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局完善监管总结

财政局完善监管总结

刚刚过去的去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财政工作最艰难的一年。在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区划调整导致经济总量锐减,国家税费减收政策接连出台的背景下,财政工作在市财政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拼搏,在艰难中奋进,在不平凡的年份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勤征细管,迎难而上,财政收入在区划调整下再次取得突破。

去年,我县财政面临前所未有的增收压力,面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加剧,区划调整直接减少收入总量4.6亿,增值税转型改革抵扣税款2亿多元,16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停征等不利因素,我们多管齐下,启动了特殊年份的县乡财政体制,积极协调境内中央、省、市各级税收,挖掘砂石、房产市场增收潜力,强化国土收入全口径管理,实行耕地占用税、契税财政直接征收,严格国有股权处置行为,加强零散税收征管,健全重点税源税负评估体系,完善综合财政管理体制和税收征管考核办法,深入开展依法理财治税,严格按照县委提出“用一年时间消除区划调整对我县财税收入影响”的目标,在弥补4.6亿元收入缺口的基础上,净增财政收入1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和完成进度两项指标全年稳居全市前三名,其中有九个月居全市第一。此外,财政在国、地两税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主动承担压力,超任务7069万元,完成收入5.6亿元,为确保全县总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一年,我们服务民生,统筹兼顾,财政支出在艰难调度中彰显作为。

在确保县、乡、村三级政权组织正常运转的同时,我们科学安排,统筹兼顾,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支持全市一流标准的星城、高塘岭两地学校建设,全面消除“普九”债务,支持合格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和高中债务贴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落实城乡低保,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支持人民医院基础设施改造,加大甲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投入;支持文化事业,推动科技创新,兑现计生奖扶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支持靖港古镇和光明村建设,促进县城扩容提质,确保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在保障民生的同时,我们加强资金调度,强化支出管理,在去年没作支出预算安排的前提下,我们筹措1.6亿元资金,重点解决了干部待遇问题。面对去年资金调度的空前压力,我局积极与省市财政、银信部门协调,调度资金11.5亿元,在确保常年预算正常支出的基础上,保证了当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前期征拆安置和第一年工程款4.2亿元足额支付,保证了前三年政府大规模投资按“三三四”付款方式本年应付工程款近5亿元的到位,保证了多年遗留的老征折安置问题清算的落实,有效地推进了望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克时艰,推陈出新,财政改革在金融危机中创新举措。

为破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打造望城财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小气候”,我们率先全省启用特殊年份的“激励体制”,再次推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乡镇抓收理财、培植财源、招商引资积极性。6个乡镇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任务。乡镇一级收入同比增收1.02亿元,增长22.58%。在抓收的同时,我们严控支出,实施一系列支出管理改革。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收支直达;坚持“五个不变”,实行“八个统一”,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实行采管分离,加强分类管理,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达24%;实行大、小“三审”结合,完善投资评审,核减支出50800万元,在潇湘大道北延线项目审计中,在初审3.6亿元的基础上核减1.4亿元,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小平县长因此亲自题写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八个大字;规范国有股权管理,严格招拍挂程序,实现国有资产经营收益7825万元;贯彻省、市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厉行节约,六项非生产性开支减少1140万元,全县增收节支成效显著。

过去的一年,我们强化服务,创新载体,队伍建设在逆境中得到锤炼。

我们以“双优”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为经济、为基层、为群众”服务活动。积极协调财政部、省厅、市局关系,将金龙铜业退税周期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20天,使该企业提前半年开工投产,直接产生税收2000万元,去年7月29日县委以“县委通报”的方式予以通报表彰。针对亚华乳业融资难的困境,我局主动为该企业贷款1000万元,低价购买国外成套设备,仅此一项直接节约成本200多万元,同时因增加生产线、扩大规模而增加工业产值5000多万元,增加税收1000多万元。在外树形象的同时,我们苦练内功,增强服务本领。局机关创办《望城财政报》,开设“财政讲坛”,开放阅览室,设立网上廉政测评系统,实现网上“晒干部”,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廉政文化进机关”在市纪委组织的评比中,名列全市第三名,并作为样板在全市财政系统观摩;以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巾帼示范岗”和长沙市委“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的创建为载体,在机关掀起了“爱学习、讲业务、比奉献”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