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集团公司年度总结大会发言稿

集团公司年度总结大会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一堂,在此召开集团公司2014年年终总结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2014年集团公司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紧张形势,为全面完成集团公司年度目标任务,加快集团公司科学发展而奋斗。

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斩关夺隘破瓶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这一年,我们跳起摸高,坚定信念降亏损,职工收入大幅提高;这一年,我们标本兼治,重拳出击抓效益,实现了365天的跨越;这一年,我们敢为人先,超常付出保发展,夺取了集团经济总量、效益指标等全面胜利,实现了“第二个三年规划”成功起步。在宏观调控急剧多变、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本届董事会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完善长效机制为抓手,坚持改革发展不停步、快速发展不动摇、风险防控不放松,实现了各项业务快速平稳增长、内部管理逐步规范、经营效益大幅提升的良好局面,为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和集团公司党委,向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2014年是集团公司发展最为焦灼的时期。面对着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招工难的‘两高两难’问题导致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异常困难,集团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举步维艰,虽然董事会及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结合产业结构和发展态势,及时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指导经营层组织实施,推动了规模总量和质量的双双提升。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而今天我们召开本次会议目的就是为了吸取教训,融入中心,护航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公司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下面我借此机会提出几点意见。

一、干部队伍是发展创新的主力军

至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一直在试图复苏的边缘挣扎,中国经济也没能在这大局中幸免,至今始终没能走出困境。中国快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预言的,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寒冬到来了,对于那些从事实业经济的企业来说,这个冬天更是格外寒冷。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愈发激烈的竞争,融资的困难,各种经营成本的大幅提高等等,组成了我们当前面对的困局。要在种种困境中突出重围,在寒冬中生存下来,成为了我们以及众多企业家关心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关乎集团公司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场寒冬正以飞快的速度吞噬着没能做好应对的企业,甚至包括诸如诺基亚这样原本基业长青的企业。因此要应对这样一场新经济时代下的危机,需要比应对过去经济危机时更加系统的分析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和内外部环境,从而力争制定出全面的应对策略。干部作为决策执行的“前锋”,队伍作为执行决策的“中锋”,如何让这颗球成功踢进网,如何让这场球踢得更加漂亮,干部队伍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

第一,把握市场机遇,认清自身定位。干部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执行者”的层面上,而是要明确我们集团公司面临的危机,并能够在危机中精确把握市场局势,判断我们必须把握的机遇。作为市场上其他企业纷纷想要抢其份额、夺其地位、取而代之的众矢之的,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保护好自己现有的市场份额不受侵占,做好防御工作是我们所有干部领导者的日常任务。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集团公司要想在国企、外企的夹击中谋求一块可以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往往都需要经过一段四面出击的游击战时期。在经济危机来临前,游击战略可以让我们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市场机会,但是身处危机之中,这会导致我们的战线过长,在后方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敌人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这种战略会带来致命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危机中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守住高毛利或者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一些高地。鲜活的事例和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危机之中智者胜,一个明确合理的企业战略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致胜法宝。此外,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以及认清企业提供的一个展示平台和机会,领导要想真正了解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对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宜于干什么、不宜于干什么。把握自己的长处,发挥优势,增强搞好工作的信心,发现和弥补不足,完善自我,增强实力。在实践活动中,把推进事业发展,解决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绝不能仅仅为了表现自己而置集团和职工利益于不顾。

第二,提高个人素质,展现领导修养。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说到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具备一定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何以服众,何以执权。可以说修养是领导者为官立业的根本。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就是领导者人格魅力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一个领导者的修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领导决策失误有关。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可见,高修养的领导是保证企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一个企业的成败,70%取决于经营决策人的作用,领导的修养对企业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由此可见企业领导之重要性。而企业领导修养是指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的企业领导要管理好企业应具备的修养。如果企业领导缺乏管理企业所具备的修养,“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风气必然盛行,这无疑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效益上不去,何来发展。正所谓“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某种程度上,掌舵人的胸襟和格局怎样,决定了市场能否做大,企业能否做强。追踪古今中外政治家的从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威严不是长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威信才是永恒的。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修养的提升,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冷静面对出现的各种局面。

第三,抓住学习机会,找准学习方法。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不学习的结果,而现在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很多领导干部的通病,有的领导干部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有文化,不愿意学习;有的忙于应酬,热衷于跑关系,没有心思学习;但根据专家机构分析:一个70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到1980年,知识的50%已经老化;到1986年,十年的时间,知识已经全部老化。而现在90年代的大学生,只要一毕业,在校四年所学的知识50%已经老化。如果学习力不强,今天的你必然会成为明天的包袱。当然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个天才,希望下次有苹果落地可以砸醒你!当有人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领导者无不推崇倍至,可见“学习型组织”符合领导者利益的需求。要知道,现在是靠智慧、实力和知识赚钱的时代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更有效率地挣更有质量的钞票。核心的学习能力不是简单地从培训中开发出来的。而我们要如何学,学什么?如今集团公司已经定型,现在就是说要投资并且扩大市场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规模包括团队规模,包括市场规模都在扩张,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而这个时候集团公司对领导者或者是核心骨干关注也就更多。同时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对你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要有一定的领导艺术,因为现在不是你拖在前方,而是让你的团队和同事在业务第一线,你作为领导着,你的作用就是要激励他们,给他们指导方向。随着发展团队规模比较大,资金充足,主营业务增长速度也相对稳定,有可能随之缓慢,或者是徘徊了,这个时候对企业来讲最关注是新的增长点,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视野提高到更大的范围,比如说跨文化管理,从区域扩大到全国,甚至扩大到全球,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这个时候对领导者的领导艺术,软技能方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全体干部队伍能全身心投入并获得持续增长的学习力,那么集团公司势必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肯学会学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把握创新精神,区别能干会干。能不能干是能力问题,会不会干是方法问题。能干,想出来的措施是符合实际的,体现了科学,体现了和谐,更体现了身体力行,带头去干;能干就是有能力去干,每一位同志都要很好的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能力,提高领导与服务的本领。会干,就是要审时度势,遵循规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工作合力;会干,还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工作有新招、实招。在执行政策时,善于把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找准政策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会干从战略角度,就是要求实;从战术角度,就是要求稳;从战役角度,就是要求新。有了能干,加会干,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想干事的人多的是,大街上随手一招,就可以排出很长的队来。而会干事的人却很少,基本上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因此,大家当前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与众不同,让别人在人群中一眼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存在。只有会干事,才能干成事,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我所说的会干事,绝对不是过去的那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而是既要有干事情的本领,也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还要多掌握一些巧妙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集团公司立于不败之地。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市场经济在给我们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诸位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平台,如今在这个变化万千市场经济复杂的商业环境里,唯一不变的,或许恰恰是改变,而创新是改变唯一不变的动力源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未雨绸缪;只有高瞻远瞩,才能创新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干,还要会干,创新干。

第五,结合发展形势,提升执行效率。再好的战略也要靠执行来贯彻。好的执行要依靠好的管理制度和有执行能力和意愿的人来一起保障。美国《财富》披露:75%CEO的失败原因在战略执行,有效策划得到有效执行的战略还不到10%,72%的CEO认为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总之,企业不缺乏伟大的战略思想,缺乏的是有效的执行。重视管理层的责任体系建设成为了关键,我们要牵头系统分析和设计制度流程,关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程接口和利益分配,减少流程设计的不合理和矛盾支持,这样才能确保所有制度和流程能相互协调、互不矛盾、互为补充。要避免出现流程过于简单,无法靠流程规避企业商业风险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流程过于复杂,导致企业决策链条过长,错过商机的情况;鼓励全员参与,也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我们往往身兼市场、销售、管理等多种角色,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以全面应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倡全员参与,充分激发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通过合理的授权,激励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好的制度要想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还必须依靠有职业精神的员工来保证。这当中非常关键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由于我们对企业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但中层管理者在这方面就相对薄弱,他们通常来自于30~40年龄段、家庭财务要求高,个人职场价值又较高,面对众多的职业诱惑。企业危机来临时,中层管理者又往往是最先察觉端倪的那批人。因此,我们还必须充分重视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确保他们理解和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制度流程参与过程,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流程制度可以有效的执行,企业的战略可以实现。

二、经营管理是获取利益的关键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受外需不足影响,大量的外向型企业出口订单骤减,不少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加重。受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愿望下降。而在社会方面,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劳资矛盾有所增加,市场秩序混乱现象增多。受经济困难和社会压力的影响,集团公司存在的管理瓶颈迅速突现,大量问题集中爆发,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最直接最表像的管理瓶颈──人力资源短缺的瓶颈。企业在用人时,往往有股“狠劲”,一般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但却经常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次次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更高数量级的飞跃时,发现人力资源短缺。人力资源成为公司发展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木桶”水平线的提高。这种情况,多半会刺激企业大力招募外部人才,同时也大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特别是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之人才,其贡献比之其投入,总有相当的滞后性,其需求比之其供给,总有相当的稀缺性,经常流失,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第二,最根本最复杂的管理瓶颈──规范管理体系的瓶颈。企业的管理体系出现漏洞。决策随意性极强,企业内家族成员遍布。部门设置缺乏科学制衡,却不乏处处制肘之事。岗位编制比例往往超强度配置,一人当作两人用,员工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和上进。管理体系立意不高、气魄不大,不能吸引来人才,不能培养出人才,不能挽留住人才,也不能任用好人才,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必须对原有管理体系作全面更新,以符合新的战略发展需要,不仅要从根本上渐进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而且要解决发展机制、分支机构、业务战略等问题。但要建设规范管理体系,又会遇到两个最大问题。首先就是企业最高决策人员思想观念的障碍,受不得规范管理体系约束;其次就是规范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眼前业务发展的影响,保守派往往以妨碍业务开展为借口反对管理体系建设,而以“业务为王”的观念下,总是成功,而且屡试不爽,成为规范管理体系不能建立起来的最大障碍。第三,最容易忽视但十分关键的管理瓶颈──职能管理瓶颈。由于创业的艰辛和多年市场磨练,企业往往“重武轻文”,高度重视业务管理和业务开拓方面的投入,由于职能管理的经济效果很难直接体现,对职能管理──战略、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领域不够重视,致使职能管理成为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影响企业进一步开疆拓土、冲锋陷阵,变成“能攻不能守”“,后方空虚“”支撑乏力“”粗放式经营”的局面。一些干部虽然认识到需要加强职能管理,但一不知道方法,只知道套模式;二不尊重科学规律,一味急功近利。一旦模式套用失败,不能达成近期效果,就怀疑职能管理功效,对其关注度也随之减弱,使企业的职能管理沦为“打杂”、“装饰”地位,成为企业不能实现管理"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日前在浙江省工商联组织的座谈会上发出的肺腑之言表示“未来10年,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机会在中国。”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办实业的信心。”由此可知,现在是中国民族企业崛起的最好时期。趁着欧美经济面临衰退,我们可以做强做大,大步进军上下游产业。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强化经营管理,快速推动集团公司发展:

第一,明确企业战略,避免盲目扩张。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必须意识到,集团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需要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我们明确方向的目的是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应当意识到经济危机往往是企业沉下心来深耕细作的契机。这里我举个例子,我国在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随后陷入低谷,市场增长放慢,自主品牌份额大幅下降,但长城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成为销量连续大幅度增长的公司。2011年,长城销售了超过46万辆SUV、轿车和皮卡,同比增长27.3%,超过了比亚迪和吉利,净利润增长达到27%。2014年前5个月,长城汽车的销量增幅甚至超过了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这两家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合资公司。长城汽车的成功,在于发展轨迹与低端市场破坏性策略不谋而合,选择对大公司没有吸引力的边缘产品和市场作为切入点,站稳脚跟后不断提高技术和质量,向更高端的市场延伸。这家公司能够在7年时间里守在皮卡这个狭小的细分市场里,后来又在SUV领域经营多年,直到2007才开始生产轿车。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采访时说“竞争领域那么广泛,你在哪个领域能建立竞争优势,而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可描述吗?有核心价值吗?找到一个可长期坚持的方向吗?只有这些东西真正建立了,才能说这个企业已然发生了质变。”在2010年奇瑞开始进入建筑设备制造业,比亚迪计划进入家电行业的同时,长城汽车董事长反复强调的是聚焦,“不要被市场销量或其他企业的成功所诱惑,要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到我们现在的三大品类(皮卡、SUV和轿车)当中”。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扩张往往充满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悲情色彩,成功了是决策者的英明,失败了便是一着昏棋。为此,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必须把握住集团公司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第二,认识市场形势,抢抓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各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路。反映国际航运市场走势的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近期持续走低,最近出现的迪拜危机可以视为金融危机的“余波”,种种迹象表明国际经济没有走上坦途。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底国家实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取得积极效果,2009年增长“保八”已经超额完成。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为2010年的经济发展定下了“调子”。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刺激的方式不是长期的,政策退出是必然的。具体来说还存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房价居高不下的困境等。机遇与挑战往往是一对矛盾,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是一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客观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还要认清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目前我们所面对的机遇主要有:一是政策调控的机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我们应对危机、实现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二是并购重组的机遇。面对新一轮优胜劣汰的高峰期,对于集团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的极好机遇。三是投资合作的机遇。中国经济由于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2008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增幅明显。这对集团公司来说,无疑获得了一个吸引国际投资、参与国际合作的极好机会。

第三,寻找合作机会,建立战略联盟。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提出了以较大规模在多个行业进行生产的要求,以实现最大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在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而且随着集团公司的扩张,由于资金、资源及人才的匮乏,使得经营常常显得捉襟见肘。要打开这样的局面,就应当调动企业所有可能的资源来拓展市场,开展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建立战略联盟,我们可以通过战略联盟来获取外部资源,提高经验并分摊风险。如果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就可以承担这些大型企业的部分生产功能、分销功能、供应功能和服务功能,在整个市场物流中,与大企业建立和保持一种供应链中的合作或共生关系,从而带动起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第四,着眼长远利益,提高竞争能力。企业天生是面向市场而诞生和发展的,无论是改制于国有集体企业,还是自创的个体私营企业,在所有制权属方面具备了“产权明晰”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条件,但是企业的经营机制应紧随市场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及时应对,抢占先机;另一方面还要做好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着眼长远,苦练内功,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后劲。一是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创新与革命。创新是企业摆脱危机、绝处求生的唯一选择。要注重产品功能、生产工艺等技术方面的革新;同时还要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创新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和资源的最佳组合。二是大力推进品牌经营。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反映,我们不仅要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还要经营好品牌,使品牌成为产品走向市场的利器。三是管理好经营风险。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管好生产、经营外,特别要关注金融,有时金融动态甚至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积极加强信贷、汇率、期货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及时把经营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推进企业社会化。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快企业改制,深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造,尝试引进技术股、独立董事、职业经理等新的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的决策的科学性,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创新技术管理,适应国际需求。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我们必须搞好自主创新,向创新型产业迈进,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调整产业结构,废疾除弊;创新思维,优化管理。如湛江市的广东鸿智电器公司为了突破“技术瓶颈”的状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公司的困难:(1)公司与著名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如与华南理工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校合作,努力在科研上取得突破;(2)组建产品研发中心,并集结100多名尖端高科技人才研发新产品;(3)与多家世界顶尖兼用电器科研机构合作,率先引进最前沿的家电开发技术与理念,把握发展脉搏,刷新行业标准,不断开拓人类生活领域需求的崭新家电。由此可知,我们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一些新的途径来解决技术创新难题。

第六,贴合企业文化,推动精细化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都需要全面系统的思考企业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谋求一种相对科学的管理方式。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管理方法,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一样,但在一个相对的时期中的确有最适合一个企业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倚赖于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依赖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之间的密切协作,但并不因人的改变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变化,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管理制度可能需要修订,但制度本身已经规范了修订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必然要遵循的原则,从而保障了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要实现管理制度的导入,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调整,才能达到预定目标。但首先必须要我们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思想统一到一条水平上来,这对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清晰的让执行层熟练操作制度,是导入的基础;有序培训和固化制度,能够促进执行力的提高,从而保障集团公司运营效率的迅速提升。只要遵循一系列科学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方可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七,抓住员工管理,创造新生代力量。随着时间的推进,如今大量的80、90后逐渐完成高等教育走入到了我们的企业中,作为吸纳大量新生代员工就业的蓄水池,研究探索出适合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模式成为了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这些新生代员工个性自我、张扬,不安于现状,崇尚自由平等民主,喜欢推陈出新。但他们崇尚新型职业伦理。流动性高,跳槽频繁,对企业忠诚度低。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蔑视传统,尊重能力,挑战权威。追求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法律维权意识。面对着这样一群不断进入职场的“新鲜人”,我们必须从以往的一味抱怨转向以积极的态度实施管理上的调整。转变观念,摒弃偏见,以积极宽容的心态面对新生代员工。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一个被很多人称为“草莓族”、“我字当头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同时也是企业未来利润的主要创造者,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正所谓“有教无类”;重视员工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这也是对我们当前管理制度的一种挑战,而面对这种挑战,我相信改革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完善晋升机制,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新生代员工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一方面,新生代员工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亲身体会了知识日新月异的局面,对知识的“折旧”有特别的恐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没有永久就业的机会,危机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因此,新生代员工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需要;信任员工,适当授权,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新生代员工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在他们看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是分工的不同,大家是平等的。对于领导吝啬授权,凡是自己说了算,员工只负责执行的做法,新生代员工会认为是束缚了自己的才华发挥。我们要创造机会让新生代员工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加强沟通,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新生代员工特别注重感觉,他们崇尚参与,不喜欢自外而内的灌输与命令。因此,企业要搭建平台,加强沟通,努力营造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与新生代员工沟通,可以利用QQ、微博等新生代员工惯用的一些沟通方式,采用他们惯用的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交流,以让拉近两者的距离并容易被他们接受。

尽管面临着种种的困境,我们企业仍旧在以巨大的热情继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逐步出台,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在向我们投出橄榄枝。大浪淘沙,相信在这一轮的经济浪潮中,必定会有一批商业模式和管理出众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集团公司经济发展的辉煌。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一年,尽管我们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但我们肩负的集团公司任务和股东重托不容有丝毫懈怠。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集团公司多元化发展,为第二个三年规划迈下了坚实的一步。继续发扬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在行业内用专心、专注演绎着现代企业专业化经营发展的价值,寻找和摸索着实现业务持续增长的路径,塑造2014充满生机活力的核心竞争力,开创着业务板块广阔而美好的明天。同志们,目标已明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和衷共济,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为实现公司发展目标,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