乡村风情浓郁、功能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的新型农民集居社区;围绕通响工程,加快推进有线电视、广播“双入户”工程,提高广播通响率,充分发挥广播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围绕饮水工程,配合市区域供水工程,积极争取供水管网延伸,提高受益面,力争让全镇人民都能喝上长江水;围绕安居工程,抓紧现有安置房的交付使用,加快二三期安置房的建设,让所有拆迁户尽快搬进新居。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挖掘和弘扬张謇历史文化和精神,培育古沙京剧社、老人艺术团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争创法治南通合格镇。规范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深入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大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努力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更加注重科学理政,增强创新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创新思维、改革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组织经济工作的水平。不断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和直接对话等制度,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策支持、财力保障的重点向社会建设、公共设施和改善民生方面倾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更加注重为民勤政,增强亲和力。坚持一切对人民负责,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的监督,定期向人大代表报告工作。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凝聚民心。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好事。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更加注重高效行政,增强执行力。加强行政监察和行政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强化政府目标管理,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办法,努力营造凝心聚力搞建设、脚踏实地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更加注重从严治政,增强自制力。深入开展廉政专题教育活动,严格执行民主评议、重大事项报告、离任审计等制度,弘扬廉政文化,筑牢反腐拒变防线。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珍惜民资民力,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将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准则,常修为政之德,深怀律已之心,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使政府工作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万众一心,成就辉煌;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共同谱写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