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思路

区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思路

一、卫生健康规划重大目标

到2025年,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与2020年相比,主要健康指标有较大提升。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优化升级,健康饮食和健康行为习惯全面普及,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环境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公平显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5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卫生健康规划主要指标

1、健康状况: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5%,婴儿死亡率降到6‰以下。

2、健康生活: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健康保障:到2025年,每千常驻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人,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张,基本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4、健康环境:2025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覆盖率达100%,医疗废物收集范围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5、健康服务:到202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全覆盖,居民续约率达到95%以上,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引导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设置规范化的母婴室,提高母乳喂养率。不断扩大妇女“两癌”检查覆盖面,妇女常见病筛查率提高到80%以上,实现早诊早治。开展妇女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推进中医服务集约化发展,实施“热敏灸+”推广计划,到2025年热敏灸在全区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中医药服务在治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卫生健康规划主要任务

1、加强公共卫生健康服务

(1)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健康、应急救治、综合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应对重大灾难事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疾病防控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健全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水平,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健全院前急救服务体系,规范院前急救管理,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期间,一是计划新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水准,具有较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现场专业处理能力、实验室研究能力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是将区妇幼保健院按“二级甲等”的标准建设新院区,开展妇女、儿童各项保健服务及综合门急诊服务;三是新建市区应急医疗救助中心,项目总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8000㎡。建设确诊轻症救治楼,床位200张;密切接触者的集中医学观察楼,床位300张;预检分诊留观楼,床位300张。建设相关医技辅助科室建设。

(2)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严格落实《疫苗管理法》规定,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规范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艾滋病筛查、医疗救治和随访管理,提倡同伴教育,扩大艾滋病筛查范围,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使疫情保持在较低流行水平。建立结核病分级诊疗和防治综合服务模式,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监测和救治,使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强化寄生虫病和饮水型氟中毒、氟骨症、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使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

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强化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菌病等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和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完善人畜共患病和红火蚁等危害人群健康的检疫有害生物协同防治体系。

(3)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机会性筛查,逐步将符合条件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

(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和提高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健康服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财力投入,继续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功能,提升村卫生室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待遇从优,关心和解决基层医务人员学习、生活、工作、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诉求,引导、支持和鼓励他们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综合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康复、护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社区养老等健康服务。

“十四五”期间,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一次性整体立项,分批、分级建设,一揽子解决业务用房、人员编制等“瓶颈”问题。二是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按标准规范化建设发热、肠道门诊及感染楼和医养结合服务大楼。

2、加强医疗服务

(1)加强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基本实现优质资源配置均衡化。

“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区第二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改扩建区人民医院,建设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全面提升我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建立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县、乡医疗质量控制网络,优化医疗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探索建立影像、检验、病理等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高效管理与控制。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和暴力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3)推进智慧健康医疗卫生服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大力推进智慧健康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推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巩固和扩大“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扶贫工程”成果,提高健康大数据采集和开发利用能力,支持和鼓励乡村医生运用智慧医疗平台和智慧健康小屋为村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健康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服务。“十四五”要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室建设及智慧医疗平台第二期建设。2020年8月份已开始第二期智慧百乡千村医养扶贫工程建设,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区所有公有产权村卫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智慧医疗工程全覆盖,更好地为广大老百姓服务。

(4)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政策,加快形成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切实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陪护工培训与规范管理。围绕县外转出率较高的病种,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疾病诊疗能力。建立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对口支援等多种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益。

3、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1)提高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工程,实施母婴安全计划,丰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引导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设置规范化的母婴室(“十四五”期间区拟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区疾控中心接种门诊部、大型商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立的母婴室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母乳喂养率。不断扩大妇女“两癌”检查覆盖面,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稳定达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开展妇女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儿科医学建设,建设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提高儿童危重症救治能力。抓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省级试点,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各类体育场地向青少年开放,广泛开展群体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疏导、干预和保健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引导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提高青春期性知识普及率,深入实施“青春红丝带”专项行动,完善艾滋病防治网络和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

(3)促进老年人健康。针对老年人康养需求,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优先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定期开展体检、巡诊、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

(4)维护残疾人健康。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优化康复资源整合与配置,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5)保障低收入人群健康。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优先为低收入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居民健康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服务。

4、加强医防医养融合发展服务

(1)促进医防结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医共体在“医防”能力建设作用,落实防治结合要求。着力提升县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2)加强医养结合,保障健康老龄化。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和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养老机构开展巡诊服务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以满足和适应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十四五期间”,区支持民营区第三医院转型发展为医养结合综合性医院,争取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建设医养结合服务大楼项目)

5、加强中医药创新发展服务

(1)健全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区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十四五”建成以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旅游为重点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2)拓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一是推进中医药养生养老试点工作。推动各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指导其规范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探索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新机制。二是开展“热敏灸”推广工作。形成了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全区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6家乡镇卫生院、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2家村卫健室为辐射的热敏灸服务网络,并依托智慧医疗平台完善热敏灸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在酒店汝水宾馆内设置了热敏灸体验区,4A级景区仙盖山和大金山寺分别设立了热敏灸体验馆,文昌里等5个热敏灸体验馆建设已全部完成,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3)发展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治未病中心(科),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推动中医药与养生融合发展,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6、加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1)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业。一是发展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观光。大力发展中医药农旅产业,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建设。在仙盖山景区打造中药健康产业园,该产业园以农业和中药为主题,以养生休闲观光为核心,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开发农旅观光、生态康养相结合的系列旅游产品。今后将引导周边居民、贫困户参与中药材生产,发展中医药旅游产业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并引入中医药知识研学游、团队中医药休闲品质观光游,提升中医药旅游内涵与品位,让中医药文化深入游客内心。二是丰富完善中医药康养旅游服务。积极打造中医药健康康养旅游示范品牌。家和十里桃源健康小镇集文旅度假、生命康养、健康管理、配套居住、优质教育于一体绿色健康与生态文旅创新融合的健康小镇。三是探索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积极对我区盱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健康茶系列产品作为健康旅游商品进行宣传推广;鼓励罗针牡丹田园综合体引进先进工艺,生产牡丹精油系列产品;推进仙盖山景区在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点的同时,将园区种植的灵芝加工成灵芝酒,利用菊苣种植引进益生菌健康产品等。四是促进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鼓励中医药非遗项目申报,让中医药文化非遗传承“活起来”。我区旴江穴位疗法、草药采集与加工于2019年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传承项目将这两个项目列为市级非遗项目。

(2)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区山水、温泉、中医药、“森林氧吧”等独特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与医疗、体育、旅游等相互融合的养生养老新业态,重点培育一批健康养老集聚区(社区)和连锁集团。支持医疗机构发展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仙盖山森林康养基地已获批成为首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主要计划建设养老公寓、养生会所、康养疗养中心、休闲娱乐活动中心等)。

7、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卫生、个人和家庭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知识,深化创卫教育,引导和规范市民创卫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以“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文明卫生,井然有序,和谐宜居”为总体目标,开展城市环境“绿、美、亮、净”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搞好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环境治理,推动“秀美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保证资金到位,坚持质量标准,到2025年,全区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推广“户集、村收、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管理模式。扎实开展“除四害”活动,做到环境治理和药物消杀相结合。实施病媒生物监测消杀,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到2025年,努力把我区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加强公共卫生人才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卫生应急等专业人才的培养。

(1)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做大做强卫生疾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制定有效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员进入各级疾控机构,始终保持疾控队伍常态化的高水平应急处置能力。组建卫生应急救治专业技术队伍。

(2)加强护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

(3)加强中医人才培训。培养熟悉重大传染病救治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人才。

(4)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力量,挑选优秀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定期学习进修培训,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基层一线公共卫生专业队伍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