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9/23 17:12:39 阅读:
同志们:
从日开始,我们共同考察了、、等地一些产业集聚区,学习了他们发展主导产业、强化重点项目、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好经验,集中观摩了全市产业集聚区和管理区的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大家感到收获很大。这次观摩是市委、市政府年初既定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我们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一市一区两枢纽一基地”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又是各单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比先进、找差距,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的一次现场竞赛。五天来,大家一路走来,可以说感受很深、体会很多、震动很大,既学到了好经验和好做法,也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总体上达到了观摩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下面,我就观摩活动作一简要点评。随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
一、成绩应予肯定
产业集聚区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项重点工作,也是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各县区坚持以“三项重点工作带全局、以城乡建设扩内需、以改革创新破难题”,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产业集聚区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积蓄了后劲。从此次观摩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导产业更加清晰。近年来,各产业集聚区立足当地实际,遵循发展规律,通过科学论证,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主导产业,科学绘制了产业链条图谱,利用产业转移无中生有、依托优势资源合作开发、依托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催生了一批主导产业。比如工业城突出电子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智能显示终端、智能通信终端和数码音影等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上天梯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精深加工,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新型节能保温防火绿色建材基地;县产业集聚区坚持差异化发展,大力引进万和纺织、川大纺织等企业,轻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明港产业集聚区通过延伸钢铁上下游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以钢铁制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县是全国著名的羽绒原辅料基地,近年来依托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突出羽绒产业发展,拉长羽绒产业链条,打造羽绒产业集群。同时,县产业集聚区的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区的纺织服装和县、县、县、县、的绿色食品等都已形成自己特色,浉河的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鸡公山管理区、南湾湖风景区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史河湾集聚区围绕木材加工产业等,也都有了新的发展。从观摩中可以看到,全市各个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越来越明晰,集聚集群发展态势正在形成,这说明我们抓主导产业和绘制产业链条图谱的做法已经见到成效。
(二)项目支撑更加有力。去年观摩的时候,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少、项目小、科技含量低,经过一年的努力,各地依托产业集聚区,新上了一批较大项目、较好项目。这次观摩,大家普遍反映,项目多了、个头大了、质量高了、链条长了,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支撑更加有力。比如工业城新上的OLED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四通机械科技园项目创“全国五个第一”和21项专利。还有平桥区的舜宇光学、忠旺铝业项目,淮滨的浙商纺织工业园项目,县新上的一批食品加工项目,潢川的康缘食品、甾体生物项目,商城的山信粮业稻谷精深加工和中原制鬃项目,光山集聚发展的一批羽绒项目,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国粮业糯米粉加工项目,等等,都是一些投资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有些还规划有二期、三期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有力支撑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三)招商成效更加明显。从观摩情况看,各个产业集聚区都能积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条图谱,持续推进“四一”招商,引龙头、抓补链、育集群、建基地。据统计,近年来全市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822个,已落地576个。比如固始县产业集聚区突出围绕机械制造产业招大引强,吸引中航国际旗下的一批企业成功落户;罗山县突出围绕电子产业,坚持在珠三角地区驻地招商,成功签约深圳晟昊电子LED等一批电子项目并落地投产;县抢抓全省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机遇,承接引进飒拉(Zara)集团新建出口鞋靴生产基地、浙江欧诺雅集团新建出口皮具生产基地等。各个产业集聚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说明了我们抓“四一”招商的路子是对的,成效是显著的,今后也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四一”招商。
(四)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各个产业集聚区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建设服务向生产服务转变、项目配套向生活配套转变、发展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为项目入驻和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上半年,全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4.3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482万平方米,道路894公里,供水管网759公里。产业集聚区、县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县产业集聚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县产业集聚区等规划实施了大型安置社区,大部分集聚区启动了村庄搬迁项目。平桥产业集聚区启动了集居住、商务、文化、卫生、医疗、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区建设项目。同时,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集中项目、资金,支持产业集聚区综合配套能力建设,为产业集聚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经验值得总结
通过观摩,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地方在探索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能够找准切入点,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涌现了一些好典型,取得了好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多数产业集聚区能够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和“两提两扩”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定位。如上天梯产业集聚区规划定位为中国节能保温防火绿色建材谷,产业集聚区规划定位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县产业集聚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化纤纺织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区羊山片区规划定位为中原茶产品集散中心、茶文化旅游基地和家居企业的华中总部,平桥产业集聚区规划定位为中原经济区的西装、休闲装、运动装生产基地,县产业集聚区定位为全省重点食品加工基地,县产业集聚区定位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农业机械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重要基地,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规划定位为豫南地区重要的大型商贸物流基地,县产业集聚区定位为全国知名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二)重视招建并重。多数产业聚集区不仅注重在招上下工夫,而且更注重在建上做文章,“招得来、落的下、建的快、达产早”,已经成为大家推动产业聚集区发展的一个共识。此次观摩,我们看到许多去年下半年以来新上的项目,今年已经开始投产达效。工业城的天扬液晶、星天空数码、博士达通信等电子产业项目相继投产,有些企业还决定把广州的生产基地搬到,促进了工业城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累计实现产值11.7亿元;县产业集聚区的生物药业、羚锐保健、华隆茶业等产能有效释放,推动集聚区实现税收增长25.2%;其他各个产业集聚区都坚持招建并重,落地了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企业运行、扩大产能、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等目标。
(三)突出产城融合。在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不少地方坚持以产带城、以城促产,既建好城市,又发展产业,初步实现了产城融合。比如羊山新区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好城市的同时,重点抓好商贸物流业、家居产业和茶产业的发展,产城融合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不少县区也都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团捆绑、联动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了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四)强化合力推进。各级各部门能够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工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大力开展“零阻碍”服务,认真落实“四集中”制度,强化财政金融支持,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强管理协调力度,确保了一批重大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及早竣工投产,形成了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作用日益显现
(一)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3.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9.6%,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86亿元,同比增长21.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2.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77.1%,拉动增长12.88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区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载体作用日益显现。首先,产业发展有了载体。截止上半年,全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5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7家,有效解决了过去企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问题,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其次,就业有了载体。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2.3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0.3%,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三,招商引资有了载体。全市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5.5亿元,占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的83.7%。第四,科技创新有了载体。全市产业集聚区上半年共争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为加快我市科技创新步伐打造了新的平台。
(三)集聚作用日益显现。从项目建设情况看,1—7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446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219个,占全市亿元以上项目的67.6%,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个,占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的73.9%。从产业发展看,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集聚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实现了产业集聚发展。1—5月份,以高端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55.1亿元,占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5.2%,对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9%。
(四)示范作用日益显现。在破解要素制约上,平桥产业集聚区大力实施“以职教促就业”计划,免费为企业培训员工,失地农民可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县坚持“向存量要增量、向空间要车间”,集中财力建设标准厂房,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0多万平方米,节约土地600多亩,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县产业集聚区组建了县发展投资公司、县信合担保有限公司和县兴产建设投资公司,总资本金达到2.2亿元,去年仅发展投资公司融资3.2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发展融资难题。在节约集约发展方面,多数产业集聚区能够坚持“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严把企业入驻关、企业建设关、企业生产关,确保了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差距不容忽视
通过对驻马店、平顶山、周口三市部分产业集聚区的参观学习,相信大家对兄弟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和我市的差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的说来,这几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呈现六个鲜明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发展都很迅速,速度出乎意料。比如县产业集聚区在“零基础”上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目前已入驻81家企业,今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00亿元,税收达到2.5亿元,安排就业2.5万人。二是主导产业强。始终围绕一到两个主导产业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优势初步形成。比如县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废旧金属收购、铸造、气缸体缸盖加工、大马力拖拉机生产的产业链条,机械工业区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省农机装备暨缸体缸盖特色产业园”。舞钢市产业集聚区按照“一高一主两辅”的定位,在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上以鑫新不锈钢复合板园区为龙头,形成了钢板—复合板—装备制造完整产业链,建成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投资规模大。投资规模都比较大,亿元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大企业多。比如泌阳产业集聚区的巨龙科技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恒都科技食品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县产业集聚区的富士康实训基地年产6000万套苹果手机配件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等,这些项目投资大、效益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四是发展后劲足。很多项目规划有二期、三期,后劲很足。这次考察的几个市的产业集聚区项目都有这个特点。五是科技含量普遍比较高。六是产业链条长。主导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性强,左右配套完备。比如县产业集聚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从棉花种植,延展到加工、纺纱、织布、服装鞋类加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还可以看到,上述三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也有很多亮点,特别是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方面,给我们启发很大、启示很多。相比之下,我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集中度、关联度较低。今年3月初,我们召开了全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市级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全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应该说我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在规划层次上都已清晰。但由于我们起步较晚,大部分产业集聚区仅仅是解决了项目集中落地、企业集中发展的问题,还有一些集聚区没有真正做到围绕主导产业选择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条集聚项目,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内在联系,产业集聚度还不高,产业关联带动能力还不强。
(二)大项目、好项目较少。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400多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200多个,总的来看,项目建设和推进速度比较快,支撑作用比较明显。但与我们观摩的三个市的部分产业集聚区相比,我们的项目总体数量不多、质量也不理想,引进的大型项目、入驻的大型企业偏少,尤其是投资50亿、100亿以上能够形成产业优势、促进转型升级的龙头型、基地型重大项目还很缺乏。
(三)平衡性、配套性较差。平衡性差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上,大部分产业集聚区以单纯发展工业为主,与产业发展配套的产品检验检测、专业物流、金融网点、信息平台等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没有体现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配套性差主要表现在服务配套上,部分产业集聚区内生活性服务设施与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在进行功能分区时,重产业功能,轻居住和服务功能,生产环节考虑的比较充分,社会服务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考虑的较少,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建设比较到位,生活性服务设施特别是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方面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没有真正与城市发展有效衔接,产业集聚区在空间上、功能上还不能对城市形成有力支撑。
(四)服务力、执行力较弱。这里讲“服务力”主要是指政府服务产业集聚区和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为加快产业集聚区特别是项目建设,省里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们也搭建了一些平台,出台了很多办法,目的都是为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素质,强化服务,为集聚区内企业项目的落地和发展营造条件,提供保障。但在实践中,这些政策和办法的执行效果在一些地方与我们的期望、与群众的期盼,特别是与企业家的要求还有差距,说明一些地方的发展环境还不够优。
五、发展必须加快
今年第三季度已经过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稳增长面临的困难较多,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我们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努力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一)重点必须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住重点、主攻关键,在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以重点带动全局。一要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各县区、各产业集聚区一定要把集聚区发展的有关要求、有关政策学深学透,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上下延伸产业链条,左右拓展配套产业,带动关联企业项目落地建设,使产业间纵向衔接,侧向配套,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区。二要突出抓好项目带动。项目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我们一定要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进一步完善项目谋划、项目招商、项目服务和项目落地机制,确保项目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建设更快、效益更好。不管前期项目,还是在建项目,我们都要加快推进。对事关当前、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市政府重大项目办、督查室要盯住项目,盯住责任单位,盯住责任人,严格督查,跟踪问效。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对所负责的项目认真梳理,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全力推进各类项目落地和建设。今年我们将在全市实施产业聚集区重点项目攻坚计划,主要是针对投资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项目。对入选的攻坚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优先享受市级优惠政策,纳入市级联审联批,给予市级融资担保,并拿出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保障攻坚项目建设需求。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攻坚计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对列入攻坚计划的项目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每年度进行一次评比排序,结果公开,并将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三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当前,要紧紧抓住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招商规律、市场规律和产业转移规律,突出产业集聚区招商,突出主导产业招商,突出以商招商,持续实施“四一”招商行动,瞄准重点区域、主攻重点企业、加强持续对接,有针对性地承接沿海产业集群式转移,力争在招商引资、承接转移、战略合作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二)机制必须创新。关于机制问题,郭书记一会还将作重点强调。实际上,省政府前年已经下发了《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和《省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考核晋级实施办法》,我市也出台了《关于建立“四一”招商行动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关于鼓励招商引资项目择地落户产业集聚区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参照这些办法,市发改委要抓紧牵头研究出台我市的产业集聚区晋升激励考核办法。对集聚区的绩效考评重点要看产业集聚区的集聚速度、集聚水平、集聚规模和集聚效果,要看主导产业的贡献率,实现了多少产出、创造了多少税收、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根据考核情况,将对全市产业集聚区奖优罚劣,并与各县区及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的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使用挂钩,与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领导配置规格挂钩,排名倒数第一的产业集聚区,其主要领导和所在县区的主要领导在本年度内将不能作为提拔推荐对象。
(三)保障必须有力。一方面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充分学好、用好上级政策,努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用工等要素瓶颈制约。对于土地、环境容量等约束性指标的使用,要区分轻重缓急,一般项目靠挖潜,新增计划指标重点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保障。要继续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活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审批限时制,对集聚区内项目的核准、备案、规划、土地和环保等手续的审批,要开辟绿色通道,实行联审联批,优先办理,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性办结,确保每个项目能够快审、快批、快建,切实提高审批效率。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大工作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对违反“五禁止”、“十不准”的行为,坚决从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四)精力必须集中。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决于工作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增长极,把优化环境作为硬任务,集中领导精力,集中一切力量,具体抓,抓具体,抓出成效。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拿出更多精力研究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将工作目标细化量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机制。要科学运作,善于把握工作规律,学会运用市场的手段破解瓶颈、解决难题,因事施策,逐项突破。
同志们,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事关全局,关键在做。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各产业集聚区要以这次观摩点评活动为契机,认清差距,找准问题,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努力推动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勇当中原经济区前锋、全面提升魅力建设水平提供更大支撑、作出重大贡献!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政府领导讲话 党建工作讲话
办公厅室讲话 科教文卫讲话
工交建商讲话 农林牧渔讲话
思想宣传讲话 农村工作会议
新闻媒体讲话 组织人事讲话
群众团体讲话 领导干部讲话
政法军事讲话 县委讲话讲话
人大政协讲话 表彰大会讲话
市委领导讲话 经济会议讲话
税工质药讲话 人大闭幕讲话
企业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要领
培训班讲话 教师节讲话
科学发展观讲话 旅游劳动讲话
计生工作会讲话 党委书记讲话
财税金融讲话 学校工作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