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发改委工作总结

县发改委工作总结

2019年初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稳增长政策措施,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经济继续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2.87亿元,增长8.9%,预计全年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7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7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6元,同比增长8.4%;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亿元,增长12.2%,预计全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11.8亿元,增幅8%,全市排名第3。

(一)着力推进“三大攻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在扎实推进“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攻势,全面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牵头做好基础设施巩固提升。一是整合涉农资金2.2亿元,实施交通、水利类基础设施项目796个,新建农村集中饮水工程27个,村庄整治安排资金4981.8万元,乡村面貌有效改善。在此基础设上强化协调配合,认真谋划2020年基础设施巩固提升。二是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推进项目实施。县基础设施扶贫工作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督查小组对各乡镇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不定期随机检查,实行每周一通报,约谈、问责等。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加快项目验收及资金拨付,完善档案资料。三是强化运维管理,发挥光伏电站扶贫效益。严格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和第三方运维公司责任,并促各行政村严格按照县里规定的4:3:3分配方案,按年度落实收益分配。目前,我县已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79个,总规模1.4万千瓦;2019年光伏电站总发电量为1390万千瓦时,已下拨发电收益1075万元,向近2800贫困人口发放补助资金646元。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方面。围绕“三年打赢工业翻身仗”目标,实施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主导产业“两大倍增工程”,强化产业顶层设计,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首位度、贡献度,声学器件、触控显示模组、电子电路板等三大优势板块进一步集聚壮大。1—10月,实现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31.55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4%。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专用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及环保新型成套智能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步伐,落实《现代中药产业聚集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加大对医药企业和观赏类中药材花卉种植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种植观赏药用花卉21546亩。现代农业方面。围绕全省“1+9”农业结构调整工程,坚持一手抓现代农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富硒产业发展两大计划,修改完善《2019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办法》,制定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手册,大力推进中药材、柑橘类水果等富民特色产业发展,今年新增柑桔类水果9422亩,中药材4216亩,有机茶叶2300亩,稻渔共养3270亩。全面完成2018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2.4万亩,2019年预计可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以上。成功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高陂现代农业示范园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引进全国最大畜牧企业温氏集团落户,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肉鸭养殖小区38个,年底将出栏第一批肉鸭。因地制宜实施竹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县财政每年整合资金1600万元,通过针对性奖补的形式扶持竹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毛竹低改劈山斩杂1.2万亩。乡村旅游方面。聚焦全域旅游和优质供给,以万花世界、村两大旅游集聚区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两带两区”建设,着力打造全省乡村旅游新的目的地。1-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261.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1.37亿元,同比增长12.47%。围绕丰富旅游业态,夏木塘景区年内完成了儿童主题餐厅打造,并已开展了向上申报省4A级乡村旅游点工作;村积极谋划儿童画村建设,实施了生态餐厅建设,拓宽了景区旅游公路。先后举办“奥斯陆-天大国际建造课程”、“五一”美食节、第五届湖生态鱼烹饪大赛暨客家小吃节等重大活动,先后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流会等推介会、亚洲文化旅游展,以及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红色摇篮、山水吉安”系列文化旅游推介会,有效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贵澳鲜花小镇、红豆杉大健康养生谷、高岭银杏村、万花欢乐谷等一批旅游项目正有序建设和推进,旅游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另外,推进电商发展,全县建成11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8%,完成电子商务培训3585人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全省第四批实施评分排名列全省第一名,电子商务工作全面推进。

(三)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着眼城乡发展新形势,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和高铁新区建设,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功能完备、品质一流、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城市建设方面。全面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以城市建设攻坚年活动为契机,全年安排项目43个,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着力推进城北新片区拓展工程,拉大城市框架2平方公里,整体推进“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项目建设,目前建设路北延全面打通,沿江路北延土地及房屋全面完成征收并在组织进行拆除及污水管网铺设,文教路西延、渡槽路正在按照计划推进,城市路网大循环初步形成。棚改项目开工建设1325套,专项债券融资2.0474亿元。持续推进城南老旧片区四期改造,将全部完成征拆。城北、城南项目接受了全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的现场检验,得到一致好评。乡村振兴方面。因村施策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村),全县累计建立特色主导产业基地261个,产业支撑越发坚实。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224个新农村点全部开工建设。围绕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按照“系统化、区域化、精细化、长效化”理念,采取连线连片、带状推进的方式,集中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带,着力打造了高铁沿线、高铁连接线“最美风光示范带”。9月22日,省委书记刘奇同志视察昌赣高铁沿线时,对我县境内沿线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给予了充分肯定。10月9-10日,市长来我县调研,对我县农村面貌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开展“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全覆盖。高铁新区建设方面。抢抓“高铁时代”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全省京九高铁经济带建设,积极创建全市高铁新区旅游经济试验示范区。目前,高铁广场及高铁站房已全面完成,有力保障了12月26日高铁顺利通车。

(四)着力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持续改善。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战略,聚焦重点,全力攻坚,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狠抓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和专项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围绕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等13项刚性指标,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等污染防治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县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28微克/立方米,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8%。水库、通津、江江口三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优良率100%。积极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加强与三峡集团合作,大力实施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标准化改造全面推开,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退养率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网箱拆除率均达到100%,建成并投入使用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1个,正在建设2个。生态建养稳步提升。积极融入省市打造赣江“最美岸线”战略,确定了水污染整治、岸线环境修复、发展特色富民绿色产业等三大方面29项重点任务。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水库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重点实施18个滨水农村的环境整治工程,确保湖“一湖清水”。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质量提升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79%。绿色发展进程加快。坚持以“两山”理论为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建立了产业准入正面与负面两张清单,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会商会审制度,严禁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和企业。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好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林下经济等“生态+”文章。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根据省市县精神,不断优化我县营商环境。一是全面推行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受理(涉密项目除外)。全年,已通过平台累计受理审批类项目626个,备案类项目94个,涉及总投资221.62亿元;办结依申请类事项政务服务事项526件,其中“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51件,“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475件。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信用承诺制度建设,在全县各领域各行业开展了信用承诺活动,建立健全全县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全县有25家单位出台了信用承诺制度并开展了相关工作,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报送信用承诺书200多份;全县共报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双公示”信息1.5万条;在“信用吉安”报送政策类信息18条,新闻类150多条,在人民政府网“信用专题”共490多条,达成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全面落实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工作,在政务、发改物价、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积极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在“信用”专栏中了四期“诚信红黑榜”共9家企业上红榜,30人上黑榜,同时按照省、市信用办下发文件向各单位共推送了十期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名单,并予以公示;在行政管理评先评优工作、发改物价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积极推行信用核查、信用承诺制。四是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工作,规范我县招投标市场秩序。截止到目前,共受理并处理招投标领域的举报、投诉事项1个,立案侦办了4起招投标领域违法案件。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投入持续加大,1-10月民生支出25.71亿元,同比增长25.1%。二中新校区(原四中)、园区学校、实验二小、实验小学扩建项目、乡村中小学、中医特色大楼建设、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民生项目稳步推进;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56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475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9亿元,其中直接扶持个人创业933人,带动就业1899人;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全县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合计19.63万人,基金征缴2.083亿元,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健全完善城乡居民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补贴资金5582万元,补贴标准稳步提高;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民参保、民政社会救助等政策得到落实;积极探索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全县新增9个童伴妈妈项目点,开展主题活动120多次,惠及儿童5600多人;妥处涉稳突出问题8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0件,打掉黑恶势力7件58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成功承办全国农民画展和第五届湖生态鱼烹饪大赛,开展“元宵唱船”、“儿郎文化”艺术节、端午龙舟竞渡、非遗项目进校园展览等系列活动,我县获评“中国唱船文化之乡”,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七)着力保供稳价,物价工作稳中求进。一是落实降费减负。认真贯彻落实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减轻社会负担。完成了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调查工作。二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480万元。三是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工作,4-10月共发放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21.5933万元,减轻低收入群众生活负担。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了蕉源水库、芦源水库、左岸灌区等三个灌区的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五是实时价格监测。定期市场采集生活必需品价格数据47期,对价格进行实时监测。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为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定价格工作,密切加大了对市场猪肉供应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了解,按时上报《猪肉市场价格及相关费用标准》到县里、市里。五是价格认定工作。截止到目前,办理涉案物品价格认定案件22起,标的额18.29万元,为司法办案提供价格依据;办理涉纪财物价格认定案件1起,标的额71.22万元,为县监察委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提供办案依据。

2019年,我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年度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不足。财政收入增收缓慢,可用财力少,而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二是社会民生事业仍存在短板。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但城乡环境治理、民生事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诸如城市微循环不畅、城中村散乱差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工业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困难。受中美贸易战和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用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生产成本上涨,企业外迁积极性不高,招大引强的难度加大,工业主导产业层次和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金融、人才、创新等要素仍然缺乏,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四是全县保供稳价工作任务严峻。今年1-7月,全省CPI保持平稳,从8月开始,受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省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突破3%。以我县为例,自猪肉价格上涨以来,每天生猪屠宰量平均在40头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屠宰量减少一半左右。自9月起我县生猪货源紧缺,货源主要来自外省及周边县市。据10月监测数据显示,受生猪货源紧缺及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市场猪肉销量大大减少,每天生猪屠宰量平均在23头左右,收购价维持在22.5元/斤,随着春节临近,猪肉市场供需不平衡,保供稳价工作任务依然严峻。五是现代服务业业态不丰富。我县服务业还是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批零贸易、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金融、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虽然我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但项目建设及运营周期长,能有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服务业少,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量较小,难以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