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政卫生事业建设计划

县政卫生事业建设计划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十二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基础

年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末,我县卫生国有资产总值达7.94亿元,比末增长217.6%;医疗总收入达4.86亿元,比末增长440%;各级政府投入达14956万元,比末增长率400%;财政性卫生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比末提高3个百分点。

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679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床数达到3272张,比末增加1837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05张,比末增加1.12张;有各类卫生人员4987人,比末增加854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7人、比末增加0.61人;人均期望寿命从末的72岁提高到末的73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末的13.72‰、17.96‰、101.29/10万降到末的6.06‰、9.02‰、6.79/10万。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年参保人数达到138.04万人,参合率达到97.2%,进一步提高了筹资水平和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到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4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26%,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倍。与此同时,城镇医保覆盖16万人,城乡居民参保超过154万人;城乡医疗救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县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

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健全了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精神病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全县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和疫情监测敏感性逐年提高,传染病总发病率从2005年的528.03/10万下降至年的295.03/10万。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在69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艾滋病监测哨点,覆盖了各重点人群;所有县级医院均具备艾滋病检测能力。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99%以上;碘缺乏病防治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建立了精神专科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机制。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显著。建立起食品、学校等公共卫生日常监管工作机制;成功处置人感染猪链球菌、三聚氢铵问题奶粉事件、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效保护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围绕“微病不出村(社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中心镇、重病不出县”的思路,积极做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共争取到中央拉动内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妇幼保健院、村卫生站建设项目129个,争取上级资金7796万元,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75个,新征用土地168亩,改扩建面积66257平方米。年,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采购,并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和第二住院综合楼、县康复医院改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县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工程已投入使用。

5.卫生科技教育稳步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期间,全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级科研立项4项,市级科研立项15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4项,发表部级论文67篇,省级论文278篇。人才培养速度加快,期间,有4800人参加了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资格培训考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实际录取1400人;完成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300人,技术骨干培训600人,农村全科医师转岗培训6600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2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10人。制发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城乡对口支援制度逐步健全,累计抽调205名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

6.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德医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医疗机构实施“16个核心制度”为重点,坚持在“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个主要环节上下功夫,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共建成等级医院14所,其中,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一级甲等综合医院11所。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建成省级乙级重点专科,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中风病专科建成省级重点专科,中医儿科、脾胃科、康复理疗科建成市级重点专科。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诊疗量为3017352人次,入院总人次数达130048人次,分别比“十五末”增长6.51%、134.29%。加强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十佳健康卫士”、“十佳护士”、“十佳村医”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塑造了卫生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7.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工作,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高升、偏岩等18个乡镇创建“农村中医先进乡镇”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成果。全县中医药从业人员已达611人,中医病床556张,年,完成首届“全县十大名中医”评选,中医药得到健康发展。

8.卫生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以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为重点,开展了各项专项行动,推行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加大医疗广告监督力度,开展打击“医托”专项行动,食品安全、就医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十二五”期间,党和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增加财政投入,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居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二是“十二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县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明确提出了卫生事业的投入补偿政策,各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大,卫生事业发展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经济条件。三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服务需求也不断提高和增长,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但是,我县卫生工作也正面临着多重挑战,尤其是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制约卫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科学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仍然较为薄弱,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亟需提升;卫生人才、科技、信息化等建设仍然较为滞后,卫生软实力提升尤为迫切。此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卫生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坚持预防为主、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依靠科技与人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转变卫生发展方式,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医药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惠利于民。坚持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

2.坚持立足县情,协调发展。坚持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有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公平。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兼顾供给和需求等各方利益,切实增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平性。

4.坚持政府主导,突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大投入,重点向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倾斜。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全面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促进医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发展目标

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药物制度体系,形成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城乡居民各项主要健康指标力争全市领先,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到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基本配置要求,重点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系统建设和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开展重点疾病监测,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管理,完善专病监测系统。健全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和信息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防治,县人民医院要达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县精神病医院要在年年底前完成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

2.加快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县妇幼保健院为主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县妇幼保健院年要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标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3.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日常准备、应急队伍、应急处置等方面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物资储备,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不断提高卫生应急水平。

4.强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年,全面启动国家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检测网络直报系统。继续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执法等卫生监督及其技术支撑机构的能力建设。

(二)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对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岳阳镇、龙台镇等55个乡镇卫生院和495个村卫生站的业务用房根据医改相关政策及时申报项目进行改扩建;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配置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救护车;引进社会资本,新建1所非公立医院;逐年对各级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根据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更新与补充;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55000万元。

通过人才引进、专业能力建设、进修和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卫生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卫生队伍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十二五”期间计划临床进修、学历教育、乡村医生适宜技术培训、继续医学教育8500人次左右、规划投资1000万元。建立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制度,鼓励和引导县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加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力争达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每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85人,每千人拥有执业护士1.45人,60%以上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全科医学的医科毕业生达到同期毕业总数的30%以上;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逐步扩大服务内容并确保覆盖全民;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餐饮卫生、饮用水卫生、精神卫生、卫生应急等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针对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健康危险因素三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强化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落实艾滋病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完善美沙酮门诊工作。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85%。开展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6%以下。以乡(镇)为单位强化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接种率达到95%以上,使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维持无脊灰状态,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保持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重视和有效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巨大挑战,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和预防性干预,到年底,重点慢性病病人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开展儿童伤害干预工作;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达到70%;扩大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覆盖面,加强龋病和牙周病防治工作。

3.不断加强妇幼等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巩固提高“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成效,进一步做好以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为重点的农村常见妇女病防治工作;为农村生育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增补叶酸,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重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危重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诊治和管理水平,开展儿童贫血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健康学校”工程,整体提升学生健康素质。强化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公共卫生服务。加大职业病防治力度,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开展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卫生创建和健康城市示范建设活动,争创省级卫生县城。推动以改厕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扎实推进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质量和卫生防病效果。

5.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完善卫生执法监督网络,全面推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继续实施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片区派驻制度和协管员制度,提高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监督覆盖率。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实现行政许可、日常监督、行政执法等卫生监督工作全面信息化和数据网络直报。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和采供血的综合执法监督力度,公共场所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

(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到年底覆盖率分别达到93%、93%、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70%、80%。全面开展新农合儿童白血病、先心病保障工作,逐步推行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耐药性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合的基础上,对其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全面推广就医“一卡通”,到年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逐步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门诊费用总额预付制和住院费用床日付费制等支付方式改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

“十二五”期间,以群众受益为“标尺”,攻坚克难,不断把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向深入。全面深化“五惠民、四分开、三协作、二发挥”的主要工作措施。“五惠民”包括:一是强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优先发展县医院;重点加强中心镇卫生院等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大力拓展优质医疗资源。二是改进群众就医服务。县级公立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优化诊疗流程、普遍开展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和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等改革措施。三是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全面实施单病种费用控制工作,严格上网采购并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推广检查结果互认,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不断规范医疗机构网上药械集中采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费用增长。四是完善医疗安全监管。全面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完善医院等级评审、目标考核、不良执业行为计分、院务公开和医德医风考评“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五是提升中医药服务。“四分开”是:进一步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三协作”是:一是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全方位开展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中心、乡镇卫生院,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使群众在基层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二是加强基层人才培训。加快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全面实施全科医生制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三是加强远程医疗工作。全面推动各级各类医院深入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二发挥”是:一是进一步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二是发挥群众监督、理解、支持的作用。

(六)建立和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建立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站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人民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规范基本药物配送。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与监管信息平台。

(七)完善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建立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监测与报告网络,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与食源性疾病信息的报告系统与互动机制。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工作,认真组织和参与查处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政府责任,健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专业监督队伍建设,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力度,强化餐饮服务环节监督执法的目的性、针对性、威慑性;加强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体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预警制度,加大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整治力度,加强监督性抽验及风险评估,探索保健食品科学监管模式,形成监管合力,增强监管成效。

(八)大力推进中医工作

支持特色中医事业发展,实施名院、名科和名医战略。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推进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健全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科(室),中医药人员比例达2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中医或能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全科医生;村卫生站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0%以上。推广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程,继续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项目。

(九)提升队伍能力和科教水平

1.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合理确定基层卫生人才规模,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实施“八大工程”、“六大项目”,建设“三大基地”,创新卫生人才评价、流动配置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落实绩效工资制度,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以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主线,健全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增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数量。以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为主要途径,大力开展全科医生队伍培养。完善逐级进修制度,建立继续教育管理网站。

2.努力提升医疗科技水平。集中优势资源,精选研究方向,促进学科交叉,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需求,优化重点学科布局。建立健全医学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机制,每年筛选、推广1-2项适宜卫生技术,促进城镇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十)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进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卫生信息管理等内容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主要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加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加强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建成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医院;加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县、乡远程医疗服务;加快“一卡通”的实施,居民健康卡的发卡率达到60%。大力开展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卫生信息的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实施卫生“十二五”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卫生部门要加强全行业管理,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提升卫生整体服务水平。

(二)增加政府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卫生财政资金监管,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转变卫生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卫生管理职能,突出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准入、监管等方面的职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卫生宏观调控和全行业管理。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加大卫生法制教育与宣传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促进事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全系统岗位设置和分级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设岗合理、分级聘用、科学考核、按岗定酬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各类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高学历中青年技术骨干培养机制,为中青年卫生技术骨干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学历层次,逐步减少中专在学历结构中的比例。

(五)营造卫生和谐发展氛围。加强卫生系统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以卫生文化引领卫生事业发展。大力倡导卫生人文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时期卫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增强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激发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努力争取加快卫生发展、增进群众健康的支持政策,创造卫生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条件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卫生发展理念、健康科学知识和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巩固和发展全社会支持卫生发展、重视群众健康、关爱医护人员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