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区振兴老工业建议

市区振兴老工业建议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市委确定的“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总体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按照壮大规模、精干主业、归并同类业务、延伸产业链的要求,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大产业联合重组力度。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同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合作重组,支持更多优势企业走出去,与境内外企业合作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继续分离市属国有企业非主营业务,实现辅业资产向专业化企业集中。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我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所得税、契税、印花税减免优惠。对市属国有企业涉及“债转股”资产的处置,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规定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对实现兼并重组企业优先支持技术改造。

(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落实融资、财税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经济的融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成长型、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扶持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中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育成机制,形成企业梯次发展结构。引导相关中小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大型企业发展配套产业链。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开展创建“标准化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活动。鼓励中小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重点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降低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门槛。落实国家对担保机构的扶持政策,做好免征营业税和政策资助的申报工作。继续发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三)做优做强优势产业。抓住国家振兴十大产业机遇,做优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4个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要依托国家民用航空基地、省市共建航空汽车城、国家核电装备国产化基地等载体,重点发展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汽车、飞机、农机装备、专用设备和基础功能部件等产业集群,推动主机产品升级。食品工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乳制品、粮食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医药工业要利用“药”地域品牌优势,大力开发新型制剂、新型专利药,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以及特色原料药等产业集群。化工工业要转向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并举,重点发展优势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组织一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大项目,争取国家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和扶持政策,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元器件、数字装备、电力电子、汽车电子、LED和软件等行业。生物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农业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部级生物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铝镁合金材料、航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环保新材料,加快复合材料构件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新能源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设备制造,支持兆瓦级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建设核电主泵电机、大型辅机和百万千瓦级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生产基地。

(五)积极促进以工兴农,以农促工。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农业促进工业的长效机制。鼓励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延长产业链,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工业配套产业梯度转移到县域发展。促进城市工业面向广大的农村腹地,深度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特色食品产业,形成一批优势明显、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稳定农业初级产品市场。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建设,扩大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品质,按照产业链规划一批已形成优势、发展潜力大的粮食加工、大豆加工、乳制品、肉制品加工、特色食品等项目,促进农业深加工产业规模扩张,提高产业竞争力。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要素市场,全面强化城市现代服务功能。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推动金融创新。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结算业务,争取率先成为对俄及对东北亚外贸结算中心。对将信贷、担保资源投向中小企业的银行和担保机构给予适当风险补偿。支持小额贷款机构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和地方保险公司组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覆盖东北北部、通达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充分利用被国家确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机遇,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品牌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完善有线电视网络,使之成为“三网融合”和孕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发动漫和其他文化创意产品,推进动漫基地和创意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参与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和我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着力打造“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和旅游品牌,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七)建设松花江流域高效、低碳、生态产业示范区。坚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把建设成松花江流域高效、低碳、生态产业示范区。围绕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在“北跃”规划的578平方公里区域,加快原生态万顷松江湿地和松花江至呼兰河区域的“两纵、四横、十八湖”的北国水城水系建设,创建科技创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教育、研发、孵化、服务外包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在“南拓”规划的462平方公里区域,建设集产业新城、文化新城、生态新城于一体的工业新城,重点发展航空、汽车及发动机、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围绕“中兴”,力争用3年多时间,搞好老城区的路网改造,建设现代交通体系;搞好老城棚户区拆迁改造,基本消除“破烂”状况;搞好地下管网和相应基础设施改造,完善承载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强县”,以“富民强县”为核心和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工业走廊段建设,支持宾西等重点省级开发区的创新发展和提档升级。

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八)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选择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项目,积极申请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支持。

(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一批见效快、带动力强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得到国家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财政信用担保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对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科研类固定资产投入贷款给予贴息。逐步扩大科技风险基金规模。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滚动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吸引和集聚社会资源在我市创业。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实行技术入股、期权和企业年金制度。鼓励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

(十)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成果,重点加大对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的支持力度。对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市级以上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积极申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对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的项目,从市高技术产业项目配套资金中给予配套。对经市财政部门认定并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本地产品,予以优先采购。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新产品或试制品,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实行政府首购制度。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十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依据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编制我市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新增粮食产能项目的支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加强农业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金融、农业科技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良种工程,加快优质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围绕省实施千万吨奶、五千万头猪工程,重点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场、生猪场、肉牛场、种猪场、扩繁场和繁育改良站点建设。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以五常为重点的绿色有机米生产基地、以尚志蒙牛为重点的绿色有机奶生产基地、以大众肉联为重点的绿色有机肉生产基地、以宾县肉牛养殖为重点的养殖生产基地和以郊区为重点的绿色有机菜生产基地。落实农机具购置和深松整地补贴资金,扶持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保证补贴资金及时、足额、透明、安全发放。

(十二)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松花江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主要江河流域地表水控制性工程、大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和水库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支持灌区配套、节水改造、抗旱新水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堤防达标等项目。实施沃土工程和土区保护工程,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乡(镇)、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革命老区饮水、农村大型沼气等工程。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十三)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推进大铁路客运专线和宾成地方铁路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城际铁路建设辖区各项基础工作。加快西铁路客运站及附属设施工程建设,力争与大客运专线同步建成使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松浦大桥建设,启动三环路西桥、滨北公铁两用桥建设等跨松花江交通项目,启动城市三环路江南段建设。推进城区道路拓展改造,实施道路结构性升级改造,打通断头路、卡脖路。加快依兰至七台河高速公路建设和肇公路通河至依兰段、铁通公路尚志至五常段改造,推进城市出口公路改造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建设,完善“三环、六射、十三通道”市域骨架公路网建设。支持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和申请第五航权,逐步把建成面向俄罗斯、东北亚、北美的重要航空门户。

(十四)加强安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以根治煤矿瓦斯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着眼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治本机制,逐步完善能够覆盖大部分林区的监测瞭望体系、功效良好的通信保障体系、作用明显的林火阻隔体系和比较畅通的防火道路体系。大力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设施建设。

五、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十五)加快生态建设。全面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支持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绿色通道、生态园林村等重点工程建设。建立以湿地生态系统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森林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水平,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十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发和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模式,落实对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的专项奖励。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加快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业污染、区域污染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医药、热电、煤化工、纺织、食品、冶金、建材、机械等行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试点。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激励与约束机制。

(十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城市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加快完成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推广垃圾袋装化收集、密闭化运输,实行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六、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十八)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项目单位吸纳就业。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积极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扶持“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服务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更多吸纳就业,引导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等办法稳定就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

(十九)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保障待遇和水平。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和被征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力度,逐步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解决好“老工伤”人员待遇问题。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动态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二十)解决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问题。加大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和棚户区、农村危房、危旧校舍改造力度,争取国家和省对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筹措市级配套资金。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采取财政补贴、农村信用社贷款扶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引导农民改造危房和泥草房,建设新型农村节能住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建立供热保障机制,确保冬季取暖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二十一)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学校网点布局,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建设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市级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增加市级财政投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七、深化区域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二)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都市圈建设,重点培育中等城市规模的卫星城镇,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加强与省内各地市间的联系合作,发挥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业走廊支点城市之间的互补联动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重点加强与区域性中心城市、东部煤城和边境口岸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加强同东北副省级城市之间的联系合作,通过东北地区“4+3”市长峰会强化战略合作机制。

八、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二十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城市公用企业重组改制,优化改制企业股权结构。在总结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经验、完善政策基础上,全面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继续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帮助改制企业拓宽经济补偿金自筹渠道。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妥善处理中央企业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工伤保障和社会职能移交等问题。抓紧完成装备制造业企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工作。

(二十四)加快推进其他领域改革。统筹协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向国家申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符合条件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费率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等政策措施。推进林权制度、城市供热体制、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落实国家、省相关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医药和食品等优势产业及重点企业扩大出口,对出口地产品给予奖励。支持具有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创建研发中心和开展其他形式经济技术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领导要带头招商引资,拓宽境内外资金进入渠道。全面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和整合升级,加大对俄出口加工项目推介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专项资金支持。深度开拓俄罗斯市场,扩大对俄出口规模。重点扶持进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外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