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统计局经济形势统计发言

统计局经济形势统计发言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聚精会神谋发展,求真务实抓项目,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势头。呈现出了“四快、三稳、二适度”的态势。

一、四快

第一,经济总量在上年突破500亿元基础上有了更快的持续扩张。经省统计局初步核定,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68.8亿元,增长13.3,同比加速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速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8.2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97.4亿元,增长10.8。

第二,工业生产在较高的发展平台上保持快速强劲发展。受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拉动,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1.8亿元,增长28,总量在全省同前移一位(总量排全省第6),比重占全省7.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627户,比上年净增43户,其中过亿元企业达到5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0户。

第三,综合经济效益在较优的运行质量中快速攀升。一是宏观层面的财政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总收入38.5亿元,较上年增收9.1亿元,增长30.8。其中:税收完成33.6亿元,增长39.2,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7.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二是微观层面的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水平。前五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60.8,增速排全省第1位,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46.1,增幅排全省第4位。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全市经济的强劲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第四,消费需求在购销两旺的市场环境中快速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受生产的增长和批发零售餐饮以及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城、乡两个市场共同繁荣,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消费需求持续升温。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8亿元,增长22.7,排全省第2位,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观。

二、三稳

第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狠抓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加大支农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3.23亿元,可比增长4.8,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早稻栽插面积达到338.84万亩,同比增加23.7万亩。如没有大的灾害,早稻生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二是牧业生产势头喜人。受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高位的强力拉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充分发挥,上半年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4.1,出栏同比增长6.8;三是渔业生产全面增长;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产品受市场价格拉动,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新农村建设目标扎实推进。

第二,金融信贷形势保持稳健运行。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76.0亿元和362.4亿元,分别增长14.9和8。

第三,开放型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54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81.96亿元,同比增长47。

三、两适度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宏观调控大环境中保持适度增长。到6月底止,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6亿元,增长18.9,总量排全省第2位。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其中:国有投资66.7亿元,增长11.8;非国有投资107亿元,增长23.8民间投资继续活跃,其中民间投资101.41亿元,增长23.34;港澳台商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24.9;外商投资1.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5。民间投资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占我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8.4,比去年同期提高2.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我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工业投资主体地位依然稳固,增长21.2,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在较和谐的氛围中保持适度提高。经济快速增长和民生工程投入的增加,让广大市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上半年随着就业岗位增加,实际在岗职工达到30.9万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达到8019元,净增1195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844元,净增224元,增长13.9;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