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2/8 19:46:55 阅读:
这次有幸和书记一起到江浙一带参观学习。我们的工作和江浙一带的工作相比,差距尽管有千条万条,但是我觉得有三条差距是最重要的,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二是服务环境上的差距,三是发展工业企业的氛围的差距。我觉得我们县里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坚持六个辩证看待。
一、辩证看待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但“全面”不是齐头并进,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但协调不是同时同步,必须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偏离经济发展谈论科学发展观,只能是一句空话。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永远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永远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保证,经济发展永远是部门发展的前提。当前,科学发展观在最重要的体现是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辩证看待政治
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本来是有机的统一,决不能人为分离。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政治,领导干部应当义不容辞。干部需要理论,但决不是空对空的学习和理论;干部需要实践,但决不是低上谈兵和闭门造车的实践;干部更需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以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工作离不开一定的形式,但形式过多、过滥、过于繁琐、过于庸俗,会干扰经济工作,进而阻碍经济发展。纵观我们的工作中,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形式上的照抄照搬,形式上的上传下达,形式上的原原本本,只能禁锢干部的思想,使工作丧失生机与活力。我认为,全县领导干部应当高度统一思想:一是研究经济发展重于研究形式上的政治,二是研究重点工作重于研究日常工作,三是研究发展环境重于研究解决一般性的具体问题,四是研究财政收入重于研究财政支出。在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多一些经济发展的实际动作,少一些所谓政治上的自选动作,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少一些部门利益的自选动作,多一些经济发展的标新立异,少一些自我满足的安分守己。
三、辩证看待重点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日常工作年而复始,不应当强求每个部门的每项工作都去考核,都争先进。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重点工作与事务性工作的关系。不能老是处于事务缠身,作茧自缚的被动局面。事务缠身的结果,必定是长时期的静不下心思考问题,心烦意乱抓不住重点,走不出去研究发展。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有区别才有重点,有比较才有关键。每个部门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部分,设置部门固然有它的必要性,部门工作固然也有它的重要性。但决不能片面强调只有自己部门的工作和自己分管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把自己部门的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是不科学的,也是缺少大局意识的表现。要善于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关键与非关键。坚持全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就是重点和关键这个客观标准。对某些工作的安排,有的应当适当让道,有的应该处理服从地位,有的应该暂不进入议事日程。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时不需要看得那么重,有的不能过分认真,有些需要“淡化”处理。对重点和关键性的工作,对有利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应当精心研究,周密部署,落到实处,该认真的应当特别认真。实践证明,各项工作都可以创造经验,甚至可以是面面俱到和全面性的经验,但当前最需要的是创造经济发展的经验。
四、辩证看待企业
产业发展的主角永远是企业,企业是发展的基石。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就多一些生存发展的空间;为企业多办一件实事,就多一个发展机会;对企业多一点关心爱护,就多一笔财富。企业的生死存亡、发展壮大与的发展、财政的充盈和人民的利益唇亡齿寒,息息相关,决定着的未来。呵护企业,崇尚企业,抬举企业,应当成为领导干部长期的战略思想和行为准则。要客观公正地评价私营经济在发展经济中的功过是非,不能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私营经济不顺眼,认为私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偷税漏税,钻政策空子,见利忘义,违法乱纪,一夜暴富,扰乱经济秩序,交往复杂,生活作风放荡,名声不好等等。这些思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倡导崇尚企业,崇尚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精神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一个企业会潮起潮落,一个企业家的生命总会终结,但企业家的精神却会永远造福人类,造福社会。要树立“亲企亲商”的理念,敢于和“老总老板”交朋友、交诤友,坚决摒弃只要与“老总老板”打交道就有瓜田李下嫌疑的偏见。要正确评价纳税人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和所作的贡献,没有纳税人,没有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整个社会将停滞不前。纳税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纳税人才是真正的上帝、主人和衣食父母,全社会都要尊重纳税人,理所当然地为纳税人服务。现实中却搞颠倒了,我们现在很多部门和干部最不尊重纳税人,纳税人到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所以,善待纳税人,善待“老总老板”,善待私营经济、善待企业发展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这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最基本的思想基础。
五、辩证看待政策
有部门有会有政策,但政策的本意并不是为部门服务,而是为全县的发展服务。执行政策可以唯上、唯书、唯条款,这样会轻松自如,不担风险;也可以维护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推动部门一时的发展;还可以从的实际出发服从全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领导干部不容回避的三种选择。要善研究政策,不能只研究政策的原则性和唯一性,更要研究政策的差异性和灵活性。执行政策,服务经济,要顺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要一路绿灯,而不是半路红灯。要完整、准确、辩证地理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策符合政策”的真正内涵。能够提出符合政策的对策,是领导干部有本事的表现。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坚决执行和维护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即使与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发生冲突或自己部门的上级一时不理解时,也应当如此。服从工作大局,推动全县发展,应当是领导干部政治风范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六、辩证看待管理
管理是部门的职责,但不是唯一的职责,管理只是一种手段,而不目的,管理不是管死,而是激发内在活力,管理不是限制经济的发展,而是促进经济的繁荣。在我们的工作中,管理的本质职能就是服务,但长期以来,一些扼有管理大权的公务员,思想观念严重错位,工作上给人的感觉是神圣神秘、至高无尚,心理上要人尊重、自我满足,认为管理就是权威,顺我者昌、逆我者枉。“部门是个桩桩,总得上门摇摇”。还有的认为管理就是居高临下,我规定你执行;管理就是门坎,进门你要低头;管理就是程序,总要一步一步走;管理就是捉摸不定,办事太顺当,谁还瞧得起我;管理就是收费罚款,先交钱后说话、办事等等。企业和经营者到底需要什么,值得管理者认真思索和研究。比如,笑脸或感情,换位和体贴,效率和便捷,平等和沟通,帮助和服务,这些都是企业需要的。我认为,作为管理者,应当对人忠心耿耿,办事全心全意,发展不遗余力,这才是企业和经营者拥戴的明智之举,也是管理者应有的人品风范,更是全县期盼的发展环境。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政府领导讲话 党建工作讲话
办公厅室讲话 科教文卫讲话
工交建商讲话 农林牧渔讲话
思想宣传讲话 农村工作会议
新闻媒体讲话 组织人事讲话
群众团体讲话 领导干部讲话
政法军事讲话 县委讲话讲话
人大政协讲话 表彰大会讲话
市委领导讲话 经济会议讲话
税工质药讲话 人大闭幕讲话
企业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要领
培训班讲话 教师节讲话
科学发展观讲话 旅游劳动讲话
计生工作会讲话 党委书记讲话
财税金融讲话 学校工作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