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机关各单位: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3〕1号)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推进全区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农村现代物流、金融支持、信息服务“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五大”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农村“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在农村规模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信息不灵、资金不足、品质不优、产销脱节、疫病危害、管理低下、效益不高等问题,实现一家一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农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农村的持续就业增收能力;有助于推进城乡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农村“五大”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为“三农”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五大”服务体系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发〔2013〕1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立足区情,抢抓机遇,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乡镇、村组“五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用整合资源、市场运作、进村入户等多种手段,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配套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到“十一五”末期,力争实现下述目标:

科技推广目标:

1、初步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区域科技服务体系,其中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示范机构50个,提高农业和产业服务水平,使用全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

2、初步形成由培训管理、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应用型科技入户率达到8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3、通过资源整合,在区新农村信息网上建议“96318”(科技“110”)科技信息“户”联网分站,发展终端用户(含材、示范户)100户,使科技信息服务在村组的覆盖率达50%。

4、全区建设科技示范片区10个。即“4+1”区域、科技示范村40个,发展科技示范户2000户,辐射带动黄金坳片区发展,后勤服务城市。

动物防疫目标:

建立和完善乡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12个,乡镇动物防疫站287个,村级动物防疫站点3860个,乡镇动物检疫申报点1000个,乡村动物疫情测报点1000人,配备村及动物防疫人员6000人以上;在提高全区动物防疫水平的同时,着力培育无公害优质生猪、杂交牛羊、地方家禽和名优水产等特色养殖小区100个,养殖专业协会50个,各类专业养殖大户(养殖场)5000户;全区养殖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养殖产品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

农村现代物流目标:

在全区范围内培育10家以上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流通龙头企业,建设区级配送中心13个以上,发展乡镇连锁经营网点350个以上,建设农家店、便利店、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3000个以上,培育和发展100个农村蔬菜、水果协会;形成以区级为中心、职能局、乡镇为骨干、村级为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实现40%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进入市场销售,80%的农村生产资料通过网络连锁配送供应,70%的日用消费品通过网络连锁超市供应,80%的废旧物资通过网络回收利用。

金融支持目标:

全区实现农业贷款新增16亿元以上,农村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有所提高;农业发展银行实现农业贷款新增7.5亿元以上,当年新增贷款的90%以上用于农业;农业银行实现新增农业贷款3亿元以上,当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用于农业;农村信用社实现农业贷款新增5.5亿元以上,当年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农业。

信息服务目标:

全区农村广播电视户均拥有率达到90%以上;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达到95%,人均普及率超过30%;传输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信息进农户,利用各类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覆盖率、应用率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全方位的农村信息服务格局。

三、主要载体

(一)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科技特派员、科技合作社等新型农村服务模式,促进农村区域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引导300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科技推广的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创办和领办以专家或技术骨干为服务主体的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在全区建设20个科技特派员、科技合作社等新型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引导已有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增强其服务功能,引导乡镇建立主要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逐步形成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2、实施“十万农村科技培训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工程”、“农村科技管理干部和技术经纪人培训工程”等新农村建设科技培训工程,建立和完善50个农民科技培训基地、10个以电视和网络为主体,以区农广校为载体,三年内培训农村科技管理干部、青年科技带头人、项目管理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农业技术人各500人,以及1000名农村先进适用技术人才。

3、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集中推广、转化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因地制宜,集合各方面优势资源,重点引导建设黄金坳“4+1”片区技术示范乡镇。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村“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技术“二传手”、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带头人等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同时,发展200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村增收致富。

(二)动物疫病防疫体系

1、强化全区动物防疫管理职能。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和兽医科技支撑三大体系建设,切实增加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着力推进动物防疫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构筑高效、有序、科技合理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2、理顺乡镇动物防疫工作机构。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开经营性职能”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区管为主,职能局共管”的管理体制,完善投入机制,强化队伍管理,提高工作能力,具体承担动物防疫、养殖业生产指导等公益性职能。

3、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区级财政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资补助专项基金,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核算,为每个乡镇培训选配2-4名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区级以上规定每个养殖小区至少配备1名动物防疫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本村(居委员、养殖小区)的动物免疫注射工作,协助乡镇动物防疫站开展动物免疫、检疫、疫情报告和技术推广等工作。村级动物防疫站人员实行聘用制,由乡镇政府负责聘用管理,畜牧兽医部门负责业务培训,要做到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

4、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建设,尽快完成配套建设和“质量、计量”认证工作。加大乡镇动物防疫站站房建设步伐,将乡镇动物防疫站站房建设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逐年进行改造,力争在3年内,使每个乡镇站拥有200平方米的办公、诊断、物资储备设施和场地,并为每个动物防疫员配备冰箱、冷藏仓、显微镜、兽医工作包、交通工具。

(三)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新的农资股份公司为主体,成立农资连锁配送中心,按照“统一配送、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承诺、现代管理”的要求,以连锁和加盟为主要经营形式,大力推进全市农资连锁配送到乡到村的为农服务工程,形成上联厂家、下联终端,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覆盖全区农村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建立农资储备制度,将农资储备贴息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对全区农资市场的经营管理,将供销、农业及个体农资经营户纳入供销社农资管理体系,供销社负责全市农资经营网上规划和日常管理;工商、税务部门按供销社规划意见负责办理农资经营相关手续;加强农资行业自律、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为全市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放心、经济、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

2、建设农副产品流通经营服务网络。加快“两社一会”建设,争取3年内发展100个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在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建起综合服务社。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改造升级,引导城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改造升级,引导城镇农贸市场设超市,提升农副产品的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农村现代流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对农产品协会的组织,鼓励供销合作社的分流职工、乡村干部、农民能人从事农产品销售业务,积极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

3、建设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以各大中型超市为龙头,采取总经销、总、特许经营、集中采购等多种形式,组织区域经营企业合作,形成区域配送中心;以基层供销社、农家店、便利店、综合服务社为基础,通过联营、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对农村经营服务网点进行整合,建立上联生产、流通企业,下联基层网点,以“4+1”区域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连锁经营网络。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农村市场特点的连锁经营路子,积极探索成立跨区域乃至覆盖全市的连锁经营网络。

4、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发挥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再生资源管理。按照“退市进郊、退路进场”的要求,重新规划布局,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规范交易地点和交易行为,引进生产企业进场发展精深加工,实现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体系。(市、区)再生资源企业要主动配合完善社区服务业务,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延伸到社区。

(四)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1、强化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信贷支农绩效。积极支持和帮助边区内和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联社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通过同业拆借扩大资金来源,调剂资金余缺,满足其支农资金的需要。

2、继续搞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积极拓展商业性金融业务,力争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化经营等商业性金融业务上有新突破。

3、发挥农业银行在支持“三农”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农业贷款在其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保证其新增贷款的50%以上用于农业。

4、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创新支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当年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农业。坚持“扩大规模、简化手续、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小户额信用贷款工作。应适当提高农户授信额度,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至1-3万元;进一步加大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创新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担保方式。

5、加快邮政储蓄机构改革步伐,积极争取开展小额贷款试点工作,促进资金回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进一步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积极培养和试办小额信贷组织,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7、积极支持供销社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以政府引导,市场动作的方式,建立股份制为主体的担保公司,设立风险担保基金,各级财政适当补贴。不断创新担保形式。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林权质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动产抵押等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的问题。

8、以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起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和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设,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农业领域的支持力度,开展特色农业和其他涉农保险业务,积极推行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保险业务。

(五)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1、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全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农村信息服务网”,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电信“信息田园”和各涉农部门各自网络平台向农民提供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信息服务。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村文化站点等传播涉农信息。启动实施“信息乡村示范工程”。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在全区启动实施“信息化乡村建设示范试点工程”。从2012年起,13个新农村示范村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工作,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逐步扩大示范点范围,实现以点带面,提升全区农村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2、建设和完善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电信、移动、联通和农村气象的短信平台,通过“农信通”、“金乡通”、“惠农通”等多种载体,向农民由“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提供的涉农政策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其中,农村气象短信平台负责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重大动植物病虫预报及突发性疫情公共信息的;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负责经营性涉农信息的服务。

3、建设和完善语音电话服务平台。事例气象电话综合信息自动答询服务系统和电信“信息田园”服务平台,建成集农业政策、法规、科技、生产、生活、金融、产品流通、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涉农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语音服务平台,扩展农村电话的信咨服务功能。

4、建设和完善广电传媒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农村广播电视风络,确保到2013年农村广播电视户均拥有率达到90%,不断扩大广播电视为农村信息服务的功能和范围。要积极开办涉农服务栏目,及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提供的涉农信息。

5、建设和完善报刊、邮政传播服务平台。开辟“涉农信息”专栏,每周定期由“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提供的涉农信息,同时,利用邮政“两网三流”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村开展配送服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区金融支农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的副区长任组长,办公室设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成立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区畜牧水产局;成立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区供销社;成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科技局副局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区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各单位都要把农村“五大”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任务四落实。

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的农村“五大”服务体系的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市里和省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和信货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各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能人等社会力量,加大“五大”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财政要按有关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五大”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强队伍建设。区、乡(镇)、村、组都要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五大”服务体系队伍。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供其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4、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村五大服务体系责任考证制度,把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人员,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强化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