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研室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教研室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实验开展

1、制定有效的课题实施方案。

20*年8月,各课题实验学校就课题研究制定了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课题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实验队伍,要求课题组成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采取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讲述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如何选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聘请指导老师、撰写报告等,并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但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完成1—2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案或教案,以及开展探究的结果报告或情况报告。其目的是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和关注探究性学习,使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树立二种观念,实现三种转变。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3、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学生实际,构建了“自主预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探究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经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探索,我区在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方面摸索出多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发现问题,采用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法、借果推因生疑法等,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求过程中要总结规律、培养技能。

(2)情境探究法。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兴趣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3)自主探究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4)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如果用在刀刃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纵横探究法。既从课文间的联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8)发现式探究法。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的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对文本经过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知识间的链接来获得认识成果。

还有一些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如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探究法——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写作课的合作探究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作文评改课堂,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确定一名学生作记录人,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内容按照本次作文要求(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在拟题、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小作者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活动课的体验探究法——如学生在综合性探究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也体验了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对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及有效途径。

2、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3、构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知识体系,形成实施自主探究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四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由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的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的心,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3、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努力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5、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几年来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如今我区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如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

6、提高了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参与科题研究的教师有200多项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可谓成果颇丰。

四、思索与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新的教学方式,旧的评价标准。

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作用和积极效果还受到很大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没有真正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评价观念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

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缺乏整合,有待提高。

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形式大于收获。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依然单一,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在课堂探究时,学生缺乏充分的读书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探究不够深入。还有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没有特色,构思内容过于狭窄,且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校外进行有效的大语文探究;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学生的体系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总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坚定了我们强化科研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实际,努力实践,加强管理,不但完善,让课题研究成果尽快多地服务于教学,以期产生最大效果,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相信它必将对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