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政主食产业化规划

市政主食产业化规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4号)、《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2012—2020年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政办〔2012〕70号)精神,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实施意见》(政〔2012〕68号)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及推进主食产业化的意义

主食在食品结构中占据主体位置,具有食用人数多、食用频度高、与当地主要农作物相匹配等特点。主食产业化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为基础,提升传统食品工艺,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和半手工制作,通过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创造一种新型生产方式,进而形成全新的主食产业。

(一)主食产业化发展现状

1.主食加工现状。止年,全市共有馒头、面条、米制品、速冻食品等主食加工企业和网点3834家,其中工厂化生产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38.61万吨,年实际加工量为30.1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亿元。全市主食加工业中,馒头生产企业和网点2037家,其中工厂化生产企业6家,年生产能力5万吨,年实际年加工量为4.7万吨;面条生产企业和网点1551家,其中工厂化生产企业27家,年加工能力33万吨,年实际生产24.9万吨;米制品生产企业和网点245家,其中工厂化生产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0.41万吨,年实际加工量为0.4万吨;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和网点1家,年加工能力0.2万吨,年,实际生产量为0.11万吨。

2.主食消费现状。据调查,我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馒头2个(60克/个),面条150克,米饭100克。

(1)馒头。基本以家庭手工作坊加工为主,主要在菜市场、商场附近等人口密集处销售,因价位偏低、口感适中、方便购买,多数人比较认可,市场占有率达75%,但存在产品无标准、卫生条件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少数小型企业作坊生产的馒头主要在商场、超市销售,存在机械化程度低、设备不先进、产品花样少、价格偏高等现象,市场占有率达10%;另外一部分是家庭自制,市场占有率达15%。在农村已出现小型蒸馒作坊及销售网点,占农村销售量的30%左右,其它为家庭自制。

(2)面条。以小型个体作坊加工湿面条为主,供城镇家庭每日食用,市场占有率达70%;企业生产的挂面主要供应商场、超市,约占销售总量的20%;其它为家庭自制,占有率达10%。农村以自制为主。

(3)米。我市米加工企业较少,主要在唐河、桐柏两个产米县,企业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低,外来米占据市场供应量的80%以上。

3.主食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主食加工企业及知名品牌。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品牌商标有三十多个,其中方城“君乐牌专用粉”、“贵达牌挂面”、“金馥牌植物油”,远销全国28个省市区,获省省粮协“放心粮油”称号;卧龙区“想念”挂面获得国家粮协“全国放心粮油”称号。但从主食的加工和消费现状看,我市主食生产供应整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主食品加工仍以小作坊手工加工为主体,生产方式原始简陋,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营养含量等综合品质较低,普遍存在经济规模较小、产品覆盖面窄和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即使在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主食加工企业中,手工劳动仍占一定比重,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发展主食产业化面临的形势

1.推进主食产业化的优势

(1)资源优势。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土质肥沃,产品营养丰富。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占全省11%、全国1%。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且连续6年总产超100亿斤。规划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44亿斤,这为推进主食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区位优势。作为“联南启西”的桥梁,省内与、、三市相连,省外与湖北、和陕西商邻,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我们提供了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最佳运输途径,有利于主食产业化发展。

(3)消费优势。是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对粮油食品消费需求稳步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自给型消费降低,商品型消费增强,主食产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势必取代家庭自制。据统计,我市城乡米面主食及相关产品有近1000亿元的市场消费潜力。

(4)发展优势。劳动力充足,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主食工业所需原料、能源等成本相对偏低,为我市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完备的要素支撑。与省内其它大市相比,我市主食产业化起点低,发展空间大,一些发达地市的主食产业化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和转化,有利于快速推进我市主食产业化发展。

2.存在问题

(1)观念落后。一方面,居民消费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滞后,对产业化主食的接受程度较差。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尤其是占全市人口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人口,长期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在选购产品时,多将价格作为主要判断标准,使质次价低的作坊主食产品有了较大生存空间;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仍习惯于家庭制作主食。提高居民的产业化主食消费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需要做大量的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观念落后,过分夸大本地主食产业发展起点低、基础薄弱的劣势,看不到主食产业化发展的长远优势和必然趋势,导致政府引导不够、企业挖掘市场潜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食产业化发展。

(2)软件薄弱。一方面,技术投入不足。大多数主食企业对科研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造成主食加工业整体仍属于农产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少现代化成套流水线,物耗、能耗偏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另一方面,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主食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逐步完善,但其标准总量少、制定与使用脱节等问题依然突出。主食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标准化意识不强,造成原料配比不一致、生产操作不规范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政府部门很难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3)硬件不足。一是缺乏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我市小麦、稻谷等农产品种植仍以传统的分散种植为主,不能满足现代主食工业对原料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二是缺乏产业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大多主食产业以小作坊为主体,生产方式原始简陋。要推进主食产业化,不仅要升级加工设备,还要有仓储保管、检测检验、物流配送、销售网点等配套设施及场地,每一项都需要很大投入,单靠市场调节,很难满足推进主食产业化发展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引导和扶持。三是缺乏产业化所需的人才队伍。市内没有一流的科研单位与平台,缺乏主食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机构,个别重视科研工作的企业只能借助外地机构来培养人才。

(三)推进主食产业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市主食加工处于松散、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层次低、效益差,食品安全水平和营养含量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放心粮油”、“安全食品”、“营养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推进主食产业化,是加快建设食品工业的重要举措,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尤其对粮食转化增值、扩大内需和保障食品安全等,具有直接带动作用。

1.促进粮食增值,带动农业增效,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市场调查显示,馒头等面制主食加工环节产值增幅大、利润高,对于粮食转化增值、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扩大内需消费,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农业经济规模效益。社会需求要求主食产业由家庭制作向社会化、商品化转变,必然新增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体系。围绕主食加工环节形成的原料供应、储藏、装备制造、物流和销售等配套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产生若干庞大的应用集群,进一步缓解我市粮食生产产量贡献大、经济收益小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质量的改善和粮食经济效益的提高。

3.促进产业升级,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行业技术水平。主食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在生产中应用优质的原料、先进的技术和精良的装备,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质量水平,这对于提高食品行业技术水平,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带动行业转型升级,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营养方面的诉求等,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满足主食供应、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扩大有效需求的目标,遵循安全、优质、营养、方便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和择优发展相结合,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加快我市以蒸煮面米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促进粮食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实现由粮食生产大市到粮食经济强市的根本性转变,有效推动我市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以市场化为原则,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主导、有序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确立企业在推进主食产业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

2.确保安全。加强质量意识,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从原料生产、采购、贮运、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体系,全面保障主食安全。

3.注重营养。在丰富主食花色品种的同时,注重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保存谷物固有的营养成份,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营养性能更强的蒸煮类主食品,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

4.构建链条。加大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打造若干集种植、收购、仓储、加工、检验、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5.着眼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增强主食工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主食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6.严格把关。坚持高起点发展和规范化运作原则,严把主食产业质量关;严格按照规划和条件核定审批项目,严把主食产业审批关;坚持有序进入和稳步推进原则,严把主食产业效益关。

(三)发展目标

以“建设一流的主食强市”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产品种类全、覆盖半径大、质量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现代主食产业。

1.规模效益。到2015年,全市工业化主食年加工能力、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90万吨、130万吨和170亿元,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25%。到2020年,争取全市工业化主食年加工能力、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主食产业化率达到50%以上。

2.科技贡献。增加科研投入,立足自身基础,依托省面、米制主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大力提升主食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力争科技贡献率2015年达到45%,2020年达到60%。

3.产业集群。2015年,全市建成年产值不少于亿元的主食产业集群2个左右。2020年争取达到4个以上,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

三、发展布局

根据我市不同区域粮食资源优势,在中北部重点打造弱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东南部重点打造米制主食产业化集群。

(一)馒头。以主食馒头为主体,开发包括杂粮馒头、果蔬馒头、营养强化馒头、奶油馒头、花色馒头等多个系列品种,大力培育创建全国、全省知名馒头品牌,力争2020年前创立1-2家省内外馒头品牌。全市重点建设方城、唐河、城、西峡等县区的馒头产业化集群,东部、北部等县市区重点发展鲜食馒头、营养强化馒头,西部、南部等县重点发展杂粮馒头和果蔬馒头。

(二)面条。以鲜湿面条为主体,开发多档次、多品种的优质营养挂面、烩面、炸酱面、方便面等产品。加快面条制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步伐,力争2020年前,我市工业化挂面和鲜湿面条制品规模达到全省前列。全市重点建设、、、等县区的鲜湿面条和挂面、烩面、炸酱面产业化集群。

(三)米制主食品。结合主要稻谷种植区域优势,积极发展速食米饭、方便米饭、米粥、米粉、米线等产品。重点在唐河、桐柏等县建设籼米、糯米产业化集群。

(四)速冻食品。提升速冻水饺、汤圆、粽子等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开发多种规格和口味的速冻馒头、面条、菜肴、炒饭等新产品。重点在城、唐河等县区发展速冻食品产业化集群。

四、发展任务

(一)实施项目带动。通过市场化手段,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推进馒头、面条和大米等米面制主食的产业化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对主食消费的需求。按照点距面积适中、辐射人口合理的原则规划布局,优先支持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西峡县黎明挂面厂、唐河县面粉厂等企业日产30万个工业化馒头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想念食品有限公司日产5.4万公斤特色挂面,方城金穗面粉公司日产5万公斤鲜湿面条、挂面建设项目;优先支持一批有基础、有条件的速冻食品、米制熟食品等建设项目。同时,在相关县市区推进主食产业化重点项目,2020年前建成日产20万个馒头项目15个、日产3万公斤面条项目15个、日产2万公斤速冻食品项目10个、日产2万公斤米制食品项目6个。

(二)加快基地建设。一是搞好基地种植。以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化、产业化为重点,以米面主食品生产需求为方向,进一步加大对专用粮食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确保稳定可靠的优质粮源。鼓励粮食加工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农业,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种子培育实验基地,开展优质良种培育和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生产。2020年前,重点在方城、唐河、镇平、新野、城、卧龙、邓州七个县市区各建立1个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标准化专用小麦种植基地;在唐河、桐柏两县各建立1-2个面积在5万亩以上标准化主食专用稻种植基地;在南召、西峡、淅川各建立3个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荞麦、燕麦、高粱、谷子、豌豆、绿豆等小品种杂粮实验种植区。二是建立优质面粉和专用粉供给基地。通过建设预拌粉项目和对现有部分骨干粉厂进行技术改造,在粮食主产区建立馒头、面条优质专用粉和预拌粉生产基地,切实提高优质专用面粉质量,满足全市面制主食的生产需求。2020年前分别建成日处理能力300吨以上的优质面粉厂8个、日处理能力100吨以上的主食用预拌粉厂5个。

(三)抓好集群建设。各县市区要利用现有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主食产业和粮油加工园区,打造以粮食收储、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主食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园中园、共建园、特色园等新型园区,努力实现园区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将园区建设成为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鼓励主食加工企业退城进郊,形成以娃哈哈、三色鸽等龙头企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园区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鼓励条件成熟的主食生产企业,剥离物流资产组建物流配送公司,服务全行业发展;鼓励主食加工企业,与主食设备生产、物流配送等相关联企业进行联合协作,共同建立产业聚集区或产业园区,优先配置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各县市区要对资金投入多、投资回收期长的主食加工项目,在政策、资金和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主食产业园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开拓销售渠道。实施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立现代主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开拓城乡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和粮油加工业基础,规划建设四个集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粮食产业园区,把打造成辐射、鄂、陕,面向全国的粮油及主食品交易物流中心城市。地方政府要采取贷款贴息或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的办法,鼓励大型国有、民营和股份制龙头企业,逐步吸纳、置换现有的从事主食生产的家庭式作坊,形成直销店、连锁店、代销店和便民超市等形式为一体的熟食产品销售网络,统一进货渠道、统一产品配送、统一价格管理。粮食行业“放心粮油”产品和优质主食加工产品,要在强化城乡主食品便民超市、连锁店主渠道营销的同时,进一步开拓经营,扩大销售;通过发展主食产业化,切实保障军粮、救灾和应急成品粮供应,并将主食销售积极融入部队、学校、企业等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与遍及城镇的“三色鸽”、“双汇”、“万德隆”、“世纪龙”等连锁店、普及乡村的供销社网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业网点等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宽粮油产品特别是主食食品的配送销售渠道。

(五)培育名优品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政策扶持、奖励宣传等手段,积极引导主食产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尤其是品牌营销观念,培养品牌价值观;要紧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帮助经营者明确品牌定位;要以提升产品品质、注重营养成份、确保质量安全及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升级增值为重点,协助经营者发展名牌产品和制定远景规划;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会展等,推介的主食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支持和做大做强做优“三色鸽”、“想念”、“君乐”、“康元”等企业,发挥其在推进主食产业化中的示范带动与引领作用,力争在2020年前,我市有一批主食品牌进入省内外名优品牌行列。

(六)完善体系标准。在鼓励企业积极制定企业标准的同时,充分发挥粮油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我市粮油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主食产业的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应急与溯源体系,建立完善以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主食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主食加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建成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与省同步,建立健全与主食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体系、食品安全认证认可体系等。

(七)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的科研合作。鼓励企业在内部搞好传帮带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打牢基础,依靠工作实践总结提高,借助活动开展锻炼强化,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邀请工业大学、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著名企业的专家、教授,来我市授课培训,加大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骨干走出去参观学习,积极培养创新骨干人才和实用人才;与省同步,依托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省经济管理学校等省内职业教育院校,开展与行业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教育,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培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切实加强对主食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主食产业化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协调小组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主食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县市区政府也要高度重视主食产业化发展,成立相应机构,把主食推进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我市主食产业化进程。

(二)积极引导,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2—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主食产业化发展。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要加大对粮油加工园区、订单生产基地建设和主食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物流配送等的贷款支持力度,其它商业银行要对主食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积极支持。要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主食产业化企业进入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其上市融资。三是争取和落实省有关优惠政策,为主食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三)抓好宣传,营造环境。要做好主食产业的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主食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和公益宣传,展示主食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严防无序竞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严格主食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落实许可制度,确保食品安全;要强化措施,建立主食食品溯源、查证责任追究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止价格欺诈行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为主食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主食市场安全、健康、快速发展。

(四)引进外资,搞好开放。以资本、技术、资源为纽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种推介活动,搞好招商引资,加快壮大我市粮食企业,尤其是主食产业的规模和实力。鼓励我市优势主食企业与省内外资本市场对接,到外地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对在省内外形成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发展速度较快的主食加工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