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政晚秋农业生产意见

县政晚秋农业生产意见

今年,我县小春粮油喜获丰收,但大春作物正处于主汛期,自然灾害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增收的压力较大。为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目标任务,现就切实抓好晚秋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抓好实施。

一、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人种三分粮、一分菜”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秋蔬菜、扩种秋玉米、主攻秋洋芋、稳定再生稻、开发秋杂粮”的工作思路,全县计划种植晚秋作物60.2万亩,其中:种植秋粮47万亩(再生稻14万亩,秋洋芋12万亩,秋红苕8万亩,秋玉米10万亩,秋大豆、秋荞等其它秋粮作物3万亩),种植秋蔬菜12万亩,秋植柑桔1万亩,品改黄花2000亩。力争晚秋粮食总产达到5.5万吨,人平增收30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晚秋生产既要依托市场、争早谋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又要与灾后产业重建紧密结合,各乡镇要通过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等,全力保障市场供给,拓展农民增收途径。

(一)合理布局抓好秋菜种植。各地要把秋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抓好在田蔬菜管理和秋季育苗工作,努力扩大秋菜种植面积,有效增加市场供应。城郊和场镇周边的村社重点发展速生叶菜类,远离城区的低山区重点发展储运方便的根茎菜类,山区要充分利用反季节优势生产月份上市的优质蔬菜。同时,要依托专业合作社,大力开拓市场,搞好订单生产,积极发展加工蔬菜。

(二)调优结构抓好秋粮生产。以提高种植效益为核心,狠抓秋粮种植结构调整。适度调减再生稻蓄留面积,积极扩种甜糯型秋玉米;充分利用水稻收后高塝田、玉米收后秋闲地、新植果园林下地发展秋洋芋;在沿江河流域和有再生稻种植习惯的乡镇蓄留再生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群众发展秋大豆、秋荞子、再生高粱等秋杂粮,改善人们膳食结构。

(三)彰显特色抓好产业重建。按照“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灾后重建工作思路,切实抓好乡狮牌和乡渠南红心琯溪蜜柚、村柑桔品改、镇谭坝奥桃、乡清河巴山脆李等五大灾后产业重建示范片后续管理,并根据生产季节抓好苗木补植工作;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柑桔标准果园建设和等乡镇2000亩黄花品改工作,推动全县按质按量完成28630亩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任务,全力争创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县。

(四)突出科技抓好集成示范。各乡镇要重点抓好秋菜、秋洋芋、秋玉米等优良品种的示范,着力推广秋洋芋整薯播种、再生稻早施促芽肥、秋红苕合理密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配套技术,积极推行“水稻~再生稻~油菜(冬作洋芋)”、“菜~稻~菜”等种植模式,大力实行县、乡、村示范片建设机制,县上在有庆、青龙、李渡、报恩等乡镇建立秋洋芋、秋玉米、再生稻、秋菜示范片各1000亩,示范带动各乡镇集中建不低于100亩秋粮、秋菜示范片,助推全县晚秋生产均衡发展。

(五)利用农闲抓好基础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秋冬农闲季节,层层明确责任、倒排工期、严把工程质量,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机耕便民道、户用沼气池、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晚秋生产事关全年经济发展大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振奋精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晚秋生产工作,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晚秋生产工作,严格做到统一认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县财政局负责筹措县上晚秋生产示范片建设所需要资金;县农业局要拟定晚秋生产技术要点,派出技术人员蹲点示范、指导现场生产;各乡镇要抓好晚秋生产规划、物资筹措、示范片建设,全力以赴打好晚秋生产攻坚战。

(二)做好物质保障。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和生产需要,有关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及早抓好晚秋所需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质的组织调运和供应工作,特别要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提高晚秋种植效益。执法部门也要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农资市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三)加大宣传培训。晚秋生产农事催人、农时逼人,各级各部门一是要紧紧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培训、就业培训等项目,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让晚秋生产技术传遍千家万户,切实提升我县农民从业知识和从业技能;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农业网》、印发技术资料等手段,大力宣传晚秋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充分引导、发动、组织群众,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掀起晚秋生产热潮。

(四)强化督查考核。县政府将成立工作督查组,加强对各地晚秋生产的督导和检查,对工作进度缓慢、措施不得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