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镇环境优美工程创建汇报材料

镇环境优美工程创建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省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布署,通过“三抓四到位”,确保了“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三大”成效:

一、“三抓”分别是:

一是结合米枣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实际,坚持“四注重、四提升”和打破“夹皮沟、军营式、火柴盒”的原则,制定了风貌塑造等专项规划。

二是抓配套设施建设。全镇共投放果屑箱185个,建立垃圾池36个,添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转运车24辆。栽植绿化树3280余株。

在村合理布局通村及村内路网,做到主次分明,硬化整治村内主要干道11.8公里,着力完善了给水、排水系统。新建垃圾池12个,新设果皮箱23个。

三是抓群众素质提升。

通过各种会议宣传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

通过标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方式。

二、“四到位”分别是: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二是工作措施到位。一是细化了此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职责明细到了部门和人头。二是细化了此项工作的重点。三是细化了此项工作的检查考核办法。

三是设施配套到位。全镇共添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转运车24辆。投放果屑箱185个,建立垃圾池36个,栽植绿化树3280余株。

四是队伍建设到位。一是组建了环卫队、整治督导队、帮导劝导队和村民自治队。二是召开了镇场镇居民第一届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委员会自治章程,建立了执法队。

三、“三大成效”分别是:

(一)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全镇以“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为标准,累计“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水、清污泥”2635处,“四清”面80%;“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房”1730余间,“五改”率73%;“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村(居)达11个,“五通”率100%。(村“四改”、“五通”率达85%)。并对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地净化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

(二)镇村形象大为提升。

通过“五乱”专项治理,共拆除乱搭乱建131处,清理广告乱贴乱画450余处,镇村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是场镇“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点乱摆、车辆乱停、”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门前五包”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二是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等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三是示范村“乱搭、乱建、乱堆、乱仍、乱倒、乱排、乱挂、乱牵、乱晒”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整洁,保洁制度进一步健全,配备专(兼)职保洁员5名,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95%,新建沼气池52口,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0%;种植绿化树1086株,对农户庭院、主要道路基本实现绿化。

四是按照“川西民居”的总体定位,集中对示范村104户农房进行了风貌提升,并结合米枣产业特点,在风貌设计上彰显了米枣专业村特色,凸显“中国米枣之乡”品牌。

(三)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全镇共评先“星级”文明户512户,五好家庭户926户。其中村评先“星级”文明户36户,五好家庭户45户。全镇上下逐渐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体工程亮点不够,配套差,层次不明,品位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实施区域与连接区域反差大,特别是场镇房屋外观无特色、无亮点,影响整体效果。

三是实施区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

四是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特别是干部群众的激励奖惩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是投入不足,经费压力大。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激励奖惩和考核督查机制。

三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的特色和亮点,提升建设品位。

四是加强项目支持,加大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