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局创新服务讲话

财政局创新服务讲话

一、正视问题

财政支出方面,服务大局作用明显。20*年,全市财政支出3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全面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各项要求,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成效明显:一是经济建设方面支出增长24.8%,比2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确保了加快三次产业发展等重点支出需要,促进了我市GDP的快速增长,也为财政收入增长培植了后续财源。二是对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增长32%,比20*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体系、基层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了重点保障。三是社保就业支出增长21.9%,城乡充分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四是对“三农”的投入增长58%,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来投入最大、覆盖最广的一年。五是转移支付支出增长26.8%,远郊县(市)人均财力增加4436元,增强了困难区域的发展能力。

去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认为,“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财税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财税系统包括各区(市)县在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亲切的慰问,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财税干部和财务会计工作者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的财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财政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尽管我市20*年的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升至第6,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排名第8,与深圳、广州、杭州、宁波、南京、青岛、大连相比,分别少了314.1亿元、240.3亿元、115.1亿元、70.6亿元、59.6亿元、39亿元、9.3亿元,在同类城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财政总体实力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财政支出“缺位”的问题依然存在。对社保、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财政保障力度仍需加强。三是财政发展还不够均衡。20*年,我市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人均财力分别为11.4万元、5.7万元和3万元,区域间财力差异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我市公共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此外,我市的财政收入结构还不尽合理、支出预算的执行进度还不够理想、监管并重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依法理财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总体上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财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宏观经济形势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市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GDP总量增长较快,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为财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如此,我市的GDP总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仍处于中等水平,20*年,我市GDP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排名第7,与20*年持平,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稍有放松,就会滞缓发展的脚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财政收入形势看:一方面,我市宏观税负水平仍然较低,20*年我市宏观税负水平只有14.2%,低于全国18.6%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低于全国18.9%的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增收的潜力仍然较大,加之,目前,我市税收征管秩序已经逐步规范,市县财政体制也日渐完善,收入预算管理将会更加严格,激励约束机制将会进一步健全,保持财政收入高位增长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另一方面,要在高增长、大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增长乏力的问题客观存在;此外,从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看,20*年,我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44∶49,工业正处于培育期,近年来引进的一批,如:机械、建材、电子信息、8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等重大支柱产业项目,建设也还要有一个周期,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才能形成支柱税源;加之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等减收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难度也将加大。从财政支出形势看:尽管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规模不断上台阶,但收入结构还不够合理。20*年,全市278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按规定列收列支的基金收入就占了91.6亿元,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让收益又占了68.4亿元,各级政府的可控财力仍然有限,要用有限的财力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三新”突破、支持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惠民行动”、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等等,收支矛盾必然突出。前一段时间,我到部分区(市)县进行调研,大家普遍反映今年的支出任务艰巨,希望市上加大支持力度。这一点,我想和大家坦诚沟通。近几年,在支持区(市)县加快发展上,市委、市政府一直采取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帮助、支持区(市)县实现财政收入高位增长,20*年,区(市)县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比2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提高了4.5个百分点,财政保障能力有了明显加强,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市级财政在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改革和事关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仍然竭尽全力给予了保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对此,市委、市政府是非常重视的,措施是坚定有力的。但目前,市级财政本身的可控财力也还比较薄弱,20*年,全市278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市本级仅占了40.2%;186.8亿元的一般预算收入中,也仅占了36.3%,规模约在67.9亿元左右,自身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在支柱税源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要满足全市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市级财政仍很困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希望,各区(市)县首先要立足自身发展,应对支出矛盾。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继续在增加财政收入、完善城乡合理的分配体制、保障重点工作、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齐心协力,抓好工作落实。财政部门更要乘势而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主动地服务大局。

三、发挥职能,服务大局

为政重在理财。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强大而稳固的财力支撑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全市上下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年”、“加快产业发展年”,推进了三次产业联动,实现了我市经济发展总量快速增长,同时,也培植了大量的后续财源,确保了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一年一个台阶,从20*年的216亿元增长到了20*年的489亿元,增长了1.3倍。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战略部署,围绕产业发展而采取的基本对策是正确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20*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实践证明的正确发展道路,继续围绕产业发展,巩固和发展主导优势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植可持续财源,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为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支撑。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把抓收入摆在首位,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财政收入的影响,继续开展税源结构、纳税对象、征管范围的调查和分析,不断拓展纳税空间。同时,要加强财税联动,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要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统筹组织好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务必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二)大力开展“惠民行动”,加大建设和谐*的投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大力开展“惠民行动”,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惠民行动”既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具体实践,也是建设和谐*的有效途径,涉及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救助、城乡交通、水利设施以及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件件关系民生,事事体现和谐。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既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更要统筹安排好财政投入,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千方百计确保“惠民行动”见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和谐*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更多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倾斜,切实加大对建设和谐*的投入力度,促进我市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大力支持“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二是要继续加大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确保对教育的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要加大对文化、卫生、科技的投入力度,继续坚持将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的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的原则,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三是要继续加大对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社保资金,大力支持城乡社保就业体系建设。此外,市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区(市)县转移支付力度,新增财力要重点向远郊县(市)和财政困难区域倾斜,增强困难区域的发展和保障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全力支持“三新”突破,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新”突破年,是实现“三新”目标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工业主导产业的集中集群发展和聚集效应,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了旅游、文化、传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区位优势,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支撑。但是,从三次产业的税赋比重看,我市第三产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远远大于第二产业,据财税部门统计,20*年,我市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全市195户重点国税企业“两税”收入仅比20*年增长7.6%,100户重点地税企业税收收入仅比20*年增长13.7%,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和调整。为此,市委、市政府在总结我市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三新”突破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培育和项目推进为抓手,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财政资金要集中扶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市级财政在连续两年安排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安排支持三次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达到了1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大力支持“三新”突破。各区(市)县也要集中财力,加大投入,结合自身发展的比较优势,在重点产业发展突破方面,工业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医药、机械、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和集群发展,增强聚集带动效应;农业要重点支持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第三产业要重点支持旅游、文化和传统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区位优势。要重点保障壮大企业集团和培育地方产品品牌的资金需要;要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确保重大产业化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出。总之,要综合运用财政统筹、资金导向、政策扶持、体制激励等作用,推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围绕“三新”突破,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保障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需要。

(四)坚持监管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去年的财政工作会,我专门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今天再次,并非老生常谈,这是一个依法理财的问题。刚才,李捷同志通报了去年我市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和“小金库”检查的情况,从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当前,我们在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上有八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二是擅自更改使用范围和补助标准;三是滞留财政专项资金;四是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五是不严格执行预算;六是虚报冒领;七是不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八是“以收座支”等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只涉及少数单位和部分区(市)县,违纪金额也仅占全市财政专项资金的0.32%,远远低于全省1.5%的平均水平,但也反映出个别地区、个别单位在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还不够有力。对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举一反三,切实改进。首先,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财政资金的管理规定,督促指导发生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其次,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将检查发现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大查处力度,切实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监管机制。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针对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体系。二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落实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监管责任,逐级、逐项明确责任主体,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同时,要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形成监管合力;要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纪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教育培训,提高财政干部、财务人员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解决好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杜绝和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最后,再一下加强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全面提高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自身素质,是我们财政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保证。当前,我们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一定程度存在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刚才讲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小金库”检查暴露出来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说明我们部分同志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工作责任心,还难以适应科学理财、依法核算的要求。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加强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守纪律、讲诚信、会理财的财会队伍,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和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关心、支持、帮助和指导搞好财政干部和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坚持“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方针,大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财政机关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严格依法理财;要更新理财观念,对事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要站在服从全局的高度,提前筹划、“主动买单”,切实做到为民理财;要敏锐把握时代的要求,加强对新形势下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理财;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机制,确保财政事业健康发展。全体财政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觉维护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

今年的财政工作十分繁重。希望各级、各部门继续关心、支持财政工作,齐心协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