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意见和建议

2006年5月,部分国有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座谈,大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粗略整理如下:(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职能定位问题:

1、履行党章赋予的纪检监察职能,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围绕上级党委、纪检监察机关的部署。

2、企业监察工作依据不足,如处理、处分方面,企业监察部门权限不明。

3、协助党委、行政抓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围绕生产经营服从服务于中心任务抓好监督。

4、监督、督促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正路线政策;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定位:教育、监督、检查、处理。

二、关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问题:

1、各企业的情况不同,有必要从大的方面制订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条例,规范纪检监察干部的编制和待遇等方面的内容。职工奖惩条例82年制订的,国有企业纪律检查工作的规定是90年制订的,不适应现在出现的新情况。

2、建筑企业改革力度比较大,传统的企业逐步在萎缩,新的企业制度成长起来,如局里委派的区域公司,机构人员还没有配置起来,但这类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比较分散。机构及时配置到位很有必要。

3、企业的效能监察是最贴近企业实际的,但也容易流于查过去的老帐。

4、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应该实行双重领导,最好是派驻。队伍应该是专职的,现在多为兼职。监督机构要独立。

5、纪检监察干部要配备高素质人才,从政工干部向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转变。

三、关于建立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指标体系问题:

1、有必要建立指标体系,要做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于定性,企业的经营怎么样?职工满意度,要有一定的评价。关于定量,如果上访数,案件数,定量考核,是否科学?

2、评价体系不宜过早建立,现在建立评价体系容易流于形式。

3、不是很紧迫,可做可不做。

4、需要建立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的视角应该开阔些,和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明确和增强企业党政一把手的责任意识。教育——不想;制度——不能;监督——不敢。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

四、对国有企业试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问题的有关意见看法:

1、派驻可能有一定难度。派驻人员的待遇问题,编制等。巡视比较好。

2、目前,很多企业向二级单位实行派出纪检监察监督。如果是派驻,很可能出现信息封锁。

3、非常赞成派驻,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不受人事关系的限制,能够更好的发挥监督职能,特别是能够落实企业纪检监察责任。派驻以后,要建立有关制度,确保纪检监察介入经营,了解信息,保证监督。企业自己的监督是不可行的。必须派驻。

4、没有必要机构完全派驻,纪检组长、纪委书记派驻就可以了。

5、定期搞些巡视制度比较好。大企业纪检监察监督对一把手的监督弱些,但对下面的监督还是有力的。

五、如何切实加强对企业“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1、要加强上对下的监督,明确企业必须定期向上报告的制度,设定一些固定的内容要求企业报告。

2、平级和下级是监督不了一把手的,必须加强上对下的监督。企业上对下的监督是有效的,监事会、巡视都很有效。

3、同级不好监督,没有办法监督。

4、企业一把手的权力和责任是最大的。目前,对一把手的监督不是很完善。着重在交流上作出规定。一把手的任期要有一定限制,定期交流,以减少权限对监督的干扰。关于责任,应该作出明确规定,对企业一把手建立退出机制,即辞职。应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对完不成指标的也要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所属企业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企业一把手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5、对一把手的监督,充分运用派驻的监事会主席,把过去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具体化。党内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

其他意见和建议:

1、中央纪委是否考虑加强纪检监察理论体系建设和指导?

2、企业敏感岗位、关键岗位上的人员的监督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建立起一套监控体系,确保敏感岗位、关键岗位人员不出问题、少出问题?

3、要强化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国资委要对监事会的监督进行指导和指引。

4、企业需要纪检监察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监督体系需要整合,通过整合使企业内部监督力量得到增强。监督体系的发展历程:围绕——融入——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